第三节 专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60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专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18
页码: 1387-1404
摘要: 本文收录了部分发生在发生在的重大专记。
关键词: 专记 双林镇

内容

一双林和平解放(略情)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27日湖州解放。
  先前,在1949年春,中共江西工委京沪杭办事处新任工作特派组成员陈彬、苏景陈、王方元、马开祥等7人秘密进入双林镇,对以屠有为为首的国民党双林区自卫大队成功策反。策反后把双林区自卫大队及双林镇自卫中队武装策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先遣支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章贡支队(双林属二支队)。并奉命武装力量按兵不动,保护好双林的粮食仓库、茧库以及维护好双林地方社会秩序。而屠有为又收罗一些国民军残军、散兵游勇在他帐下,集中驻扎在东莊湾、西港口祥和茧站,以迎接和平解放双林。
  4月28日、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一师廖部陈兵于苕南於家埭一带,三师驻在七星一带待命。
  4月30日,屠有为联络首批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先遣队,人数约30人,由镇上小学生乐队吹号打鼓,欢迎部队从塘北经化成桥入镇,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
  5月1日、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30军大部队过镇。军部相关首长在双林镇镇公所所在地东庄湾蔡宅,命令屠有为召集双林所有地方武装部队、枪支、器械集中在沈家桥、东庄湾一带待命,等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到齐后,下令全部缴械,同时提出,自愿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者可参加解放全中国,并予以改编;不愿者可发给路费遣散回各自家乡。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双林镇后,军部指挥所分设在新街长源蜡烛店和下横街涌丰盛生产资料店内。士兵均驻休在街道两旁,军纪严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严明纪律,得到人民拥护,和先前对地方武装的策反整编,使得和平解放双林顺利进行。
  5月3日至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稍事休整离开双林,分两路分别前往嘉兴和杭州外围。
  1949年5月,双林和平解放,新政权建立,双林区政府成立。办公地设在九思弄陈宅,区长张化荣,指导员张振声,首任镇长姜善好。 双林区政府下辖双林镇及莫蓉、新罗、花桥、云溪、土山和莫蓉6个乡。1950年6月,双林区人民政府改称双林区公所,所辖乡经划乡建乡增至10个,即苕南、苕北、和公、土山、蓉生、莫蓉、罗汉、新兴、云南、云北。1956年6月,双林区公所撤销。
  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进入高潮,1958年9月,吴兴县委下达〔1958〕402号文件任命各社长,10月全县正式建立12个人民公社。
  2010年金国梁补记
  二农村土改等运动(见农业编第六章)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各地党委全面执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当杀者应即处以死刑;当监禁和改造者应即逮捕监禁,予以改造;对一般反动党团人员实行管制;对于胁从分子和坦白分子以及有贡献分子予以宽大处理。其打击重点对象是特务、土匪、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反动道会门头子。
  运动开展以后,中央针对一些地方出现错捕错杀等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将捕人和杀人批准权上收到地委专署一级和省一级。对于可杀和不可杀之间的人一定不要杀,并可采取死缓二年执行,强制劳动以观后效。从而为巩固新政权接下来的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此运动于1952年10月结束。
  自解放以来,中共双林区、镇党委和政府举办控诉会1000余场次,上台控诉122人;举办公审大会和宣判大会多次,其中有三次宣判大会,到会人数共一万余人。
  1951年7月,双林镇委在一份工作总结中提到,共逮捕匪特及嫌疑分子47名,主要有费人杰、倪守训、莫良夫、国防部青年救国军大队长黄文骏等。一名冒充解放军政治部秘书的特务,以及从乌镇等地散逃来双林的土匪、散兵共20多名。1951年12月,中共双林镇委一份关于镇反工作汇报材料显示,已杀23人,已关17人,列入名单但尚未管制情况如下(至1951年12月):
  1951年国民党、团人员在双林人员情况表表17一2
  据上述表中,除去普通国民党、三青团员及国民政府兼职人员,乡级一般人员,及迁出、进亡、病亡人员等外,尚有89人需控制。
   说明:进亡是指外地迁入双林后而死亡。
  2010年金国梁补记
  四“三反”“五反”
  1952年1月4日,中共中央下达限期发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指示。一场群众性“三反”运动很快席卷全国。这个运动实际上重点是反贪污,老百姓俗称“打老虎”。对“打老虎”必须防止逼供信;法庭审判、追赃定案,必须实事求是,是者定之,错者改之,嫌疑难定者暂不处理。该运动持续近1年后结束。 在开展“三反”运动同时,发动进行“五反”运动,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三反”“五反”运动查出案件有共同特点是:私商、工商业者、不法资本家和干部中蜕化分子相勾结,给国家造成损害。
  双林镇当时饮食业中,偷工减料现象比较普遍。其他行业相当部分私营商户存在逃税行为,15%左右私营商户存在不同程度行贿行为。但总的看,双林的基本守法户还是大多数,部分工商户即使存在属“五反”不法行为,也是比较轻微。
  “五反”运动基本原则:过去从宽,将来从严;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工业从宽,商业从严;普通商业从宽,投机商业从严。在税收方面,采取“先活后收,先税后补”方针,这些政策,使双林商业、私营工商业以及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得到很大程度缓和,使商业批发额1952年比1951年增长15%,零售额增长105%,工业(指手工业)增长18%,很快扭转市场萧条局面。
  2010年金国梁补记
  五整风运动及右派斗争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毛泽东在解释整风整什么时说:“检查一下你自己是否把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是否把敌我矛盾当成人民内部矛盾?是否不从六亿人民利益出发搞宗派主义?就是要整这个风。” 是年5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统一战线方式来推动党内整风,并且欢迎以“大鸣、大放”形式向党提意见。
  在大胆揭露矛盾、帮助党内整风情况下,出现许多涉及对党领导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内对外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次政治运动等重大问题的根本评价。
  是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加强进行整风的指示》中指出:“争取中间派,团结左派,以便时机一成熟,即动员他们反击右派和反动分子。”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继续深入反对“右派分子”的指示》后,反右派斗争深入开展,从中央向地县镇区展开。1957一1958年,全国约有15万人左右被划为“右派分子”,至1958年夏末反右派斗争结束时,全国共有“右派分子”55万多名。
  双林区境(一镇三乡)各界共有右派近30人,包括在外地“戴帽”后移送至双林“劳动改造”者。他们分布在双林各界、各单位,特别是学校、政府行政系统、商业、医院等,部分名单如下:
  镇机关:蒋贤坤
  文化馆:徐光华
  工商联:谢思成
  财税:叶英鹏
  双林医院:章天恩、陶世然
  银行:莫永林
  商业:顾有金、管八斤、娄振国、叶晓枫、方世英
  小学:郑定士、王鸣岐、严仰贤、金士才中学:俞善庭、李再生、钱荣光
  外地迁双者有章善恩等人。
  这些“右派”被“戴帽”改造,定罪二年、三年不等,在所谓改造期间表现较好,态度端正者,期限到后可“摘帽”,但失去原有工作,生活上极其艰难。
  1975年后,随全国形势发展,先后有部分“右派分子”被平反。
  1978年4月5日,党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随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公安部、民政部五部门联合召开会议,正式讨论为右派分子全面摘帽具体实施方案,此后不久,双林区境内全部右派分子被摘帽,并得到应有待遇。
  2010年金国梁补记
  六1958年大办钢铁
  1956年全国农村合作化运动和1957年总路线、“大跃进”宣传贯彻后,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一定胜利,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人们思想开始解放,新生的先进事物层出不穷,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大办钢铁、大办工业高潮随之到来。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方针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在总路线指引下,双林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57年度实际工业总产值为344.797万元。而1958年工业总值达到1215.7108万元,与1957年相比翻了近两番。
  在手工业产值方面(包括手工业社所办在内)1957年总产值为41.1929万元,1958年达到226.7256万元,增长446.03%。
  新办工业方面(包括商业系统、居民、学校所办工厂在内)195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91.383万元,古老工业38.47%。
  这一年,全镇(包括塘南、苕南、重兆、镇西、莫蓉)办厂近300家左右,1958年上半年投入生产有84家工厂。根据以钢为纲精神,1958年下半年再办工厂193家,其中为农业服务34个,为大工业和建筑工程服务45个,高炉14座,组织四个单位到山区开矿采石,日产15000元产值五金器材厂1个,对外贸易1个(猪棕),为人民生活服务方面有99个。
  1958年这一年,技术革新有十一个方面突破:
  一、粮食加工场在半自动化基础上,达到基本上自动化要求,即稻谷自动进厂,白米自动入仓。
  二、油厂实现半机械化,摆脱榔头榨油法,改为螺丝绞车榨油。
  三、土纸厂、草纸社在机械打浆其余为手工操作情况下实现半机械化,并在产纸过程达到机械自动化。
   四、双林酒厂、水作社实现水泵打水,摆脱人力挑水重体力劳动。
   五、双林染厂实现染布过程达到半机械化。
   六、双林印刷厂在原有半机械化基础上,达到印刷、切纸过程全机械化。
  七、双林发电厂在1957年发电量34250千瓦基础上扩大到1958年61000千瓦,炉子进燃料作业实现机械操作。
  八、双林铁工厂、农机厂、五金厂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达到80%以上机械操作,改手工打铁为机械轧钉,改手工校螺丝为机械校螺丝。
  九、双林木器社、木工社、元木社从原有全手工上实现半机械化,对锯板、锯木、刨木、钻眼等实现机械化。
   十、竹器行业从原有手工操作完成劈篾及部分产品编织实现半机械化。
  十一、双林搬运站,对原肩掮装卸搬驳过程实现车(手推车)船化,以起重机械进行装卸,以车船运输。
  是年,实现众多新产品,从而在技术革新和大力创造新产品基础上,为双林区境内在今后工业发展垫下一定工业体系基础,产业门类繁多。
   一、实现自己炼钢、炼铁。
   二、在机械动力方面,试制成功电动机、水泵、饲料机、轧花机、米斗、起重机等。
   三、农机具有手动插秧机、双人双龙水车、平田耕耙两用器、播种机、割草机、手推收割机。
   四、农药——茶乙酸、化肥——磷肥。
   五、纺织品有袜、布、呢、块呢、纺绸等。
  六、在工业品和工业原料方面,试生产成功有水玻璃、麦曲、提腊、竹篱、钢丝索、钢锯、烧碱、水泥(三桥牌)、电气仪表、耐火器材、猪棕、汽油。
   七、日用品有电池、空气电池灯、太阳灶、沼气、肥皂、拉链、矿烛等。
   八、文具有墨水、铅笔、粉笔、信纸、信封、浆糊、纸盒等。
   九、副食品方面有汽水、水果糖、饼干、肉类罐头食品等。
   十、医药上有医疗器材(指剪、钳钩等),药品方面有人丹、人造补血针、药酒、酒药。
  十一、另外还有各类绳索、刺绣等。十二、双林人民公社竹木厂造船工场13个工人从造普通农船、小划船实践经验中,大胆试造成轮船、汽艇各一艘,质量符合规格要求。
   十三、1959年3月,双林造纸厂职工经过三昼夜奋战,在26日下午试制成功第一张机制纸。
   十四、双林公社淀粉厂试制成功一台洗荸荠机,提高功效五倍多。
   十五、双林化工厂用土茯苓生产出五茄皮酒。
  在大办钢铁运动中,1958年有口号:“赛火箭,超日月,叫帝国主义发抖,让地球震动。”《吴兴日报》1958年7月18日二版以《大办钢铁,大抓技术革新,大制新产品,双林镇今年产值确保12番,力争15番》为标题,内容是:“……着手第三季度内筹建高炉、耐火器厂、炼焦厂等12个主要工业项目,其中小高炉有294个,还特在四季度建造一座8立方米高炉,一个季度可产铁11700吨。”
  1958年8月3日报道:题目是《为炼铁小高炉赶造鼓风设备,手摇木制鼓风机在双林诞生》。
  1958年8月10日报道:题目是《先进经验开花,8月份造炉100,双林全镇人民大办钢铁》,内容是“……建小高炉297只,出铁11700吨,……小高炉累计339只,……其中15只已开始炼铁,3只已出铁水。力争八月份建炉100只。……建小高炉的单位有:工交、商业、合作系统各单位、手工艺的服装社、理发社、……仅有十四个人的钉碗补锅小组也办小高炉。”
  1958年9月4日报道:题目是《双林镇人民奋勇上马,响应党中央号召》,内容是“决心在原有三十五号小高炉基础上,5天内再建大小高炉27只,5天保证出铁九吨半。为了使8立方米高炉尽快投入生产,已派人去外地采购材料,计划9月底建成。
  双林铁工厂‘共青号’小土炉工人日夜烘炉,决心多出铁快出铁,响应党中央号召。”
  1958年9月15日报道:题目是《谁说修修补补的人不能炼铁?》,内容是“……双林修刻小组十几个社员今办的一座0.11立方米不倒箱式小高炉,自昨天上午开炉后,出铁正常,……每次出铁15到20斤,炉炉都是紫口铁。……”
  1958年9月22日报道:题目是《双林炼铁厂1.5立方土高炉,已流出铁水近2吨》,内容是“双林镇炼铁厂‘双铁一号’1.5立方米高炉20日日产3316斤,21日跃到3400斤,目前这只炉共出铁12126斤。……每半小时出铁一次,每次出铁65——80斤。……铁的质量是全部紫口铁。”
  1958年9月23日双林专电:“双林镇‘双钢一号炉’在18日出铁后,双林炼铁厂组织工人进行现场培训,边学习边生产……。”1958年9月29日报道:“双林炼铁厂为了使钢铁元帅迅速升账,全体职工放弃国庆休假,……商业和工厂的两只1.5立方米炉已投入生产,到今天上午八时已流出铁水1127斤。其他还有酒厂、区社等8只1.5立方米小高炉已投入生产。”
  1958年10月2日报道:题目是《日产超过40吨,马上就要放“卫星”,我县生铁生产大跃进》,内容是“……双林炼铁厂日产1.99吨。”
  1958年10月12日报道:题目是《双林供销社大整风大辩论出铁三万余斤》,内容是“双林炼铁厂所属区供销社单位自9月16日开始,3只1.5立方米的炉子投入生产,产铁共33240斤,占镇出铁总数的47%。”“区社主要以‘农民不能炼铁’‘大办钢铁会影响农业’等的辩论。他们的一号炉生产中区社康福林书记和镇党委李良书记昼夜不离开炉子,所以有这么好的战果。”这一期的《吴兴日报》上还刊登有“钢铁英雄万岁”榜,榜上表杨全县大办钢铁先进个人123个,其中双林炼铁厂有叶复臻、沈和尚、谢火金、鄂彩英、任桂林、张毛毛、王阿虎、曹阿毛等8人。
  1958年10月23日报道:题目是《双林妇女在钢铁战线上》,内容是“双林镇3000多名妇女参加了钢铁生产。双林供销社16个青年姑娘用自己的力量建起一座1.5立方米小高炉,命名为‘三八青年炉’。她们苦战一星期,终于使小高炉流出1000多斤铁水。鄂彩英同志今年才二十二岁,共产党员,她原是双林服装社(后改名花帽厂)的监事主任,现在是双林炼铁厂二十四号炉炉长。……现在二十四号炉的生产情况很好,自本月十六日出铁以来,每半个钟头出一次铁,平均每次出铁50斤左右。”
  1958年11月3日号外,题目为《全县钢铁兵团英雄战斗捷报纷飞》,内容是“昨日产铁量达102吨。其中,看谁产量高的表格中,双林钢铁厂11月2日日产7.468吨生铁,为全县第六位。”
  1958年11月7日报道:题目是《赛菱湖,赶小梅,争上游》,内容是“在十一月第两次战役中,他们准备把1.5立方米炉子十四只,小炉子四只投入生产,日产15吨,力争25吨,炉子寿命力争在10以上。……其中连续两天完成日产1.5吨以上的有双林钢铁厂3号炉。”
  1958一1960年,双林区境内主要工业生产厂家有各公社木器厂、竹器厂、农具修造厂。双林镇上有绳索厂、浆糊厂、纸盒厂、编结社、绣花社、糖果厂、耐火器材厂、炼焦厂、电瓷社、双林木器厂、服装社、双林铁工厂、钢铁厂、炼铁厂、双林酒厂、土纸厂、造纸厂、衣帽厂、淀粉厂、棉毛织造厂、衣帽毡毯厂、吴兴榨油厂、五金橡胶厂、双林染厂、群生碾米厂、复兴碾米厂、双林化工厂、食品厂、石棉厂、中药材加工厂、酱厂、印刷厂、棉毛厂、双林农机厂、双林绫绢厂等。其间,有开有关,略有变化。
  1958年“大跃进”对双林工业影响有两面性,在某种程度上违背客观规律,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是经济建设中的一种“冒进”错误表现。
  2010年金国梁补记
  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双林始于1964年,其本意是为解决双林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就业问题。
  双林镇从1964年7月9日至1966年4月6日,共有6批321人分别前往当时的苕南公社之三田漾、谢村、履塔、亭子桥,莫蓉公社之兴隆桥、花盘兜、儒林、丝绵兜、浮桥和重兆公社之张村、农庄兜等地插队落后。1964年、1965年的下乡青年被称为“老知青”。除1964年10月20日下放的28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外,其余均为社会闲散劳动力,本镇青年几乎统在其列,年龄最大为31虚岁,最小为15虚岁。双林镇的知青主力军“老三届”,即1966届、1967届、1968届初一至高三的六个年级的学生,和后面的“二届生”共计约400多人,他们除了插队到双林区域内的农村外,还远赴黑龙江、内蒙古、杭州的萧山、桐乡的濮院等地的生产建设兵团。表面看知青们满腔热血,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却非常脆弱,迷茫、困惑、苦闷、悲观充斥心头。不少知青哭着和家人分手,那无奈、无助的场景让人心酸。在农村,知青们大都居住在生产队的木建公房(比如仓库)里,较差的则居住在临时搭建的茅草棚里,极少数寄居在当地贫下中农家里。有顺口溜:空心椽子线条瓦,泥砖土基芦菲墙,泥地竹塌即是房,东南阵雨勿客气,西北雨雪吹进来。当时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效率极低,最差的生产队每个劳动日仅为0.18元,而许多知青的劳动分配只能得到农村全劳力的85%,女知青最低只能得到50%,连自己都养不活,还需要家庭照顾和补贴。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双林区境内发生过一起乱抓“农工党”成员事件,牵涉了不少知青。当时有消息称,轧村地区的“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组织了“农工党”,筹措资金、物资,准备破坏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等(后查实此纯属子虚乌有)。于是又在知青中大抓“农工党”,采用各种刑罚刑讯逼供(主要是捆绑吊打),逼出“下线”人员,继而再抓人。这样不断有知青被牵扯进来,迅速波及苕南树港部份农民、亭子桥知青,又祸及莫蓉的知青,而莫蓉的知青受牵连的人最多,“受灾最重”。1968年5月的某天,莫蓉10多名知青同时被抓,严刑拷打,其余知青不得不逃离双林,暂避灾难。这一场莫须有的“农工党”之事,后来不了了之。虽在若干年以后由相关公社出面,给受到伤害的人员平反,但没有一句道歉,没有任何抚恤,只是一纸平反通知。现以下放在莫蓉的双林知青周海宝为例,将莫蓉公社革命委员会给周海宝的平反通知全文转录如下:“关于双林地区1968年5月被审查的‘农工党’案件,经复查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大搞形左实右而造成的假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的指示,经研究报请上级批准,对你大队周海宝同志当时无故牵涉所谓‘农工党’而被审查,现应给予彻底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接通知后望在会议上宣布并告诉本人。特此通知。莫蓉公社革委会。1978年9月13日。”
  1979年1月,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基本同意国务院知青办报送的《关于处理一些地方知青请愿闹事问题的请示报告》中的六条意见。知青大返城之门被正式开启。
  1980年5月,胡耀邦总书记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同年10月,国务院知青办起草《二十五年知青工作回顾与总结》,上山下乡运动谢幕。
  1985年,中央下发(劳人培〔1985〕)23号文件,内容为《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 知青问题已成为历史,“知识青年”作为一个名词将永远留在历史上。一代知青,命运多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企业工作多年后,又碰上了下岗失业这样严峻现实。
  但艰苦的知青生涯锻炼了他们,他们吃苦耐劳,忍辱负重,默默地承担起了生活重担和社会责任。双林的知青曾这样评估自己:“我们的花样年华永远地遗落在那个荒唐的不可思议的年代,我们也曾狂热、彷徨、无所适从,也曾做过一些蠢事,但我们身不由己,我们不是坏青年!”
  2010年金国梁补记
  八双林区境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略
  从1966年6月1日起,成立以双林中学学生为代表的红卫兵组织一一“红革司”(全称为红卫兵革命委员会司令部)。组织成员以镇上工作组成员和各单位抽调人员若干名组成。略早时候,在破“四旧”风潮中,双林中学最早的红卫兵组织(即后来被称为保皇派)即已成立,其组成人员以老师、学校某些领导加上当时的“三好”学生等人员。从破“四旧”、“横扫牛鬼蛇神”开始到后来的“抄家”破“四旧”,以及剪长发剪烫发。双林镇被查抄“四旧日”人家多达近300家,封查明清家具、烧毁古旧字画、古书籍上千余幅、册,毁坏祠庙十多处和明清建筑装饰多处,以及众多名贵瓷器被打碎。郑氏十三支祠堂内的林则徐给郑祖琛撰文的石碑也遭厄运(文字被水泥粉刷,已无法辨认)。
  1966年后双林中学“造反总部”“东方红公社”相继成立。紧接着各年级、各班级,甚或几个人也可成立所谓红卫兵造反组织,镇上各单位、机关、团体以及各乡村也相继成立各种各样组织,自称为造反派,指责对方为保皇派。学生红卫兵除在本镇本地贴大字报、批走资派等活动外,还外出串联,北上各大学“取经”,并希望在京能争取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接见。
  双林中学各派红卫兵组织各自有自己的刊物,以示观点和信息。有《造反之声》《红卫兵》等,以及各类油印小报、传单。但都是不定期出版,大多为大16开版面,印数也不多。多者200份左右,少者50份左右。 此时“文化大革命”运动已延伸到社会各界,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反动路线”,1967年春清理阶级队伍是这个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年,双林镇上揪出所谓的六人“右派小集团”。各单位领导都被当作“走资派”来批判,并且将他们“打倒”,后叫他们“靠边站”。部分老革命老领导被审查,甚至把他们定为叛徒、反革命等,尤以双林人民医院院长杨佃才被迫害致死最为突出。从1968年5月至10月,杨先后被逼写出7份“检查”,同年11月6日下午杨佃才突然死后,经查明不是自杀。1971年9月,中共吴兴县委作出结论:杨佃才同志是个好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对杨佃才同志的不幸死亡,县委表示悼念。莫蓉公社在批判某领导时,造反人员甚至用人粪加糖硬塞入被批判人员的嘴里。双林中学出现对王某某等八位同学“监督劳动”的决定荒唐事。“文化大革命”中严重对立的两派,为造反派和保皇派,另有两边都不得罪的所谓逍遥派。
  1967年3月,批“二月逆流”,二十军派人员进驻双林中学。3月14日双林中学造反总部被封,刊物《造反之声》被封,其他刊物也停止发行。
  1967年5月,镇上各界造反派组成“双林镇联合造反指挥部”(简称双联指),和“双林镇联合造反总指挥部”。两个指挥部分别设于横街新华书店楼上和贝泰来药店楼上。
  1967年9月,中央军委《十条命令》等文件指导各地驻军执行“支左”工作,指出:军队的“支左”工作实际应改为支持两派群众组织,以促进各地的“革命大联合”,先前进驻双林中学二十军军代表因只支持“造反派”而被全部撤走。军队在双林“支左”工作结束。
  “大联合”目的是为对各界擅自成立的组织实行统一领导,而实际效果不佳。两派甚至多派依然存在,武斗现象时有发生,而所谓“全面夺权”,更是导致整个社会陷入混乱。一次,双林中学和双林建筑工程队两派发生严重冲突,以木棍武殴;跳家煽大队和板桥港生产队两派之间也大打出手。由于这两次事件均有双林中学某派部分红卫兵参与,导致以上四个单位各两派中的一派要抓双林中学造反派的骨干,加上镇上不少单位的某派也要抓他们,双林中学67名学生不得已躲避在双林粮油厂内近一个星期,事态才逐渐平息。
  1968年1月30日,因一件小事而引发双林建筑工程队保守派冲击双林中学造反派总部,从下午3点多至后半夜,被称为“1·30”事件。
  同年2月9日,再次发生冲突。2月17日、19日两天,在镇东横街,建工队与粮油系统等单位多名人员再次与双林中学学生发生冲突。
  4月,湖州知青“海燕纵队”部分人员来双林串联双林知青,结果和跳家煽农民发生冲突。
  6月,部分“保守”组织人员参与湖州电厂的冲突事件。
  8月,中央发出“关于派工人宣传队进学校的通知”,其目的是为实现“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其后武斗冲突有所缓和,社会秩序有所好转。
  1968年9月后,双林各学校、企业单位、镇政府和公社一级相继建立“革命委员会”。这种权力机构由革命干部代表、军队代表、革命群众代表组成,称实现革命的三结合。双林区境内军代表是武装部干部。革委会还强调“老、中、青”三结合,并且实现党政合一“一元化”领导。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第一阶段结束。1969年至1970年,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入学校,与工宣队共同实施政治领导。接着而来是“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整党建党”“教育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各项运动的全面开展。
  2010年金国梁补记
  九反腐败斗争
  双林区境内,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一直至解放,其党内成员在经济上、生活问题上,尚未有处理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双林地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领导大都是南下老干部和地方干部,以及由他们新近培养起来的年轻党内成员,人数不多,但觉悟高,所犯经济和生活上问题很少,几乎没有。但在农村,个别党员犯生活作风上问题还是存在,大都通过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处理较为妥善。进入20世纪60年代,有些党员和干部抵挡不住诱惑,犯下一些经济上的错误,主要是贪污、盗窃、赌博等,生活腐化问题也时有发生。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进行整党,对犯有错误党员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严肃党纪国法,对屡教不改分子坚决打击,绝不姑息。例如:1971年,原双林食品站人员某某,1938一1946年曾参加汪伪军、忠义救国军。1944年参加安徽雄村“中美合所特种技术训练班”两个月,1946年被编入苏州伪铁路交通警,同年6月被俘进入新四军。转业后在双林畜牧场工作期间,犯有贪污盗劫、腐化、赌博等严重错误,中共双林镇委作出决定,将其清除出党。
  1971年,双林区中心小学副校长某某,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诱奸少女,被处以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同年,原莫蓉公社妇女干部某某,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犯生活作风腐化,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年,原双林电瓷社工人出身的某某,1956年入党,因犯经济上错误,贪污189.01元,借支挪用公款500余元,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年,原双林中糖商店职工某某,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部门负责人期间贪污销货款734元,还犯有生活作风问题,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年,原元木社党员某某,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利用职权,开假发票,贪污集体资产237.28元,以及犯生活作风问题,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975年,原双林农副商店某某,因参与本单位一贪污集团,以多报损耗少报升溢,多发货少开票等手段,分得赃款1300余元,被处以留党察看二年处分。
  8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经济社会大环境,社会上各种不健康思想和现象渗透党内,许多党员和党内干部,甚至我镇个别领导被拉下水,成为改革开放中被糖衣炮弹击倒的失败者。
  1993年原苕南某厂长、党员某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刑5年,开除党籍。
  2003一2010年党内违纪、违法处理概况:镇纪委共立案查处党员违法违纪案件48起,受党纪处分的党员48人,其中开除党籍14人,留党察看1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严重警告7人,警告25人。
  2010年金国梁补记
  十双林东岳庙会
  双林东岳庙及其东岳庙会简介
  东岳庙为境内著名庙宇之一,坐北朝南,面临织漩漾,与双林另一名胜一一护生寺比肩而筑,于清康熙年间由乡约所改建而成。经历年修缮扩建,规模愈巨,敞厅行宫,斋厨僧舍,各类建筑井然有序。庙前白场清旷,方砖铺地,建有戏台一座,时有草台班子登场亮相。庙门口置一对石狮,朱门金环,柱石如鼓。殿内大红巨柱上书有一联:“纬武经文事业昭垂两浙;精忠亮节灵爽炳著千秋。” 一年一度的东岳庙会盛况空前,规模之巨,在杭嘉湖地区罕见。有一首“双林山歌”唱道:“三月桃花朵朵开,东岳盛会闹非凡,地戏故事能介巧,大街小巷灯彩间。”唱的就是这回事。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圣诞,要举行岳庙赛会,“灯彩辉煌,铺陈华丽,吹台(戏台)演唱,百戏杂陈”。织漩漾里彩船往还,台阁高耸,“士人架彩棚舟中为秋千戏,士女聚观,画船箫鼓,鬓影衣香,极一时之盛”。东岳庙前耍狮舞龙,腰鼓阵阵,锣鼓铿锵,海螺嗡然。各路艺人慕名而来,争相亮招,喷火吐焰、吞刀吐剑耍幻术,开石裂碑、刀枪不入练硬功,唱滩簧说道情,演皮影傀儡戏,拉洋片看西洋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双林镇周围十里九村,百姓或摇船或步行,纷至沓来,径奔东岳。双林店家及附近小商小贩纷纷设摊于此,摊摊相连,买卖兴隆,购销两旺。至时,东岳庙所在石街埭这一区域,可谓万头攒动,人如蚁集。
  东岳庙会前后可达数天,人们用八抬大轿请东岳诸神,穿行于双林镇的大街小巷,队伍蜿蜒里许,宛如游龙。店家燃烛焚香,放炮鸣鞭,恭迎于店左。地戏先导于前,红灯闪闪,彩幡飘飘,济公、七仙女、王昭君等各色神话和历史人物粉墨登场,店家对他们热情有加,或送一点所售之物,或给一个红包,祈求神灵庇佑他们财源茂盛,四季平安。
  2010年金国梁补记
  东岳庙会的起源构成要素及其演变
  双林东岳庙会,是在历年东岳圣诞庆典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最早结会、举会是在清乾隆、嘉庆年间,至清末达到鼎盛时期。曾名八仙会、三星会、花神会等。初始各会每会不过十数人,角色主要由儿童扮演,是比较单纯的。 东岳庙会号称由七十二会(社)半组成,由老会(即轿会,相当于头会)组织发动,统筹运作,负责整个过程,直至庙会结束。老会约十数人,统一装束,前胸或后背书“銮舆会”三个大字,是东岳庙会的原始发起者,自然而然也就成东岳庙会的“老大哥”。老会后来有一个分会叫太子会,太子会又分为大太子会和小太子会。老会以下,另有刘王会、八仙会、銮驾会、顺风会、胜鼓会、化成会、前呼会、后拥会、火铳会、头锣会、头旌会、龙头会、龙灯会、香亭会、盘香会、地戏会、花神会(有时属地戏会)、外东班(会)、外西班(会)、五猖史会、大凉伞会、小凉伞会、庙宇十三会等等。所谓的“半会”就是装花阿娘,大概是负责整个庙会的化妆工作。
  以上各会,在东岳庙会中均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来自全镇的各行各业,大都以行业组会。如顺风会由面店业组成,香亭会由香烛纸马店业组成,龙头会由棺材店组成,外西班(会)由泥水匠、木匠、石匠等行业组成,五猖史会由渔桶肉墩头组成,胜鼓会由搬运业(当时的搬运叫做掮、扛、挑行,挑行又叫脚板)组成,龙灯会由灯彩、茶箱、灯笼三个行业(分会)组成(分别担任东岳四十二灯,刘王二十六灯,五猖二十六灯)等。
  开始,东岳庙会也就是普通百姓的一次普通庙会,人们目的在于祈求东岳菩萨保佑他们生意兴隆,生活平安,身体健康。当然也带有相当的娱乐性。但由于庙会组织过于庞大,行会时间过长,导致人员错杂,良莠不齐,如叫化夹头、吃油炒饭、白相饭、抢羹饭、赌饭和“软饭”也加入进来,甚至还有“小开”混混地痞流氓“赤白党”。
  特别是粤乱后,有一游手好闲的旧家子控制东岳庙会,从此庙会被改变初衷,被坏人操纵利用,成为他们敛财、滋事、称霸当地、为害一方的工具。
  2010年金国梁补记
  东岳庙会杂说
  东岳庙会与会人员多,时间长,所以费用较大。它的费用主要由募捐得来,按店家摊派,按日计算。一爿中等规模的店,每日支付五十个铜板。各店根据各自的规模和实际的盈利情况,在此基础上略作增减。当时绝大多数店家都积极参与,自愿支付。
  款项收齐后,存放在信誉度较高的大店内,随时取用。首先要采办的是各会服装(称作“行头”),当时大都去苏州购买。 东岳庙会预先计划天数往往很难作数,一般都延长。比如当天进行半日忽遇下雨,只得收会,这半日就不算,需明天重新来过。又如地戏行进时被人拦住观看,延误时间,全会没有过耕坞桥,这一天也不算,因为根据不成文的规矩,全会走过耕坞桥才算一天。再如店家为求东岳菩萨保佑,拦住焚香燃烛,膜拜祈愿,耽误时间,致使全会不过耕坞桥,也需重来。 东岳庙会在正式行会的前一天,派人在所经线路敲锣一遍,作为最后的提醒。正式行会时由头锣开道,东岳大帝的神座由轿会抬着紧随其后,再后是各会跟进,会会相衔,环环相扣。头锣之前,早有专人通知沿途店家和看客,东岳将至,不得啰唣,让他们准备好钱物和对东岳菩萨的祈求。东岳庙会在中前期以文明、文静著称,虽也有地戏、火流星等热闹场景,但没有别的庙会扎臂香、扎肉锣等苦刑。后来这两项成为东岳庙会中最具彩头项目,至今已失传。
  许多外地人特别是一些江湖人,如打拳头卖膏药的,拉洋片玩把戏的,以及各路戏班等,在三月初就开始陆续进入双林,以期占据有利位置,做个好买卖。因此庙会期间,只有棺材店和药材店没有生意,其他店家均生意兴隆。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路途远的甚至相约组队而来,为的是一睹东岳庙会的风采。清末时有的游船已比较高档,已装上玻璃窗。
   东岳庙会最后一次行会的确切时间已无从查考,大致是在1946年—1947年间。
  2010年金国梁补记
  东岳庙会的具体行进线路
  这里所介绍的“线路”,是根据双林名士吴伯良生前采访前辈的记录整理而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的许多街巷、店家、房屋、寺庙、桥梁等已不复存在,或作改造,或改换名称,实地踏勘时,与吴伯良的记录有所出入,有的甚至有较大出入。这里姑且以吴伯良的记录为准。
  东岳菩萨出殿后往北,到狮子桥(不过桥)过西,过关帝殿前往北到渔婆桥,往南到文昌书院(原双林变电所处),再往南过西到汲水港东岸往南到万魁桥北堍,往东到化成桥,过化成桥经塘桥弄中段到永庆巷过东,到现在宁香宝宅墙角处转向北,过东荡木桥到东岸,向南经经堂巷、宝庆巷向东到便民桥西堍(不过桥),经鳝龙湾向北,经米行埭过金锁桥,向南经金锁埭、贾家弄过东,到新绢巷口向南到东兜头,过东经虹桥弄(不过虹桥),向南经石競路(三姓里)向西到落魂桥(现称老人桥,不过桥)南堍向南,过南石競路到和睦兜西,往南到原蓉湖书院址(现称新生路),往西过板桥,沿河向北到墨浪河南岸,沿河过西过耕坞桥,往北过西,经民团营地向北,过望日桥再向北偏西过土地庙到西高桥东堍(不过桥),往北过蚬壳滩转弯到南木匠埭,经南木匠埭到凌家湾,上南过东,沿河界桥河北岸到河界桥,过河界桥向南经雨花庵弄过西到河边,南行,沿河过东到留婴堂,再过东到堂子湾,往北过章家弄到沈家桥河,向东到沈家桥,过沈家桥往北到陆府前弄底,过东经旧绢巷中段向北经闵家巷口,沿下横街南岸向东到臭弄堂,向南到倒家白场,过东往南再过东到顾家桥,过顾家桥往北,经现金锁南路到短板桥,过短板桥向西到大娇口,往南转向西过短巷,向北到东横街,经上横街向西到薛家汇角,往北过小鸡桥(镇安桥),向北到竹筠弄口,向西到温家白地,经老绢巷到长桥北堍(不过桥),向东经港北埭,过斜桥到清风巷,沿清风潭西岸往南,到三官桥,过三官桥往北,沿三元弄过西到浮霞墩,沿河往北,转弯过东至下横街中段闵家巷口,往北过桥到上横街,向西再向北到塘桥弄中段往西到新市场,过西到钥匙湾,到凤凰路,沿凤凰路往北到外庙兜,沿兜西往北到万魁桥南堍,往西经行前埭,沿河经坝桥东堍(略南),经土地桥向南到西荡,向东经明月巷中段往北过里庙兜、凤凰桥后向北东折,过东经新街中段经广福弄直到塘桥南堍,过塘桥沿河向东经葛家桥,到万元桥北堍经太平桥回殿。
  2010年金国梁补记
  清光绪庚子一一东岳庙会废止
  东岳庙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双林镇上一个规模宏大,形式独特的盛会,在整个杭嘉湖地区都颇有影响,是双林许多代人心血、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庙会于清光绪庚子(1900)年戛然而止(后来在民国期间虽也举过会,但其规模和热烈程度远不及兴盛时期),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双林东岳庙会越办越大,东岳大帝的名声越来越响,越传越远,与会人员越来越多,不得不一再延长行会时间,由一天改为三天,由三天改为七天,到清咸丰时竟长达十天,甚至后来还加办夜会。但此时的东岳庙会已被坏人操控,为首者为周某。周某性情狡诈,行为不良,自恃头会出身,又有镇绅某作为后台,网罗一班“白相人”,利用庙会寻衅滋事,欺诈百姓,大捞庙会的油水。这些人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偷盗拐骗打砸抢,什么都干,稍不如意就动武,甚至掏袜统摸插子(匕首),闹出祸端。时间一长,东岳庙会(特别是夜会)经常出事,弄得县衙也知道此事。 到清光绪庚子年,周某等又要办夜会。归安县官方得知此事后,经过权衡,认为当时北方不靖,湖属多盗,实为多事之秋,不宜办夜会。于是县官肖治辉致函双林镇绅蔡亦庄,询问可否禁止夜会。蔡婉转地回复说,希望官府能亲临双林宣布禁令,那样效果会更好。可惜肖县官以县里事多为由没来双林,而以函的形式由双林崇善堂绅董代为宣谕,周某等会首均到场,无异议。可是在正式行会的第三天下午四时许,周某才出会,这就是周某的狡猾之处,迟出必迟归,不夜会也夜会矣!第四日,夜会经虹桥弄双林望人武举人蔡蒙(字原青)宅前时,有意找蔡家的麻烦,遂与蔡家发生冲突,全会大哗。此时天色渐晚,蔡氏闭门不出,门外众无赖声言攻蔡宅,人集愈众,环宅呼啸,向内投掷砖瓦石块,撞击墙门,不能破,就用篱竹浇上煤油烧门,火焰甚高。历时约四时,营汛及分司虽闻讯出动却不敢近前处置。后水龙会入到,那些人才从麦地里站出来,但此时已乱作一团,根本分不清谁是攻者谁是救者,到蔡宅屋里,谁都称自己是救护人。而狡猾的周某在火刚发时登上塘桥,顿足捶胸,号啕大哭,装作十分痛心的样子。而暗地里却派人守住水栅,阻止船只出入至次日晨。又组织数十无赖纵横于市,声言谁也不许开店,谁开砸谁。蔡原青派专人告到县里,县里派费某前来处置,无功而返。次日县官肖治辉亲临双林,察看蔡宅被毁情况,后至三官殿设公座,诸无赖把他的仪仗牌衔丢进河里,撕破他的衣服,可见他们已猖狂到何种地步。
  后官方调查清楚,周某迫于压力,只得将其心腹爪牙、纵火人张某解至县,至此众无赖才略有收敛。此后,县里本想大事化小,由县里出钱修复蔡宅被毁门户,而蔡坚持要由庙会修理,并严惩会首。相持至五月初,肖县官传拘会首周某,并由庙会请双林镇绅数人出于官,协议夜会永禁,蔡宅由庙会修理,其他会首免到案。此时肖县官下决心要逮捕周某,蔡则反过来主和,由崇善堂代监具结,由官方发布永禁夜会令,日会仍行,石刻于东岳庙壁。遭此重创,东岳庙会日会也举会维艰,所谓精华已竭矣!后来,周某等老会首领于光绪辛丑年前后相继去世,号称明时就有之东岳庙会于清光绪庚子年大伤元气,一蹶不振,最终名存实亡,自然废止。
  2010年金国梁补记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