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劳模名录人物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58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劳模名录人物简介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19
页码: 1306-1324
摘要: 本文介绍双林镇劳动模范。
关键词: 劳模名录 人物简介

内容

第一节劳动模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各种劳动竞赛蓬勃开展,从而在各条战线中涌现出众多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他们在生产(工作)建设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双林区境内从1951年开始涌现出第一位浙江省劳动模范(曹正元,镇西农民)至2010年全国、省、市三级劳动模范共41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2人(1位农民、1位工人),部级劳动模范3人,其他均为省市级各条战线劳动模范。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各1个公司,市级模范集体7个单位。
   模范集体
  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浙江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浙江湖磨抛光磨具制造有限公司
  1994年湖州市模范集体
  湖州市电力局220千伏变电运行工区莫梁变电所
  湖州市区供电公司双林供电所
  湖州制锁二厂冲床车间
  湖州市南浔区镇西镇黄龙兜村1996年湖州市模范集体
  湖州锐狮链传动集团公司机装车间
  1998年湖州市模范集体
  湖州市邮政局双林邮政储蓄所
  2001—2002年度湖州市模范集体
  湖州雅丽真丝针织时装有限公司
  全国劳动模范
  章炳荣
  1934年9月生,中共党员。湖州市双林莫蓉箍桶兜农民。湖州市第二届政协委员。198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4年,章炳荣承包水田10.04亩,繁育稻麦良种10多年如一日,为农业生产做出很大贡献,是全市唯一的稻麦良种生产专业户。1984一1986年,共提纯优良品种18个,向国家种子部门提供稻麦原种23吨,可生产良种1600吨,可种大田16万亩。若亩增多20公斤,可增多3200吨粮食。1986年,精心选育298个水稻株系,先出株系100多个,收获原种种子646公斤。1986年,除繁殖原种种子自用外,供应给附近3个生产队28个农户,帮助他们为国家生产原种30吨,可种良种田6000亩,可生产良种2400吨,种良田24万亩,可增产粮食约4.8万亩。同时,还向区种子公司提供28个春粮、水稻品种(系)优良原种6838公斤。所提供的原种花纯度、发芽率、色泽、净度等方面都比县良种场生产的要好。1986年,在承包田里,为市、区农业部门提供4个鉴定共53个品系,83个小区和3个区域,共分221个小区,每个小区都要分开播种、插秧、收割、脱粒、翻晒、称重和测产,工作量特大,均按照试验要求,受到农技部门广泛好评。朱水生
  1961年7月生,江西永兴人。1981年12月,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后成为高级工程师。1982年2月,进入军工企业江西国营九三九四厂从事机械设计工作。2000年,加入浙江先登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负责拉丝设备开发、研制工作,现任浙江先登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经历:先后任国营九三九四厂技械技术员、设备工程师、机械高级工程师及机械厂技术厂长、军品研究所副所长等职,长期负责军工专用设备和制造,主持设计安装多条军工及民用产品生产线,开发导弹点火具等科技项目,加入先登公司后,先后研制出系列智能型高速节能拉丝设备,其设备节能45%以上,生产效率是同类设备的3倍,各项性能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还设计研制DLT450一13A大拉机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DLT450一9B﹢LT400300KVA带连续退火大拉机。2006年开始实施3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朱水生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被评为湖州市劳动模范,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各级劳动模范(先进)一览表表16-1续表16-1说明:凡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只收录最高等级;凡多次获得同级荣誉只收录一次。
  第二节人物简介
  所记人士为至2010年在世和年岁已高、有知名度、成就大、影响广、有特殊性的工作在外或在本镇的各阶层人士。因涉及面广,材料收录不全,有挂一漏万之疑(按出生年排序)。
   沈子庄
  1912年出身双林,从贾,并酷爱练武强身,曾避居苏州,与费新我结“涵社”。得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陕西拳师孙秉权传授武艺,学龙行剑、连环剑、武当棍、罗汉拳、太极拳等。1948年回双林,1950年参加镇工商联工作,1956年调到湖州工作,
  1961年进入湖州五交化公司。业余打拳练剑,风雨无阻,退休后,更练拳不辍。两次获湖州市太极拳比赛第一名,1987年在浙江省首届老年运动会上夺得太极拳冠军。1990年,在浙江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夺得吴式太极拳冠军,并获个人道德风尚奖。1991年在浙江省体育总局主办的老年人太极拳比赛中又获冠军,1993年在浙江省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上,再次荣获太极拳比赛冠军。2010年,沈子庄仍鹤发童颜,耳聪目明,行动自如。
   郑可鋆
  1917年生,字伯钧。双林郑氏义门后裔第二十八世孙。从小随母生活在双林郑氏宝书堂老屋。祖父郑隆瑛,又名秋江,配南浔张氏,生二子,定璜、定雄。父亲定璜,字佩珊,公派日本神州大学学习法政二年半。毕业回国后曾担任自治议员、商会会长,殁后葬双林儒林。郑定璜也配南浔张氏,生有二子,可鋆、可凎。可鋆出继郑定标为子,配双林金氏金咏絮,生有二子,期椿、期霖。可鋆从小就读双林,初中在南浔,后进浙江省财务干训学校攻读财务4年,毕业后分配在浙江省余杭县税捐局,后在浙江省财税局任职。解放前夕去台湾。后在蒋经国执政台湾时分别担任台北市、台中市等地财政部长,为台湾地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退休后,1991年2月,郑可鋆偕夫人金咏絮及弟弟到故乡探亲访友(由浙江省政府秘书处人员及湖州市统战部人员陪同)。在湖州拜谒陈英士墓地,在双林拜访老友叶鑫鳌。并寻访双林郑氏义门宗祠遗迹、“金万堂”老屋、郑氏“宝书堂”等活动。2010年,叶鑫鳌还收到郑可鋆寄来的贺年信和贺年卡,屈指算来,已是94岁高龄之人。
   现住台湾台北市中正区金门街44巷5号楼。
   叶鑫鳌
  1918年生,祖籍东阳,寄籍双林镇,年轻时曾在双林镇上开设伟丰布店。先后任双林镇商会理事、忠义救国军青年反敌工作团参谋、双林区自卫大队大队长、双林自强社社长、双林联防办主任、中国国民党双林区党部书记和执委,是国民政府双林镇最后一任镇长。解放后,叶避徙他乡多年,改姓易名朱耀祖。后回双林定居。现今为纂编新《双林镇志》提供大量民国抗战至解放时的史料。
   李海亭
  双林镇人,牙医李文亮二子,1921年生。海亭出生在双林世代牙医之家,抗战时父亲诊所被烧,随父暂避上海,在上海之时,参加上海齿科研究社进修班和业余医学院学习。学成后在上海自行开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响应政府号召,放弃私人开业,组建上海第一家牙病联合诊所。1960年国家进入困难时期,他响应号召,支援外地建设,随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组成的医疗队去山东枣庄矿务局中心医院工作,直至67岁退休。
  李海亭除主业行医,业余爱好是收集各种纸币。在上海期间,他收集多家银行、钱庄发行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纸质、图案和面值不同的纸币及明清宝钞2960余张,于1980年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中央银行,为研究中国古代、近代金融纸币的起源、发展、演变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得到中国人民银行及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奖励,多家电视台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均作报道,1981年第11期《人民画报》作专题报道。
  在李海亭所捐献的各种纸币中,最为珍贵的是“大明通行宝钞”,为明初洪武八年(1375)发行,票面为一贯(即一千个铜钱),币上有一段文字:“户部奉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资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该票规格为23厘米×34.4厘米。
  孙中山先生为革命筹钱,于1911年在日本东京印制的金币券,上有中华革命党本部总理孙文和中华革命军筹饷局会计李公侠的签名章,以及“中华民国金币”等字样。
   民国政府新疆省银行发行的世界上最大面值币(陆拾亿元),并有折合金圆券壹万圆字样和印有孙中山头像。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中国共产党在淮北解放区发行的纸币,面值有五元、十元等,币面有华中银行、淮北地方银行等字样,还印有毛泽东头像,以及陕甘宁边区银行的伍元纸币。
  1957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农工党,后在农工党中央及中共枣庄市委和统战部协助下,在枣庄组织小组和支部,直到建立农工党枣庄市委,时任第一届主委。退休前曾任枣庄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常委、薛城地区政协副主席等职。
   沈本瑛
  1923年出生于双林塘桥弄,12岁前在双林求学,后考入湖州东吴大学附中。抗日战争期间合家迁至上海,就读于上海浙江中学,1941年考入大同大学,两年后转入圣约翰大学,攻读经济专业。毕业后曾去纱厂,与他人合办化工厂等。1949年12月,与妻钟少贤同赴香港发展。1950年,白手起家,在湾仔道开办“香港图书供应社”书店,从事图书出租业务;1951年,创办“文渊阁”书店;1954年,创办“伟青”书店,开始图书出版业务。其间,自编出版《成语故事》五本。1966年1月,创办香港第一家参与图书发行的公司“利通图书公司”,最高峰时有50多家出版社通过利通公司出版发行图书,代理发行图书达6000多种,网店遍布中国香港及东南亚、欧美、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20多个城市。现利通公司代理的出版社已超百家,发行图书一万多种,成为香港“图书巨子”。1982年,第一次与大陆、台湾两地最新出版物一起组织“中国图书展览”,相互交流。沈本瑛热爱故乡,眷恋大陆,对“希望工程”捐款从不落后。为家乡湖州、双林以及昆明、江阴等地图书馆捐赠图书1680册。沈本瑛现为香港利通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利通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香港书籍文具业公会理事长,并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广东省人大代表、湖州市政协委员、香港湖州同乡会名誉顾问等职。其女儿沈雪明1996年1月出任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院第六任院长,也是该院的首任女院长。
   李儒训
  1926年10月出生于苕南丁泾,从小求学于双林,抗战胜利后到上海求学,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毕业于该校运输管理系,留校任教。1951年,随院系调整进入上海财经大学任教。1954年,与苏联专家A毕尔曼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财务学。历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全国高校财务学研究会会长、上海财务学会会长,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杭州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江西财经学院、华侨大学等院校教授。2001年起,担任江苏江南高纤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07年离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高韵苕(女)
  生于1927年,双林镇人,是镇上著名西医高友仁长女。1945年,到上海同德医学院求学,1951年毕业。毕业后参军入伍,进入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工作,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事反生物战研究工作,作为专家检验队队员向国际组织提供敌方使用生物武器证据,为此获得功劳章(朝鲜)、军功章(志愿军),立二等功一次。回国后,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总参十三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组建中国第一支反生物战研究队伍,担任副总指挥,圆满完成周总理制定的“354”研究项目。6次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立三等功二次。被评为技术5级,享受副军职待遇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任福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福州军区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政府专家组组长、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自然科学会理事。1988年退休后,组建福州迈开精细化工研究所,任所长。在国内首先应用微胶囊新技术研制成功杀虫微囊、香精微囊、化疗微囊等新产品,多次获国家发明专利。出版《福建地区流行病学与医学动物》《生物武器防护医学》《人畜共患病》《杀灭室内害虫系列杀虫剂微胶囊研究》专著4本。被邀请参加世界微胶囊学术交流会论文交流。
   高忠社
  1930年生于双林,195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第一届飞机制造系,1957年进修于北京航空俄语专科学校。先后在国防保密一一二厂、六〇一所、六〇三所任专业组组长、技术情报科副科长、室主任、副总师、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飞机结构设计,先后参加“歼教一”“初教一”“运七”“飞豹”“歼七”“轰六”的科研和生产工作。1965年,领导中国首次核试验用空中取样器设计,获得成功。1985年后,开始从事民用飞机适航性研究,编制《民用航空器规章》第二十五部、《民用飞机适航管理》和《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技术咨询手册》。后兼任中国民航“农五”“运七”飞机适航性合格审定小组副组长。1988年起,担任中国航空学会结构设计与强度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对英国进口的BAE一146飞机的进口合格审定工作。组织编写《飞行器结构强度手册》,主编《飞机结构耐久性设计》,1992年被授予航空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高忠繁
  1930年6月生于双林镇。幼时求学于双林,解放前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区队长、中队长等职。1959年,奉命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船舶制造专业学习深造。毕业后从事核潜艇的论证、试验、研究、建造和维修等工作。曾荣获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一次、先进工作者二次。由于长期从事这些工作,先后患上多种疾病。以正处级高级工程师离休在家。
   高忠勋
  1931年10月生于双林镇。从小求学于双林镇,抗战期间去上海求学,1946一1949年在杭州师范、安定中学读书,1949一1950年人浙江省干部学校学习并留校工作。后奉调温州地区工作,先后担任税务、青年团、宣传、办公室等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担任浙南大众社副总编兼浙江日报温州记者站站长,云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1年后,任丽水日报革委会副主任,中共丽水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丽水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1986年7月至1992年12月,任温州市委副书记。1988年至1991年10月,先后任温州市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主席等职。历任浙江省八届人大代表、浙江省七届政协委员、浙江省第十一届中共党代会代表。在温州任职期间,负责温州经济调研和领导工作时曾发表《温州农村经济发展新特点》《整顿治理与温州改革试验》《土地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实践与体会》《温州市场发展的近期考察》等多篇论文。
   孙兰花(女)
  1931年生于江苏盐城。20岁嫁入双林虹桥港王勤金家,生有一子。兰花9岁开始学习传世面塑手艺,三代相传。伯伯孙铭传是兰花学艺的领路人,所教授的是传统戏曲人物。后经兰花自己发展,亦做动物、花鸟等造型,是双林地区三代传承该手艺的唯一代表人物。现虽年事已高,仍继续她的面塑生涯,并培养多位面塑爱好者,其中一位是双林庆同小学老师,一位在织里镇以此手艺维持生活。
   郑良玉
  又名郑定琅。1934年生,原籍吴兴双林,民国早年父亲赴沪,良玉生于沪。父亲郑隆藻是双林郑氏二十六世孙,隆字辈,生二子:定超、定琅。在上海求学长大,196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后人上海复旦大学学习西欧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现为世界经济研究所)从事西欧经济研究8年。1971年9月,在江苏省苏州市生产指挥组、市计划委员会工作。1980一1981年,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1981一1985年,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副主任、主任。1985一1990年,调任江苏省徐州市委书记。1990一1992年,调任中共广东省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1992一1995年,调任江西省副省长。1995一1998年,任江西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副理事长。2008年,任深圳市综合研究所软科学发展基金顾问,现任深圳特区经济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共十三大代表。
  郑良玉在深圳做了四件事:一是筹建深圳证券交易所;二是改革新股发行方式;三是证券立法;四是加快组建证券公司。
   说明:当时全国只有深圳有证券交易所。
   费之雄
  1934年生于双林,费新我三子。费新我众多子女中,唯之雄一人继承父亲书法衣钵,自称“左传三郎”。斋名“左庐”。
  1993年,曾在北戴河展出“十二生肖书法”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和《人民画报》海外版等十多家新闻单位相继报道。同年9月,在苏州举办“费之雄系列书法展”,作品将书法与山水、花卉、印章、古玩等结合,分“独秀”“情操”“策杖”“华章”等24个篇目,共200多幅,苏州电视台特为他制成“费之雄系列书法”专题片,选送海外。
   费之雄还擅长楹联创作,至今创作楹联逾百。其中最长的《龙门对》长达134字。
  除书法、楹联外,费之雄另有一绝是灯谜,多次荣获“最佳谜手”“中华佳谜手”“华夏佳谜手”及“中华趣味灯谜大赛”特等奖、“沈志谦文虎奖”等,并为各类谜赛担任评委。出版《雄虎》一书,对谜迹作详细介绍。
   其著作有《画苑折枝》《与时俱进费新我》《书法基础》等。
  杭燕南
  1936年生于双林,家居双林镇西荡。从小在双林求学,毕业于“嘉医”,后进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现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后担任麻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从医四十多年来,擅长麻醉药理、心血管手术麻醉、老年病人麻醉和重症监测技术。多次参加世界、亚太地区及美国的麻醉学术会议。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麻醉药理和重症监测研究会主任。任《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委编委、《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常委编委、《中国麻醉与镇痛》杂志常委编委,并被聘为美国麻醉医学会会员,美国密西西比州大学医学院、美国科州大学医学院访问教授。另外,还是《实用监护治疗学》《实用临床麻醉学》《心血管麻醉与术后处理》《麻醉科手册》《现代麻醉学》等书的副主编。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0名,博士研究生10多名。
   徐文镔(女)
  祖籍双林镇,1937年11月出生在四川重庆九塊桥。祖父徐熙章,字渝生,号叔西,曾任四川候补,从九品。父亲徐庆尧,系双林徐氏后裔。
  1952年,在自贡一中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学雷达专业。1960年,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先后任203教研室党支部书记、204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兼协理员、党总支、院党委、院纪委委、院保卫处长、院人事处长。1984年,调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党组副书记。1991年8月,调四川省科委任党组副书记兼主任。1998年3月,任四川省政协常委、科技委主任。2004年退休。现任四川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女性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黄吉虎
  1938年7月生于双林镇。从小求学双林,1958年毕业于湖州中学,并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喷漆技术专业。196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在科大期间得到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吴仲华、严济慈、吴有训等人指导。科大在1970年迁往合肥,其间,曾筹建和领导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9系,热科学和能源工程13系,还参与和领导910、912、811、915等系列卫星发射和火箭喷气发动的研制工作,亲临卫星火箭发射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由黄吉虎研制的“电子同步辐射加速器直线段钎焊技术”“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及光速试验站”等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特等奖。为中国“两弹一星”专家之一。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待遇。
   傅伯星
  1939年生,双林镇人,自号“三乐居士”。1951年,随父母迁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即至浙江日报社任美术编辑。“文化大革命”中受冤入狱,1978年年底平反回杭州,先后在浙江日报美术组、中共党刊及大众美术报编辑部工作。长期从事美术评介与插图、连环画创作。1991年退休,专攻中国历史人物画,参照自己研究南宋史与相关专著,作有《临安夜市图》《临安年市图》《南宋的杭州》》。1997年,创作双林《石漾景观》工笔重彩画。目前在研究择写南宋中的《岳飞正传》以及宗宁的杨皇后诗词、马远画等。
  1997年,用两个月时间,为家乡创作了石漾景观工笔画。 伯星能画,还能文,喜作文,写出不少专论、散文、随笔以及小说、喜剧等,特别是关于南宋《关于岳飞研究的几个问题》有独到见解,认为岳飞功在民族,洗刷岳飞身上历史污点。对赵构皇评价,一改是投降派头,为“功大于过”之结论。
   任德荣
  1939年生于双林镇陆府前。在双林求学,后入伍从戎,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量子电子学专业学习。1964年毕业后从事混合微电子领域的国防科研工作,担任中国43所所长期间,多次组织混合微型电路的研究和制造。参与DF一5微型遥控测机的研究制造。参与中国第一台厚膜控制仪的研制工作。同时,还参加编制《混合集成电路行业规划》工作,为中国重点国防科研工程建设做出显著的业绩,享受国家专家津贴待遇。
   周明
  1939年10月生于双林,又名周镇吴,居双林镇章家弄(现爱国路与和睦路交叉口)。求学于双林,后经嘉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2年毕业,再考入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授业于蒋天框教授。1965年,分配至中国文联从事艺术史研究。后曾在文化部艺术局、中国剧协从事编辑工作,历任中国戏剧出版社、宝文堂书店第一副总编、《剧本》月刊常务副主编。为中国文联高级职称评委、文化部艺术局全国重点剧目指导小组成员。编审职称,客座教授。长期从事文史研究,参加编写《中国文学史》《中国话剧通史》《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工作。现任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中国剧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现居北京。
   凌锡球
  1939年生于双林,求学于双林小学与初中,1959年毕业于菱湖高中,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少数语种系(柬埔寨文)。1963年,分配在中国外交部工作,先后任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译员、二等秘书、一等秘书。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与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宾努会见时的常任翻译。后召回外交部,任亚洲司副处长、处长等职务。后作为联合国驻柬埔寨代表,从事督促柬埔寨和平统一工作。又任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商务参赞等职。后又被召回外交部工作。退休后经商。现任柬埔寨中国商会、柬埔寨中国港澳商会高级顾问、柬埔寨阳光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秀玉(女)
  祖籍双林镇,1940年生于上海。从小求学于上海,后从事出版工作。1985年,春随《上海文学》编辑部人员第一次到湖州。1987年派驻香港,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工作,1997一2002年担任总经理兼总编辑。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时由她所选定的书籍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好,如《三联哈佛学术丛书》《陈寅恪集》《蔡志忠漫画系列》等,并与李嘉诚、金庸、启功、季羡林、钱钟书、冯亦代、杨绛、黄宗英等人合作,为他们出版书集。文物专家王世襄《锦灰堆》等传世珍品亦交给她出版。
   周文清
  1940年10月出生在双林,祖籍江苏太湖西山。国家一级美术师。从小在双林求学。196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1971一1987年工作于杭州市美术展览办公室、杭州市美术工作者协会、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和杭州市书法家协会。1985年,转入杭州画院。先后任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杭州画院副院长,现为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擅长书法、中国画和雕塑,追求并探索中国现代书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自1983年开始在杭州等地举办“现代书法研讨展”。1989年,开始赴中国香港地区及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展览考察。参加美国、加拿大、泰国和台湾、深圳、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国内外书画作品展,并作专题介绍。被世界上16个有杰出影响的艺术团体共同评为“世界书画艺术名人”。
  2003年毛泽东110周年诞辰时,其作品被毛岸青、毛新宇收藏。同年,作品被编入大型国际交流系列《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卷Ⅲ·上》。
  2013年,被中国国学研究会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国学文化艺术最高成就奖、金奖勋章。
   吕仲英
  1940年11月,生于莫蓉龙古兜。幼时在双林私塾、完小求学。1953一1956年在双林第二初级中学读书,后入菱湖中学,1959年毕业后考取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任副总裁,历任驻美NRC总裁、国家机械委对外司副司长、四川长安机械厂副厂长等职务。退休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蔡立三
  1940年生,双林人,1958年毕业于吴兴二中(双林中学前身),196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历任原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华东地区农林水院校后勤研究协作组组长、浙江省高校后勤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浙江农业大学校长等职。
   杨尧城
  1942年生,双林人。1961年双林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1965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曾在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当研究员,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育成国家市定品种2个,省级以上市鉴定品种18个,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被聘为中国水稻研究员。罗开富
  1942年生于双林莫蓉阳道桥。幼年家境贫穷,在双林镇求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去云南铁道兵部队。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至今已有46年新闻工作经历。退休前先后任《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高级记者。当罗开富重新走完长征路以后,人们把他和范长江、穆青等著名记者相提并论。
  1984年10月16日,罗开富从江西于都启程,随带几套换洗衣服和有关长征资料外,还有一架小望远镜,一只普通双肩背包和向报社借的三千元钱,在路上克服常人难于想象的困难,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85年10月20日以368天的时间,第一个徒步走完二万五千里路程,并每天发回一篇稿件。有《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红军长征追踪》等300多篇见诸报端。此后,获得“中国新闻奖”和“新闻论文奖”。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罗开富在枪林弹雨的南疆自卫还击战中进行过多次战地采访,多篇重头报道见诸报端和内参,受到有关方面表彰。
  罗开富对家乡十分关心,撰写《湖州人文甲天下》一书,并在《湖州日报》上连载。在湖州作过“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报告,广受欢迎。现南浔文园内,辟有罗开富“重走长征路纪念馆”,其中陈列不少来自长征路上的文物以及有关文章。
  2004年4月退休。
   潘纯敏(女)
  1942年生。双林人,住双林镇东兜头,兄妹共五人,三哥潘纯理,曾从军,后从事土木建筑业。妹潘纯珠,曾担任湖州五中校长。父亲潘松堂,早年开纸马店,后开烟什店,维持家境。纯敏从小在双林长大,求学。1961年,为双林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参军。作为部队机要人员招收入伍,翌年转入南京外语学院学习,后在张家口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一局工作。第二年随部队进入四川。1986年后,又随部队迁回北京,其间获军队成果多项。1991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现已退休,属军队正师级干部,大校军衔。姚珠珠(女)
  1944年2月2日生于广西桂林,祖籍浙江湖州双林镇箍桶兜。父亲姚平,出生于1912年,随族兄姚少梅迁入双林镇堂子湾东侧置宅落户。母亲陈慧芝,毕业于幼师,弹得一手好钢琴。父亲姚平与田汉、欧阳予倩、洪琛等著名中国话剧奠基人共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剧社”的一名成员。
  1952年,年仅8岁得姚珠珠考入中央实验歌剧院舞蹈团,师从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和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韩世昌。比姚珠珠大5岁的陈爱莲(中国当代著名舞蹈家)是姚的师姐,一起对“昆剧、芭蕾、古典舞、民间舞什么都学。从而打下了很扎实舞蹈基础”。
  1953年8月,苏联艺术家古雪夫发现这位素质好、力度强、善于模仿、表演活泼可爱的学生,让姚珠珠在舞剧《鱼美人》的几段性格舞中当主角。时年,珠珠练习芭蕾舞和“鱼美人”的照片被刊登在《人民画报》上。
  1957年“反右”风波中,其父亲姚平含冤猝死于北大荒。姚珠珠时年13岁。
  1959年开始,在《鱼美人》等舞蹈中担任领舞。17岁毕业后,留在舞蹈学校民族舞剧小组当演员。 自1961年以后,姚珠珠一直担任中央歌舞团(现称中国东方歌舞团)主要演员,是国家一级演员和指导,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理事。曾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第六场维吾尔族舞蹈领舞;多次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获奖,并代表中国到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访演出。其代表作有轻松明快的尼泊尔独舞《春之歌》、曼妙多姿的《飞天》、优美抒情的《草原夜曲》、热情奔放的《流浪者之歌》、幽默风趣的《二妞和铁蛋》等。
  1981年,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珠海、中山、广州等八大城市与资华筠、王堃办三人舞蹈专场。 姚珠珠一生从事舞蹈艺术,很想探寻舞蹈生命源头。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1989年,因机缘巧合,姚珠珠得到一笔赞助,经过不懈努力,一部记录中国原始舞蹈的大型电视专题纪录片《舞之灵》被抢救性地拍摄成功,此片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吸收为国际博物馆协会成员。《舞之灵》记录壮族村落的“马拐(意为青蛙)舞”,彝族部落的“大刀舞”,纳西族的“东巴跳神”,土家族的“毛古斯舞”,鲁西北的“鼓子秧歌”,苗家人的“芒高舞”,广西彝族村落的“四方舞”等原始民间舞,以及舞蹈与图腾、宗教、劳作、生活的关系等。《舞之灵》被誉为中国新时期舞蹈界最重大研究成果之一。
  姚珠珠边走边舞至今已56年,其舞蹈艺术特点是活泼、俏丽、潇洒自如,善于捕捉典型,用准确的外部特征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2003年2月,中国文联出版社为姚珠珠从艺50年编辑出版大型图册《边走边舞》,收集了360幅图片和4万字说明,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舞蹈家和舞蹈事业的发展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2008年11月,因姚珠珠祖籍是双林,现属南浔区,在南浔文园建立中国首座以健在舞蹈家姚珠珠名字命名的“姚珠珠舞蹈艺术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开馆之日特委托副主席李金华光临现场宣读他的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孙家正等也写贺信。文学艺术界泰斗级人物老舍之子舒乙到会主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著名歌唱家关牧村,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焦晃,钢琴演奏家刘诗昆,画家潘公凯、叶武林、施大畏,文学家罗哲文,上海博物馆馆长、书法家陈燮君,师姐陈爱莲,以及有关方面知名人士唐闻生、李炎唐等到会祝贺。
  姚珠珠曾是全国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馆顾问,国际博物馆协会委员,上海贝卡尔特一二钢有限公司顾问。
   於荣赓
  1949年11月生,双林邢窑村於家埭人。1968年3月参军,历任班长,曾赴中蒙边界前线,1971年转业到天津市工作。1974年,求读于天津大学土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调入国家纺织工业部建设局工作,历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处长、处长。1990年,在国家纺织建设规划院,历任办公室副主任、工程部主任、副院长、院长。2000一2012年,先后任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会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规划部主任、副秘书长等职。
  先后参与上海石化、仪征化纤、平顶山化纤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参与组织国家纺织工业“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年调整振兴规划”“建设纺织强国纲要”等规划项目编制工作。2002一2005年,组织领导《埃塞俄比亚十年棉花、纺织、服装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编制。其间,组织非洲2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上至总统顾问、部长,下至企业经理、农场主的行业培训,从而开创中国纺织智力援外和行业外交。高水清
  高水清,1952年5月生。双林镇西真龙兜人。大校军衔,主任医师,技术五级。
  1970年入伍,1973年入党;1972年毕业于空军上海第一医院护校,1977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9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班。1984年年初,从空军调入陆军湖州第九八医院,历任军医、医务处助理、医务处主任、副院长、副院长兼医务处主任、院长;曾任湖州市医学会副会长、湖州市医师学会副会长、湖州市医院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先后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3项,在各类专业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受到上级各类嘉奖20余次,其中个人三等功1次;2007年,荣获全国优秀院长创新成就奖,先后得到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等首长的莅临视察及亲切接见。
   钮新强
  1962年生,双林镇西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现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79年,毕业于双林中学,1983年获华东水利学院学士学位,1989年获河海大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983年,分配至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历任枢纽设计处室主任、副处长、处长,1998年任副院长,2002年任院长。
  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0余项,是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及三峡等工程专项科研30余项。主持设计了世界首座全衬砌船闸一一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建立了全衬砌船闸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研发了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蜗壳“组合埋设”、“单洞型”大型地下电站、“盾构隧洞预应力复合衬砌”输水隧洞等多项水工新技术,并在三峡、南水北调等多项工程中应用。 获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协会)百年优秀咨询工程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出版专著7部,主(参)编规范规程5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单祖龙
  1987年生于双林。求学于双林中学,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并被保送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以《虹桥弄》《百年桥乡》两部纪录家乡的作品,名声大振。纪录片《借我一生》获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真实中国导演计划优秀提案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单元特别奖、东京国际录影节佳作奖,入围维也纳国际电影节、意大利亚洲电影节、贝加莫国际电影会议、汉诺威国际青年电影节、台湾华语电影论坛,并作为荷兰Movies,ThatMatter电影节的闭幕电影。
   刘霆
  1987年生,双林镇人,2006年考入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因母亲患严重尿毒症,花掉家里积蓄和变卖房产的钱,父亲离家出走。刘霆决定“背着妈妈上大学”,一边读书和打零工,一边在校外租房照顾母亲。这份孝心感动整个社会,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湖州电视台等20多家电视台先后进行报道。同时,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今日早报、中国剪报、湖州日报、湖州晚报等40多家全国主流媒体进行采访报道;新中华、人民网等300多家网站进行转载。2005年,被评为“2005年浙江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他的故事被评为上海2005年“十大真情故事”。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浙江骄傲一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人物”、2006年浙江杭州市第二届“十大平民英雄”。2007年6月,被评为湖州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