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清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58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清代
分类号: K820.52
页数: 34
页码: 1215-1248
摘要: 本文介绍双林镇清代著名人物。
关键词: 双林镇 清代 著名人物

内容

沈士毅
  字尔慥,号禹登,县学生,狷介不妄交。父殁,遗妹及笄未字,闻仁和应撝谦,年四十,家贫未娶,重其德行,以妹归之,厚具奁资,并割腴田数十亩,筑室绣衣坊使居,乡党称之。《渔唱》:“依然孙复泰山阳,嘉耦从看择配良。市义只今夸盛事,无人推重绣衣坊。”
  范硕
  字且俨,号西怀,明县学生,少有大志,读书娴经济,所著《水利管见》刊入县志,后李肯堂太守堂阅之,吁请上官疏浚漤港入太湖,悉如其指。
  蔡震
  字长卿,号澹轩,明县学生,震彪之从兄也。曾祖风,岁贡生,居三林村,好树橘,故自号橘庄。在孕时有声,及长,体不胜衣。时有重役,举家将往苏避之。凤曰:“是不为害。”遂慷慨出任事,交游皆名达。教子以诗书。祖绮,字剑铭,府学生,读书善记诵,作文以意为干。早失怙恃,每祭享必号泣。年六十而鳏。以诗酒自遣。父鼎录,字青虹,家贫弃举子,业走四方。母氏薛,织纴自赡,教子读书。震生而明慧,方数岁即不好嬉戏。稍长从师读讲书至孟子牛山章,问曰:“朱子谓‘心之神明不测’,其所神明不测者何也?”师不答。乃坐卧凝思,忘寝食者累日。后负笈于朱自闻之门,治春秋,学益进,就童子试。杜乔林太守奇其才,拔冠一军,遂得隽。每试辄高等,既食饩,复社诸人招之入社,辞不赴,绝意进取,唯以汲引后进为事。时谢方侯、郑临之、陆迩可其同事友也。金太初、闵仪父、尹平之、钟止若、姚季迪、潘泗若、潘宗玉、沈宫闻、施鹏举其麟社友也。黄巢云、施鼎升、金带如其同研友也。巢云尤以师事之,既贵显仍执弟子礼,不稍衰。震为文高古简贵,不屑规樵时尚。燕处必衣冠危坐,无惰容。康熙甲寅卒,年七十五。吴若金
  原名锜,字匡东,号鬵山,千一裔孙,县学生,与凌一飞、顾起云有咏《双林八景》《双林十二景》诗,为一时所传诵,尝辑《双林志》,于陈所志本多所增补。
  严有德
  字慎先,严凤五世孙。顺治初以岁贡任新昌训导,勤于造士,文风大振。新昌为绍台孔道,军兴以来,供亿日繁,时邑令往宁波造战舰,有德督催,军需转运不竭,上下赖之。擢平阳教谕,创泮桥,建大魁阁。时沿海民苦冻馁,特捐资为糜以赈之,构草房以栖之,遂多所存活。贫士某逋粮,将鬻妻以偿,代之完纳俾完。聚寻以海滨,瘴疠成疾,卒于官,士民感之,请祀名宦。
  闵声
  字毅夫,号雪蓑,少有才名,善饮,醉愈豪,一举笔辄洒洒千言,人谓其在徐文长,卢次楩之间。明季将贡成均,竟以逸民自外。同郡吴楚选订唐诗为《岭云集》,声为之序。康熙初,南浔庄廷鑨史案发,祸至九族,遂株累及声,声在狱日为诗自娱。时以他案受文字之祸者累累满圜扉,群起而和之,遂成一集,曰《圜扉鼓吹》。迨狱解,年七十矣!性仁恕,见义必为,家益落,赖以书法、篆刻易资以自给犹及见。其子梦潮登乙卯年(1675)乡荐。年八十四无疾而卒。
  沈士靖
  字正与,号复斋。少从讲授,长益博通,不求闻达,于六经皆有譔论,尤长于说诗。遂宁张相国抚浙时,聘主万松书院讲席,所辑四书大成,海宁陈宗伯亦推重之。居耕坞桥。《渔唱》:“说经送难续薪传,留得灵光独岿然。遗稿欻随黄壤化,解颐匡鼎竟谁怜。”
  谈嗣升
  字仲超,号文登,县学生。沉潜笃学,慷慨好施,尝与凌桂萼同纂《双林志》。
  凌维远
  字黼猷,号桂萼,县学生,博闻强识,专研古文,著《双林志》,郑芷畦元庆尝于湖录中称之。
  凌一飞
  字冲甫,号秋渚,善诗,工七律,有《落叶》诗三十章,沈雪樵为之跋,远近和者不减汪钝翁、一时名校书、多作蝇头楷书之于扇。施愚山讥其分题,然犹吟玩不置。又与吴匡东、顾山存倡《双溪八景》《十二景诗》。翁西帆孝廉燧为评而梓之。《渔唱》:“鬼唱荒坟月晕低,鸺鹠疈膊夜深啼。流传好事凌秋渚,细绘东林十二题。”
  沈调元
  字子绂,居陆府前,诗才敏捷,曾于郡守吴次薗太守绮席上赋六客堂、墨妙亭古迹长篇,挥毫立就,吴大惊,赏后以诸生终。《渔唱》:“破屋烟煤锁树阴,青红海蜃纵狂吟。牡丹题得徐凝句,凭仗香山为赏音。”
  袁士达
  字一上,居履泰村,因号履村。家贫,以诗酒自乐,壮游齐鲁燕晋楚粤,足迹半天下。遇名山大水必纪以诗,所交皆当世贤豪。康熙戊辰,客麻城邑廨时,武昌裁兵哗变,齐安失,麻城处万山中,为所困。县令钱塘赵圜庵苍壁谓之曰:“我有民社之责,当以身殉,子盍去。”士达毅然答曰:“安乐与共,患难去之,君子不为也。”时吟饮自若,兴益豪。圜庵有所谘访,辄为出奇计,洞中机要,事平,圜庵赠以诗,有“不去围城情益厚”句,盖以鲁连目之也。继客延津,赴厦门,文武公宴,即席成诗,有“横玉乍调金缕曲,障泥还试铁钱骢”句,则情词益豪矣!晚岁倦游归。与龙溪岳泗庵敦五父子,郡城张青屿,吴门刘雪樵同联吟社,一时入社者数十人,倡和甚多。其后钮匪石、邱韬武、方建城、王电升倡花社,延之主坛坫。其诗专主晚唐,盖源于黄九烟,又得雪樵指授,故一时诗人多宗之。
   茅星来
  字芑宿,号钝叟,鹿门七世孙。父籍吴中,以吴耿名应康熙乙卯年(1675)乡试。时三藩作乱,拆卷大骇,弃之。星来少英迈,举业外兼工古文,尝以族祖瑛于山东滋阳县署,及年五十余入都,携其文谒金坛王耘渠,桐城方望溪,皆称之为卓然大家,名遂大振,未几卒。沈果堂彤为之传。《续记》:“星来与滋阳后裔俱迁乌镇。”
  吴麟
  字六飞,镇人,后徙丁泾,故号泾村(一作泾水)。嗜诗,与袁履村居相近,往来倡和,有二老之目。沈蓉卿侍御序其集云:“异时外王父徐还园先生过余家,家大人与饮,称说吾乡前辈诗人,余年才八九耳。长而访其遗书及与其友人吴子泾村、袁子履村交。履村倦游归,奉其律令为诗教,而泾村方整刻诗集问序于余。履村清苦近紫芝,泾村能人所不能。是书出,吾知推二村为职志者,且家李唐而户风骚矣!集中如‘半瓢每汲浇花水,一卷惟留种树书’‘岚气泛青朝雨过,江痕放白晚潮生’‘茶香鹤避烟生处,花暖莺啼日上初’等句,皆不失晚唐家法。”履村过其书舍诗有云:“黄口定交宛昨日,白头行乐非当年。”可知二村之交好矣。朱龙衣点过泾村诗有句云:“却吟高士惊人句,南阮风流不足夸。”其倾倒如此。
   徐臣镛
  字雍夏,杭州如松里人,家素封,其四兄皆业儒,臣镛独不好之。年二十遨游四方,以同怀兄梅鼎联姻于镇,遂为沈瀛洲婿居焉。屡携巨资行贾海外,智计过人,靡不奇中。十数年积资至巨万,好施与而自奉俭约,布衣蔬食不厌也。性孝,尝分己产与兄以奉蒸。尝有从兄无嗣,出资助其娶妾得子。遇岁歉煮粥施赈,不稍吝。每岁暮有告贷者,量予之,必诚必信。年七十二卒。子孙守遗训,不坠家声,人谓为积德之报。
   钮钟士
  字斐若,号匪石,县学生,居长板桥东。父绣岑,名来绂,隐居市尘,不废吟咏。尝刲股疗亲病,凌文学洁庵作诗纪之。钟士好洁,善修饰,家有快阁,名流题诗甚多。尝筑非园,与方明斋、王畸人、邱望书结花社倡和,奉履村山人主席,一时入社者皆名下士。《渔唱》:“快阁朝看眉妩新,阮何风貌更无伦。由来洁癖推清閟,化作人间一聚尘。”茅应奎
  字渠眉(一作淇湄,或作具湄),号鸥汀,后改湘客,又号五湖渔叟,以手有枝指更自号赘翁,旋改曰蔗翁,别号耄叟,晚曰耋嗟老人。居虹桥东,为五芝元孙,启先子。启先字见扶,康熙辛酉年(1681)举人,未仕卒。应奎幼嗜学,随大父仁庵栻于严陵学署,年十三。工诗文,为诸生旁搜博览,下笔泉涌。庚子年(1720)中副车,遂泛洞庭,游维扬,登泰岱,入燕赵,二十年足迹所至,得诗万余首,归结五湖渔社,与同人唱和。著《东西林汇考》八卷。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八十八始选昌化训导,旋以老乞休。三十年(1765)偕百岁,学博王世芳迎銮。年九十五卒。子中璜。应奎生平著作甚富,絮吴羹尝选之,寓阐微之意。初与沈蓉卿论诗最合,后又与沈归愚、齐息园、诸草庐、厉樊榭交善。沈归愚《怀蔗翁》诗:“鹿门夙数文章伯,几世传留泽未湮。宅傍湖山仍故业,门盈桃李自长春。广文官冷迟纡绶,著作年多渐等身。早晚征书下岩谷,好抛蜡屐御蒲轮。三朝同作太平人,少长于君懒更真。别后倍知诗律细,相逢定讶鬓丝新。梦游名岳双筇杖,兴寄沧浪一钓缗。二老风流约来往,五湖深处结比邻。”沈泊村《怀蔗翁》诗:“宫体流传摘屈骚,暮年诗格转清高。谁能身蹋三神顶,手酌天浆制巨鳌。”
  柴鹤山
  字修祺,号守愚,别号静山。其先世曰:“东林者自四明迁镇。高祖相园,有隐德。
  曾祖士鋐,尝被邻家子弹伤目,其父母大惧,率子请罪。”士鋐止之曰:“此非有心伤我,何罪?”慰之令去,其雅量若此。鹤山幼失学,旋受业于沈蓉卿之门,沉潜好学,由廪生中康熙丁酉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历官吏部主事、郎中,丁艰服阕补刑部郎中,出为四川、潼川知府,镇静有礼,执法平允,民甚德之。以忤上官意,左迁同知,遂解组归。足迹不入城市,门无馈遗之客。尝取古善言著家训示子孙。年六十九卒。沈泊村怀友诗有“洛滨荒白社,江夏失黄童”句。
   蔡人卓
  字轶群,号槐庭,廪贡生,震孙,父祖襄,县学生。人卓原本家学,遂工制义而秋试屡荐不售。性慷慨好义,乡里有善举无不身先倡之。尝于花城村南置地建义冢,充乡约长,保举贤良。以子贵受封,年七十四卒。子六,长凌云,岁贡生,三凌虚,奉天承德县县丞,四彭昌,北城兵马使副指挥。
   俞铨
  字观衡,号恕堂,嘉臣次子,性孝友。九岁时尝拯弟溺,赴水不顾。父病,祷以身代殉。庐墓侧又克承先志,力行善事,遇岁饥辄出粟平粜,且以赈人。治家严而有法。勖子弟以惇行为先,经营力本,之耄不衰。临终遗命不用浮屠,日逢七给贫人以钱,人以孝义称之。详见天台齐召南所撰墓志。季弟冠亭,名溶,诸生,与沈泊村同门,肄业东林,无子,以铨次子溥为嗣。沈泊村《忆恕堂》诗:“红蕖碧水旧同游,细雨孤云迥自愁。留取半山诗句在,不堪回望故园秋。”
  邱赓铠
  字韬武,号望书。与方德心、王瑗善,并与非园四子结花社。瑗有《石溪秋月》句云“彩虹忽向尊前落,画鹢徐从镜里过”为同人咨赏,诗名大噪。《渔唱》:“窅映东林白玉盘,题襟赋韵斗森寒。彩虹画鹢传高咏,合作旗亭画壁看。”《渔唱》:“窠石栽花扣砌平,一亭丝竹带松声。自从诗社凋零后,暮后萧骚梦不成。”
  沈三秀
  原名埙,字萼辉,号石塘,晚自号养拙老人。世居马腰,明时有元龄者始迁镇。观颐中丞之同母弟,曰桃津者为名,诸生筑室塘口杨树弄,实三秀之高祖也。曾祖汝浚,祖森玉,父嘉祚,三世皆有声于庠。三秀九岁而孤居丧如,成人尝以商籍应试不售,乃肆力于诗古文辞,与柴静山、茅湘客、孙苏门、沈泊村、雪崖、薏园裒集诗文,就正于沈归愚,器之,为之序。又与黄野鸿、徐桐坡续北郭诗社,为崔宾王所重。年二十九始补博士弟子员,两试棘闱不遇,遂入都,商邱宋漫堂少子兰挥延馆之于西陂。西陂者,圣祖御赐额也,有鱼麦堂纬萧鱼梁诸胜,暇辄与诸子倡和。纵观漫堂家藏图籍墨迹,书益工。既又就湖南学政吴收园之聘,所录皆名隽,江宁李方伯闻而致之幕下。汪殿撰应铨赠诗:“忽漫逢君白下城,一篇一句思纵横。鹤盘迥野天无际,鲸歕晴江风自生。愧我芜词披鄙素,欣看佳制仰含英。阳春可许同酬唱,何楷青山树树生。”盱于源黄太史永年赠诗:“风流合在紫微天,王谢遗踪玉籍仙。雪白花红三百首,卷中文字压前贤。南国词人陆士龙,酒家疏雨梦临邛。金门献赋谁相达,促召王褒入九重。”时开鸿博科,李方伯欲首荐之,力辞。初自西陂归,结诗课又馆吴门,至是复入渔社,问字者户外屦常满。远近求书者亦踵接,而性落落不苟合,或疑其傲也。沈泊村怀三秀句有云“竹劲多通节,松高易惹风”,盖纪实也。年八十七卒。沈泊村在《双溪渔唱》中有一首《忆石塘》诗,诗云:“渔火枫桥黯欲愁,一编夜课细雕锼。石湖秋月清如许,谁掉元真舴艋舟。”
  蔡存信
  字楚光。少习儒,后服贾,性慷慨,乐善好施,戚友有急,推解无倦色。又尝倡义捐资于郡城育婴堂,乾隆二十年(1755),乌程令朱、归安令符题“泽及群婴”额以赠之,悬本镇留婴堂。 柴廷采
  字懋揆(一作茂葵),号东岗散人。柴氏自橘墅为诸生祭酒逮鹤山以行文起家。桐城张相国英有南方圣人之目,廷采其族父也。工艺文兼精岐黄术,晚岁悉谢去,治小圃于浮霞墩南,闭门却轨,贮琴书,莳花木,以诗酒自娱,性爱菊,尝手植之。年七十余犹抱瓮灌溉,不稍倦,自称“菊痴”。尝入蜀,然未赋一诗,自定其集曰《问心》。《渔唱》:“辋川舍寺无遗业,履道寻诗少胜缘。传说东冈还解事,养花分竹贮云烟。”
   沈溶
  字薏园,号懒愚,居沈家巷东,雪樵从侄也。少有才名,性恬退,善画蝶,藉以自给。尝馆一满洲人家,不谒一贵人。归种梅庭中,与花社、渔社诸名流往还唱和。乾隆二十三年(1758)与茅湘客、柴东冈、孙苏门、沈石塘联五老会湘客诗,五人三百六十四句,凌芗坪、俞散仙亦与会,大梁贾主薄汉题其柱曰:“纵横联句尝侵夜,次第看花直到秋。”年八十四卒。沈泊村《忆薏园》诗:“小径莓苔滑不妨,吟诗几度梦池塘。雪消鸥浦春风到,一树梅花压草堂。” 姚麟(麐)
  字圣郊,号葭客,世业儒。明末由郡城来镇。祖子含,早世(拟为“逝),父毅庵,以笃行称。构凤藻堂于沈家园,北有池东书斋,王箬林颜曰“六有”,未几卒。麟天资英敏,孝事母及王母,家故饶,有觊觎者谋陷以事,得白会,邑中学宫圮,乃捐二千金任修筑。邑令何锦,郡守胡承谋,中丞卢某奏请议叙以主薄用,不赴。尝应秋试,卷在何房,力荐不售,勉之以诗,有“明珠终被蛟龙攫”句。麟工诗,喜交游。沈泊村、沈石塘、孙苏门订诗课,常与焉。沈归愚:“葭客,吴兴诗人也。”名大振。宣城沈樗崖廷瑞、吴江王梅沜藻、钱塘金寿门农、汉军鲍西冈鉁皆与之交。时泊村补官江宁,送之。金陵太守官公奇其才,招江浙诸名宿大集雨花台,及泊村摄抚州篆,遂游江右归,撰《双林支乘》。后得咯血症卒,年三十。樗崖题《支乘》曰:“溪村宜稼亦宜蚕,山点遥青水点蓝。节义孝忠全备得,何嫌僻处郡东南。”
  沈龙文
  字受于(一作寿南),号悔门,又号筠客,薏园弟,县学生。负才不遇,寄食远游,尝以不能躬亲菽水为憾。龙湖(今菱湖)孙约亭、吴敬斋先后督学滇南,佐理衡文十载,既又久居沈泊村官署,仁和金总宪德瑛尝与会饮于碧落堂,席间题其岘山读书图,有句云:“我共贤昆走南北,君亦饥驱万里途。滇南曾吊西平沐,儋耳复访眉山苏。”岁晚归里,先薏园卒。铅山蒋苕生诗:“头白吴兴沈亚之,读书万卷苦羁迟。孤筇短笠东湖上,直得江山一卷诗。”
  倪汝进
  谱名汝鳌,字天持,号瑶池,宋文节裔,先世由东林山迁居双林东庄湾。汝进博学多闻,编《东双林志》十六卷,补陈士雅、吴若金两志所未备,慨族谱之毁于明之倭乱也,乃将世系重创,悉心搜访,以次续增。东庄以倪氏得名,至清初而子姓繁衍,谱系不紊,皆其力也。又精研地理,所居为松庐,闭户著书,老而不倦。
   沈畤泓 (一作时宏),字龙泉,号秋崖,又号雪崖,花溪徵君十三世孙。居环兴桥北,好交游,日与湘客、苏门、薏园、泊村、石塘为诗酒之会。自奉俭约而穷交远族,辄有加惠。有老而丧子、贫无所依者,辄给以薪水,死则为之棺殓,葬祭不厌也。有陆绣纶者以诗与交,孤贫且病,乃遣僮仆侍汤药、赠衣食,及卒,则殓之。其所居桥上有紫藤架。沈泊村《忆雪崖》诗:“短桥流水多纡折,拍拍凫鹥自一群,忽漫紫霞天半落,翠鬟两岸恰平分。”柴孝嗣
  字昭永,号念依,晚号纯斋,鹤山子。生而失恃,育于继母陆氏。弱冠习举业,洋洋数千言援笔立就。外父朱鲁斋泮功见而器之,以国子监生中乾隆元年(1736)乡试,李少宗伯叹为宿儒,及谒见乃少年也,益奇之。时父刺潼川,清介自守,俸入仅赡朝夕。既罢官,贫益甚。孝嗣屡上公车不遇,三十五年(1770)就选授河南原武县知县,甫莅任即问民疾苦委曲,开导不以击断,为事有干以私者严绝之。在官八年,民无越控者。戊戌年(1778)秋河决,仪封州县按亩科派。原武本贫瘠,而能设法劝办,楷麻木橛,悉有定价,听民自运,不经胥吏之手,骡马车驮,则捐俸自雇。又分修阳武堤工,以民贫不堪,辄垫购应用物件,工成,禀求贷免应征料值,民大悦。中丞荣称为循吏,既而以奏销迟延调降。中丞陈保留引见,补密县知县。甫抵,密河决,曲家漤檄征夫,价半月全输,不待追呼。时仪考一带挑浚引河,各郡邑皆派办,孝嗣以山僻小邑不忍重困民为之,上禀乞免,终得请密与安邑向设社仓,民司出纳,息谷渐减,前令详照常平官办吏之,弊乃更多。孝嗣会商士绅酌议申请仍归民办,民收实利。勒石志感。年七十一卒于官,两邑士民奔走哭奠,柩归,求肖像祀之。孝嗣秉承家训,清操皭然,布衾纸帐,有寒士所不堪者,以清白名其堂,允矣。然宗党之贫者,岁时必割俸以赠,弟侄有艰于婚葬者,尽力佽助,无稍吝。且坐客常满,固不使一人失所也。生平不多作韵语,其咏淮阴诗有句:“怪我到来无一饭,相逢强半是男儿。”
   沈乔初
  名枋,字擎天,号莪思,一号莪村。懋华侄,父浞,县学生,早卒,母以绩佐读。祖然山,授以经史古文,昼夜诵不辍,深爱之。年十六馆孙苏门家,弱冠入郡庠食廪饩功举子业,与荻港章容、谷有大、族兄雨苍、作霖、坳堂、世枫相往还,赏奇析疑,不稍倦。乾隆戊午年(1738)以官卷应省试,额满,置副榜,乃益自刻励。辛酉领乡荐,受知于相国蒋文恪。文恪重其学,延之为塾师,命子檙、赐、棨、尚、桓、元、枢皆受业焉。数困礼闱,文恪劝谒选,不赴。越十数载,文恪薨,其子戟门复请,课其子继勋,继焕于虞山之环秀旧第,既而戟门补官江宁,乃偕往。自是而江宁、而江右、而维扬、而顺天,复入都已九载矣!归将就铨,未及选卒,年六十九。子一荣晋。乔治家严肃,待人宽和而守正,出入师门者二十年未尝一干以私,文恪以人师称之。其训子弟也敦行为先,游其门者皆成隽才,而尤以诗古文提倡后进。尝绘深柳读书图,钱箨石、沈归愚、袁简斋皆有诗题之。沈泊村《忆莪村》:“稚杉祖竹满阶前,近接南询一指禅。猨鹤只今成地主,不须夜唤孝廉船。”徐雨亭《哭莪村》诗:“归卧东山席未温,杜鹃啼恨月黄昏。贤书早荐官仍客,晚岁才添子当孙。绝笔一时无读草,春风三载少酬恩。莫言桃李推今盛,吾道长贫有及门。”《续记》:“荣晋四岁先子客游江宁,十三岁而归,明春见背,故行事多未详。此就芗坪业师口述者,谨列于志中。”
  俞士超
  字卓人,号厚斋。代有闻人,祖天球,号南村,中康熙二十三年(1684)副榜,例得教职不就,铨家居著书,敦品厉行。父戴阳,克绍先业,后以贫弃而服贾。士超少失恃,九岁从沈石塘习句读,日可诵数十行。既成童,随父他徙废学,乃治生以分父劳。持躬谨饬,接物至诚,胸无城府,待戚友宁厚无薄,人有灾患,不辞艰苦以救之。石塘谓其善交如平仲和,气若展禽,油油与偕,蔼然可亲也。事亲以孝闻,父病足跛,晨夕扶持,衣不解带者累月。父殁,哀毁尽礼。有子七人。晚年杜门习静,家事悉委之子,惟日诵梵经以自遣。年六十九卒。
  徐士标
  字紫衡,号逸轩。父景淇,以勤俭起家,设质肆(乾隆时双林当铺之一)曰“宁泰”,毁于火,质物悉烬。往赎者大哄,景淇恐。士标慨然曰:“贫富命也,何忍令汹汹者窘,吾父且人有物而被焚,可不偿乎!”乃假景淇命出,委曲劝告,众诺。然债毕偿而家产荡然矣!于是收合余烬,拮据十载,复小康,人皆服其才。生平笃内行。母疾,衣不解带,吁天自代。景淇年高,未尝一日离侧,值良辰必治具招父执欢饮,如香山洛下故事以娱之。年六十八卒。同里沈三秀为之传。
  金共夔
  字沛苍,号泽亭,家世服贾。父元德,客毫州,得血症归卒。洪夔为三月遗腹,生而敦敏,事母尽孝,专力营生,遂以致富。痛父无遗像,尝以状貌问母,命画工摹之,终不类,昼夜涕泣。方彷徨无计,忽于梦中一人云,即父也。及旦,亟访画师,取其所绘百面图视之,则有一面与所梦着似。乃持归呈母,母惊讶,谓何形神毕肖乃尔!遂绘像以祀之。母长斋,己亦茹素九载。既为母请旌,值七十祝嘏,始遵母命茹荤。生平力行善事,凡施槥助葬、修桥治道之事,岁不胜数。且创立宗祠,建坊于门前。又筑兰陔别墅,命弟子读书其中,并置放生池。年八十余卒。俞涵
  字载帱,号乐耕,铨长子。年十五铨患疾,不任劳剧,乃综理家政兼课三弟,以是铨得养疴,优游者二十余年,诸弟俱成名。铨卒,遵遗命施贫不用浮屠。有妹未字,以同里严苕门才字之,苕故寒士,割膄田数十亩资送,并给日用。时宗祠未竣,乃置祀产,建聚兴街,立外曾祖黄某之祭田。父执某年五十而殇子,助资置妾,遂得嗣。又有两世未葬者,为之营葬。乾隆二十年(1755)岁饥,请于当事自往江西运米归,平粜于西栅,按户给之,升米依市价减钱十文,无钱者即以所减价予米,全活者众。三栅亦仿行之。邑令符,郡守李欲援例,详请具题。辞曰:“此份内事,非求名也。”总督喀赠以“任恤淳风”额。及五十诞辰,诸弟请称殇,则曰:“生日当倍增痛耳!我非具庆何庆为,有用之钱留为慈善事业可耳。”逾年夏大水,田庐尽没,乃取所留资散给佃人,俾力作以待春收。于是群佃得生聚,邑令戈闻之,赠以“乐善不倦”额,且自题联以贻之,曰:“仁风广被三千界,古道垂型六十年。”性落落寡合,然戚友有纷难,得一言辄解。晚年析产以与弟,自营庄于颦三圩。圩本涝田,而植桑开池,不数年遂成沃壤。乃日往来阡陌以课农,布衣蔬食至老不倦。年五十六卒。
  姚汝
  (一作邦),本字宸珊,号秋浦。其先世有明礼部郎中野庄者,自桐川徙镇。祖应奎,父金鼒,皆有令德。汝本十岁而孤,性豪迈,服丝绢旧业,往来京口、吴门。精于会计,才识过人,与远商交有诚心,有大度,皆敬服之。由是业日进,资日裕。又尝建宗祠,恤贫乏。兄子宗炫自幼失怙,抚之成立。晚丧子,家政一委于侄,平居嗜图史花石,尝构小圃,与二三知己饮酒赋诗。其六十自寿诗有“一儿早世空期望,四女宜家惜半殂”句,和者甚众。道光朝以侄孙学塽贵受貤封。
   俞德溥
  初名溥,字坤振(一作堃尊),号约斋,晚号厚村,铨次子。恪遵庭训,事兄涵出入惟谨。为群季倡,受业于陆古愚之门,所作制义才气勃发,屡冠童子军。时古愚有内兄子金渭村者,曹村人,以寄子应试,郡人攻之。德溥出,号大呼曰:“此吾师陆某寄子也,非冒籍。”攻者诬以受贿,即自揭敝裤以示,使验之。学使怒其僭越,曰:“汝新进,遽欲干与公事耶!以汝易彼,愿否?”应曰:“愿。”遂被斥,而渭村获免,人服其义。明年科试获隽,旋食饩,与徐艮庵雁汀,施持珊、陆杏源同肄业于爱山书院。崇祯十二年(1639)、十三年(1640)、十五年(1642)秋试三荐不售,遂绝意进取,代兄理家政至甲午年(1654),而长子研林领乡荐矣!德溥性慷慨,乐为人所难,如建文阁、开街市、改圩税、筑津梁、治道路之事,靡不首为倡之,不避艰难。至其笃故旧、恤孤寡、厚姻党则尤人所莫及。年六十一卒。
   蔡兴宗
  字圮瞻,号伊楼。其先世于宋高宗南渡时扈跸来浙,代有名人。高、曾及祖皆诸生祭酒,父商为兵马副使,世父二为岁进士。兴宗至性过人,幼丧母,北游从沈莪村,读书于蒋虚山相国邸第。相国一见奇之,留与诸子游,往来都下,凡山川名胜及一时见闻,辄随笔录之,汇为一编曰《伊楼杂志》。归应童试,邑令王锡祜拔之,冠一军,补诸生。乃愈发愤攻读。与凌芗坪下榻来麟阁,同读书,黄薤白饭,风雨一灯,泊如也。初莪村爱其才,以女字之,未嫁卒。后为入赘沈家为婿,与双垞肄业含晖楼,益有名。凡应秋试者三,一以病未竣,事再被放而不少郁。春病卒,年二十三。莪村哀其志,为之传。遗腹子谔,字振声,育于外祖家,分产得成立,业儒,寻以血病废。湘客挽诗:“铸颜曾一识师门,讵料俄修地下文。辇毂巨公惊李贺,尘寰短命怆终军。杏殇未抵苗难秀,蕙叹都缘芝早焚。一领青衿消不得,只留呕句永灵芬。”芗坪挽诗:“髫龄失恃俨成人,弟妹相依情倍亲。自尔缠绵由夙慧,每于洒落见天真。”云霄未遂生前志,泡影难留世外身。此去泉台应抱恨,好从阿母话艰辛。英姿卓荦迥无俦,早岁曾经挟策游。名重陆机初入洛,才同王粲薄依刘。关山千里留新语,风雨三更忆旧游。二十年来成小劫,魂飞端合绕皇州。吴宜村明府诗:“翩翩并马入燕台,多少骅骝愧惊骀。寄语九京还记否?评文月下几传杯。”
  姚宗炫
  字星纬,号意峰。父汝楫,以六行著于乡。宗炫生,逾年丧父,十年而母又殁,乃依叔汝本以居,事之如父,终其身不稍改。少喜读书,见戚友中有业儒者必劝勉之。长子学塽,甫就传即为之访名师,德清蔡秋槎、同里严丹山皆先后为其塾师。厥后令执贽于严虚白之门。虚白为名进士,讲学授徒户外屦常满。每扁舟来镇,宗炫必召宾客及虚白所知者,命酒纵饮。饮酣,虚白掀髯抵掌纵论古今及文章利病,反复数千言。夜半侍听未尝有倦容,及学塽秋闱报捷无喜色,戒之曰:“遇偶也。毋自足,以荒其学。”姚氏初未有宗祠也,独任倡建,复捐置祭产以垂久远。又尝营舅氏徐声寰两世之葬任,姑夫陈心从闽丧之费,而自奉俭约,一羊裘经三十年。人以其好施与称之为长者。年五十三卒,时方苦炎热,及殓面如生,盖醇养所致也。
  姚宗谌
  又名谌、湛,字子展,室名寄生斋。从小聪慧过人,十四岁古文,十六岁补县学诸生,二十五岁中举。曾从乌程宿儒周学汝、程大可学《周易》,到苏州跟陈奂学声韵训诂,又从宋翔凤学《公羊春秋》,研究经学。中举后曾赴礼部试,遇兵不得达。于学无所不通,而一以古文为归。太平军功破南京,他举家迁到湖州城,以举人身份协助地方官员守城。湖州守城统帅被清廷任命为总办团防道员得赵景贤,采纳姚宗谌建议,将城中百姓分为三十六乡,乡民轮流登城,加入守城卫家行列。“又设循环牌法,自甲至癸,互为讥察,奸究无所藏匿。”太平军攻城十天不克,无功而退。同治元年(1862),湖州连降大雪五十六小时,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度,八百里太湖冻结厚冰,赵景贤部美国钢铸炮炮艇编队被冻住,失去效用。占据洞庭东、西山太平军谭绍洸乘机“履冰来犯”,攻陷湖州运粮道咽喉大钱口,湖州遂成孤城。时为归安代理知县姚宗谌首持清野之议,言于赵景贤:“请以五十舟出城运米,诸营主出印凭,约敕勿扰。”可惜未被采纳。至三月,城中粮尽,守军千总熊德胜提出去城中百姓家抢粮,姚宗谌竭力反对,上书赵景贤:“不及此时并力突围,以通饷道,更复何待?”熊对姚宗谌处处为百姓着想恨之入骨,加上守城最高长官赵景贤对他也有厌恶情绪,姚之代理知县一职终被免去。五月三日,熊德胜叛变投敌,暗中打开东大门迎接太平军谭绍洸部入城,坚守两年之久菰城终于沦陷。时姚宗谌正在城楼上巡察,混乱中被“有人摔之出,乃逸至上海,依族人居”。而其祖母和全家老小都投河自尽。后太平军退,他返湖奠祭,恸哭呕血,遂心中疾,还客吴,以是年九月卒吴,年三十岁。姚宗谌著作颇丰,有《群经假借考》《景詹庵遗文》《湖变纪略》等,可惜现在均难找到。其诗作疏朗大气,也都在战乱中散佚,只有一首《失题》存世。诗曰:“霭霭停云八表昏,相思南浦几消魂。记曾共剪西窗烛,有约重开北海尊。芳草碧波湖上路,梅花深雪崦中村。十年弹指寻春地,怊怅经游屐齿痕。”
  吴焕
  字耀宾,号勉旃,千一裔,家素封。年甫逾冠,有相者徐东海者语之曰:“君色嫩眼大,神光不藏,三十五岁当有厄,宜广积阴德以延之。”令阅《水镜集》,焕览之大悟。遂力行善事,倡恤嫠会,贫老孤寡按月给米,至冬则施棉衣。又朔望施米以给丐,且舍棺木助丧葬,凡利人之举绝不稍吝,岁费巨金而家益饶,至其年竟无恙。千一祠在禹王宫后屋,湫隘捐资改建,更置祭产、刊家乘以垂久远。其族人冢墓之在西坟滩者,荒废久矣,见之恻然,悉封土立碑以祀之。镇西永福桥(时称辛桥)为往来要道,与俞乐耕、孙美川倡建之。乾隆庚戌年(1790)、辛丑年(1781)改建万魁、化成两桥,亦皆任劳任力。其好善至老不倦,而内行醇笃则尤为人所称道。年六十卒。子棫,痒生。孙镐,举人;锴,增广生。曾元辈亦多入黌序登仕版。
   费承禄
  字上达,号讱斋。先世居菱湖,明时有名近湖者始迁乌程之百富村(即小鸿)。高祖锦,县学生;曾祖、祖父三世皆以种植居积为事。承禄年三十习书算,日益练达,遇事刚果能断,有所谋划,家遂以饶。而生平敦孝友,喜施与,凡恤嫠放生诸善举,靡不躬与其事。其尤为族人所称道者,则建宗祠、置祭产也。嘉庆九年夏大水,禾尽淹,米价腾贵。承禄商之里中殷户,举办平粜一月。时各庄有欲办平粜者,惧外庄饥民来扰,皆逡巡不敢发。承禄粜数日,外庄人果至,承禄婉语以庄各有殷户不克遍及,皆唯唯而退。于是各庄悉仿行之,饥民大安。明年米尤贵。承禄曰:“去岁平粜尤可济,今须给米而不取直矣!”乃于镇厂署名给米。邻有富户,承禄劝之不允,饥民嫉其吝,聚众往索,承禄从旁喻之,不能止,而强有力者遂入室恣掠。承禄怒曰:“若曹取米则可,取财则盗矣!”立募有勇者拘首事数人解县,此风遂息。是不独善保富户,实善全饥民也(事详费氏家乘)。年六十八卒。孙潮,道光壬午年(1822)举人;曾孙拜飏,痒生。
   汤世杰
  字宏远,号养愚。幼嗣伯父,事继母以孝闻,训子侄、约婢仆,门内肃然。性亢爽,见事明决,里人有疑难事就商之,辄立解。伯父某以讼累倾产,慨然愿均其累以偿之。嘉庆九年(1804),浙西水,朝议发帑,煮粥以赈之,命绅士主其事,世杰董理本镇赈务,以公正均惠称。事竣赴县报销,邑令某以县试案首属其子致群绅,授意弗应。十三年(1808)又水,复办赈捐,遂以积劳成疾卒。孙锡龄,戊午副贡。
   沈芝云
  字肖堂,号仙圃。少聪颖,有神童之目。年十六补郡学生,为文跌宕无俗气,简短精峭,近柳河东,而尤嗜诗,兴之所至,恒废寝食。五言出入韦、孟,七言专宗放翁,间学香山、盖皆抒写性灵,不欲作一门面语也。既失怙恃,遂亦贫孑然无所依而又耻于谒,常行吟桑野间,且哭且笑且吁而叹,村农怪叱之,不顾也。性简傲,不屑与俗人言,其所不合者虽戚族长老必托故避去,不交一言。后得狂疾,家人不能守,纵其所之,每潦倒风雪中,卒于镇北文昌祠,所著诗稿六册凡四千二百首,以病甚时自炽炉火焚之,故无一存。
   凌奂
  生于清道光二年(1822),卒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原名维正,字晓五,道号壶隐,晚号折肱道人。父亲凌绂曾,兄凌德。清医学家、书画家、藏书家。早年随父学医,书法宗二王,米芾,兼工篆隶,善绘画,画水墨鱼、龙尤佳,亦解音律,好藏书,善拳术,为人治病不怨劳,不计酬,曾为太平军官兵治伤。李秀成、谭绍光等将领慕名求医,后创设仁济善堂。医药兼施,救人无数,百姓誉为“凌仙人”。著有《医学薪传》《本草利害》《饲鹤亭集方》《六科良方》《外科方外奇方》《饲鹤亭藏书志》《凌临灵方》等。
   俞玉书
  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1958年,字康侯,号瓶叟,吴兴双林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科考中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庚子年(1900)、辛丑年(1901)正科、恩科并科时中举人。第二年以法部主事身份参与沈家本领导的法律修订工作。后任广西审计分处处长,浙江省视学等职。民国时期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和安定中学,兼任浙江省国术馆馆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俞玉书学问深邃,知识广博,书法精良,在故乡双林留下不少墨宝,其著作甚丰,有《安夏庐笔记》《读史偶得》《读易管见》《中等修身教科书》《瓶簃文存》等。凌德
  生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吴兴双林人,凌奂弟,一名维佳,字嘉六、嘉禄,号蛰庵。书法家,名医。初在富阳佐诸县刑幕,弃之,以卖字糊口,尤善擘窠书。杭州、湖州诸多胜迹匾额多出其手。亦精医术,尤长妇科。清咸丰年间(1851一1861)寓居上海,与沪上名士讨论金石书画,名噪一时。著有《女科折衷纂要》《咳嗽经旨》《专治麻疹初编》《温热类编》《内经素要旨》。
   凌绂曾
  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吴兴双林人,凌奂长子,字初平、别驾,清末名医。擅长治时疫,于霍乱,痧症,烂喉,丹痧等。辑有华岳《急救腹痛暴卒病解》一书,著有《烂喉丹痧辑要》《时疫急救十六方》等。光绪年间(1875—1900),曾一度入仕。
   蔡松
  蔡松,字旬宣,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卒年不详。双林蔡氏望族。清光绪十五年(1889)恩科举人。曾任萧山县学教谕,国子监学正。光绪丁未(1907年),蔡松正值回双请修墓假。在这期间与双林绢丝业董事沈善同、米业董事张申甫、县绸业董事蔡佑群、本地典当董事朱抚青、钮映泉一起筹备创建商务公所。并在商务公所下面设立“商立国民学校”(民国元年三月一日成立)。蔡松时任商会总理。资助贫困学生入学。在民国6年(1917)编纂《双林镇志》工作中,蔡松担任采录,并著有《双林镇志新补》,现藏嘉兴市图书馆(手抄本)。
   沈铨
  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卒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字衡斋,号南蘋,南萍,一说吴兴双林人,一说德清新市人。其书画作品上自题“吴兴沈铨”。清著名画家。出生于丝商家庭,十二三岁起师从平湖名士胡湄,后以卖画为生。擅花鸟画,工整浓丽。清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应邀率高钧、高干、郑培、费汉源等门生到日本长崎掌画院,传授画艺。雍正十一年(1733)回国。其日本弟子熊斐(1693一1772)将其写真写生工整细致,色浓,题材吉祥画艺画风发扬光大,在日本形成“南萍画派”。其在画坛上影响深远,被园山应举(1733一1795)誉为“舶来画家第一”。传世作品有《花鸟图》《菊花图》《花鸟走兽十二屏》《梅竹双雉图》等300多幅,分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东京都国立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湖州博物馆,德清博物馆等处。今新市镇南汇街26号已辟为其故居。
  郑贞华
  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清咸丰十年(1860),字汉若,号焦卿,自号“苕溪爨下生”,是广西巡抚郑祖琛之女。吴兴双林人。清弹词作家,嫁杭州周氏。清道光
  二十三年(1843)创作完成四十八回弹词《梦影缘》,时年三十三岁。但刊印却在其死后,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竹简斋刻石印成。在自序中有说:“梦国非真,亦人心之自造,形何异影,在我意之先芳。”“于繁华富贵之场,持淡泊神仙之戒。”不知什么原因,郑贞华于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入杭州时,饮卤自尽,年仅五十岁。其他著作还有《绿饮楼集》诗集。
  郑贞华有一女儿,名周颖芳(?一1895),字蕙风。曾有弹词《精忠传》传世。于民国20年(1931)由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发行。书名《精忠传弹词》,分上、下两卷,共七十三回。
   姚其湘
  字秬香,号兰坪,姚济康三子。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卒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
  妻,俞少坡之女。生有三子:美彝、美彦、美森;生有八女:适蔡风若、陆炉青、梁希、凌公威、吴剑丞、张楚臣、陆梅屏、杨紫垣。
   太学生,五品职衔,赠恭人。
  早岁习丝业于嘉兴,后跟随兄姚其沅在上海结识徐棣三、郡人吴少卿等,遂大展其才。经营丝业,名盛,家业振兴,历任上海瑞顺、瑞纶、怡和丝厂副经理、经理等职。并开辟江苏金坛、溧阳两地茧业。东北省灰丝业、江苏震泽乾经,复兴大业绫绢庄。同时与弟姚其沃重建宗祠。三十岁病危时曾割腕肉入药得痊,其性如此。年五十二岁卒。
   姚美桂
  姚其沅三子,字雁题。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卒于民国7年(1918)。五品职衔。早年任职于上海瑞记德行丝头部经理。性情慷慨,交游颇广,后自己开设“万和丝吐号”。
  姚美彝
  姚其湘长子,字东涧,一字晴湖,号题青。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卒于1963年。早年依双林蔡氏住上海。十五岁得二位堂兄帮助入上海“瑞记德行”习业,兢苦励学,从赞许。二十岁改入美商纽约美鹰绸厂驻上海采购处任要职。生性淡泊,虽身处膏脂,不知自润。后精鉴碑帖,遨游山水,故至中年备极坎坷。又患胆结石,幸涵漾深沉,病情稳定。故暇时辄袖古书披览研索。宋元以来掌故遗闻籍资排遣,尚能度过晚境。
   姚其沅
  姚济康长子,字裕如,号藏香。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卒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娶谈氏,生有美榞、美楠、美桐、美棣。继俞氏,生有美榕、美梓、美桂、美林。谈氏后适高尹石。
  太学生,候选光禄寺署正二级,配赠宜人。生性淡泊名利,避太平天国之乱于上海,住谈氏岳家,谈氏本丝商。其沅即与友刘贯经、徐棣三等同负丝业界,声望鹊起。
  姚美彦
  姚其湘次子,字峙青,号玉梅。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卒于民国34年(1945)。
  早年在上海盈大钱庄习业。二十岁改入其岳家开设福康隆丝庄任事。性豪迈,不计钱财。1917一1938年间,与湖北人李陵创办汉口第一纱厂,后辞去职务,回双定居。
   姚美烺
  姚其澳长子,字慎清。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卒于民国23年(1934)。
  公性温和,为事慎重,治家克俭。年二十岁时,上孝慈母,下抚弟妹。时在上海,曾就读于上海一所民立中学,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中学,继而入大学,后分别在上海大陆报馆、北京英文京报、北京慎昌洋行、天津美孚洋行任职。后进入瑞记德行丝绸部继承父业,进步尚快,后成为该行主办,逐渐积累巨额财富,创下基业,膺盛名于丝业界。
  姚其澳
  姚济盛之子,字乾生,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卒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 其澳从小在双林长大,由祖母抚养,供读私塾。十七岁赴新市庆昌绸布庄供职。
  二十八岁时赴上海,因姚兰坪先生之介绍,得以与丝绸界同仁相识,与徐贯云同习英文后,二十九岁便入上海复升洋行任职。后又接任上海申隆洋行在华经理(即中国部经理,称丝事通),并兼任瑞记洋行丝绸部经理;与宋介生共同创办瑞伦丝厂,任厂长经理;参与恒庆黄白丝栈建立(该货栈设在无锡,由同乡双林人黄殿梅开设)及江苏苏南地区建立各地茧行工作,从而事业卓著,业界(丝、绸、茧界)共称其为先进导师。
   汪雍斋
  汪雍斋生于清嘉庆五年(1800),卒于咸丰七年(1857)。以贩丝绸为生,把双林蚕丝及其衍生物绫、罗、绸、缎等,运销至江苏吴江之王江泾、盛泽等地,以经营获利。继而改为坐商,在王江泾创立“汪福昌绸庄”。 咸丰七年(1857)汪雍斋殁。其子少田、荔园继承父业。便将绸庄迁往盛泽镇。三年后,少田、荔园相继谢世。由汪访庐、汪聘庐继续经营,并将牌号改为“汪永享”。
   俞萼
  改名道生,字幼荪(一作右曾),号客山卓人子。兄弟凡七人,萼行八。父命诸子同业,而萼与季弟业儒,奋于学,既入泮有声于时。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十九年(1774)两应秋试,荐而不售。天性孝悌而严课子弟,率以醇谨内外雍睦,待人恭敬诚实,不存贫富之见。每论事恒侃侃,见人有难辄思引手救之,排难解纷不望报,凡里中恤嫠施棺、舍衣惜字诸善举,无不竭力以从。喜吟咏,以少陵为宗,五律尤精,严有法。著有《小浣花草堂集》。晚岁潜心医理,能融汇诸说,手订《幼科》《指掌》《医镜评注》等书。性好洁,庭除几席每旦必躬自洒埽,至老不倦,年六十七卒。
   姚文泰
  字正卿(一作镇青),一字镇东,号荃汀(一作谦艇),麐子。生七岁而孤,祖母某氏育之,未舞勺已工韵语,苏门、石塘、泊村深器之。入郡庠。家富藏书,披览不倦,考订疑义尤详。上虞李士奎,文泰之戚也,尝负浏河客金匿其家,关提至镇,仇文泰者窜其名于中,文泰遂被解至太仓,谓亦无妄之灾耳,不欲自辩以重。士奎咎被系,文泰歌啸自若。及释归,仍应秋试,阅七科不售,无愠色,惟与同社诸子倡和以自娱。时孙少初检讨有纪事诗,往返推敲不怨不倦,姚作《双溪棹歌》三卷,旁搜博采,见者谓二老风流足备吴兴掌故也。子三丧其二,志气孤危,年六十九卒。
   陈潮
  字沛若,号海门。先世由马腰徙镇,幼孤贫,乃弃儒习贾,入都营干,家以渐裕。行谊端慤,有知人之明。川督黔中李世杰、漕督毗陵管干珍皆与订交于未遇。天性慷慨,好周人急。闽人某,官都门,负潮金久而不偿,将卒命其子以空券作抵,潮受之语人曰:“不受,贻死者之憾,焚之,亦沽名之为。”其用心长厚若此。又乡人某,亦在都与潮同居,衣服与共,寒暑无间。至晚岁更恤故里宗戚之疾病者,且命后人建宗祠,置祭产焉。年五十六卒。子廷梁,幼从居京邸,入宛平籍为郎。孙时熏,嘉庆庚午举顺天乡试,官某部郎中,截取知府。
   沈青
  本姓钱,字达夫,号柳塘,云麟长子。父早世,祖宅古年迈矣,青代理家政,且业贾,稍暇仍读书。未几入县庠,应省试不售,出游苏杭,又至闽广,与洋商贸易,持以信义,资渐饶。既归析产以与其同怀弟,以澄必公必均不稍私也。旋筑别业于室之西偏,以课子侄。藏书甚富,为鲍渌饮、沈芥舟所鉴赏,刊四库全书提要及广雅诸书板,存柘柳草堂。晚岁喜静养,杜门不出,年五十卒。
   陈文煜
  字我琦,号蓉裳,鲁传孙。少负盛名,年十八游庠,尝客维扬、金陵,与武康高孝廉文照相唱和。至汴梁留纯斋署中,中州诸名士皆推重之。旋食廪饩学,使者韩城王相国欲贡,入成均不果,乃挈之至京,延为塾师。既归,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于乡,大挑知县,分发湖南,历署剧邑,摄长沙府丞,有能名,将补官卒于任。所著书曰《吴兴合璧》。
   俞棻元
  字香树(一作香竢),号研林(一作见林),德溥长子。至性过人且英敏,十三通经史大义。遭母丧,哀泣不已,世父乐耕以显扬勖之,始稍节。十六游邑庠,受业孙迟舟之门,泛览群书,所作制艺一以天崇为宗。游学兰溪瀔水书院数年,文日益进。年二十四登贤,书七上公车不遇。继母某性躁急,不能容人,过且受左右之谗构,棻元事之惟谨,虽屡受鞭挞,无怨也。更勖诸弟以小心承顺。及乐耕殁,家计日窘,遂出馆德州王某署,未几,德溥卒,闻讣奔丧,哀毁骨立,誓不欲生。内兄沈柳塘留之于家,慰藉之,然未终丧竟卒,年仅四十。妻亦相继殂。《续记》棻元丙午年闰七夕诗:“清浅明河玉宇高,彩云可复亘银桥。人间总是黄杨厄,天上应怜乌鹊劳。裈若重悬真少味,书余未曝尚能豪。巧多一任深闺乞,从此男儿逊尔曹。”
  蔡文龙
  字景荀,号雨田。人卓孙,父士怡,号云门,恂恂长者,有得于老氏谦下之学。文龙性孝友,重大义而倜傥,幼读书欲以儒术自奋。年未冠父母殁,家贫,弟妹幼,念无以为门户计,遂孑身走京师,旋至山右为诸侯宾客,年二十七尝一归,时尚未婚也。媒妁踵至,泣曰:“亲未葬,敢先图其私耶!”遂竭力摒挡,为父母营葬。复出游,南至黔,西抵秦蜀,东走齐鲁之郊,交游益广,声名藉甚。年既强仕,乃纳粟得官,旋补山东即墨县典史,榜其堂曰:“问心。”省冤抑恤累囚,颇有声于时。年五十以疾告归,购地筑室,与两弟同居。复于所居前构草堂,悬先人遗像,颜之曰:“爱存。”庭中莳花垒石,为憩息之所,且尝与沈宝篆、沈迟花、姚谦艇、姚镜塘觞咏其中。其甫归田时尝倩人写行看子,童静轩为署曰:“归田小影。”一时名流题咏盈帙。蔡氏之始迁双林也,未有祠,文龙首捐资以倡,族人争助之,祠以成。有从嫂孀矣,有从侄老矣,皆无依,皆留养于家,死皆为之殓,为之葬。他若里中放生惜字、舍棺施衣诸善举,凡以拯济孤贫者,亦无不捐资为之,不厌不倦。嘉庆甲子年(1804)、戊辰年(1808)两灾,则与诸绅董商办赈务,惟正惟公,饥民赖之。年六十六卒。卒后,姚镜塘为之传。童静轩《题小影》诗:“翛然尘外著先鞭,花草怡情静结缘。东海声名流惠爱,西溪风景咏沦涟。不遗旧好开三径,应赋新诗著一编。坐对南山期耄耋,预留小影署归田。”姚镜塘《题小影》诗:“骐骥走风尘,鸿鹄翔寥廓。吏隐古难兼,归田差足乐。江南春澹荡,垂柳拂高阁。晴窗展诗卷,两砌罗花药。忆昔退食余,遐心写邱壑。携图归去来,未负林泉乐。”王以铻《题小影》诗:“若得数顷田,那佩六国印。季子不归来,不归斯为幸。若恋五斗粟,便荒三径菊。渊明赋归来,归来斯亦足。蔡君洒落今陶潜,挂冠归种东泉田。醒是骚人醉亦仙,游我太古羲皇天。”姚谦艇《题小影》诗:“收拾脚靴兼手版,烟霞泉石足逍遥。有时笑指垂垂柳,曾向东风屡折腰。”(原按:先子见背时,蓉升甫八龄。前光先德昧不能知,兹就姚镜塘先生所作传文,及母氏平日所告语者,择其大略谨志于此。)
  沈荣晋
  原名元勋,字开之,号怡亭。少嗜学工制艺,尤肆力于诗古文,静穆端方,动必以正。既游庠,旋食饩,文名藉甚,从游者日众,所造皆知名士。秋试十余次,屡荐不就。嘉庆癸酉贡成均,年已逾艾,而进取之志不衰。尝出游纵观江山之胜以自广。著有《豫游草》。姚镜塘《题豫游草》诗:“短衣匹马气横秋,想见中原放浪游。广武英雄笑刘项,平台宾客吊枚邹。云消太室峰争出,雪压长河水不流。千里归装诗一卷,绝胜王粲赋登楼。”尝设怅于墨浪湖畔吴氏祠(民国6年已改称郑氏祠),馆政偶暇,辄纂述《双林志》,成《续记》十三卷,足备吾镇掌故。后得痫疾,年六十余卒。(原按:《双林志》自《蓬元笔记》以下诸集志已散佚,间获数本非惟残缺不全,亦皆疏略不备,唯怡亭先生《续记》体例整齐,采辑亦详晰完善,虽缺数卷,而征文考献亦幸赖有此耳。)
  柴友诚
  字敬思,号墨池。诸生。性孤介,文章高古,善书,喜用秃笔,苍劲有致,然不轻为人作,求者必量其人而予之。治经史有所得,即手自摘录。家贫授徒,从游者多显达,与徐梅圃、郑柳门、俞云麓、沈怡亭联五老会,良辰宴集必有诗。尝集汉魏、六朝、唐、宋、元、明名人诗,分卷题咏其后,为自知集。手写五经三传,字字峻整,士林奉为墨宝。道光十七年(1837),郡城修飞英塔,取以藏之塔顶。年八十余卒。
  俞芝
  一名申,后改佩金,字奉时,号云麓,卓人季子,岁贡生。性至孝,母年将百龄,日侍左右如孩提时。待人和易坦率,见人有失,必苦口力劝俾改而后已。生平绩学,工诗古文辞,应乡试者二十次,率荐不售,坦然无怨。尤以经义教授后进,问业者恒不远数百里而至门下,科甲踵起。尤工书,幼即能作擘窠大字,镇北露印庵后楼之“大士阁”三字,即其所书也。字广逾数尺,书时仅十一龄,观者无不惊异,即善书者亦叹服之。行草小楷亦无一不工。年十四应童子试,县令出册页属题,击节称赏。晚年喜录格言以赠人,寒暑不辍。一日晨起写感应篇,忽有红朱一点落于纸,鲜润非常,异香满室,人咸异之。其年秋,次子榛捷秋试,人谓为积善之报。少嗜酒,晚则断饮。
  严虚白谓其有进于道较卫武之立监佐史,更无强制之功也。所著有《乐颜草堂诗文集》,年七十九卒。柴墨池挽诗:“君十八,我十六,始相知,如手足。越十载,结朱陈,良友也,而周亲。情谊投,往来数,游同方,艺同学。兴偶到,有时诗,昼苦永,有时棋。俄丧明,西河比,妹五胎,皆嫁娶。冢嗣夭,何不祥,幸仲子,方显扬。乐颜居(书室名),懒迎送,孙玉立,含饴弄。年既晚,寡交欢,寻老伴,访商山。甫一纪,逝者半,剩两人,予亦惫。常欬吐,血殷红,谅不久,当汝从。情无穷,词则短,死有知,一笑览。”
   吴逊铨
  初名欣,字敷荣,号晓帆。世居徽州,雍正朝始迁镇。逊铨幼绩学,工诗文,入归安庠,旋食廪饩,发愤下帷,与同人作文课,辄列优等,而屡困棘闱,遂援例就教职,历署象山、慈溪、仁和、景宁等县训导。性公正无阿,人有不平事就之剖断,辄不偏袒,不求报。晚岁尤负重望,凡里中义冢、恤嫠及修筑桥庙诸事,里人必公推之,俾为首。诗稿甚富,有选入湖州诗录者。尤精青乌术,所著有《蕉石山房诗草》及《地理经学》等等,惜散佚。年七十三卒。
   蔡遇龙
  字友夔,号鲸波。率直无城府。壮而幕游远方,尝入陕西某司马幕。司马隶旗籍,眷留京师。司马卒于官,仆从星散,遇龙独毅然身任,不惮千里送其柩归。晚岁设米肆于镇,而性好施与,贫者赊米久不偿值,听之后且毁计薄矣。寿至七十有六。次子瀛升,登道光庚子年(1840)科乡榜,大挑二等官,缙云县学教谕。
   沈以澄
  字芗湛,号晓堂。青弟,庠生。幼孝悌,尤友爱其兄。兄任家事,商闽粤,以澄体弱不耐烦琐。中年闭关谢客,屏弃俗务,专力于性理医卜等书。兄积资将分半与之,以澄曰:“产皆兄积勤所致,且兄子三,我子一,给与居室衣食足矣。”再三让,兄始成其志。晚岁持道益坚,年七十六预知死期,含笑而逝。所著《治痢金丹》八卷,姚镜塘、徐玉章为之序,《咳嗽治法》一卷,沈雨棠为之序。柴勤本
  号松崖,友诚子。其母方娠,梦一绿色雉集庭树而雊,须叟一巨鹰攫之,仆而死,母以为不祥,父独异之。生六日而母果卒。勤本幼颖悟,负奇气,五岁时偶见有持算筹而计者,诧曰:“安用是,心识之足矣。”人嗤其言。试之,辄纤毫不爽,乃咸叹赏。长喜学剑,不甚读书,尝唾骂八股文之腐败。平居辄手孙子一卷及韩昌黎琴操而已。其后稍作齐梁体,以《采菱赋》著,人呼之为“柴采菱”。心恶之,因弃文而学画。一夕,梦靓妆女子,令于生绡作画,遂工绘事画洛神,适肖梦中所见状。又工篆刻及八分,兼善指画。阮文达公元《两浙輶轩录》详其事。黔楚之有苗警也,时显者方力购《武备志》,勤本有其书,书贾许以百金,独不与,曰:“我非爱此,恐此书之误人也。”然自读之,辄狂喜不厌。年二十三卒,人惜之。所著有诗一卷,采入《輶轩录》。
   郑士枚
  改名昌祺,字金科,号诗城,英姿卓荦,所为文倜傥不群。嘉庆丙子乡试,卷落邑令陈三立房,力荐再三,终以试帖微疵见遗,人咸惜之。当沈怡亭纂《双林志续记》而未成,别撰《双林志》,取前人各本,详加采访,成若干卷。论者谓较之《续记》优,详略得当,惜稿佚。晚无所合,纵酒自豪,年五十一卒。
   徐玉章
  初名璋,字厚之,号南垞,文心仲子。英年绩学,尝游姚文僖公文田门,为所赏,订姻焉。初得副贡,嘉庆五年(1800)领乡荐,戊辰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贵州。上游器其文艺,劝改教,谓可。仍赴礼闱,后以母丧不乐进取,专力于治谱。初任贵定,深恤民隐,已有声。历宰普安、铜仁,补安定,擢仁怀,政绩益著,旋由大定补兴义府。所至除苛政,捕积盗、兴水利,救荒歉,其两署普安也。先严后宽,人皆悦服。
  三充黔省乡试同考官,所得士如成世瑄、赵本扬、杨茂才等,率跻显仕。且广设书院,提倡风雅,教泽及人,士林咸颂之。年六十一卒于兴义官署,士民吁请大吏请于朝,入名宦祠。同县孙衍庆为作传。
   梁友隆
  字仰庭。幼孤贫,服贾吴门,勤敏笃实,人皆信之,辄助之资使贸易,遂起家。事母孝,至老犹依依膝下如孩提,日暮辄率妻子女媳至母所,言笑承欢,俟母寝始归息。客中所得财物悉奉母,不以归私室。母或不怡,必多方解之,至喜悦而后已。又好周济贫乏戚友,借券盈箧,绝不责偿。后以亏损涉讼,时有从子与合伙为业,官令其报名均派,戚友亦劝之。友隆不听,曰:“吾不忍累他人也。”遂独任斥产以偿。其贫时曾告贷于友,不应。后友窘而求助,友隆谓家人曰:“彼虽不仁,我岂可不义乎!”慨与之。其长厚如此。年七十三卒。孙沅,举人,湘副贡;曾孙五,榕,举人,枚,以翰林院庶吉士出宰江苏宝应县,余皆庠生。
   郑遵佶
  字礼耕,号柳门,义门二十二世孙,国学生。少嗜学,熟经史,专治古文。家藏书万卷,及汉唐彝鼎法书名画甚富,弱冠时为一一笺释之,尤肆力于诗。后不戒于火,旧藏悉烬。入国学屡试不售,乃渡扬子江而为壮游,客维扬、客毫,往来江淮间。后馆武林李宝幢学士家,喜其蓄书多也,心诵手录,恒彻夜不寐。性和,易犯而不校。尝途行为人误伤一目而眇,其人惶恐谢罪,转慰之去。后家中落,然戚党有以急需往求者,必竭力筹划,辗转借贷以应之。以故逋欠累累,索债者踵门,怡然不稍悔也。及季子祖琛通籍俸入稍裕。遂独建支祠,纂刻族谱,并著《诵芬录》等书。又置义田于戚族之贫乏者,佽助之,岁有常例。祖琛服官江右,就养于署。祖琛自星子令至九江道,所在辄令修义学,建书院,创同善、育婴、漏泽园各义举,平反疑狱,豁除粮欠,凡一切兴利除弊诸善政,皆谆谆勉谕之。以故祖琛之自右江量移也,豫章父老沿鄱阳湖而送者多至四五千,佥谓贤父母之惠爱,实太父母之有以成之也。后在两淮运使署,祖琛奉旨督开瓦窑河,多废冢,遵佶雇人拾遗骸,别葬之。其余施药舍衣等事也孜孜不倦。然就养官署数十年,自奉甚俭,约束子弟甚严。署斋且绝无戏具,故乡戚族之贫乏来归者,必与之,欢然话旧,俾各得所欲,以去其居里。尝与俞云麓、徐梅圃、柴墨池、沈怡亭结五老会,以续双林诗社故事。又助资以葬族党之不能葬者四十余槥,而里中恤嫠、留婴诸事,亦无不捐重资以倡之。生平著有《听雨楼》诗集、《小谷口》文集、《得闲山馆全集》,并刊《湖州诗录史阙》二十四卷,又搜采海内名人诗为《正声集》。年八十卒于江西皋署,丧归,士民号泣,留奠者不绝于道。子三:祖珍、祖球、祖琛以进士官至广西巡抚。阮文达公、潘文公世恩先后为撰墓志铭。郑祖球
  字受之,号笏君,遵佶仲子,形干修伟,颧高入鬓,生有至性而耿介,多奇识,论事辄中,遇疑难指划了然。嫉恶严,直言无隐,然人有一事之善,辄揄扬之,唯恐弗及也。少颖异,年十二已通十三经,能取三礼舛误与公谷之戾于经者辨析疑义,质之老生宿儒举无以难之也。比长博览群书,务为有本之学习,制艺不屑作门面语。弱冠补县学生,旋食饩,试辄冠其曹。季弟祖琛,官江右,时严虚白掌教白鹿洞书院,从之游,纵观匡庐、彭蠡之胜,愈肆力于秦汉唐宋古大家之文,业日益进。癸酉领乡荐,两赴礼闱,报罢留京,课徒于法源寺,斗室萧然,足不踰阈。日阅通政,抄一通藉以通晓时事,而达官贵人之门不轻投,一刺诸公卿之耳。其名者常折节下交,乞其为诗文无虚日,尝为某巨公代拟经进呈房师。何藜阁督浚西湖,延之往修《西湖志》。生平著述有《红叶山房》诗文集,《经义卮言读书管见》。年三十八卒于都,门人咸悼之。
   俞榛
  字周材,号琴斋,佩金。子敦孝、友尚气谊,尝刲股疗亲疾,处事爽直,乡里咸服之。少受庭训,笃志于艺文,家贫授徒,从游者多知名士。中嘉庆二十四年(1819)经魁,公车数上不遇。郑祖琛转送两淮,往依之,入孝廉堂肄业,廉毅自持不受请托。后渡江舟覆,得风湿疾卒于家,年四十一。沈元金秋水挽诗:“昔我同年友,温温而恭让。夙好在诗书,奇才本豪放。少小负科名,文坛推飞将。下笔落珠玑,传经开绛帐。崖岸不自立,高山人共仰。有志事竟成,文章重大匠。渐予附骥名,一时称瑜亮。风雪上长安,旅馆同酬唱。十载困春明,失意空惆怅。借酒浇块垒,一生行骸放。”郑祖琛梦白挽诗:“文福难兼数太奇,蓉城消息是耶非。上书京国貂都敝,久客扬州鹤不肥。事到奈何惟日饮,病穷医卜始言归。伤心慰藉妻儿女,陆贾装留未典衣。”
   蔡本谦
  字琴甫,号铁坡。幼颖悟,读书目数行下,年长以无力从师,弃而服贾,尝客漳州,闽商重其信义,多与之交,懋迁有无,积资巨万。待人谦和浑厚,尤敦族谊,助建宗祠并置祭产,命子汝炯纂刻宗谱。族党中有急难求助者再三应之,无厌色。嘉庆九年(1804)水,十九年(1814)旱,迭办赈济,慷慨好施,始终无倦容。道光三年(1823)水,亦办赈,以粥广之,不易设置也。与同志共议,以钱代米,乃躬历乡镇编查,分别给予,人尽称善,当道赠以“惠周里党”额。里中长板、太平、后隆等桥倾圮,独任修建。同志建留婴堂、贞节祠及恤赘埋葬诸善举,悉捐巨资,以表率之。所设典肆有数所,遇岁歉则减利以赎,而寒则施衣,暑则施药,尤孜孜为之,不厌也,不倦也。年六十八卒。从兄肇兴,字兆之,号耐圃,性忠厚,与本谦经商友爱如同胞,每遇善举则交勉为之,不稍让。年六十四卒。
   蔡汝琳
  号晓山(一作晓珊)。家素封,幼业儒,屡困童子试,遂入太学。性慷慨,尚义济急抚危,有至性以是,虽亢直而人不病之。道光三年(1823)水灾,邑令劝捐,慨然输米三千石,时米价昂贵,计钱一万三千余缗,为通郡捐输之冠,当道请奖通判职,并赠以“谊周乡里”额。其后叠次办赈,悉持以公正,怀私者皆惮之,而积弊一清。年五十一卒。
   郑祖琳
  学名树森,字贡之,号师羲,梦白中丞嫡弟。善书,既游庠,虽屡困乡闱而名心甚淡,惟孜孜为善,喜写格言以赠人。里中有公事善举之宜,质当道者必身任之。同治元年(1862)以避粤寇至京,卒于子训承邸中。子二,长子训承,号听篁,由副贡中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补刑部主事,升兵科掌印给事中,仕至山东道佥察御史;次子训庠,由拔贡领壬子乡荐。
   徐淳本
  字=洲,号梅圃。生平笃内行,好周人之急。工诗文,未冠游庠,赋《铜雀台》诗,为尚书沈德潜所赏。壮年游豫、游秦,逾六旬慕匡庐之胜往游,章、江、赣之名士争与唱酬。著有《睫巢吟稿》。晚与郑遵佶辈结五老吟社,年八十四卒。弟鸿,字谷耘,庠生,有才干,遇事能断。工诗,著有《凝香草》。子经达,号镜轩,增广生,性正直,制行谨俨而笃于事亲。自少劬学,尤邃于经,应秋试者十七科,屡荐不售。门徒之成就者甚众,率掇巍科以去,至今里人犹道其品谊。弟之子庆楠,庠生。曾孙福昌,号墨农,岁贡生,选授于潜县训导,擢新昌县教谕。陈廷楷
  字宪章,号玉山。久客京师。尝拾路遗二千金券,已携归矣,复至其处,待其人验实还之,其人酬以金,不受。子时烈,河南睢州吏目。
   许晋逵
  字揖青。乌程廪生。清咸丰庚申在镇办民团,粤寇至,死于渔婆桥河中。事闻恤恩骑尉世袭。著有《揖青山房诗草》。
   蔡蓉升
  字斐成,号雪樵。少孤,事母以孝闻。家贫,让产于兄,甘处陋室。敦品励学,以授徒为生。秋闱十三试,七荐不售,主讲席五十年,其门下多显者。镇之文士非其门生即其再传弟子,或门生门下之门生也。晚岁以贡生官武义、桐庐等县教谕。及归,与门下士创蓉湖书院。又总理崇善堂,留婴、恤嫠、掩埋诸善举,年七十二卒。所著有《双林镇志》十二卷,《庚癸杂志》二卷,《梅花山馆诗文集》十四卷(诗见《浙江輶轩续录》)。清咸丰八年(1858)乱时,凡为粤寇之乡官者,均敬畏其品学,不敢以非礼相干。生平尝自道:“无一事不可对人,无一言不可告人。”而乡人亦无闲言。子江,字海琴,归安附贡生,佐父搜集志书稿,及佐理崇善堂诸善举,甚勤,以积劳病故,年五十一。
   高德淳
  字辛仲,号澹人,又号慕陶。隐于市,耽吟咏,喜与文士交。著有《慕陶吟草》行世,梁海帆湘,俞劲叔刚皆为之序,选入浙江学使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
   姚宗诚
  字实甫,号则明。少聪颖,一目十行,喜读古书,作文学桐城,不善作时艺。受业于蔡雪樵之门中。清咸丰己未举人,著有《景詹暗诗》古文,而刊行者仅残稿。与郡城陆诚斋心源、安吉施均甫补华、本镇俞劲叔刚皆为文学友,当时有七才子目。粤寇乱时挈眷避城中,城破全家殉难,则明以衰愤自放,卒。俞刚
  字劲叔。读书好古,少有才子之名,而仅以廪贡终。所著有《大雪山房诗集》。又与梁海帆、许揖青为诗友,尝选二友诗存刊以行世。
   梁沅
  字庚吉,号梦楼。少时与其弟湘同受业于蔡雪樵之门,有双丁二陆之誉,以廪生中清咸丰乙卯年(1855)举人。有文名,其门下多知名士,年七十五选授仁和县教谕,年八十一卒于仁和学署。
   梁湘
  字海帆。幼而敦敏,与其兄梦楼教谕同岁生,盖同父异母弟也。少时与梦楼同就学于蔡雪樵。家贫无可得书,曾偕梦楼入书肆,翻检默识归录呈雪樵,讹脱者少,雪樵深器之,遂以神童名于时。年二十余补廪膳生,咸丰己未中副榜,以办理团练劳议叙直隶州州判、旋就职教谕。以长子枚受封翰林院庶吉,江苏宝应知县,直隶州知州。生平布衣蔬食,澹泊寡营,授徒六十余年,舌耕自给。主讲蓉湖书院,著弟子录者数百,因材施教,各有成就。平居制行恪谨,恂恂如不能言,闭门深居,一切谢绝,而至临大事又毅然为之。粤寇乱时,大军进规湖州,有道员张某驻师罗汉寺,遣降弁何某守双林。寇憾何反正,倾众攻之,何不能御,且方投诚,未敢乞援,民众汹惧。湘为请于统帅发兵驰救,设伏低桥,阵毙伪乐王,余寇始遁。当寇未平时,流民麇至,大疫继兴,湘集资散粥,躬为施治。事平偕同志筹办善后事宜,兴复留婴、恤嫠诸善举。蔡雪樵创办蓉湖书院,亦襄助之。及枚宰宝应,迎养至官舍。会河西水灾,命即申请发赈。又运堤溃坏,水灌入城,乃出勘形势,令捐俸堵筑,民赖以安。盖潜渊之龙片鳞寸爪,偶一现示,则肤寸皆云焉。年八十,距入庠已周甲矣。有司申请督学给额表闾,而梦楼亦前一岁重游泮水,艺林佳话出于一门,子孙曾元亲见四世盛事也。年八十余卒。枚号小帆,少颖悟,年九岁应童子试,有神童之称。清同治乙丑年(1865)举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江苏宝应令,有政声,晋直隶州知州,丁内艰归卒于家,年甫强仕也。所著有《诗文抄》,未见刊行。蔡燮昌
  原名汝琛,字庚三,号蓉裳。廪贡生,国子监典籍衔试用训导,历署金华府教授,玉环厅训导,升授鄞县学教谕,并尝为环山书院山长,月湖书院监院,热心教育,甬东人士今犹称颂不置也。
   吴种德
  字兰皋。归安诸生,好读书,尚气节,为梁海帆高弟。与蔡元襄、沈鹿门、梁小帆为同学至契。粤寇乱平,同办善后各事,并随蔡雪樵创办蓉湖书院,年未三十卒。
   蔡汝鍠
  字元襄。绩学善制艺,以优廪生中清光绪二年(1876)亚魁。有文名,工楷法,著有《双林志》补辑,未成稿;《思补居诗文草》二卷,未见刊行。
   徐震耀
  号少青,壮愍公有壬之嗣子也。以荫生随赵忠节办团防保同知,同治三年(1864)随李文忠公鸿章征复江苏,奉壮愍忠骸归葬,引见以知府用,兼袭骑都尉,简授福建建宁府知府,调延平,再调泉州,中间摄福宁、邵武两府事,以助甘肃赈晋三品衔。
  光绪十年(1884),法人薄台湾时,泉州设防转饷械以功晋道员,盖至是守郡已十九年而始转一阶也,旋补延军邵兵备道,履任甫逾月,卒。
   沈钧福
  字柳荪。幼聪颖,有神童之目,十五岁入邑庠,与胞弟钧祥均有庠序。五膺乡荐,以廪贡终。家贫,课徒数十年,书院废,就蓉湖学堂外课阅卷席,年余病卒。旧时及门有《湖山从游图征诗集》,并自序刊行。生平敦品读书,外和而内介,文行之完美,与前辈徐墨农为双璧。
   蔡召成
  字义昭,号亦庄。前清优行廪贡生,试用训导,署余杭,再署寿昌教谕,卒年六十八。父莲庄,以多财好善著称乡里。有子六,先生其四也。幼循谨,得父母欢心。处兄弟间每退让。稍长。劬学务实,性疾浮伪,与人谐际无一谩语,而遇事勇任敢为。二十余岁为诸生。时粤太平军大乱及江浙,逼湖郡,难民由郡西来,日数百。先生承父意任振恤,凡庇宿、给食、瘗殣事皆亲力之。兵警亟,奉父母偕弟避宁波。归,携家属转徙乡间,后乃会合于上海。自宁波归时水陆戒严,营卫充塞道路,无行人。先生只身行冲营门数十重,皆疑为间谍,节次险厄,徒步穿杭垣,棹小舟归,归而大病。几殆,居上海甫定,会苏省城复,即请于父往,收恤乡人之被虏在苏者抵城,军退未十日,竟挈数十人以归,各还其家。事定后还双林居乡。不甘为苟同,凡遇事之利害关系巨者,如里中桀黠,借乱平善后事,为陵暴侵渔市井,游手增华赛会,恃绅护横恣猲人以神祸无敢校,近乡之狃习阻葬索资不遂,至夺匶,毁舟楫,博徒之踞冲衢以赌,愚乡人致负者每捐生命,无赖之结党徒敲剥良懦,寺僧之招致妇女诵经忏,日夕斋宿皆为达于有司,而以次禁革湔除,若改废寺为义殡所,建乡约所于冲衢旧博场,修复还金亭古迹,则皆有碑记详其事。书院肇始,先生实助金移捐,与同人齐力创成。始仅破屋十余楹,历年筹剂质库存银之孳息及营造堂舍,焕然完整,则皆出一人之力。改学堂令下,先生即由监院充校长,核费定章,聘教习甄生徒不移时而办,无留滞。瞻顾留婴善堂以侵蚀败,先生尽力筹度,由省局拨还捐资,延殷富持正者董其事,由是诸善举皆藉以扩充屋宇,悉更新。历年筹剂存银月会,而以息孳息,一如书院储积法。先生尝曰:“官之为地方兴利除害,力止于批牒悬书,若本处无人为致力,则必无一事克举,即举止旦夕废,而恒情视事不关己,即力所能致亦闭户自适,或自居养,望为名高至。夫力所能致而又慨愿致力,而寝疲劳,而寝丛怨,则亦必幡然退沮,此又恒情也。我非乐矫夫,恒情第惄焉。于事之无一举而不乐为,毫末无所益,于世之薾然视息人耳!”先生既居乡,历事久,公诚溥洽于人,乡人之善者皆推举,以昈分殊事,往往倚然诺解纷拿若戾,夫儇子或挟私恨造谤,及事显白,卒不能毛,举以实所谤,盖先生坦中率真,肺肝堪掬示人。又生平无几微暇,釁无可抉摘。性更奇介,圭撮无所取,即壶餐之馈亦谢绝。家境由丰而约而窘,夷然守素始终无渝,易当境犹丰时或劝援例仕进,笑答曰:“我冷官尚不能实为,更何从趋热耶!”署余杭后二十年始再署寿昌,未期满归。归而病,脾湿胃萎,逾月卒,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十一日也。元济前志先生墓于今十五年,兹其乡人编镇志,乃复应先生次子原青同年蒙之请,谨撮略书此。海盐张元济菊生。
   徐赓陛
  字次舟。年十九以诸生捐通判,分发福建,逾年权邵武府同知,旋以从兄少青守延平,迴避改广东,历署遂溪、海康、陆丰、南海等县知县,有循声,为粤督张树声所赏。粤俗犷悍,赓陛不畏强御,辄用重典而拒绝宪幕请托,严斥绅士干预。凡诸政绩悉载《不自慊斋文集》,采入《经世文续编》。后因郑成望案擅杀一土豪被议褫职,张文襄公之洞怜其才,请原情末减奏留广东,接带绥靖营。庚寅,张勤果公擢抚山东,保举人才,奏调山东,随办河工海防。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复原官,委署黄县知县,以救户外洋商船功保直隶州知州。文襄署两江,调赴江南,充文案,委办轮船支应局。庚子之变,李文忠以全权督直隶,奏调为议约随员,总理文案。事平,文忠以才堪重任保请破格录用,遂以道员发江苏,历膺要差。丙午,江督端忠愍公方及苏抚浙,抚会委为浙西内外巡兼嘉湖水陆缉私统领,积劳成病,卒于差次,妾张氏仰药以殉。
   徐炳倬
  字农伯。能文,工篆书,以附生官户部主事,改同知,分发江苏,叙漕运功晋知府,署邳州知州,有政绩,去任时士民乞留不获,攀辕送者千人。去后州人立“去思碑”。未几,疆吏知其贤,奏保免补知府,以道员用。年六十九卒。
   张汝霖
  字益三。少有至性,胆识过人。清咸丰十年(1860)粤寇乱作,土匪乘之以起,时有劫人勒赎事。其父作人设米肆,匪涎之。时汝霖尚稚,而见父被掠牵衣号泣,从至匪巢,乃大号,匪有怜其孝者力排解之,得同释归,盖排解者亦乡人之附匪,夙知作人者也。汝霖生平见义勇为,于近乡之建筑桥梁也必躬任其事,捐资无算。年七十余卒。
   子孙读书能继志。蔡琴轩广文挽联:舍命殉亲自古杨香称至孝;义方教子当今窦氏萃郡贤。
   蔡敬庸
  字伟生。善琏人。父鍠,字又村,客双林,遂家焉。敬庸早丧母,其事父也,先意承志,晨夕不离,父未寝,寝未寐,必侍语,待其倦始退。晨出市浆既归,屏息立寝门外,寤即奉以进。及娶妇不懈而益虔,理家事井然也。父偶他往或返善琏,敬庸必以时据岸俟,望归舟遥遥来,大喜而跃若欲扑赴者,即负装随父后,且行且笑语,孺慕状可绘。年二十一卒,父大恸,曰:“余有此子而不能资以老,命也。”邻李某习敬庸,谓见敬庸不忍伤一蚁,其于季父及弟敬爱无所不至,又生有干才,不以家事累父,诚不意其速死也。其父执孙某叹曰:“又村之伤其子宜也。吾未见吾里之子有如敬庸也。”俞樾《蔡孝子传》:“我闻孝子之死,以援季父于溺而己溺,以遘疾卒以自殒笃矣!夫其天性也。汉以来传孝行者若庐墓毁瘠割股类以异显,孝子之循循事父何必异哉!然家有是子,父其无忧矣。幸哉!吾乡风俗人伦之美,吾犹及见之。”
  张春墉
  号瀛洲。先世自安徽桐城迁杭,再迁湖州双林镇。幼孤,事母以孝闻。兄弟五人,友爱无间言,同居爨者六十年。女兄二早寡,遗孤均随母居外家,丧葬嫁娶事,春墉独任之。家本中资,以善经商,积资巨万,而自以幼年不学为憾,乃严训子侄以积学。时镇无书院,学者皆就郡肄业。始春墉尝购王姓废屋,无所用,乃以屋契与某绅谓愿改为书院,而某以不便于己却之。事为李友兰所闻,径告守令使仍以屋助春墉以其未就商而遽,迫以官力也,不怿。继念初以屋助书院,且知友兰止忌某之侜张,故先发无他意,乃慨诺,且更捐资为众倡,于是双林书院乃得成。春墉性慷慨,好善乐施,凡公益事罔不致力,与同里诸长者相友善,赞助慈善事业巨细必躬亲,期于有利无弊而断断不已。晚年以买丝折阅数万金,破产偿之,不稍负,于是家骤贫。年七十六卒。
   吴兴权
  字祥生,号敏向。民国24年《吴兴双林吴氏宗谱》:“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十二日辰时,卒于宣统元年(1909)六月十三日子时。”“封奉直大夫,晋封朝议大夫,尽先选用知州。”“钦赐举人,北洋大学堂高等科毕业生。”生而颖异,幼即有志向,学出家塾,就学于上海育材书塾,毕业入浙江高等学堂。每试辄前列,旋应考北洋大学堂。时学堂严格考录,浙江籍录取者吴、钮二人而已。入大学三年,以豫科最优等毕业、得奖,如例升理化专科,时尚未婚,以母命乘暑假归娶。民国24年《吴兴双林吴氏宗谱》:“娶夏氏,乃江苏嘉定县黄渡镇芍宾公之长女,字清娴,旌表节孝清封宜人,大总统褒赐‘志浩行芳’匾额。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九月初一日亥时,卒于民国9年(1920)九月廿六日申时。”兴权婚后未逾月即北行就校,在校复二年,学愈邃。己酉年(1909)夏假归,一病遂殁,年二十三。本镇素与同学者大痛之,为会于蓉湖学堂而追悼焉。梁索伍撰祭文诵于肖像前,声泪俱下,听者感动。梁索伍祭文:“维宣统元年(1909)六月二十六日,同人某某等咸赍哀思,为会于蓉湖学堂,以追悼我故友。茗香吴君遗像在悬为位,以次亲故,来宾皆藉兹会再申哀悼,乃参陈式,谨以瓣香清酌致祭于茗香志士之灵,曰:呜呼!志士一病不起,一瞑不视,越距今兹旬五日矣。上下四旁大招荒唐灵魂有无,今尚闵芒以幸塞悲。君灵在堂,申情叙言,抒此惨伤。吾侪纳交羁丱而始宁效征,逐实相厉砥合志同方向,学共矢权奇。倜傥推君独雄,质敏志锐,勇沉意盅。揆时趋业策始于终,北上津沽大学,直追脱颖而出,超群振奇。岁时南旋,友朋相师,既婚即行分阴,惜时学业未意,何以家为停年?及格毕业指日假暑再旋,情话胶漆,或滞他乡趣归待谒。何意轰雪,斯人斯疾。呜呼!夏绿霜凋,春红雹碎,寻常夭札犹痛,侪辈如君楚翘,胡容芟刈。呜呼!牛毛学子,麟角孰当,公等碌碌国士无双,谓为阿好贡谀,殆未识君之洪量大略也;谓为昵情私哀,殆未测君之先忧后乐也。咫角骖腾祥金冶跃,繁吾国之终贾尚平平而卑弱。视彼西邻辈起伟人,每资学理引任革新,奋始瘁终,移俗化民,不藉权势,功成志伸。故夫一人任一国之责,而一夫力运万钧,岂吾国而独无?将伊人之克任,十步芳草十室忠信,期许非轻奢望綦甚,而今已矣。吾侪俯仰时艰,似伤煨烬,纵不自菲曷期猛进。呜呼!吾乡青年向学犹若踌躇,视学阶为膴仕,谬引重而推誉而或惩新锢旧,其虚其徐嬉游岁月,饮博居诸,其父兄以游学费财为掷牝,以体育偶损为前车,隔绝风气,老成自居。加以巷议街谈,所恶疮痏,说摭无稽诋諆,任臆以忌成毁,以阿取媚。呜呼!自君之一死,又关系于阻学之浮议,固不特壮士灰心英年沮志也。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吾侪百哀在心,百忧在事,杞忧任讥,楚囚挥泪,极无僇之思。推君病所自其,或崔骃不乐卒损年,平子多愁隐以自累耶。人孰无情,谁能遣此忧,能伤人无怪尔尔,惟是君,本磊落之怀达乎。卫生之旨,宁不自宽珍护兰芷,则知催折,不由自寇沴戾实能致死。愤医术之穷,荒萎哲人于蒿里,时耶!命耶!要亦无聊之诿推,尊命尊神蛮俗传遗,前哲顺权与时推移,自生理物理之渐明,乃微省事之在人为。呜呼!莽万古而迟晓,緪醉梦而冱疑一事混芒灵魂之学,群哲集思方事研榷,孔非宗教含意渊邈,窥哲学于神秘,阂吾人之知觉,谓有谓无,姑从其朔。”故曰:“以幸塞悲冀君灵兮在兹!呜呼!悲者一时,不悲者无穷期,君今尚有知其鉴,吾同人深长之思。”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士毅
相关人物
范硕
相关人物
蔡震
相关人物
吴若金
相关人物
严有德
相关人物
闵声
相关人物
沈士靖
相关人物
谈嗣升
相关人物
凌维远
相关人物
凌一飞
相关人物
沈调元
相关人物
袁士达
相关人物
茅星来
相关人物
吴麟
相关人物
徐臣镛
相关人物
钮钟士
相关人物
茅应奎
相关人物
柴鹤山
相关人物
蔡人卓
相关人物
俞铨
相关人物
邱赓铠
相关人物
沈三秀
相关人物
蔡存信
相关人物
柴廷采
相关人物
沈溶
相关人物
姚麟(麐)
相关人物
沈龙文
相关人物
倪汝进
相关人物
沈畤泓
相关人物
柴孝嗣
相关人物
沈乔初
相关人物
俞士超
相关人物
徐士标
相关人物
金共夔
相关人物
俞涵
相关人物
姚汝
相关人物
俞德溥
相关人物
蔡兴宗
相关人物
姚宗炫
相关人物
姚宗谌
相关人物
吴焕
相关人物
费承禄
相关人物
汤世杰
相关人物
沈芝云
相关人物
凌奂
相关人物
俞玉书
相关人物
凌德
相关人物
凌绂曾
相关人物
蔡松
相关人物
沈铨
相关人物
郑贞华
相关人物
周颖芳
相关人物
姚其湘
相关人物
姚美桂
相关人物
姚美彝
相关人物
姚其沅
相关人物
姚美彦
相关人物
姚美烺
相关人物
姚其澳
相关人物
汪雍斋
相关人物
俞萼
相关人物
姚文泰
相关人物
陈潮
相关人物
沈青
相关人物
陈文煜
相关人物
俞棻元
相关人物
蔡文龙
相关人物
沈荣晋
相关人物
柴友诚
相关人物
俞芝
相关人物
吴逊铨
相关人物
蔡遇龙
相关人物
沈以澄
相关人物
柴勤本
相关人物
郑士枚
相关人物
徐玉章
相关人物
梁友隆
相关人物
郑遵佶
相关人物
郑祖球
相关人物
俞榛
相关人物
蔡本谦
相关人物
蔡汝琳
相关人物
郑祖琳
相关人物
郑训庠
相关人物
徐淳本
相关人物
陈廷楷
相关人物
许晋逵
相关人物
蔡蓉升
相关人物
高德淳
相关人物
姚宗诚
相关人物
俞刚
相关人物
梁沅
相关人物
梁湘
相关人物
蔡燮昌
相关人物
吴种德
相关人物
蔡汝鍠
相关人物
徐震耀
相关人物
沈钧福
相关人物
蔡召成
相关人物
徐赓陛
相关人物
徐炳倬
相关人物
张汝霖
相关人物
蔡敬庸
相关人物
张春墉
相关人物
吴兴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