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民间知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559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民间知识
分类号: K892.1
页数: 3
页码: 1134-1136
摘要: 本文介绍双林镇民间知识,包含:医药卫生、天象谚语、节气与农事等。
关键词: 民间知识 民间风俗

内容

一医药卫生
  方剂两副
  用老桑树根表面的青苔敷于伤口可止血。
   黄杨树烧荸荠,吃荸荠,喝汤,可预防流脑。
   (提供人:沈金木)治疗炎症和咳嗽方剂两副
  仙人掌去刺后捣乱,敷在皮肤上,可以治疗腮腺炎和淋巴炎。
   用艾草炒鸡蛋,每天两次,可以治疗长期咳嗽。
  (提供人:汤林荣)
  二天象谚语
  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天象与气候关系积累一定经验,形成民间独特的天象与气候谚语。人们常说“看天象,识气候”,就是这个道理。
  民间物候气象知识在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实效,农民经常根据天象各种征兆来安排农事或外出办事。
   雨
  春甲子下雨蚕无食,夏甲子下雨人无食。秋甲子下雨羊无食,冬甲子下雨鸟无食。
   正月龙抬头,二月必高水,三月桃花水,农历四月后统称黄梅水。鱼儿勿吃食,下雨在明早。
  雨兆:蚂蚁搬家有雷雨;蚯蚓钻出土也是下雨兆;水鹁鸪鸟叫,筑巢也要下雨;太阳下山未见日落下雨在明早;鸡立桑树兆下雨,鸡鸭之类迟进门也是下雨兆。
   清早雨,好晒被。
   落雨起泡,要晴明早。
   雨打正月半,一场不好看。
   三月三下雨,雨要下到周(蔟)头白(茧子白)。
  正月二十下雨叫天穿,二月二十下雨叫地漏。(“天穿”是指频繁、持续下雨;“地漏”指因雨水多,田地施用肥料要漏失,施肥效果就差)
  六月初六打个阵,连打六十六个阵。
   通过长期的积累和验证,民间物候气象知识在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实效。
  (提供人:夏毛毛)
  雾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春季雾露要下雨,夏季雾露天气热,秋季雾露有凉风,冬节雾露要下雪)九月雾露烂乔签,十月雾露晒塘干。(这句谚语主要是指下半年,农村秋收冬种时对天气一种预测。意思是农历九月里如果大雾天气多,就可能要发大水,连插在田里的乔签也要烂掉,而到了农历十月里的大雾天气就是好天气了。天气晴好,农民可以放心把割下的稻晒干后,再收进来脱粒)雾露醒,跳落井。
  晨雾罩不开,戴笠披蓑衣。(晨雾久久不散,往往要变天下雨,农夫下田要带雨具)
  三朝雾露要落雨,三朝雾露一朝雪。(如果连续三天早上有雾,那么接下来往往要下雨或下雪)(提供人:陈永发、潘海勤)
  雷
  1.春打五九末,春花无一粒;春打六九头,春花任你收。(如果在春季五九里末打雷,春花就会欠收;如果在春季六九里第一天打雷,春花就会丰收)
  2.立秋打个雷,敲开秋头,晒开茬头。(立秋节日天打个雷,秋里炎热,雨少干旱)
  3.正月里打雷,雷赶雪;二月里打雷,水平圩。(正月打个雷,要下一场雪;二月里打个雷,要发大水)(提供人:陈永发)
  三节气与农事
  夏至西南风水没小桥,夏至东南风踏断腰。(夏至那天刮西南风,这年夏天要发大水,夏至那天刮东南风,这年夏天就会天气晴热,就会出现旱灾,须人工抗旱)
  小暑南风十八朝,晒得南山竹也叫。南风发发,塘井刮刮。(小暑里南风吹得时间越长,天气越晴热,造成伏旱,就连水塘和井底会没有水)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塘。(芒种日若下雨,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大寒小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冬天不下雪,夏天干旱)
  惊蛰里冻冰,冻断水。(如果在惊蛰节气天冷冻冰,说明不会发大水,水被冻断)
  白露身不露,赤膊如猪猡。(当季节进入白露,天气转凉,人不能裸露身体在外乘凉,否则易感冒生病)(提供人:许东林、杨阿金)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