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间文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55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间文学
分类号: I207.7
页数: 15
页码: 1101-1115
摘要: 本文介绍双林镇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各类民间文学。
关键词: 民间文学 双林镇

内容

一神话
  赤脚神仙游双林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位赤脚神仙到江南巡游,看到江南水清山秀,男耕女织,人们安居乐业,心里非常高兴。当他看到一块状如凤凰的土地时,更让他惊喜万分。这块土地就是古镇双林。镇南栅的阳道桥是凤首,桥北堍两边各有一井,似凤凰的两只眼睛;镇内弯弯曲曲的小河东钻西窜,贯通全镇,似凤凰的肠子;西高桥和虹桥似风凰的双翅。横跨双林塘的万元、万魁、化成三座气势恢宏的石桥则似凤尾的三根羽毛。三桥又似长虹卧波,雄伟壮丽,距离相隔都在100公尺左右,为海内绝景,天下无双。纵观全镇,确似一只展翅南飞的金凤凰,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赤脚神仙赞叹着,就扮成凡人到双林镇。这时他发现自己的脚太脏了,怕脚上的龌龊污染了美丽的古镇,就坐在房屋的屋脊(现双林中学)上,将脚伸在池塘(现双林中学操场旁)里。洗完脚后,自己感到满意了,就走街串巷,四处察看,只见大街小巷错落有致,店铺林立,买卖兴旺,人人和谐,真是人间天堂,胜似天堂啊! 赤脚神仙巡游双林后,腾云而起,返回天宫。经南天门直奔凌霄宝殿,向玉帝禀奏。玉帝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是勤劳智慧的双林人创造了自己的美好家园,美好生活。
  (讲述人:徐永泰)
  木瓜墩与凤凰潭
  双林有句顺口溜:“思溪重兆木瓜墩,一条直路到双林。”这木瓜墩究竟在哪里呢?就是在镇西面五里许,长生桥北堍这块地段(原镇西公社所在地)。只因人们早已习惯叫它长生桥,而把原名木瓜墩忘记了。长生桥的南堍是雉头村,也就是原来的凤凰潭。
   提起那木瓜墩和凤凰潭,都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木瓜墩在宋朝时就有座法昌寺,寺内有座大佛殿,大佛殿供三尊大石佛。这三尊石佛来历不凡。
  说不清是哪一年,从西苕溪过来一帖木排,半途中搭上三位便客,本来顺流而下的木排,撑排人可以毫不费力,可这时却感到排身吃水,异样沉重,一路撑来,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幸而到了木瓜墩,客人要上岸。当两人已上去,还有一人即将跨上岸滩时,木排轻轻浮出水面,撑排人松了口气,情不自禁地说:“嗬,这三位客官真像石人哪!”哪知话音刚落,就听轰的一声,即将上岸的搭客忽然跌进河里,已经上岸的两个乘客也呆立不动。
  原来是撑排者一语道破天机,果真三位搭客都是石人。沉在河中的石人被村民打捞上来,并认为石神自来,乃是造福地方,非同小可。就在法昌寺后进建殿供奉,因为落入河中的石人头上叮满螺蛳,所以一尊佛像的头上留下了螺旋形。
  再说木瓜墩与凤凰潭,原来是四周环水的两个土墩。昔年两墩间未有桥樑,只有几只拉渡船。奇怪的是尽管今天缆绳系得很好,明天清晨总是断成几截,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天长日久,人们暗自相告:“土墩是活的,一到夜里便流动。”这奇闻传到明代初年刘伯温的耳朵里,他特至凤凰潭踏勘地理,见到凤凰潭有股清澈的“凤凰泉”,无怪这里的蚕丝色泽特别光洁。四周风光秀丽,土地肥沃,是块“成龙”宝地,这东西两村,必将出将相之才。刘伯温一心想协助朱元璋成就帝业,当然容不得异军再起。
  就在凤凰潭四边,建造起四座石桥:东名“青龙”(俗称东桥,今茧站旁),西曰“白虎”(原至西兜、宋家兜,今废),南叫“宁悦”(即村心店桥),北是“长生”(原石拱单孔,气势高耸,今改建钢筋水泥),与木瓜墩连接。还在木瓜墩加建东西两桥,如此一来,六座桥就是六只攀,把南北二墩牢牢钉住,不再移动,风水遂破。后来西村的人多以道士为业,手里确实还像文官一样拿着一块笏(俗称朝板);东村的人经营肉店,虽然仍手执刀斧,但已不是上马杀敌的大将了。 打这以后,凤凰潭因四周有桥,地形相似“山鸡”,故改名“雉头村”,而木瓜墩也被人们顺口叫成长生桥了。 法昌寺于抗日战争期间被毁。但三尊石像犹巍然矗立于荒烟蔓草间,惜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破坏,今已不存(其遗址为今镇西公社医院之东,供销社之北)。凤凰泉在五十年前尚有遗址可寻,在仁济庵前,有假山石池。如今也毫无踪迹了。
   (摘自《墨浪》第三期,作者:郑吾三) 说明:1990年左右,乡人在建乡办企业基建时,重新发现这三尊石佛,现已保存在镇西集镇的街上。据民国《双林镇志》载:“凤凰泉水深而冽,乡人取以缫丝,洁润异常,瀹茗尤佳。”
  雄石狮变男人 镇区千亩山村有座古石桥,据传建桥时师傅把雕刻桥上面的石狮子的活交给徒弟就出去玩了。忽然来了一位神仙,很快就帮徒弟刻成了石狮。后来有一只石狮子晚上变成男人去杨家兜自然村偷亲家婆(女人)。石狮取道稻田,因此踩坏了不少稻子。后来女人发现此男人的长相很像桥上的石狮子,为了验证该人身份,女人就在男人离开前,在男人头上套上了红头绳,等到早上上桥一看,桥上的石狮子头上果然留着红头绳呢! (讲述人:庄新龙)
  二传说
  三姐妹
  桥很早很早以前,双林塘上是没有桥的,全靠渡船来往。关于双林塘上现存这三座桥,有着这样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塘南岸有户织造人家,有三个女儿;塘北岸有户种田人家,有三个儿子,他们隔河相望,一起长大,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本来龙风联姻,从此男耕女织,或可留下另一段佳话。遗憾的是女家父母以往来不便为由,非要男方在塘上造起一座桥后才许婚配。于是三对恋人起早摸黑,勤耕苦作,决心攒钱造桥。他们农桑渔猎,织造商贾,什么都干,稍有空闲,他们就隔河对歌,以抒发他们相互间的思念之情。
  不觉光阴荏苒,一眨眼,三对恋人都成了白发老人,桥却没有造起来。一天,三对老人想想成婚无望,都伤心地哭了起来。三姐妹为安慰三兄弟,便取出亲手织成的
  三匹绢丢过河去。不想这三匹飘逸如练的绢竟化作三座如虹拱桥,横卧清波之上,三对老人奔上桥顶,刹那间就变成了英俊的小伙和美丽的姑娘。桥下升腾起一团紫气,化作三只美丽的彩凤,驮起三对恋人飞向了美好的天堂。几十年缠绵的苦恋,梦圆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
  从此,这三座桥就被叫成了三姐妹桥,中间这一座就被叫成了化成桥,而双林镇也有了一个令人神往和产生无限遐想的别名:凤凰镇。
   双林为何又叫凤凰镇
  说起双林为何又叫凤凰镇,要从明朝的刘伯温讲起,从南栅杨道桥讲起。
  杨道桥(现在叫阳道桥)北堍,东西两边各有一井,叫“双眼井”,从此往北一条大路直到双林镇。而双林镇东栅有条虹桥,镇西栅有条西高桥(原来叫“望日桥”),镇里有九曲十八弯的市河,北栅有两座大桥,就是现在的化成桥和万奎桥,那时还没有现在的万元桥。
  刘伯温为了帮助朱元璋成就帝业,到处破风水。到双林一看,杨道桥是凤凰的头,双眼井明明是两只眼睛,往北的大路是凤凰的长颈,东边的虹桥与西边的西高桥是翅膀,九曲十八弯的市河当然是肚肠了。只是因为北栅只有两座桥,风凰还少一根尾羽,所以暂时还没有腾飞。但这样一块风水宝地,早晚要出将相之才,那么对朱元璋做皇帝就多了一个对手。所以刘伯温来个先下手为强,在双眼井投下不少“引线”(缝衣针),刺瞎了凤凰的眼睛,所以在明朝和清朝初期双林没有出过有名气的人。清朝辰光,双林人想想勿服气,写疏募捐,在双林塘上造了一座万元桥,与万魁、化成二桥并列,为凤凰增添了根尾羽。可桥造好以后八九年,还是没有出名人,又叫人看风水,看下来结果是凤凰已经活了,但双林塘水流太急,冲掉了风水,于是在万元桥东边石街漾当中造了一只“文昌阁”,别地的文昌阁都是大门朝南,双林的文昌阁不但造在水当中,大门还正对万元桥中孔,意思是拦住一点风水。
  讲来也正巧,文昌阁造好后的第二年,双林就出了一个状元、两个举人,大家都讲凤凰活起来了。这些状元举人做官后,在外面都讲是双林一一凤凰镇人。名气大起来了,这文昌阁呢,每个双林籍外出做官的回来总要修缮一番,直到解放后在一次大台风中塌掉。因为其墩阻塞航道,卡住过轮船,因此决定挖掉。但不知底脚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挖一下一个白点子,很难挖。所以直到今天,织漩漾中还漂浮着一只红色航标,那就是当年的文昌阁遗址。
  (搜集整理:吴伯良)
  “石街漾”来历
  双林万元桥东首的石街漾,原名叫织旋漾,这是因为当年织造人家环水聚居,在漾里漂洗蚕丝而得名。那么,后来又为何改称石街漾呢?传说有这样一段轶事。
   元末,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攻打湖州府,可是很不顺利,久攻不下,屡遭败北。
  一次,朱在归安县境双林一带作战,部队被元军冲散,朱元璋只身单骑,落荒逃命,背后敌军紧紧追赶,正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心中暗暗叫苦。眼看敌军就要追上,前面只有河心一条石街,也顾不得此去是生路还是绝境,急急往石街奔去。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默告上苍:“若是天生我朱元璋为‘九五之尊’,则此命自不该绝,石街宜下沉。”立时,织漩漾波浪汹涌,朱元璋马蹄过处,石街节节下沉。追兵赶到,面对浩荡阔水,只好望漾兴叹,无功而返。从此,这个漾遂称石街漾,沿袭至今。
   据民国《双林镇志》记载:“旧有石堤为街,久没漾底,旱时,渔人犹能循行其上。”
  六百年来,这里一直是个风景区,集一镇人文地理之精粹,为四时游赏胜地,可惜经战火兵燹特别是日寇铁蹄的践踏,及“文化大革命”中的毁灭性破坏,这些人文景观现已荡然无存。
  破风水
  很久以前,镇西千亩山村有户人家叫徐家门,家庭很富裕,家里雇有长工。姓徐的主人心肠很坏,对下人很恶毒。
  一天,一个长工清早起来挑水,等他挑满水缸后,发现水缸里好像有树叶沉在底下。长工很疑惑,明明自己挑来的水是干净清澈的,缸底下的树叶是从哪里来的呢?长工就四处寻找原因,后来终于发现在元圣桥东面有一棵大树,水缸里的树叶原来就是这棵树的倒影。
  当主人看到缸底好像沉了树叶,就找来长工问罪,责问他挑来的水里为什么会有树叶。长工不慌不忙地拿了一只草鞋挂在元圣桥东面的那棵树上,水缸里立刻就出现那只草鞋的倒影。主人心里一怵,适才明白了真相,不好再说什么。
   由于这户人家对下人太恶毒,没过多久,徐家门房屋就遭遇天火烧,得到报应。
  (讲述人:陈永林)
  邢窑传说
  传说邢窑是块真龙之地,邢窑塘像一条巨龙。龙首、龙身、龙足均是流经邢窑村的各条河流。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是会孕育出千军万马和真命天子的。明朝刘伯温得知后,想方设法要破坏这块地方的风水,就下令在此建了18座窑烧砖,结果烧死这条真龙,把原本的“千军万马”烧成“千砖万瓦”。故本地改名邢(刑)窑。
  (讲述人:邢林江)
  晏公桥的传说
  传说在北宋徽、钦宗时期,晏公受朝廷派遣前去抗金。晏公与部下和金兵进行几天的奋战,终于把金兵全部消灭。朝廷为了表彰晏公,加封他为“九江八府平浪候”。
  当地百姓为纪念晏公,就把晏公大战金兵经过的那座桥改名为晏公桥,还在边上建造了一座祠堂。
  (讲述人:王怀臣)
  总管堂的传说
  在宋朝的时候,有两名官兵,押两船皇粮路经京杭大运河,行到三济桥时天色已晚,就在三济桥桥南抛锚停船,准备在此过夜。这两名押粮官本想走上岸来看风景,不想却看到此地尸骨遍野,哭声不断。经打听,原来此地闹灾荒,饿死很多人。这两名押粮官见此惨状就把皇粮全部发放给当地村民。由于无法向京城交差,他们就在船上自杀身亡。后来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两位押粮官,就在三济桥南不远处,给他们建造一座“总管堂”,至今香火旺盛。
   (讲述人:杨永祥)徐文长与双林
  山阴才子徐文长与双林严家有一段悲壮故事。徐文长原配夫人姓潘,早年病亡,徐文长在丈人家住不下去,就托湖州一个要好徐姓朋友寻一个正直人家出生的女人做妻子。嘉靖壬子年,朋友告诉徐文长,双林严凤的孙女严四英与他蛮相称,严凤也表示愿意联姻,要徐文长到双林相亲。
  徐文长也知道严凤是个有骨气的人,因为严凤中举放官到江西分宜县任知县时,分宜县是奸相严嵩的老家,严嵩几次要儿子严世藩与严凤的儿子严大壮认同宗,想多一个帮手,因为大家都姓严。严凤不答应,晓得严嵩不会罢休,便要求调到贫困遥远的贵州镇远府。严嵩是个京官,见拉拢不成,处处说严凤坏话。严凤压力重,干脆告老还乡回到双林儒林隐居起来。
  徐文长与严凤一见面说话就很投机,蛮讲得拢,婚事很快就定了下来。但他在与严大壮一一应该讲是他未来丈人讲话的时候,觉得严大壮讲话结结巴巴,以为严大壮笨呆,联想到假如严四英也是笨呆的话事体就不好办。所以,没有马上与她结婚。恰恰这个时候,倭寇攻打宁波一带,徐文长看到国家有难,就投到总督胡宗宪部下当参谋,全力参加抗倭斗争,婚姻一事就搁在脑后。
   后倭寇攻入双林,到处乱杀乱砍,到严家砍掉严大壮一臂膀,严大壮流血死去。
  倭寇捉了严四英和她阿姐从儒林回双林,姐妹两个恐怕受到污辱,在经过其太公(祖父)手里造的“还金亭”旁虹桥时,跳河自杀。
  严嵩作恶太多,在官宦斗争中被迫下台,又因为胡宗宪是严嵩门徒,牵连胡宗宪,逼得胡宗宪自杀。胡宗宪一死,徐文长也岌岌可危了,赶紧逃到双林,这才知道严家有这样一番灾难,要懊悔已经来不及了,就在她们姐妹投河的地方挖了一对水井作为纪念,还为严四英写了一篇谴责自己的悼文。从此不再娶亲云游四方去了。
  (讲述人:徐再春)
  盛林山的传说
  花城村有个盛林山,又叫上林山,称土山。关于这座山,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嘉靖年间,山后头出了一个叫莫怀古的书生,他考取功名,在京为官。
  在现儒林粮管所的地方,莫怀古有个好朋友叫汤勤,以裱背为业,故又叫“汤裱背”,裱得一手好画。在朋友莫怀故的引见下,汤裱背上京拜严嵩为师,做了一个裱画师。
  有一次,汤裱背到莫府饮酒,喝醉了。莫怀古就拿出一只宝贝杯子,这只杯子清白异常,润泽似玉,没有半点纹路,叫“一捧雪”。据说只要喝一杯用这个杯子泡的茶,喝醉酒的人马上就会醒过来。莫怀古用此杯泡茶让汤裱背喝了,汤裱背果然马上就醒了。这时,他发现莫怀古的夫人薛慧娘长得标致,就起了花心,为了占有莫怀古的妻子,就设计陷害莫怀古。 次日,汤裱背到严嵩面前奏本,说莫怀古有宝不献,要杀头。莫怀古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害怕,急忙带着宝贝“一捧雪”出逃,哪知道汤勤早有准备,把莫怀古捉了回来,硬说莫怀古私藏国宝出逃,图谋不轨,并串通严嵩,定了杀头的罪名。莫府的老管家莫成,年纪、相貌都与莫怀古很相似,他就在探监的时候与莫怀古调换了衣服,代替主人去杀头。而真正的莫怀古就逃到了宁夏。 当时断这个案子的是双林一位叫陆炳的官员。杀了莫怀古之后,莫怀古的夫人就出钱买坟地建墓。
  后来,莫怀古的夫人薛慧娘也被汤裱背霸占了,就在同房的那天晚上,薛慧娘把汤裱背灌醉后就用匕首刺死了他,她自己也自杀了。流传到现在,这里的戏班子做戏,有一出就叫“审头刺汤”(又叫“一捧雪”)。
  (讲述人:孙炳春)
  福殿寺的传说
  三田漾村寺兜西岸,传说这里是风水宝地,有一窝金小鸡,谁看见谁就有福,不是做官就是发财。
  有一天,有个姓谢的少年刚走出家门,就听见咯咯的母鸡叫声。循声望去,远远看见一窝金黄的小鸡在阳光照耀下跳跃,十分耀眼。少年觉得很奇怪,想走近看个仔细,谁知眼睛一眨小鸡不见了。
   少年长大后真做了晋朝宰相。后来人们在这个地方盖了一座大寺院,起名“福殿寺”。
  (讲述人:杨永详)
  三故事
  难过双林塘桥头
  横跨双林塘的万魁、化成、万元三座姐妹石桥,像彩虹般屹立在镇的北栅,给古镇带来美丽和自豪。三桥中间一座叫化成桥,被双林人称为塘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到解放初期,镇上文化生活热火朝天,活跃着一支能歌善舞、会说会唱、会拉会弹,还会上台演出的戏迷队伍。
  在化成桥西堍有一只古老的戏台。每逢农历节日和农闲,外地戏班都来此演出。因为不要票,人们称之为“草台戏”。届时,男女老幼汇聚在一起看演出。这些戏迷们也到场喝彩捧场。当时,极个别剧团在演出过程中难免碰到唱腔脱板等失误,戏迷们就请他们下台观看,这些戏迷们亲自换装上台演出。外地演员深受启发。有一次,草台班子上台唱戏,其中一个演叫花子的演员演出时戴着金戒指,当场被台下的戏迷指出纰漏。当戏班离开双林后感叹地说,在其他各地做戏演出容易,独有双林这地方,跑过三十六码头,真是难过双林塘桥头啊! (讲述人:徐永泰)
  四先生与孙半天
  相传莫蓉俞家漾有一个人,姓俞,人称“四先生”。
  有一日,四先生去菱湖卖米,卖完后,他在回家途中,路过孙家内房(姓孙的在菱湖开一爿孙记酱盐店,是菱湖镇上的一个财主,号称“孙半天”)时,天突然落起雨来,四先生因蓑衣笠帽没有带,只好用只麻袋顶在头上冒雨行走。孙半天坐在墙门堂里抽水烟,看见四先生头顶麻袋走路,便取笑说:“这个人头顶麻袋活像个‘牮’字。”意思就是取笑四先生像只“牛”。“牛”字上面加个“袋”字,便是牮屋匠的“牮”字。
  四先生听后,回头一看,只见门堂子里坐着的是孙半天,心想:“你欺侮乡下人,我今朝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他走近孙半天,冷笑一声问道:“我头顶麻袋象个‘牮’字,那么你身坐门堂像个啥字呀?”这一下可把孙半天问呆了。四先生又打了一冷枪:“我看你像个‘阄’字!‘出阄’的‘阄’字。”反倒取笑了孙半天像只乌龟。孙半天一听,心里想“我这样一个街上人,反被你乡下人取笑”,心里勿服,有心要与他好好较量一番,于是孙半天招呼四先生进屋,要与他对题。四先生也不客气,跟进屋问道:“怎样个对法?”孙半天说:“要触景生情出对子,你出上联,我答下联。”四先生眼睛一扫,看见街上有一个女人,拎着一只竹篮,篮中放着一支竹笋,就开口说:“竹篮拎笋娘怀子。”孙半天想了好半天也对不上,无可奈何,只得下次见。
   孙半天为了这个下联,日日想、夜夜想,还是想不出来,结果竟想死在床上。
  有一日正好是阴天,一位农夫路过田坝兜村坟地,隐约听见有人在说:“竹篮拎笋娘怀子”,反复不断。农夫问明原委,不由扼腕长叹:“原来你是为这副对联苦想而死的,真是气得有‘名气’,今天我给你对上吧,免得你冤魂不散。”叹罢,农夫脱口而出:“竹篮拎笋娘怀子,稻草捆秧子抱娘。” (演讲者:陈永林记录整理者:金建宝)徐秀才戏弄无礼人
  从前,双林南栅有个徐才清,为人谦虚、礼貌、知识博渊,才智过人,被人尊为徐秀才。因为他面孔上有几点大麻子,人们便在背后又叫他“才清麻子”。
  徐秀才每天早上到青莲阁茶楼喝茶,同老朋友讲讲白相。一天,塘北李少爷有人请他赴宴吃酒,提出向徐秀才借件马卦子穿,徐秀才满口答应:“你叫人来拿就是了。” 午前,李托邻居去拿,邻居不认识徐秀才,旁人插嘴说:“就是那个才清麻子。”于是,邻居跑到南栅,见门开着,就朝门里问:“才清麻子在家吗?”这时徐秀才正在大厅抽旱烟,踱方步,听见门外有人叫,便从里屋走出来。那位邻居又冲着开门人问道:“才清麻子在家吗?”秀才想:“此人真无礼了,应教训他一顿。”“李家少爷叫我来拿件马卦子。”那位邻居说着把借条交给徐秀才,秀才拆开条子一看,冷笑一声:“你为何不带夹担来?”此人忙说:“借马褂子不用夹担。”秀才他说:“你弄错了,叫你来拿磨子。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去问清爽了再来。”那邻居心里想:从塘北到南栅路太远,来回一次要走许多冤枉路,反正条子写着不会错……秀才见他表情早知八九,便笑嘻嘻地对他说:“这里有两只大叶篰,没有扁担就用大门上的门闩挑去好了,我再写张条子给你的李少爷。”那邻居只好挑着磨子往塘北走去。
   李少爷等得很急,站在塘桥上张张望望,只见邻居满头大汗,挑着一副担子跑来。
  李少爷一看篰里装着磨子,便问情由,邻居如实相告,并把徐秀才的条子递给他。李少爷诧异地接过条子,只见上面写着:“开口叫麻子,罚他挑磨子,挑去再挑来,换件马褂子。” 李少爷哭笑不得,连忙让邻居把磨子挑回去。邻居刚进徐家门,徐秀才就恭敬地把马褂子放到了他手中。这时,那个邻居也明白了自己做得不对,做人做事都要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笔述:吴奎林整理:丁宗淦)
  求婚
  从前,有一个姑娘,年芳十七岁,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她不允许父母做主找婆家,而要自己出对子求婚姻。她在门上写着:“啥顶深?啥顶浅?啥顶甜?啥顶苦?谁能答对,可前来娶亲。” 有一书生,早晨上学路过她家,看见门上对子,到校后,心思蛮重,无心读书。
  先生见他这样,便问他今天为何不好好读书?他一五一十地把此事告诉了先生。先生说:“傻瓜,这样省力的对子也对勿上!我教你,深似海,浅似纹,甜似蜜糖苦黄连。不就对了吗?”放学后,书生把先生教的答题工工整整地写在姑娘家门上。
  姑娘出来一看,说了声“不对”,就进屋去了。书生回家后,苦想了三天,好不容易想了出来:“深似文化浅似眼,恩爱夫妻甜似蜜,六十无子苦黄连。”他兴冲冲地把答题写在姑娘家的门上,姑娘看了满心欢喜,朝他“扑哧”一笑,说:“对了……” (演讲:金水清记录整理:金建宝)
  不爱笑的姑娘
  民国25年,双林有一户姓贾的大户人家,这户人家的小姐聪明貌美,如花似玉,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隔壁邻居也人人夸赞。可这位女子有一个特征,就是不爱笑。转眼间,小姐长成了大姑娘,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当时镇上有两个“油头”光棍,他们互相打赌,赌注是如果谁能博得姑娘一笑,谁就能得到对方付给的六块大洋。其中一个满怀信心地说:“这位姑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上八点钟,她都会打开楼上的窗看外面的风景,到时我俩就在她的视线下饮酒取乐,引她一笑。” 第二天,这两个混混儿买来酒菜,准时到姑娘窗下,用撒尿的夜壶盛酒来吃。姑娘果然准时开窗,当她发现居然有人用夜壶吃酒,就“噗”地笑出声来。两位男子见计谋得逞,便起身哈哈大笑。姑娘这才发现中了计,后悔莫及。自感被男子戏弄,难以做人的这位姑娘不久便含恨自杀。
  姑娘死后,她的父母悲痛万分,在双林镇坝桥北堍(就是原双林供销社竹木部内)把她厚葬了。在那里建造了一座砖头结构的圆形大墓,墓碑上写着“贾大姑之墓”。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墓被造反派拆除。但他们打开坟墓,发现里面并没有贾大姑的尸骨,而仅仅发现数根头发。后来有人猜测这其实并不是真正安葬贾大姑的地方。因为为了防止墓葬被盗,过去大户人家都会为一个人同时建造几座坟墓,所以这座坟墓很可能只是一座假坟。而真正安葬贾大姑的那座坟在哪里,现已无从考证。
   这个故事是真人真事,一直流传至今。
  朱元璋在前塔
  明朝朱元璋在还没有登基以前曾到过双林的前塔(村名)。朱元璋睡觉时的姿势十分奇怪:两手撑开,两脚叉开,拐棒当枕头,睡成了一个“天”字。刘伯温看见了,就预测他日后会当天子。果然,后来朱元璋就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四歌谣
  双林塘桥头的歌谣
  游过三关六码头,难过双林塘桥头。
   过了双林塘桥头,还有花城排篓头。
   (讲述人:翁阿林)
  节气歌谣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四季农活,安排周详。
   春风解冻,大地向阳,晒种浸种,耕耙锄耪。
   清明一过,播种正忙。立夏小满,割麦插秧。
   炎夏处暑,农活紧张。田间管理,培土涤淌。
   立秋处暑,早稻上场,精收细打,颗粒归仓。
   白露秋分,采棉包装。寒露霜降,晚稻又黄。
   收稻播麦,喜送公粮。广积肥料,车载船装。
   冬闲不闲,开河挖塘。养精蓄锐,再迎春光。
  (讲述人:许菊妹)
  杏(阿的谐音)鱼笃笃潭
  儿童吃饭时的歌谣:阿鱼笃笃潭,笃个阿鱼吃夜饭。头勿熟,尾巴焦,盛在碗里扑扑跳。(口述:郑吾三整理:吴伯良)
  杏(阿的谐音)古塔
  杏古塔,摇船载师太,师太勿有啦,载个泥菩萨。泥菩萨船头上撒堆屙。青菜炒豆腐,炒给哪个吃,炒给阿囡吃,阿囡勿要吃,炒给阿婆吃,阿三阿四抢来吃。
   (口述:郑吾三整理:吴伯良)天上一只鸟
  天上一只鸟,落脱三根毛。毛末毛家桥,桥末桥神土,土末土地堂,堂末唐伯虎。虎豹狮象,乡下娘娘,娘亲娘舅,舅抱外甥,括搭隆咚锵,豆腐炒千张。 (整理:韩铁夫讲述人:顾振声)
  外婆桥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勿完,拿着跑,外婆勿肯放我跑。舅姆真要好,买个鱼烧烧,头勿熟,尾巴翘,吃得宝宝哈哈笑。
  (口述:费畏三记录:吴伯良)
  问蚕信
  乡下姑娘问蚕信,买介十块软糕手里拎,绢钱老虎当头插,扒耳朵簪一丈青。阿爸爷,今年蚕花好勿啦,头蚕勿称心。二蚕当正经,再是一个勿当心,倒贴阿爸骂两声。
  (口述:顾振声纪录:俞金生)
  踏水车
  阿囡囡,呔呔哭,哭到大来踏水车。水车沿着一条蛇,蜒来蜒去扑蛤蟆。蛤蟆扑勿着,野菱触只脚。啊咿哇,叫大妈。大妈勿有啦,大妈有啦马桶里厢绕小脚。啊咿哇,叫贰妈,贰妈勿有啦,贰妈有啦场子里厢打大麦。阿囡囡,块头大,大了帮那(你)阿爸踏水车,帮那阿爸踏水车。
  (讲述人:顾振声)
  月婆婆
  月婆婆,烧香拜舅婆,舅婆田亩多,拔了伢囡囡做媳妇。三个铜钿红头绳,四个铜钿胭脂粉,妆得囡囡绝奇珍(奇珍即漂亮)。严家坟,看戏文,黄豆箩里蹬介蹬,刺毛刺只花面孔。
   (讲述人:顾振声)夯歌·桥
  叽里咕噜小鸡桥,吱咯吱咯到竹桥。
   走勿完格长板桥,一步跨过二条桥。
   卖鱼要到渔婆桥,放生要到放生桥。
   中秋团圆望月桥,七夕相会乌鹊桥。
   生意做到顾家桥,好事做到便民桥。
   强行霸道过坝桥,韩信点将万魁桥。
   阿弥陀佛积善桥,常遇春上马铁蹬桥。
   连中三元三官桥,田蚕茂盛永丰桥。
   迎圣接驾来龙桥,阴凉舒坦清风桥。
   二县分在界牌桥,楚汉相争河界桥。
   同病相怜郎中桥,火症伤寒西瓜(高)桥。
   歪里七八到斜桥,弯来弯去打子桥。
   用勿完格万元桥,鲜甜密骨过糖(塘)桥。
   (讲述人:张再铭)
  五谚语
  吃也穷,着(“穿”的方言)也穷,不吃不着也要穷。
   叮叮叮,命生成,八个字里生得准。
   龙生龙,凤生凤,老虫(鼠)的儿子打地洞。
   下雨不要踏高凳,穷人不要攀高亲。
   有钿端午八月半,无钿清水盖屋(锅)盖。
  (意思是富人家有钱过端午、中秋节,小菜好一点;穷人家只能粗茶淡饭,没钱买菜,过不起节日。)
  (讲述人:王云川、邢林江)
  新讨媳妇不替力,新嫁女儿不省米。(说的是新嫁出去的女儿常要回娘家做客的)远亲不如近邻,皇帝也有草鞋亲。 千年不断娘家亲,万年不断外婆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表示血肉之亲难舍难分。)
  (讲述人:陈晓青、费松青)吃粥吃饭勿轧淘(一起),做煞无功劳。
   吃不穷,穿不穷,勿会算计一世穷。
  蒙蒙细雨落湿头发,豆腐小菜吃穷人家。(警示:过生活不仅要节俭,还要勤劳。)心直口直,胜过烧香念佛。
   嚒嚒长,一道长,躲到山里吃酒酿。酒酿甜,买包盐,腌鱼腌肉好过年。
   (讲述人:徐再春)
  拳头上出孝子,筷子上出忤逆。
   三岁打娘,娘笑;三十岁打娘,娘上吊。
   从小看大,三岁知老。
   (讲述人:顾振声)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赤脚神仙游双林
相关专题
木瓜墩与凤凰潭
相关专题
雄石狮变男人
相关专题
三姐妹
相关专题
“石街漾”来历
相关专题
破风水
相关专题
邢窑传说
相关专题
晏公桥的传说
相关专题
总管堂的传说
相关专题
徐文长与双林
相关专题
盛林山的传说
相关专题
福殿寺的传说
相关专题
难过双林塘桥头
相关专题
四先生与孙半天
相关专题
求婚
相关专题
不爱笑的姑娘
相关专题
朱元璋在前塔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