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双林镇志》 图书 |
唯一号: | 113320020230001545 |
颗粒名称: | 第四节 水路戏班及文艺圈 |
分类号: | G127.55 |
页数: | 3 |
页码: | 1088-1090 |
摘要: | 杭嘉湖水路戏班演剧,始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境内祠庙、会馆都有吹台、歌台,经常有江南徽班、绍兴班和昆戈班等地方戏班演出,双林成为江浙一带著名戏码头。水路班子又叫“擂船班”,湖州称为“十八顶半网巾”(一顶网巾即一个演员,烧水师傅为半个),演员吃、住、行、演戏都在一条船上。演出以折子戏、小武戏为主,如《小放牛》《三叉口》《杀庙》《汾河湾》等。清同治、光绪年间,进入杭嘉湖地区有南方京剧、徽昆戏班、梆子班和南词滩簧班等。由于京剧艺人加入,擂船班发展为有“堂”名或“舞台”名戏班。清末民初,杭嘉湖一带较有名气的水路京班有大鸿寿堂、大福鸿堂、双鸿寿堂等班。这些水路京班以演武戏为主,或兼演文戏和文武并重戏。 |
关键词: | 水路戏班 文艺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