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间体育 游戏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50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民间体育 游戏活动
分类号: G812.4
页数: 4
页码: 974-977
摘要: 举礌子用两片磨盘形扁石,中间钻有一孔,用一根木棍串于两头成为一副礌子。 举时用手将礌子托起,用双手举起。礌子重量有40公斤、50公斤、60公斤,分量越重次数越多为赢者。有些爱好此活动青年,特地请石匠采制一副礌子放在家门前,以便早晚练习。有时邻里一些青年也凑合在一起来举重练臂力,还进行相互比赛,谁举得次数多,谁为胜者。 摔跤旧时农村较常见一种民间活动,青少年中比较普遍。农村摔跤随时随地可进行。连劳动休息时也有摔跤比赛,一般一对一,也有一对两、一对三。多数凭蛮力,有些人掌握摔跤技巧,因而虽人小力不大,但在摔跤时往往取胜。多数是无套路摔跤。
关键词: 民间体育 游戏活动

内容

一民间竞技
  举礌子用两片磨盘形扁石,中间钻有一孔,用一根木棍串于两头成为一副礌子。
  举时用手将礌子托起,用双手举起。礌子重量有40公斤、50公斤、60公斤,分量越重次数越多为赢者。有些爱好此活动青年,特地请石匠采制一副礌子放在家门前,以便早晚练习。有时邻里一些青年也凑合在一起来举重练臂力,还进行相互比赛,谁举得次数多,谁为胜者。
  摔跤旧时农村较常见一种民间活动,青少年中比较普遍。农村摔跤随时随地可进行。连劳动休息时也有摔跤比赛,一般一对一,也有一对两、一对三。多数凭蛮力,有些人掌握摔跤技巧,因而虽人小力不大,但在摔跤时往往取胜。多数是无套路摔跤。
  其时均为泥地场,即使败者被摔于地,也无大碍。此活动一般在冬春农闲时进行。
  至20世纪70年代后,摔跤竞技活动逐渐淡出。
  扳手由甲、乙二人各伸右手(偶用左手)握定,平放在桌面(或凳子,或腾空),由丙喊“开始”,双方同时用力扳倒对方,被扳倒者为败。一般为连扳3次为1局。此活动代代相传,如今偶尔可见。
  踢毽子兴于汉,盛于唐。每逢新春佳节,毽花飞舞,唱词有“正月里踢毽子”之说。小孩俱爱,女孩为最,成人也喜欢。毽子有鸡毛毽、绸缎毽、纸毽三种,均内裹铜钱。初学者可系一线,提在手中练习,熟练者可踢较多花样,毽子犹如跟着鞋子转,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仍有小女孩玩耍。
  跳绳可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两端持绳荡成圆圈,跳跃通过。单人跳有双足跳、单跳、绞花跳、左右脚轮流跳等,双人跳有两人挥绳一人跳、两人挥绳两人跳、两人挥绳交换跳、两人挥绳同时进出跳等。多人跳有两人挥绳大家跳,要求大家齐心,步调一致。至今中小学生仍喜欢跳绳。2009年,南浔区中小学举行校园跳绳吉尼斯比赛。
  拔河传统集体体育活动之一。人数相等两队,对拉一条粗麻绳,中扎花朵(也用其他物品,能做记号就是),地上用石灰粉划一界限(代替河),两端分别向相反方向用力拉,花朵移向那一方(并超过一定界限)者为胜,三次为一局。此活动历史悠久。中小学(一般在冬季)时有拔河比赛。如今此活动已列为大众体育项目,属赛事之一。
  豁虎跳高举双手,让身子倾斜着豁(倒)下去(以豁向右边为多),右、左手先后撑地,支撑着身子,双脚随即离地,在空中呈弧形越过,于双手另一边落地,同时双手离地,身子站直,如果双手和头顶都离地,豁过去后不踉跄,稳稳站定,那是难度较高“悬空虎跳”。
  拍皮球人数不限。皮球拍下弹上,周而复始,依次序轮流,累计数多者为胜。
  除简单比数外,还有跨退、转身等花样拍法。此活动现作为幼儿园幼儿动手协调技能一种训练。
  竖直挺俗称笃直挺、竖蜻蜓。表演时为倒立,双手和头顶呈三点作为地面支撑。
  竖直挺,顾名思义是倒立躯干要既直又挺,形体才优美。赛时既比形体又比倒立时间长短。而光用双手或单手撑地,这直挺就称为“高级直挺”。
  二儿童游戏 放鹞子即放风筝,相传鲁班“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五代时李邺将竹笛扎在纸鹞头部,放上天空,风吹竹笛,声似争鸣,始称风筝。境内每逢清明前后放飞,有歌词“二月里放鹞子”之说。牵线跑步,昂首远视,可增强体质,预防近视,至今仍有放飞者。20世纪80—90年代,每当春季来临,学校以班为单位举行放风筝比赛,偶尔举行全校性放风筝比赛。常见形状有瓦片、蝴蝶、鸟雀、衣裳、月亮等,大形鹞有蜈蚣、蟠龙、凤凰、天字等,然境内罕见。
  跳牛皮筋将牛皮筋接长拉挺,两女孩同时用脚尖或脚背勾住牛筋跳,有内跳、外跳、勾跳、翻跳、旋跳、转跳、侧跳、按跳等8个基本动作,一面跳,一面按跳跃之节拍唱儿歌,从小腿渐升至头部,越高越难,以达到运动之目的,有益孩子身心健康。有单人跳、双人跳之分。至今小学生喜欢此项运动。
  滚弹子亦称打弹子。地上挖三个小坑,呈三角形,玩时在限定距离内将弹子滚进坑。三坑全进称“老虎”,可击杀其他弹子。玩此可练目力。
  劈洋片旧时在香烟盒中有一硬纸片,上有精美图案,可收藏,俗称“洋片”。玩时甲方将贴紧地面,乙方手持洋片用力往下劈,借风力使伏地洋片翻身。翻身则此洋片归乙方,轮流劈。劈洋片可练臂力。
  抓强盗儿童玩耍时分甲、乙两方,如甲方扮捕快,乙方扮强盗,进行抓捕与反抓捕。如强盗抓完则交换扮演角色。今已不玩此活动。
  老鹰抓小鸡是一项集体活动,一人扮“老鹰”,一人扮“老母鸡”,其余人扮“小鸡”。“老母鸡”后有互相扯牢衣服的一串小鸡。“老鹰”要抓小鸡,“老母鸡”要保护小鸡,“老鹰”往东抓,“老母鸡”往东保护小鸡,“老鹰”往西抓,“老母鸡”往西保护。“小鸡”如被“老鹰”捉住,就算抓牢,小鸡若被抓光,“老母鸡”输,“老鹰”赢。
  老鹰抓小鸡活动热烈、紧张、精彩,鹰攻鸡守,整个活动过程笑声不断,特别是尾部的小鸡,被甩来甩去,更是累得汗流浃背,笑不成声。此项活动1980年前在农村一些晒谷场上儿童常玩,随着计生工作开展,农村小孩渐少,此活动已不存在。
  摸盲一人用手帕蒙住双眼,凭听觉捕捉周围参与的人,被摸牢者取代摸的人,再被蒙住双眼后摸其他人。此活动趣味性很强,不仅孩子欢迎,连青年男女也常玩。
  如今这一活动基本不存在。
  捉讫(七)以七粒小物,一般是小石子、香包、蚕豆等,用手撒在桌上或地上,然后捡其中一枚,先向上一抛,然后捡桌上一枚后再接住上抛那一枚;第二次仍是向上抛一枚,捡桌上两枚后再接住上抛那一枚;再后上抛一枚,一次清光桌上三枚后再接住上抛那一枚,如3次均顺利得手,则有权放在手中稍予整匀,然后轻轻向上一抛把手反过来使手背承受所抛落下诸物,看能接到几枚,多者胜,也可以逐次累计其承积数量。
  挑花线板以一小麻线,两头接住,将绳子套在双手四指上,任对方用手指挑线成各种花样在他手上,你再设法予以还原,或挑成更复杂者,直到对方无解算赢。
  削水劈(片)用儿童巴掌大小瓦片,猛力向水面削掷过去。瓦片虽重于水,但由于速度快,飞旋在水面时,时而腾空,时而着水,随着一圈圈涟漪和“叭叭”声响,飞向远方,再下沉。玩时人多,群瓦竞发,煞是好看。技巧是瓦片削出去时人必须呈倾斜形下蹲,手离水面要近,削出瓦片与水面保持平衡,瓦片方削得远。
  打盘过洞(捉迷藏)室内室外均可玩此游戏。即分搜、躲两方,一般搜方人多一点,躲方人少一点。旧时农村基本无楼房,只能几代人拥挤在几间平房内,杂陈满室,躲的地方多,有的顽童甚至钻进床底和衣橱内。在室外,柴堆、竹园、灌木丛内等都是躲的地方。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躲者让搜者站远,不准回头看,待躲者藏好后,由一人喊声“好了”,搜者就马上搜寻。在躲藏过程中,往往找不到理想的藏身之处,只找个藏头不藏屁股的地方被搜者一下揪出,如今虽有孩童玩此游戏,但孩童人少,躲藏地方更少,故没有旧时有趣和欢乐。
  轧猪油渣分人数基本相等甲乙两队,两队倚墙,一声开始,双方就竭力挤兑对方。中间对峙者,千方百计将对方挤出队列。有勇猛者,会连续轧出对方多人。而被轧出队列者,又即返回自己队列后面,用力向前推轧。游戏活动至最后,以轧过界、轧得对方“全军覆没”而止。此活动都在寒冬进行,成人孩童皆宜。旧时贫困,衣衫单薄,在南墙壁前晒太阳时往往玩此游戏。“猪油”即汗水。几个回合下来所有人都会轧出“猪油”(汗水)而脱掉棉衣。20世纪60年代后,已难觅此游戏活动。
  丢镢子(草镰)这是儿童割草赌草时所玩游戏。玩时用自己的镢子(草镰)丢向空中,以它落下地面时的形状来决定输赢。共分6种:白搭(即草镰平躺)、乌壳(及草镰反躺)、钻笃(即镰头入泥)、躺床(即镰头朝天)、直挺(即镰头插泥、镰柄朝天)、鸡啄米(即镰柄插泥)。旧时儿童斫羊草成风,无聊时常以此赌草。
  旋茅针拔一把野茅草的芯穗,叫茅针,拿三根在地上用手旋转,使三根互相交叉,中间成三角形,就用一根草芯在三角形内外点数,口中念:“点点触触,鸡毛蜡烛,新官上任,旧官劾脱。”如果不碰动地上的茅针就算赢。输者就要给赢方几根茅针,再另外换人旋。如果旋出的茅针不成三角形,就换人旋。这种茅针游戏往往在干活休息时,或在割草时进行。除儿童之外,有些大人也玩这种游戏。此游戏消亡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打宝即押宝。在地面挖一四方形小穴,坐庄者折一小棒(其他物品也可),藏放于穴内某一角,用双手捂住。他人猜中为胜。此游戏供2人以上玩。
  游泳游泳活动历史悠久,参与人面广众多。双林系水乡古镇,出门见水,向来男人夏天就下水游泳,河港水质清澈见底,尤其是塘桥港,为夏天游泳场所。每到下午15时左右上百人在塘桥港、虹桥港游泳,有时孩童半日于水中游戏,钻入水底比时间长短,或匿于水中捉迷藏。或自由泳比速度。水乡人,人人会游泳,游泳可锻炼肺活量,对增强体质,保护自身安全,都有意义。今水质污染严重,下港河者甚少。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