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双林镇农村幼儿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48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双林镇农村幼儿教育
分类号: G61
页数: 7
页码: 883-889
摘要: 农村幼儿园(班)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当时由于农村开展人民公社运动,社员全天工作都由公社和大队安排,特别是农忙季节,农民自己支配时间比较少,给一部分拖儿带女的农民带来不便,这时农忙托儿班应运而生。双林镇区最早农忙照顾班也在此时产生。当时主要是由生产队指定人员、指定地点,在农忙时段开设,内容主要以照看为主。农忙照顾班一直办到70年代中期。
关键词: 双林镇 幼儿教育

内容

农村幼儿园(班)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当时由于农村开展人民公社运动,社员全天工作都由公社和大队安排,特别是农忙季节,农民自己支配时间比较少,给一部分拖儿带女的农民带来不便,这时农忙托儿班应运而生。双林镇区最早农忙照顾班也在此时产生。当时主要是由生产队指定人员、指定地点,在农忙时段开设,内容主要以照看为主。农忙照顾班一直办到70年代中期。
  农村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幼儿班最早出现在1978年。当时全镇掀起一股村村都办幼儿班的热潮。全镇所有农村幼儿班都由村里安排老师和办班地点。由于当时条件比较差,故幼儿班有的办在村部也有,有的办在庙里,有的办在农民家里。一个幼儿班涉及生产队多则十几个,少则七八个。幼儿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自己徒步,而且午餐也需回家吃,这样一天要行走两个来回。幼儿班教学条件大都比较艰苦,学习用课桌椅都要从家里自带。每天教学内容都是老师自己安排,没有统一教材,也没有统一管理模式。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幼儿班开始接受乡(镇)幼儿教学辅导员指导,幼儿班日常教学活动慢慢步入正轨,并开始使用幼儿教学教材。
  20世纪90年代末,一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双林;二是双林镇辖区由原来一镇一乡扩大到一镇三乡。农村幼儿班数量又有增加。而且双林镇老镇区托儿所也增加许多。双林镇20世纪70年代开办托儿所除镇办一所以外,还有双林绫绢厂托儿所和双林丝厂托儿所。至2000年,双林镇托儿所达到9所,农村幼儿班发展到39个,其中已经开始有私人办托儿所和幼儿班约15个,托幼班数量达到高峰。
  2000年8月,镇教育办撤并原镇西乡、苕南乡、莫蓉乡中心幼儿园,将原莫蓉乡龙古兜村小旧址改建幼儿园,命名为镇南幼儿园,具体分管农村幼儿教学。2005年,双林镇在区教育局和镇政府有关规定下,成立学前教育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幼儿园园长担任,原镇南幼儿园园长兼任副主任。学前办主要抓规范办学和规范管理工作。至2007年,全镇托儿所清理整改至4个,农村幼儿班撤并整改至29个。镇南幼儿园并入双林镇中心幼儿园。
  2008年,全区开始实施农村标准化教学点建设。按5000名居住人口、自行车15分钟半径车程规划布局标准化教学点,双林镇按此要求,规划全镇18个教学点,2010年调整为15个,在三至四年时间内完成。2008年年底,东双林村、向阳村、千亩山村成为标准化教学点。2009年年底,儒林村、雉头村(小天使)、西阳村、邢窑村、三田漾村成为标准化教学点。2010年年底,七星村、曹桥村、漾滩村成为标准化教学点。
  至2010年年底,全镇标准化教学点11个。2011年,有规划2个,分别是和公(华桥村与俞家埭村合办)、黄龙兜村。2012年有规划2个,分别是后坝村、雉头村(在工业园区)。
  双林镇区农村幼儿情况统计表双林镇标准化教学点情况统计表
  双林镇非标准化教学点在园幼儿人数统计表 (2005—2010年)2005-2010年双林镇托儿所情况统计表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