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农村示范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43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新农村示范建设
分类号: TU982.29
页数: 3
页码: 783-785
摘要: 改革开放后,农村乡村工业发展迅猛,畜牧业、水产业同样得到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农民生活趋于城市化,农村环境已遭到严重污染。2001年,湖州市开始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改水工作。2003年,启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关键词: 镇域建设 新农村示范建设

内容

村庄整治改革开放后,农村乡村工业发展迅猛,畜牧业、水产业同样得到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农民生活趋于城市化,农村环境已遭到严重污染。2001年,湖州市开始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改水工作。2003年,启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双林镇根据双林实际情况,从“三改”(改厕、改水、改路)和“六化”(硬化、绿化、亮化、洁化、净化、美化)入手,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当时整治以自然村为单位,补助标准以村庄大小和整治效果分1万元、2万元、3万元不等。后来改为以每人补助标准60元、80元、100元三等级。2008年,开始从原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改变成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并以各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四改”(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工程,从而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六标准,并需建立长效管理。从2004年开始至2010年,经过“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新农村实验示范村”“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创建”等多项工程,使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均得到很大改善。改变农村“脏、乱、差”环境,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开创新局面。如道路硬化及畅通方面:凡创建合格村道路硬化率100%,通往行政村主干道达到四级公路标准。通往自然村道路宽3.5米,通户道路宽1.5米。在改厕方面:拆除农村所有露天茅坑,农户家中基本上安装无害化卫生间,农村公共厕所逐步建立普及。在饮用自来水方面:至2010年年底,普及率100%。在绿化和美化方面:全镇绿化率达到35%以上。房前屋后拆除危房、危墙、粉刷美化补墙、建造人工湿地、沼气池收集各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全镇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由分散式污水处理池处理到集中处理,达到40%以上。全镇农村建造垃圾收集房
  63处、垃圾箱2800多只。第二节新农村示范建设
  一华桥村
  2006年,委托湖州市规划院园林设计院帮助设计蓝图,新建道路5400米,铺设侧石2200米,人行道3500米,并实行路灯亮化。河道整治2690米,砌石护岸2000米,清理垃圾1200吨。自来水入户率100%。新建公厕4处,其他厕所改造率100%。铺设地下管道6000米,垃圾桶箱150只,污水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70%。完成标准田建设1415亩,拥有一个小型农贸市场,包括烟糖、日用品、杂货、餐饮、物资供应、肉类、水产品、蔬菜等。新建1000平方米小型中心公园,休闲健身器材20件。标准化卫生服务站1200平方米。老年活动中心有图书馆、电视、VCD等。新增绿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覆盖率33.8%。全村90%以上农户使用天然气和太阳能。
  二赵家兜村
  2007年创建。新建砂改油道路2.17公里,建成硬路面3670米,河道清淤11公里。
  建成一窗四室五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业自来水普及率100%。2008年,获得新农村电气化村和绿化示范村称号。注册农民信箱505户,达70.8%,污水处理率达61.15%,建立民主法治“四星级”村。
  三千亩山特色村项目建设除对千亩山村硬件基本建设外,主要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引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民提供产前、中、后社会化服务。其组织体系如下:政府和村两委为保障服务,下设千亩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领导两个中心和一个专业服务组织(综合服务中心为产前、后技术和供销服务),专业服务中心则为产中生产经营服务。其专业服务组织有农机专业合作社、水产特种养殖协会、蚕桑协会。
  四“魅力水乡”曹桥示范村
  2010年,委托湖州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制订建设方案,以“一轴线,三片,三节点”格局。基础建设投入205万元,建柏油路4.9公里,水泥路6.2公里,硬化率100%;新增绿化35000平方米,公共场所路灯155只;河道整治9.7公里,砌石护岸2500米;新建公厕3座,垃圾收集房6座,垃圾箱145只,清运车5辆;建污水池82只,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另投入200万元,建设便民服务中心400平方米,完善商业网店125平方米,老年活动中心250平方米,休闲公园3250平方米;建立图书阅览室、文化戏台、标准篮球场、老年门球场、公共体育设施;建立标准化社区服务站和幼儿园;建有长廊、凉亭、葡萄架等多处休闲场所;沿村河房屋全面整修,白化墙面50000平方米,并改建粉墙黛瓦小马头墙,体现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同时配以竹林、连廊、驳岸、滨河步道、石桥等,以展示富有魅力的江南水乡风貌村落。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