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42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
分类号: F590.3
页数: 3
页码: 759-760
摘要: 总目标对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延续双林古镇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 近期对一些濒临毁灭文物古迹实行抢救性保护;省和市级文保项目要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使用;对其周围与文物不协调环境和设施进行整治。
关键词: 镇域建设 旅游发展

内容

总结构以工业产业不断完善壮大和古镇旅游大环境综合开发为依托发展,形成“一镇两区两轴”的布局结构。
  以镇东西主要主道、双林大道形成东西向发展主轴线,北部双林塘为主要景观轴线;实施旧镇改造,向东拓展,形成适宜居住的双林主镇区;以河流道路为界形成两大片;申嘉湖高速公路以西为镇西工业区,依托双林大道、湖盐公路形成方格状路网,发展工业产业;高速公路以东为旅游片区,沿双林塘两岸,依托古镇,以“三桥”为品牌,发展旅游产业。
   工业、仓储至2020年,城镇工业用地231.9公顷。
  居住主要集中在镇东部区块内,老镇区结合改造提高居住档次;镇南新区结合行政中心、公园及建设设施较高档次住宅区,塑造新形象;在节约土地原则下,对分散农户适度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对商业和金融兼用部分居住用地,但不得超过原地块面积的30%。至2020年,居住用地面积为205.28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27.86%。
  公共设施行政办公用地5.12公顷,主要用于镇职能部门和街道、村委等管理用房;商业金融用地32.52公顷;文化娱乐用地规划于镇区中部;体育设施用地2.27公顷;医疗卫生用地4.39公顷;科研教育用地0.67公顷;旅游用地约38.38公顷。至2020年,公共设施用地84.77公顷。
   仓储物流结合对外交通用地布局特点,航道与码头布置仓储用地13.12公顷,并预留市级物流园区用地。
  对外交通高速公路两侧各50米绿化带用地;湖盐公路红线为24.5米,两侧各30米绿化带;三新公路规划成一级公路,红线宽度为36米;保留长途客运站占地约1.2公顷;航道以保护“三桥”文化遗产,做好双林塘改线。至2020年,对外交通用地约10.74公顷。
  道路广场对道路进行改造、拓宽,形成“网格式”双环体系,形成两横两纵构架。老镇区打通断头路及部分丁字路口,形成环状中心路网;建公共停车场两处,用地面积分别不小于0.4公顷。 水系绿地以沿湖带状绿地为骨架,综合考虑防洪、排涝需要,将老镇区河流水系进行整治;结合“三桥”景区建设,沿河建成自然亲水型驳岸;大蒜塘河流保持不小于30米宽度;双林塘“三桥”南岸部分拓宽取直,形成水系分合、有机穿插的景观,水系交汇处作为绿化重点地段。
  至2020年,镇区绿地面积76.4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42.75公顷。
  第六节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
  总目标对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延续双林古镇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
  近期对一些濒临毁灭文物古迹实行抢救性保护;省和市级文保项目要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使用;对其周围与文物不协调环境和设施进行整治。
  远期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对历史街区进行整治和保护;修复一批重大历史影响的文物古迹。
  保护范围“三桥”、港北埭、金锁埭、虹桥口等地段面积约0.3平方公里范围内各级文保项目约占全镇保护单位的40%。北部“三桥”和东岳庙、水镜寺石漾和风光漾地块面积最大;东部虹桥片区以虹桥望月为代表景观;西部港北埭片区,包括木匠埭、竹筠弄是古镇整体风貌保存完整片区;中部市河片区体现传统水乡商埠、民居、米行埭、金锁桥等景区蜿蜒曲折连为一体。
  整体层次保护建设新区、新镇中心,完善外围交通道路系统,缓解古镇压力。
  对区域内的原第二锁厂、双林丝厂、苕南水泥厂等单位搬迁,进行调整,可有利于古镇旅游路线的组织,规划“三桥”景区公园和扩大水镜寺游览区和庆苑公园。
  严格保护古镇街巷体系,对现存石板路、弄堂、古石门堂进行保护,恢复被破坏的沿河金锁埭、米行埭等石板步行道体系。
  减少对古镇内的机动车辆交通,在条件许可的时候改造横街、塘桥路路面材料。
  严格保护古镇市河、双林塘以及邻近的水镜寺和风光漾,石漾水面,保护沿河传统空间格局和风貌。
  对区内现有建筑分别确定保护模式,对重建或整饬建筑应采用坡顶,高度不应超两层,檐口不超5.4米,色彩以粉黛瓦为主色调,门、窗、墙体、屋顶应与传统民居相符合。街巷应保持原有尺寸和比例关系,不得轻易改变。
  路面铺砌恢复和采用石板铺砌。
  各种架空线应进行地埋。河道水体保持流畅、洁净。河埠、硚口按传统整修。
  保护区规划古镇水网、街巷、古建筑、古树,保持原有风貌,对其分类、分析、评价分别采取不同保护和改造措施,并对文物保护单位、点及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
  旅游资源及布局物资类资源的古镇是未来双林旅游业支柱。
  非物质资源有蚕花节、东岳庙会、丝绸绫绢文化展示、名家书画展等。
  水乡古镇游览区。水乡风情为主景观,突出桥文化,是双林游览业整体形象特色。
  古文化遗迹游览区有4处。是古文化游览主要平台,可结合农家乐和郊野风光游,形成特色线路。
  蚕桑文化游览区。蚕丝绫绢生产工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双林是吴绫故乡。
  以蚕桑种植、养蚕与乡村游结合书画装裱、书画名家作品展等形式进行展示游览。
  宗教文化展区。佛、道、儒、天主教、耶稣教五教融合于一镇。东岳庙已复建,香火盛。水镜寺地段复建已规划,恢复传统东岳夜会是双林旅游发展的有力机遇。
  全方位规划如旅游设施规划中必须对配套工作的给水、排水(污水管网)、电力、电信、燃气、环境卫生、防洪、消防、抗震、人防、开发时序、远期建设、实施措施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设置规划。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