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41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桥梁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32
页码: 700-739
摘要: 本章主要记录了双林当地各种材质、式样桥梁。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著名双林塘上三姐妹桥(万魁、化成、万元)。据民国《双林镇志》记载,境内共有桥梁127座,2008年经普查统计共有各类桥梁370多座。其中,三孔石拱桥9座,现存5座;单孔石拱桥17座,现存9座;双林老镇现有各类桥特色梁29座。 随着历史演进,时代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交通设施迅速发展和完善,各类公路、桥不断建成,新建桥梁尚未完全统计在内。但以上数据足可证明,“双林仍是各种桥梁的集中留存区”(2008年2月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和湖州电视台合拍的专题片《双林桥韵》解说。
关键词: 桥梁 建筑设计

内容

石桥梁概述
  双林镇区境水网密布,河道纵横。自然村落依水而存,如此独特地理环境,成就各种材质、式样桥梁应运而生,且数量繁多,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著名双林塘上三姐妹桥(万魁、化成、万元)。据民国《双林镇志》记载,境内共有桥梁127座,2008年经普查统计共有各类桥梁370多座。其中,三孔石拱桥9座,现存5座;单孔石拱桥17座,现存9座;双林老镇现有各类桥特色梁29座。 随着历史演进,时代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交通设施迅速发展和完善,各类公路、桥不断建成,新建桥梁尚未完全统计在内。但以上数据足可证明,“双林仍是各种桥梁的集中留存区”(2008年2月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和湖州电视台合拍的专题片《双林桥韵》解说词),冠双林以“桥乡”,省有关单位称双林桥梁群为“太湖流域幻漤古桥群”之代表。乃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万元桥位于镇北,跨双林塘,居三桥之东。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年间(1522—1566)遭倭寇破坏圮于水。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建木梁,名“福成”。据《东西林汇考》:“清雍正八年(1730)改甃石,改名为‘万元’桥。”民国《双林镇志》称:“道光十
  四年(1834)里民陈文镛启请士绅募捐重建。二十年(1840)落成。”郑祖琛有记:“镇有凤形,普渡桥为首,虹桥、大通桥为翼,万元、化成、万魁乃尾也。”《渔唱》:“紫风盘空锦羽齐,湖光夹镜漾玻璃。翠旗散乱金支冷,恍惚歌声继大堤。”陈福洪偕友闲步诗:“唤度临流忆昔游,几回鞭石费绸缪。此来伫立晴虹背,绿树斜阳一望收。”此桥最为挺拔秀丽,用料为一色花岗石,全长51米,宽3.5米,高7米。三孔拱券采用纵联分布并列砌置,肩墙采用钉靴式砌置法,用五根长系梁加固。两堍各有石阶44级(原桥南堍还有东西向6级石阶,2008年大修时未复原)。桥顶护栏为花岗石吴王靠,护栏石间有望柱20根,龙门石为浅浮雕“双龙戏珠”饰刻姿态各异石狮10对(有2只石狮被损,2008年三桥大修时已补复)。栏板末端设有抱鼓石,并在桥孔两旁分别用行、楷、隶三体刻有桥联:
   源远流长,永固虹梁成利济;
  地灵人杰,高鸾凤尾焕文明。
  甲地云联,双水千秋资重镇;
  台星鼎峙,三桥一气接长天。
  苕水西来,山排万笏;
  奎光东映,星耿元精。
  积厚流光,万家余庆;
  钟灵毓秀,元气常充。
  化成桥位于镇北,镇人俗呼塘桥,居三桥之中,创建年代最早。元延祐年间(1314—1320)化成庵僧始建木梁其上,故名。明洪武元年(1368)僧雨云溪易木改砖桥。明永乐中(1403—1424)间砖桥圮,重又改建为木梁。明嘉靖年间(1522—1566)改建为七孔平梁石桥。明崇祯三年(1630)重修时,里人沈秱《化成桥崇祯庚午年重修兼筑石路记》文中说:“化成桥长三百余尺,阔二十几尺。刬方而为圆,并七为三,工制坚实,形势壮伟屹然,为一镇之奇观。”可见,化成桥自这年起为三孔石拱桥。至清乾隆五十
  八年(1793)经过一次大修。据民国《双林镇志》桥梁中所述(续记):“桥畔向缆客艦,多乘夜行,谓之夜航埠。桥上设立灯杆,灿烂如昼,四方商贾望杆云集。盖诸溪水汇,上接余杭,下注具区,诚苏杭之要津也。”《渔唱》:“灯罢才闻漏点传,齐挝津鼓夜行船。太湖西去波涛阔,柔橹一支破晓烟。”此桥自砌砖石算起,至2010年已有642年。桥高6.6米。长46米,宽3.5米。踏步南36级,北41级。龙门石为浅浮雕“双龙戏珠”。而据当今古桥研究者朱惠勇所述:“石拱桥上设灯杆照明,在江浙一带仅有上海青浦朱家角泰安桥,绍兴市城区题扇桥,为研究古代桥梁对交通、经济等有重要价值。”(《湖州古桥》,2003年出版,昆仑出版社)化成桥采用拱券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肩墙为钉靴式砌筑,用五对长系石加固。
  其中桥顶有一对螭首。桥南台阶41级,桥北36级。桥顶有吴王靠(原桥南堍保留有在乾隆癸丑大修时换下的吴王靠一对)。石栏板与16支望柱相接,其末端置抱鼓石,并有南北各一对伏狮。现南堍伏狮已不存。北堍东边伏狮为2008年三桥大修时补复。桥联:
  磐石沐恩波,水接双桥成鼎峙;
  兴梁乃古刹,化垂千载拟棠荫。
  联双水之晴虹,中流自在;
  起三桥之彩凤,夹道行空。
  万魁桥位于镇北,跨双林塘。又名万奎桥。现桥上东额“万魁桥”,西额“万奎桥”,居三桥之西。始建于明早期,初为木桥。几经塌圮,屡修屡圮。至清康熙元年(1662)环石。民国《双林镇志》桥梁中记:“康熙五十三年(1714)重修,五十七年(1718)落成。北高五尺,夐越化成,西望长超如在几席。” 万魁桥是三孔石拱桥,长51米,宽32米,高6.8米。两端各有台阶40级。桥顶设有吴王靠,桥栏板与24根望柱相接,有2对抱鼓石,双林《古桥老屋》一书中称据考桥心石为江南石拱桥之魁首,尺寸是长2.2米×宽1.85米×厚0.38米。龙门石为浅浮雕“双龙戏珠”。在几经重修中,除改名为万魁桥外,原有桥联剩一对:桥卧为虹,五色云霞开晓霁。
   波平如镜,万年甲第耀奎文。
   清康熙时,进士沈澜《双溪渔唱》诗中有:“水口奔腾注阓圜,长超西按彩云间。
  跳珠一霎飞山雨,失却前头倭鬌鬟。” 三桥(万元、化成、万魁)是双林历史地标,文化、经济繁荣象征,在中国古桥建筑史上实属罕见,绝无仅有。2005年、2012年,双林三桥分别被浙江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和全国第七批全国文保单位。三桥东西相距347米,化成桥居中,距东万元桥225米,距西万魁桥122米。三桥均南北向跨双林塘。万元桥北原有护圣寺,寺内有“庙里桥”(是江南地区最小单孔石拱桥),旁有东岳庙等。石漾中有分水墩、文昌阁、水镜寺。化成桥北直接古石路,可至旧馆,是双林陆路去郡城捷径,有耶稣堂(1901年建)、古碑廊等。其南有总管庙、吹台,并与塘桥路直插中市。万魁桥北有赛双林市尘,南有禹王庙、外庙兜,与新街、西潭、西市相接。可见三桥对双林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所起重要作用。 几百年来,三桥历经磨难。1940年3月底,中国军队(国民党军62师368团),凭借双林塘险阻,与日本侵略者隔河交战,三桥经历抗日反侵略炮火硝烟洗礼,弹痕累累,至今仍依稀可见。解放后,随着航运事业不断发展,重型船只经常与三桥发生碰撞,严重损害三桥,受损最重为万魁桥,面临坍塌危险。对此,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多次对三桥进行维修,特别是2008年对三桥进行整体维修,历时两年,耗费资金348万元。主要补雕万元桥上损失的两只望柱石狮、化成桥北堍抱鼓石上的卧狮和更换拱体上受损拱石,将万魁桥北上半部拱体石块重新整合,使其严重移位现象得以缓解和纠正。为进一步保护三桥,国家投入近2亿元,新开航道,现所有船只均已在新航道通行,绕开三桥,三桥已无受船只冲撞之虞。
   三桥之上还有罕见奇观——“日月照”,又称“日月同升”。据张志良《双林人文史话》中所述:“‘日月照’不仅古今未衰,已成为当地一大民俗。”“即农历九月必须月大,十月初一早上天气好,不刮风,不起雾,才能看到。”“笔者(张志良)曾于1978年11月1日,即农历戊午年十月初一早上,历其境。站在万元桥上,东方才显鱼肚之色,随时间推移,朝霞愈来愈红,只见遥远地平线上突兀一轮红日。”“缓缓而起,红色渐渐变为金黄色。很快有团圆形黑影尾随而起。人们说这是‘月魄’。其色泽黝黑,但不死板。时而生出错落有致的花纹,似一块晶莹剔透的乌宝石。其升腾速度较之太阳为快。不一会,两者相交。”“小半个、半个、大半个。”“最后全部与太阳重叠在一起。因为月魄比红日要小,致使太阳四周露出一圈金黄色的边框。月魄在金球中转动,时而左,时而右,时而上,时而下,伴随着一起升空,像是一个游动的金环,荡漾在天际。”“那一次的‘日月升空’所持续的时间特别长,从清晨五时左右直到上午七时,月魄才渐渐隐去,留下一轮日上三竿的红日。”
  普光桥
  单孔薄壳石拱桥。今为双林至三济桥公路出镇北去第一座桥。位于现东双林村,
  一镇去水口。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始建,崇祯时置木栅防寇盗,后革。《双林镇志·碑碣》有载:“陈良谟明隆庆二年(1568)四月革普光桥栅。”《东西林汇考》载:“清顺治十五年(1658)重修,康熙五十七年(1718)里人丁、王、沈氏等改建。”乾隆三十
  七年(1772)重修,至同治八年(1869)又修造完好。直至1975年,因苕南搞农业机械化,拆石拱桥,修造双曲水泥混凝土拱桥,可承受8吨汽车通过。后渐成危桥,2010年改建箱梁混凝土公路桥。
  虹桥
  位于镇东,单孔石拱桥,东西向,跨虹桥港。据民国《双林镇志·桥梁》记载,始于元代至大元年(1308)建砖桥。明洪武十六年(1383)环石。每当晚霞西映水光,环照如虹,故名。《倪志》:“康熙三十三年(1694)费眉生、谈嗣升等重建并增高三尺,三十四年(1695)告成。嗣升作记。”“光绪九年(1883)重建。乡人每当元宵缚草聚爆竹揭竿于桥上焚之,谓烧田蚕。”《渔唱》:“千竿高炬照田蚕,庆贺元宵乐事覃。白屋辟寒丰岁卜,侲童背索走■■。”1989年3月,虹桥与望月桥被定为市级文保点。 桥长22.37米,宽3.44米,南北桥步各21级,桥高4.7米,桥顶设有吴王靠。2对抱鼓石与桥栏板连接,中间有望柱6对,有桥联两对:熏风一曲画槛南行,苕水分流文澜北溯。
   迎眸来奕虹跨成梁,垂翅重凝凤飞振彩。
  小虹桥
  又名望月桥。位于镇东,始建明崇祯年间,平石桥。民国《双林镇志·桥梁》:“清康熙三十三年(1768)里人吴、王等重建,增高三尺,建成单孔石拱桥。“《东西林汇考》:“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在虹桥东南与之相接,故名,以小别之。”桥长15.63米,宽2.35米,高3米,两坡各有桥步13级。《续记》:“虹桥大小相连,形若垂虹,中秋月穿洞中,金波百道,荡漾而升。他时则斜出,故诗人标题焉。按‘虹桥望月’,在八月十八日,游人于晚膳后,立西岸而望,初升之月与桥门正对,河光动荡,如玉塔卧波,层见叠出。”1989年3月,虹桥、望月桥被湖州市政府认定为市级文保。据《双林古桥老屋》作者金国梁连续三年(2003—2005年)观测,测“虹桥望月”最佳时间为:
  农历八月十五,傍晚5点30分至6点
  农历八月十六,傍晚5点50分至6点10分
  农历八月十七,傍晚6点50分至7点05分
  大、小虹桥东西、南北成直角相连,相连处有著名“还金亭”,亭几经重修。1983年,由费新我捐款重建并题记。1995年,两桥联接河岸处又增建护栏石板5块,连接6个望柱,两头有抱鼓石。小虹桥面同时增设3对护栏板连接4对望柱。特别值得一提是,小虹桥龙门石雕花纹是一组禅意之作,“鱼身、龙头、云纹”,佛门称摩羯纹。这种龙门石雕刻意纹极为罕见。 小虹桥长15.63来,宽仅2.35米,高3米,两坡各有台阶13级。大、小虹桥拱券均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肩墙采用靴钉式建造,长柱石上有桥联。桥东面之联已无法辨认,西联如下:朝霁銮开联彩虹,秋徴激展达金柱。来龙桥
  又名来隆桥、过街桥、顾家桥,位于原东兜头西,现庆苑公园和墨河画苑之间东侧。原桥清代所建,二坡有桥步各5级,单孔石梁桥。20世纪70年代,因交通原因拆为平桥,现尚存。
  东济桥
  俗称短板桥。位于来龙桥北,始建为木桥。清顺治十年(1653),里人费洪、贾懋备等人改石桥。康熙五十六年(1717),重建。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20世纪70年代,因交通等原因改建为平桥。东堍有老式茶馆、早点店,热闹非凡。
  长板桥
  又名狮子桥,位于东济桥北约40米,东西向。1962年填潭拆除。明末清初,始建为石梁桥。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里人蔡毓龙等人改七孔平梁石桥,设石栏杆。望柱上雕有5对石狮,形态各异,故又名狮子桥。桥长40多米。道光七年(1827)毁于火,当年里人蔡肇谦等重建。民国《双林镇志·桥梁》:“桥凡七涧,北临深潭,水阁如节,桥上成市肆,行者忘潭之阔。”便民桥一作便人桥。位于长板桥北。清顺治十四年(1657)建木梁,康熙三十六年(1697)易木为平梁石桥。20世纪50年代,桥面毁损,改为木结构。60年代初拆除。
  金锁桥
  位于双林塘东市河口而名。明末设渡船,距万元桥很近,清康熙十四年(1675),里人募资建石梁桥。十六年(1677)落成,三十八年(1699)改建为单孔石拱桥。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建。民国19年(1930)又重建。在桥北向面额上可见重建年代铭文。2002年10月,夜间遭盗贼拆卖桥栏板,幸被居住桥东堍居民钱品荣发现而制止。2011年,湖州市人民政府新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锁桥为杂石构筑,东西向。桥长25米,高3.5米,宽3米,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拱券上方覆袱石,两对长系石外伸加固桥体。石梁顶端有石兽,花卉图案。
  桥面两侧石栏板12根方形望柱相接,末端有抱鼓石。桥面中心定心板图案为圆形“飞叶漩涡图”,桥坡各有17级台阶。由于多次重建,桥联仅存以下句:南联:虽水启文明之象,□□□□□□□。北联:玉筑重建发财源,金锁乍朔通仕路。
  放生桥
  位于现太君堂南10米左右,东西向,东接太君堂,西通原南兜。毁于抗战前后,桥基拆于1968年,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十九年(1814)以石,成单孔石梁桥。此桥主要是为太君堂而建,一作烧香佛事活动通道,二作佛事“放生”活动,故名。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2012年,在桥原址发现已断之桥额长石,残存3.75米,“放生桥”三字清晰。此桥石被发现1个月后,不知去向。
  钟秀桥
  位于原堂子湾南20米左右,姚家弄口。站在此桥上可远望含山独秀峰,故名。又俗称郎中桥,因桥畔两郎中,名医沈然山以岐黄术寓居桥北,另沈蓉卿官至司部郎中居此。又清道光年间姚镜塘住桥西,官至兵部郎中,资为谈柄。此桥始建年代不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单孔石梁桥。1985年,因扩建爱国路填河被拆。
  板桥
  位于钟秀桥南,单孔石梁桥,初为木板桥,故名。明万历十二年(1584),由里人沈观颐开通南兜而建。1985年,因扩建爱国路填河拆原石桥,并在原位新建现石桥,以示旧景。
  耕坞桥
  又名老乌鹊桥、老乌桥,俗称乌桥。位于墨浪河西,南北向跨河而建。现在双林丝厂南大门西,保存完好,三孔石梁桥。桥长25米,高3米。明处士沈士靖居桥北,始建。桥南有庄田,躬耕自乐,故名。初建桥时较低窄,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正当万魁桥竣工,沈柳堂偕里人徐明融等人捐资增高、广四成左右,并辅以石护栏板和望柱。桥耳有兽纹,梁石东西两侧雕刻各异,三对夔龙纹,桥心石是叶子状花纹,并有桥联,特别一提是,梁石下面有枕木,系采用楠木。现桥已被弃之不用,桥下筑坝,楠木被盗。石栏板和望柱已不知去向。
  桥联:
  北街南畴,农乐耕云锄雨;
  坞沿北汭,水合明月清风。
  泽来横经,户尚结余歌声满坞;
  埠财解汲,逍遥□□分分连云。绕时缘岸,浮春□□□□□;遥山□爱,□□□□□□□。
  宝带桥
  又名打子桥,打纸桥,东西向。单孔石梁石桥,始建年代不详。其桥身、护栏板、望柱均为青石所筑。桥西不远处是柴东冈茸涉园。西北连接郑祖琛宝书堂,东侧是桐城相园公张英状元厅,张在此闭门归宁,琴棋书画,以诗酒自娱。1980年,填河扩建爱国路时被拆除。原桥位于现中国银行钟楼东北爱国路中央位置。
  倪道桥
  今已无考,民国《双林镇志》载,位于宝带桥东北,陆府前南,明万历陆府尹旧第筑街时见有石长二丈许,其侧有古刻“倪道桥”三大字。
  僧度桥
  位于倪道桥南,明成化年间填成地。
  谈家桥
  位于东庄湾,始建年代不详,原为木桥。北通陆府漾(即鹭飞样,俗误芦菲漾),后陆府漾和小河於塞被填,改为南北向,现称“彩凤桥”,桥面与路相接、桥额可见。
  积善桥
  世称沈家桥,位于沈河坊中段。北接原沈家巷、陆府前。单孔石梁桥。南北各有台阶5级,现与地平。桥面可见原桥梁石和抱鼓石。此桥始建明代。后圮,沈心吾重建并立碑于桥畔。清人王东芦有句:“落日疏钟流水外,扁舟先泊沈家桥。”可见当时这里场面热闹。今存。
  环兴桥
  一名河界桥,位于沈家桥西。原桥南为南栅,桥北属北栅,以河为界故称河界桥。
  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为单孔石梁桥,有台阶七级、吴王靠、护栏、抱鼓石。清咸丰九年(1859),里人严汝琨重修时改称河界桥。1972年改为平桥,桥额可见,抱鼓石一块尚存。桥西南有清数学家徐有壬故居,现尚存。
  大通桥
  位于耕坞桥西北,西凌路西端,东西向,跨大蒜塘,镇人一向称西高桥,又名望日高桥。双林凤形之“西翅”。原为单孔薄拱石拱桥,有望柱、吴王靠、石栏板、抱鼓石、桥联等。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年间重修。咸丰九年(1859)又重修,至1978年改建水泥双曲拱桥。
  望日桥
  位于大通桥东南侧,与小虹桥相对呼应,现双西茧库西门位置。单孔石拱桥,始建年代不详。通“游磐府”,民国《双林镇志》称“遊擊府”。据说每年农历十月三十望(直)日正好时,与镇东望月桥呼应对称。
  永丰桥
  位于大通桥东北,木匠埭、港北埭西端。南北向,里人一直称其为“长桥”。该桥
  五孔石梁桥。在镇中有这样五孔石桥实属少有,桥长40米,高约4.5米,南北各有桥步18阶,而桥阶高差只有10厘米,以便于行人上下阶,而更使进镇负重者上下桥不觉费力,乃是此桥之巧妙和精到之处,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保存基本完好。像此桥镇上还有清风桥(1976年拆除)。
  小桥
  明时称参佐桥,又名新开河桥。始建年代不详。位于永丰桥(长桥)东,新开河口(已湮灭),今尚存,桥与地平。
  万安桥
  位于清风巷西,孙家湾北,西接港北埭,北联坝桥埭。此桥即北乾巽向,故称斜桥。该桥始建年代不详。《东西林汇考》载:“此桥系康熙年间重建”。乾隆四十年(1775)被灾毁后重建为砖桥。民国33年(1944),改建成石身水泥混凝土桥面(即现在所见样)。桥额“万安桥”三字清楚可见。
  镇安桥
  位于万安桥北,东连薛家汇,西荡南口,俗称小鸡桥。始建年代不详。初为木梁,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木梁。四十二年(1703)改建为三孔平梁石桥。现桥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民国21年(1932)7月,因这一带发生火灾,桥东堍连
  一桥孔被损,经大修后成现状。1989年3月,被认定为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桥
  位于镇安桥北,东接新街,西接太平里(今称坝桥埭),故名。镇人俗称坝桥。明时因寇乱筑坝于此,以遏倭舟入镇。清初开坝建桥,桥洞狭小,但桥面宽,约有6米。
  据《东西林汇考》和《续记》:“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桥与长善桥对,为南西二水由市河出塘之口,桥上筑佛阁,隐然如城。”故旧名称筑城桥。又因西有太平庙,故又称庙桥。南桥额“太平桥”,北桥额“林溪锁钥一双溪锁匙。”桥面有庙阁,唯南宋时,杭城有之,他处至今未见记述。几经塌垮。1952年,因修筑西荡航埠和老人民广场司令台所需,拆石桥,筑木梁,后木梁不堪,于1986年改建成水泥桥。桥上“双林坝桥”四个大字飘逸洒脱,为上海书画家谢稚柳所题。
  长善桥
  又称长坛桥,位于万魁桥西北,东西向,跨汲水港。始建明代,因明茅鹿门宪副构作赛双林,为连接西北乡村客入镇而建桥。此桥几度重建。现为三孔水泥板梁桥。
  众安桥
  一名葛家桥,又名隔街桥。位于北塘,万元桥与化成桥中间,始建年代不详。今尚存,但桥下已填塞。民国《双林镇志》称:“葛为吾镇稀姓,惟东林渡业操舟者,半居葛家桥,岂即玉山主人所识,天民苗裔耶。”《韦氏梅磵诗话》载葛天民眷怀句:“夜雨涨波篙一尺,失却捣衣平正石。桥东十间楼,七里卖珠妇。女多泊舟赁屋于此。”严苕门诗:“片帆带得西冷月,杜牧狂为记室留。可忆葛家桥下泊,卖珠选遍十间楼。”清中期,桥东侧建有金陵会馆,为江宁、镇江同乡人所建。
  迎仙普度桥
  位于万元桥北护生禅院前,山门内。民国《双林镇志》记载:“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露印庵(护生禅院)僧人德昌浚两池,筑迎仙普度桥,每夏荷花盛开,书场茶肆充盈如市。”此桥里人均称庙里桥,单孔石拱桥,桥长不过3米,不通舟。后护生禅院废弃,至1950年后作粮食仓库,桥仍存。1972年,此桥损毁。1990年前后,桥墩仍在。
  盒子桥
  位于东岳庙前,低于地平,不通舟楫。一名庙桥,但桥额上可见太平桥三字,与东岳庙同建。今已无存。
  万兴桥
  俗称土地庙桥,位于原禹王庙。原为木梁,清乾隆乙卯年(1795)改为石梁,后毁于光绪初年。凤凰桥
  位于现西荡东,小商品市场西侧。因西荡东北有小荡,称金鸡兜而得名凤凰桥。
  单孔平梁石桥,始建年代不详。1958年,填兜拆桥。
  小石桥
  (也称永丰桥,俗称外庙兜桥)位于外庙兜,故俗称外庙兜桥。其实这座桥并不算小,三孔平梁石桥,跨度为20米,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乙卯年(1795)重建,改名万兴桥。1962年,填兜被拆。
  广福桥
  位于小石桥东,塘桥路西,现广福弄内。此桥为单孔石拱桥。清康熙六十年(1721)因闽粤丝绢商人聚居于此,捐资所建。1960年河填塞,桥被拆。
  木桥
  位于化成桥东南东荡北口,清顺治五年(1648)始建为石桥,后易木。后多次重建。清咸丰后一直是木建桥至1963年荡填塞,桥圮废。
  永平桥
  位于原上下横街东端,南北向跨市河。民国《双林镇志》:“桥石古,永平字额犹存,今称平桥。”嘉庆十六年(1811),道光七年(1827)、道光二十五年(1845)、道光二十六年(1846)、咸丰五年(1855)多次火灾,市屋自永平桥至小太平桥无不毁,桥均坏,后逐步修建。咸丰十年(1860)12月遭兵燹,桥又毁,同治元年(1862)里人再次重建。1960年,市河被填,桥被拆。
  白云桥位于永平桥西,南北向,跨市河,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十八年(1679)修。1956年后,曾改名清洁桥。1960年,填市河,桥被拆。
  永宁桥
  位于永平桥西,南北向,跨市河。北通塘桥街,南接闵家巷,原为木梁,清康熙间改石。1960年,填市河被拆。
  东一步两条桥
  位于永宁桥西,明月桥东,两桥成直角,一桥跨市河,一桥跨南北向叉河。清咸丰年间前是石梁,屡遭火灾毁。至民国初,改建水泥平梁桥。1960年,填市河被拆。明月桥
  位于东一步两条桥西,又名歌浪桥,今名光郎桥,因南通光郎弄而名。明正统十
  一年(1446),修石梁。成化年间桥圮。里人潘庆知县在明正统末捐资同时修建清风、明月两桥。此时明月桥为单孔石拱桥(2010年市政挖埋自来水管和污水管道时,在原位深3米左右地方,挖得拱桥堍基和拱券石三块)。清中期市中河上下横街屡次火灾,各桥屡损,唯明月桥仅损桥面。至清咸丰七年(1857)又重修。1930年前后,因下横街火灾,“林园”剧场、明月桥俱毁,后重建水泥混凝土桥。1960年,填市河被拆。双林宋、元、明三代丝织业发达,织女数千,闲时聚集于此,以诗歌对唱,朗诵。歌声、诗歌此起彼伏,以表情怀。故名歌浪桥。原桥南光郎弄内有室内剧场(林园)及陆尹妾之园观寿堂、庭园等古迹。
  小太平桥
  位于明月桥西,南北向,跨市河。北接太平巷,故名。该桥一直为木梁桥至清道光七年(1827),原木梁被毁,改为石梁桥。1960年,填市河被拆。
  西一步两条桥
  位于小太平桥西南浮霞墩,因陆尹府第之后院在此建肆舍,上架水阁,下成通道,故名步云桥。此桥与浮霞墩东另一小桥(也称望月桥)首尾相连,故也称一步两条桥,以“西”别之。清嘉庆十五年(1810)由木梁改石。1972年前后,填浮霞墩水潭及附近小河,此桥被拆。
  清风桥位
  于原薛家汇东南,下临清风潭,现西农副产品市场西端。南接清风巷,正东与浮霞墩相望,是双林镇原中西部商业中心集散地带。始建明成化年间,为木梁。明正统十四年(1449),潘庆知县捐资与明月桥同改建为石桥。清顺治四年(1647),重建并加高,台阶12级。1976年,填潭被拆。
  观寿桥位
  于西一步两条桥东,又名官寿桥,俗名观在桥。明时陆府尹妾之园,造于浮霞墩,后院接于小桥。妾子观寿居于此,故名。后沈氏改天井作肆舍架水阁,下成行路。
  桥毁于清中。三元桥位于原官寿桥南,南接澄心庵,其北堍有三官殿(今尚存,现为爱国路社区办公地)。故俗称三官桥。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修,并沿岸设置青石板护栏。1976年,填河被拆。
  铁镫桥
  又名店桥。位于普光桥西南不远处,单孔平石梁桥。明末时,东林丝绢业发达,每日于铁镫桥上及两堍交易丝绢,生意兴隆。始建年代不详。今遗迹犹存。
  响渟桥
  本名响船桥。位于水镜寺东北方,东西向。单孔石拱桥,东连东双林,是东双林与水镜寺唯一可通路。始建年代与水镜寺同,但早圮废,仅存断石,现有坝。原为双林十二景之“断桥”。有诗云:“水到双溪便有声,响渟从此得桥名。”
  普渡桥
  一名杨道桥,今称阳道桥。位于镇南,为一镇来龙之首。南宋时为砖桥,相传为杨驸马屯兵于儒林时所建,后改为单孔石拱桥。《东西林汇考》记载,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杨道庵僧人万嵩所建,并筑亭于桥北堍。清嘉庆十五年(1810)桥圮,僧人东云募资重建。1976年,因建机耕路而拆除,改建为双曲水泥拱桥。后又在原桥东边几米处新建一座钢筋水泥混凝土公路大桥。民国《双林镇志》记载:双林“镇有凤形,杨道桥为首”桥北堍两侧各有一井,“为凤目”,镇人称之为“凤眼双井”。民国初年,杨道桥上曾有过一种封建迷信活动“猪头会”。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凡有精神病患者人家都要在桥上供猪头祭神,并把病人带至桥上捆住,从桥上往水中扔下、拉起,再扔下,凡三次而终,以为可使病情好转至痊愈。此举纯属迷信,早已不存。
  观音桥
  位于现双林镇外环南路,原三林村,现吴家庄入口处,俗称“三墩观音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原为渡口,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桥,几度垮圮几度重建。
  至清咸丰六年(1856)由沈梅根重建。关于这座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明嘉靖年间,
  三林村有个童生叫沈秱,读书入迷不能自拔,以致七尺男儿反赖其媳织绢供养。一日,家中断炊,沈秱遵母命去双林镇上售绢换米,回来赶到三林河边已是落幕时分,渡船早已回村。想起母媳倚栏而望,等米下锅,天也行将下雨,不禁呜咽出声。这时,忽见一舟顺流而下,一长髯老汉船首执篙,一白衣老妇船尾掌橹,沈稠连之喊渡,终由此舟送至对岸。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沈秱进士,后做得高官。某一年还乡省亲,方知母媳早已病饿而逝,而求渡一事记忆犹新,自忖当年渡者,定为白衣大士,红脸关羽显圣,遂建观音桥以报恩。观音桥桥联已残损不全,现照录如下:□□□锦七科第颂礼元,梁通井里千秋耕读人家。
   转一溒弓匕财源流艮水,□□□□□□□□□□。
  吴婆桥
  又作渔捕桥、渔浦桥、渔婆桥。位于长善桥北,原石路北去第一座大石桥。东西向,单孔石拱桥。1975年,改建水泥双曲拱桥。1986年,改钢筋水泥混凝土公路桥。
  该桥原为木梁,清嘉庆间里人曹承铭等始环石。道光十三年(1833)重修。历史上双林居民和驻防官兵曾几度团结合作,抗击匪盗于此,清咸丰十年(1860)镇民团在桥上建栅防寇盗。 第二节苕南桥梁
  东双林村乐输桥今称太平桥。位于庞家湾桥北埭,历史上桥北属乌程,桥南属归安。三孔石梁桥,南北走向,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现保存较好。 闵婆桥今称闵婆一桥。位于今刚强水泥厂东侧。三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道光十年重修。原有石柱,路亭。1990年,因建村级公路而拆除,改建水泥混凝土桥。
   杨家桥位于东双林村东端。原为小平石桥,1977年改建水泥板桥。
   尖家兜大桥、闵婆二桥、双林大桥此三桥均为新开港河道上新建公路桥。
   后坝村寿星桥位于水北自然村。三孔石梁桥,东西走向,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八年(1828)里人重建,保存较好。 寿成桥又名寿人桥。位于独圩自然村。三孔石梁桥,东西向,民国20年(1931)子月陆号立,保存较好。后坝桥位于后坝村东。三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民国8年(1919)重建,保存一般。
   永安桥
  位于尤家兜村。单孔石梁桥,南北向,民国早年建造。
   康兵桥
  位于东港村。三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民国20年(1931)重建。
   各类水泥桥梁5座,属双曲拱型桥,大都始建于70年代,包括永安桥、新塘桥、新春桥、新建桥、正君桥。
   五谷塘桥
  又名洪城塘桥。位于洪城。洪城在历史上,以地缘属双林区境范围内,故列入。三孔石拱桥,全长50米,主拱高8.5米,宽3.7米,部分构件是南宋的物料,至2006年因拓展航道被拆迁至洪城塘北。最近一次重建是在民国16—26年(1927—
  1937)间,历时10年完工。该桥桥型是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环如半月,与水中虚影结合成三个全圆,是古石拱桥代表佳作,从照片中可看出,此桥正处在塌圮之中,桥联:
  南延练善,北接頔塘,
  东达乌浔,西连双镇。
   地名洪城,願岁岁洪城物阜,
  梧梁五谷,冀年年五谷丰登。 黄泥兜村永兴桥又名严家板桥,位于严家板桥自然村。三孔石梁桥,东南向。始建年代不详,桥额可见。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字样,保存完好。
   永安塘桥位于尤家兜自然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1949年3月重建,保存完好。
   永丰桥位于西木村自然村。三孔石梁桥,西南、东北走向,始建年代不详,民国17年(1928)里人重建,保存完好。
   老向月桥位于堰桥头自然村。单孔平梁桥,民国26年(1937)建。
   新向月桥位于堰桥头。单孔平梁桥,1949年3月建,已坍塌。
   后堡桥位于后坝自然村。单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重建,保存较好。
   向月新公路桥位于堰桥头村。三孔村级公路桥,2002年12月建。
   向阳新大桥位于东桥头村。村级公路桥,2008年12月建。
   笑(小)堰里公路桥位于严家板桥村。村级,2001年建。东木桥位于东木桥村。三孔水泥桥(双曲拱),1966年建。
  尤家木桥位于尤家兜。三孔木桥,民国11年(1922)建,保存尚好。
  老西木桥位于西木桥村。三孔木桥,始建年代不详。
  向阳大桥位于东桥头村。单孔,双曲水泥拱桥,1976年建。
  毛王坝桥位于堰桥头村。单孔,双曲水泥拱桥,1966年建。
  堰桥位于堰桥头村。水泥单孔平桥,1966年建。
  港北—圮桥位于堰桥头村。水泥单孔平桥,1970年建。
  东兴桥位于东桥头村。单孔水泥平桥,1960年建。原有古石质东兴桥,因建机埠而拆除。
  岂山圩村邱家坝桥位于邱家兜与岂西交界处。单孔石梁桥,雕狮2对,有石栏,东西向,各有桥步五步,始建清乾隆年间。民国时期重建,1960年被拆除,用于建造机埠。
  小石桥位于岂西、岂东交界。桥史与邱家坝桥相同。
  独石桥位于新建与岂南自然村交界。又称新平桥,清嘉庆十二年(1807)建三孔石梁桥,1965年建机埠时拆除填坝。
  亭子桥原名万富桥,万福桥。位于原通往旧馆古石路上重要桥梁(即亭子桥村)。
  三孔石梁桥,有望柱、石栏,桥柱为梯形叠石,下大上窄,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桥上有“重建万富桥同治八年众姓捐助”字样。桥北原有庙和桥上建有亭子,可供路人休息。20世纪50年代初,拆庙建茧站。
  新开河大桥位于新开河港。新建公路桥。桥保存完好。
  邢窑村许坝桥位于白洋山与管家兜之间。三孔石梁桥,东西向。三条石排柱,无栏,始建年代不详,1958年拆除。
  发彩桥位于白洋山与东双林通道。五孔石梁桥,四条石排柱,有石栏,始建年代不详,1960年被拆除。
  太平桥位于白洋山村。三孔石梁桥,四条石排柱,无栏,始建年代不详,1960年被拆除。
  下马桥位于狭石桥村。三孔石梁桥,二条石排柱,桥西条石为二条,中间隔木板组成。始建年代不详,1958年拆除。
  状元桥位于郎家堰。单孔石梁桥,四条石排柱组合,始建年代不详,1958年拆除。观音桥位于潭塘村。单孔石梁桥,四条石排柱组合,有石栏,时间年代不详,清光绪十年(1884)重建,1960年拆除。
  卖元桥位于潘家兜与蔡家堰之间。五孔石梁桥,四条石排柱及石栏组合,始建年代不详,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毁坏,变为渡口。
  太平桥位于於家埭村东。三孔石梁桥,南北向,四条石排柱组合,始建年代不详。民国3年(1914)里人重建,有桥步五步,保存尚好。
  积善桥位于黄家埭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该桥至今保存完好。
  北圣桥位于大石桥村。单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1975年村民重建,至今保存完好。南圣桥位于南窑坝村。单孔石梁桥,南北向,四条石排柱组合,各有桥步三步,始建年代不详,西桥额有“民国十四年,里人重修”,东额有“丁卯年,众姓立”字样,保存完好。硖石桥位于硖石桥村。三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桥额有“道光二十三年里人重修”字样,“公元一九五三年癸已重修”款字,至今保存完好。
  移新桥位于孙家埭。单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四条石排柱组合,
  1963年重建,保存完好。大善桥位于莫家堰村。三孔平梁石桥,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四条石排柱组合,桥面铁栏杆,保存完好。清咸丰年间有张姓募资重建,1970年重建。六和桥又名陆安桥。位于公余庄。三孔平梁石桥,桥面有石柱,始建明代。清时有重建历史,1989年开始塌垮,改建水泥桥。因新开绕镇航道,2008年重建村级公路桥。
  金刚桥位于下平山与管家兜之间。原为三孔石梁桥,1970年改建三孔水泥立柱平梁桥,两堍各有桥步5步,桥面有铁栏,现完好无损。
  西力桥位于孙家埭。三孔圆柱水泥村级公路桥,东西向,2001年建。
  南港桥位于狭石桥村。三孔圆柱水泥村级公路桥,南北向,2004年建。
  墙圮桥位于墙圩村。三孔圆柱水泥村级公路桥,东西向,2006年建。
  垣—大桥位于垣一港村。三孔立柱水泥平长桥,东西向,1982年建。万安桥今称群建大桥,位于邢窑庙山西。1972年改建,双曲拱水泥混凝土桥,现已成危桥,该桥原为单孔石拱桥,当地也称邢窑新桥,始建于清同治年间。
  后椿桥位于公余庄西南,六合桥西,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开坝而建,后塌毁,未重建。显洪村聚兴桥原名小鸿桥。位于冯家埭村。三孔石梁桥,南北走向,有石桥栏,桥步5步,明洪武初始建石桥。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建时,改名为“聚兴桥”,现保存完好。
  冯家板桥位于冯家板桥自然村。单孔石梁桥,始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里人冯南建,今尚存。
  观音桥位于桑叶浜南与莫蓉箍桶兜交界。三孔石梁桥,有桥栏,始建年代不详,今尚存。
  妙严桥今称腾桥。位于银光兜村。单孔石梁桥,南北向,今尚存。
  费家桥位于双埂漾东冯家堰。三孔平梁桥,明天启年间由里人费近河捐建,1962年被拆除,筑坝,建机埠。
  新洪桥位于原聚兴石桥旁,新建村级水泥公路桥。
  另有新桥两座,均为水泥村级公路桥,分别于1960年、1993年建造,其中一座为双曲拱桥。
  徐家兜桥位于徐家兜自然村。单孔水泥梁桥,2008年建。妙严桥又名化坛桥,位于荣家兜东塘。三孔石拱桥,因桥东有古刹妙严寺,其规模甚大,又因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书《妙严寺碑文》帖,桥以寺名,但至今未找到此碑。碑文拓片尚存美国。据《双林古桥老屋》所述:“桥长44米,宽3.7米,高8米,仰天石和券睑石均刻枭,增加美观。桥高如驼峰,有台阶39级,20根方形望柱上端有荷莲,表示出浓郁佛教色彩。此桥始建年代不详,几经重修,最后一次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后,桥体两侧三对间壁石均为素面,至今保存完好,有桥联。”南联:桥跨妙严塘,不必化坛寻旧址;水联江浙界,即今砥柱镇中流。
  天目溯来源一派,支流通蠡泽;与情欣利济千秋,遗迹颂芳公。
  北联:田野桑麻围泽国,万家云树接商溪。
  运漕千里云帆集,归权双溪水镜开。
  跳家■村
  跳家桥位于邱家埭村。三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里人公启重建,今尚存较好。财神桥位于塘河头村。单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民国11年(1922)里人公启重建。“文化大革命”时将“财神”二字凿去,替补水泥“新村”二字,保存尚可。
   全兴桥位于全兴桥村。三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桥额已被水泥遮没,保存完好。
   扒灰桥位于全兴桥村。单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今尚存,但已不通。
   庄桥位于东北角村。单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1997年重建。
   竹桥位于祝乔港村。单孔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1996年改建水泥公路桥。
   水泥平桥共有9座,分布在各自然村,分别建于1985—2005年。
   西阳村 秀源桥位于外港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清宣统二年(1910)重建,保存完好。
   伏虎桥位于罗汉里村。三孔石梁桥,东西向,桥额可见“伏虎桥”字样,年款不清,保存完好,据桥形和桥心石图案可确定为晚清建筑。 迎紫桥当地俗称寅子桥,银子桥。位于西阳村西端。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无桥栏。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重建,保存一般。南北各有桥联,但损坏严重,大部字迹不清。目前在石拱桥面上覆盖村级公路路面。有桥联: 南联:舒阳迎异南阳□□□□,彩水卧风得水□□□□。
   北联:迎紫还金两座山□□□,□□□□□□□□□□。
   愽济桥俗称北周桥,位于西阳村北。始建年代不详,宣统元年(1909)重建单孔石梁桥,南北向,该桥跨度相对较大,保存尚可。
   凤凰桥位于西阳村。始建年代不详,单孔石梁桥,南北向。
   登云桥位于西阳南墩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里人重建,保存完好。
   竹桥俗称“竹桥”,位于西庄村。单孔石梁桥,南北向,桥上无名额及年款,桥心石有“太极”图案,可定为清晚期建筑。
   瑞丰桥位于丁家湾村。三孔石梁桥,东西向,桥额“瑞丰桥”,署“同治七年立”(1868),保存较好,且有桥联: 南桥联: 燕落横塘北满汇太关通泽达,鱼腾春浪南来双水接□飞。 永安桥俗称“馒头桥”。位于履塔村。单孔石梁桥,因桥面略成“弓”形,状似“馒头”,故俗称“馒头桥”。这在双林水乡平原上像此类形状桥极少,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桥孔南侧桥墩字堂镌刻铭文“峕至大三年岁次庚戌五月二十一日重□建□谨题。”按该铭文,该桥应为元代至大三年(1310)重建,可见始建年代更早,为双林地区现存有石刻铭文最古老石桥,该桥基本保存原样。永宁塘桥位于履塔村。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清光绪八年(1882)六月立,里人敬募,保存较好,该桥无桥栏,桥心石是少见线刻双草龙图案,头尾相接,桥联清晰可见:题诗吉语溯前贤,进履传奇思往事。
  水孚利川一叶不烦招我友,宁静致远千秋长赖醉人归。观音桥位于庄汇头村东。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桥额有“观音桥”三字,但无年款,据桥结构和石质判断,始建年代较早,保存尚完整,孔拱跨度仅3米,桥总长5米,可称湖州境内现存最小微型石拱桥。
  迎春桥位于西阳村。始建年代不详,单孔水泥平梁桥,南北向。
  坞塍村兴隆桥位于江家兜。始建年代不详,单孔石梁桥,1958年拆除。
  小石桥位于潘家兜机埠边。始建年代不详,单孔石梁桥,1959年拆除。
  富家桥位于潘家兜南。始建年代不详,三孔石梁桥,1935年塌垮。
  谢丰高桥位于东兜北塘与谢村相接。始建年代不详,三孔石拱桥,与双林万元桥相当,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炸毁。
  福兴桥位于碗响桥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跨度为15米,民国2年(1913),本里众姓重建,保存尚可,有台阶6步。
  新建大桥位于坞塍曹公堂茧站北。五孔水泥梁桥,1967年建,跨度30米,南北向。
  中塘桥位于邢窑塘树港与潘家兜接壤。原为五孔石梁桥,1940年被炸毁。1968年始建水泥三孔梁桥,1994年1月重建,东西向,跨度为36米。
  碗响桥位于碗响桥村西坝头。单孔水泥梁桥,1959年建,2006年重建,南北向。
  新民新桥位于朱家兜村北口。单孔水泥梁桥,东西向,1969年建。树港桥位于树港村中间。原为三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年间有重建历史,现两堍仍为石阶各有6步,桥板为水泥混凝土质,东西向,跨度为14米。
  树港新桥位于树港村南。三孔水泥村级公路梁桥,东西向,1998年12月建,跨度为23.5米。
  后胜桥位于上良阡阡与姘五圩村。原为三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1958年拆除,1965年重建为三孔水泥梁桥,现又塌圮。
  新丰新桥位于南湾与李家兜村。单孔水泥梁桥,南北向,跨度为8米,1970年
  8月建。
  乐善桥位于谢家兜与树港间。三孔村级公路水泥梁桥,南北向,跨度为38米,
  1995年6月由沈炳麟捐资建造。
  太平桥位于西头汇角村。原长12米单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1958年拆除,
  2000年重建为单孔村级公路水泥梁桥,东西向。
  通济塘桥位于矢四圩村。原为三孔石梁桥,南北向,该桥较高,有桥步南北各
  10步,始建年代不详,1955年拆除。
  另有建新桥、新丰桥、永安桥、小平桥等6座现建水泥梁桥,分布在各自然村。
  三田漾村大兴桥位于姚家港村。单孔石梁桥,东西向,跨度约17米,始建年代为清早期。
  “己丑春月,里人重建”字样在桥石上可见,己丑为光绪十五年(1889),保存尚可。
  永福桥位于谢村西村。单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建,保存一般,跨度为20米。三济桥位于三田漾北塘,原为頔塘上一座三孔石拱桥,始建于宋代,当地有传说宋代一名将(陆某),生有三女,分别取名显济、永济、通济,她们看到頔塘南北两边乡亲到福田寺进香靠渡船往来,有诸多不便,因此三姐妹合资在此建一桥,取名为“三济桥”,该桥名一直沿用至今。历经多次重建、改造,现在是双林至318国道一个门户,重要通口,结构形式为下承式条杆拱桥。梁底高9.85米,净跨49.6米,净高5.50米
  永宁塘桥俗称老虎桥。位于谢村东。原为三孔石梁桥,始建1910年,经多次重建,现为三孔水泥村级公路梁桥,跨度为50米,南北向,最近重建是2006年。
  永安桥位于谢村东。原为三孔石梁桥,始建清末,1990年改建为水泥村级公路梁桥,跨度为35米,南北向。
  永康桥位于谢村东。单孔石梁桥,东西向,跨度约20米,始建清末,1959年拆除。
  永兴桥位于羿家汇村。单孔石梁桥,南北向,跨度约15米,始建清末,1995年改建水泥梁桥。
  万顺塘桥位于万四坝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跨度为35米,始建年代不详,毁于1959年,1993年重建水泥梁桥。
  於家坝桥位于於家兜。单孔石拱桥,始建清末,跨度为25米,东西向,毁于1959年。1975年,1995年两次重建石堍水泥梁桥。
  聚浮桥位于石桥头村。单孔石梁桥,南北向,跨度约20米,始建年代不详,1990年重建水泥梁桥。
  庆丰桥又名木桥。位于谢家兜村。原为木质梁桥,1964年,重建水泥三孔梁桥,南北向,跨度25米。
  南板桥位于南板桥村。原为木柱板桥(三孔),故名。1964年,改建三孔水泥梁桥,东西向,跨度约35米。
  三五桥位于慎家湾。1965年始建。单孔水泥梁桥,石质两堍,桥孔跨度15米,东西向。
  东坝桥位于东坝村。1970年始建石堍水泥梁桥,跨度35米,南北向。
  永盛桥位于羿家汇。三孔水泥柱水泥梁桥,2008年建,南北向,跨度约25米。
  南坂新村桥位于南板桥村。2001年建,石堍水泥梁桥,东西向,跨度约35米。
  姚家港中桥、北桥位于姚家港村。均为石堍水泥平梁桥,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创建,2008年重建,跨度均为15米,东西向。
  寺桥位于西村。石堍水泥梁桥,1964年建,跨度17米,东西向。
  寺兜桥位于寺兜村。石堍水泥梁桥,1964年建,跨度18米,东西向。
  麒麟大桥位于高家兜村。三孔水泥柱,村级公路桥,2003年12月建,东西向,跨度约40米,连接旧馆麒麟村而得名。
  东港大桥位于三田漾东港村,连接东迁彭家村。三孔水泥村级公路桥,2007年建,东西向,跨度约45米。
  东坝桥位于南板桥村东南。单孔水泥梁桥(石堍),1970年建,南北向,跨度约
  25米。
  第三节莫蓉桥梁
  莲花兜村
  雉光新桥位于雉光兜村。五孔石梁桥,长约50米,南北向,连接向阳与莲花兜,桥名被遮挡,依材质与外貌及保存情况判断为清末民国初期所建。
  温二兜桥位于温二兜村。始建年代不详,单孔石板桥,长约15米,东西向,保存尚好。
   莫家桥位于温二兜与黄龙兜之间。单孔石堍水泥板桥,南北向,全长约20米,始建年代不详,2008年重建。
   清石板桥位于俞家埭与莲花兜之间。三孔石堍水泥板桥,南北向,全长50米。
  该桥原为三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1990年重建。 南坝头桥、陈家门桥、莫家埭桥、东港坝桥、新木桥共5座,均为水泥平板桥,分别建于1960年、1962年、1978年、1968年、1955年,现仍使用中。 新蓑衣桥位于儒林与莲花兜村之间。该桥原为五孔石梁桥,东西向,跨度50米,始建年代不详,1962年重建成双曲水泥拱桥,1993年改建成公路桥,2009年重新改建跨度为80米大型公路桥梁。
   蒋家塘桥位于蒋家塘。该桥原为三孔石梁桥,南北向,跨度50米,始建年代不详,1993年改建成公路桥,2009年又改建成村级公路桥。
   华侨村 白华桥位于白华桥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跨度25米,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同治十年重建,保存完好。
   大花桥位于俞家漾北。村级水泥公路桥,2009年建,跨度66米。
   南花桥位于俞家漾村。平板水泥桥,1960年建。
   俞家漾南桥、北桥位于俞家漾村南和村北。均为平板水泥桥,跨度15米,始建于1975年。
   华西桥、华北桥位于白华桥村和俞家漾村。均为水泥平板桥,跨度20米,始建于2000年。
   新丰大桥位于扁卜兜。三孔石堍水泥梁桥,始建年代不详,1970年重建,跨度
  25米。
   华西小桥位于白华桥村。单孔石堍水泥平桥,1971年建。
   金家庄桥位于金家庄。原桥为单孔石梁桥,始建清中期,1970年改建为水泥平桥,跨度为15米。
   吴家庄村 扶桥位于吴家庄。原为三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因桥面无栏杆,过桥需小心,年老者需搭扶过桥,故俗称“扶桥”。1977年因新开河道,改建成双曲水泥拱桥,
  2008年重建,东西向,跨度35米。揽月桥位于中段村。原此无桥,1977因新开河道而建,跨度35米,东西向,双曲水泥拱桥。
  荣贵桥位于荣贵村。三孔石梁桥,三排柱石,中间柱石有吉祥图案,并有捐款者,始建南宋,桥面现有铁栏,南北向。
  后兴桥位于车家兜。三孔石梁桥,南北向,约25米,始建和重建年代不详。
  先登一号桥、二号桥分别位于中段村和车家兜村。村级水泥公路桥,分别建于
  1999年,均为东西向,跨度在25米—30米之间。
  七星村兴隆桥位于扒花(灰)兜村,单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民国17年(1928)里人重建,保存完好,东西各有5步台阶。
  隆兴桥位于南元里村。单孔石梁桥,东西向,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建,保存尚好。
  太平塘桥位于姚家湾村口。单孔石梁桥,东西向,清乾隆九年(1744)建,民国13年(1924)里人重修,保存尚好。
  亭子桥位于七星村,始建年代不详。三孔平梁石桥,今尚存,长25米。大桥位于石桥村。原为石拱桥,均用独块武康石所建。传说,建桥时有仙人看桥,在桥面石上留下仙人大脚印,此石现存石桥村机埠边。20世纪60年代,改建水泥平桥,2000年重修建水泥平梁桥。
  小桥位于石桥村。原平梁石桥,始建年代不详,2007年改建水泥平桥。七星塘桥位于新安村。五孔平梁石桥,始建明末清初,2007年改建为水泥村级公路桥,跨度50米,此桥桥名传说是朱元璋命名,古时为练市与双林主要水陆路通道。
  桥南堍原有四角凉亭,1906年倒毁,抗日战争时被拆,改建碉堡,现又重建凉亭。
  箍桶兜村
  沈公桥又名中洪桥。位于徐家角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桥上有石护栏,长
  15米,始建年代不详。1924重建,保存尚好。永广兴桥俗名金家庄桥。位于金家庄。单孔石拱桥,始建清中期,原为木梁,民国8年改建为石拱桥,长17米,高4.5米,桥两堍护栏为八字形,有船吊,南北向,各有19阶桥步,桥面有石护栏、望柱、吴王靠,桥顶望柱有形态各异座狮4只(雌雄各2只),有桥联:东联:齐款革新知最难,鸠工建设行之易。西联:横梁登观门芙漾,洞月遥映合松兜。徐林普济塘桥俗称徐林渡桥,位于箍桶兜村东。三孔石拱桥,原桥址位于现桥北约300米处,也是三孔石拱桥,明万历六年(1578)《湖州府志》载:“乌程三十八都有徐林渡桥。”始建年代不详,由于处于河塘转弯处,桥屡垮。民国8年(1919)重建时,移位于现在位置。原桥额石“徐林普济”现存于野猫桥自然村。桥东西向,长
  60米,宽3.9米,高7.5米,东西各有桥阶40级,20个方形望柱上雕有座狮,并有莲花纹,桥西堍有古刹,1958年废,今又重建。桥联:徐林花盛儒林,横过双林双港。沧桑虽善变,总有天道应乃尔。
  溪汇苕霅秀水,流到分水分流。兴逢原由数,若非人力亦徒然。
  版图载我道赤子物,大地假尔渡苍生灵。
  水不忘情曲徊留义,风有爱念惠养存仁。
  再兴桥位于鸭少兜。三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桥面由两块长石拼铺而成,桥长15米,东西向,60年代建机埠而拆除。
  野猫桥位于做花园村。桥名因村旁原筑有金鸡坟,特以野猫名而镇之,故取桥名野猫桥。始建年代不详,20世纪70年代拆除。
  向阳村
  八字桥位于向阳塘前塘村。由大小两座桥组成,形似“八”字,故名。大桥长
  50米,宽4米,五孔石梁桥,桥墩形式:中孔由条石砌成方形,次孔与边孔桥墩成梯形。平原水乡这种形式桥墩甚为少见,此桥不知什么原因各志均无记录。据考该桥始建于明末清初,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过战役,桥面受损,现大桥保存完好,小桥桥面已铺上水泥,但从侧面仍可观其原貌,小桥长15米,阶石东西各有9级。
  再荣桥位于富家湾村。单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清中期,民国时有重建历史,保存完好。
  永兴桥位于富家湾村。三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清中期,民国时有重建历史,保存完好。
  南圣塘桥位于亘头村。原桥亦为三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1985年建水泥桥,现损坏严重。
  儒林村
  前营桥俗称儒林环桥,位于儒林村。单孔石拱桥,长30米,高4米,宽3米,南北各有18阶桥步。始建宋代,几经重修建,曾改名“积善高桥”,现桥上可见花纹不同桥心石两块。兽纹桥系石独特,桥联基本完好,最后一次重修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据民国《双林镇志》和传说,桥北古花城,宋代有杨驸马驻军这里,营造府第,屯兵于此,南北各建有后营桥、前营桥、屯兵桥、洗马湾等。20世纪70年代,这里有一姓杨人家在拆旧屋造新房时得一鎏金铜印一枚,印面为“驸马都尉”,初步考证是宋杨驸马之家物,该桥桥联尚可辨识:儒溪迊冀位,毓秀洪含山。
  苕水向东流,朝宗归震泽。
  旭日初升东海,庆云联万户。
  龙霞□□合□,苕气□千家。
  鹢泊塘桥位于南庄兜。三孔石梁桥,跨度30米,东西向,保存完好,从桥现状看,始建清中期。
  东元桥位于南庄兜,始建民国早期。单孔石梁桥,跨度为12米,东西向,保存完好。
  西元桥位于南庄兜。始建民国早期。单孔石梁桥,跨度为15米,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1979年重修,保存一般。
  小石桥位于北庄兜。单孔石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跨度10米,东西向。
  南木桥位于东汤兜。单孔石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跨度10米,原为木桥,1980年改建成石平梁桥。
  被拆除古桥9座,后无重建历史,有道人桥、后营桥、善兴桥、庄桥、庙桥、屯兵桥、元桥、兴隆桥、坭桥,大都分布在儒林,花城一带。
  1978—1984年前后,改建和新建水泥质地各类小跨度桥梁,这些桥梁原先有些是木桥,有些是单孔石板桥。目前状态良好,也是沟通各自然村重要桥梁,共有12座,分别是沈家门前桥、平板桥、陈坝头桥、新西桥、万人桥、幸福桥、永安桥、中木桥、中木南桥、外木桥、园区桥、小平桥,其中万人桥是原兴隆桥在1978年召开万人农业学大寨会议时而兴建。
  花盘兜村白云桥位于花盘兜。三孔石梁桥,桥长15米,桥面无拦板,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保存较好,现已不通行,旁有村级公路桥代替。
  复兴塘桥位于木五圩村。五孔四排柱石梁桥,桥长30米,桥面无拦板,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民国中期有重建,现已不通行人,旁有公路桥代替,桥堍各建有凉亭。宝花桥位于花盘兜。单孔石梁桥,东西向,桥长10米,保存较好。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
  宝林桥位于凌家堰村。单孔石梁桥,东西向,桥长10米,与宝花桥为姐妹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建,保存完好。良民桥又作粮米桥、良敏桥,抗日战争后始称“良民桥”。位于良民桥村。始建年代不详,三孔石梁桥,桥长15米,无栏杆。现桥完好,旁有村级公路桥代替。
  凤凰桥位于兜外。单孔平梁石桥,桥长8米,南北向,1959年造机埠时拆建后成现状。
  花城村
  小杨道桥连接赵家兜与圣塘兜。单孔石拱桥,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以材质和风格判断,为明末清初,几经重修,最后一次重修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现保存完好。
  国丰塘桥也称史家桥。位于史家桥村。三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
  民国12年(1923)重建,保存完好。积善桥俗称“打子桥”,历史上称济善环桥。位于武庄兜村口。连接花城与武庄兜及西半山村。因原始建时为单孔石拱桥,故称。始建年代不详,后经多次重建,最后一次为民国7年(1918)重建,改为三孔石梁桥,南北向,保存尚好。
  圣塘桥位于朱家兜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年代不详。民国36年(1947)重建,保存尚好。
  第四节镇西桥梁
  雉头村
  原木瓜墩所属,据当地居民所述:北有长生桥,南有宁悦桥,东有青龙桥和西有白虎桥与外界相通连。长生桥又称来龙桥,位于雉头村北,跨双溪。单孔石拱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十七年(1812)、同治三年(1864)两次重修完固,是湖城通往双林重要桥梁,跨双林塘,多次重建,至20世纪70年代初,改建水泥拱桥,定名镇西大桥。80年代初改建为公路桥,90年代末被拆除后改建成水泥拱梁拉力人行桥,另兴建一座环行水泥拱梁拉杆公路桥,定名镇西大桥,而在原人行桥东侧随湖盐公路改道兴建镇西二桥,穿越菱申运河和高速公路工程中,兴建高速高架镇西三桥,故现有四座桥梁。
  永丰桥位于连接官山桥村和安吉埭。三孔石梁桥,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里人公募重建,保存完好。
  青龙桥位于雉头村,三孔石梁桥,东西向。清光绪元年(1875)建,保存较好。
  宁悦桥位于桥南自然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清光绪十四年(1888)众姓敬立,保存完好。
  砖桥位于沈家兜村。三孔平梁石桥,东西向。清道光十六年(1836)建,曾为砖块拱桥,多次重建,现保存完好。
  店桥位于雉头村中。单孔石梁桥,原为单孔石梁桥,南北向,桥两堍原有市尘,店铺多家,始建清乾隆年间,多次重建,现仍可见其形。
  官三桥又称关栅桥,位于官三桥村。单孔石梁桥,原为石桥,始建年代不详,
  1978年改水泥平桥。
  先生桥位于安吉埭。单孔石梁桥,南北向,始建清乾隆年间,多次重建,现保存完好。
  倪家桥位于油盏兜村。三孔石梁桥,桥北原有庙。始建清乾隆年间,多次重建,保存完整。楫印桥俗名鲫鱼桥,位于里庄漾南口。三孔石梁桥,据传始建于元代,相传筑完石桥时,有道装者过桥,因争相尾之,道人持短楫拍桥柱而去,楫印深入数分,至拆桥时宛然。多次重建,1985年因通湖盐公路过境双林,拆除原石桥,建公路桥。
  黄龙兜村
  观音桥亦称普度桥,位于真龙兜村。始建清早期,三孔石梁桥,长25米,东西向,保存完好。
  莫家桥位于盛林山西侧。三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桥长20米,南北向,村南曲折过西可通花桥港湾。
  新桥位于真龙兜村。平梁石桥,长25米,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清末曾有重建历史。保存完好。
  赵家兜村
  北兴桥南通百家兜,北连钟家兜。三孔石梁桥,南北向,长30米,两堍各有台阶3步,桥面有石护栏,挑石,排柱各4组。始建年代不详,民国10年(1921)重建,保存较好。
  北兴公路桥位于老北兴桥旁。1999年,因改道建村级公路而建造,东西向,长
  45米。五龙塘桥位于严家坟自然村。单孔石拱桥,跨度25米,桥狮、望柱、吴王靠、栏板均有,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六年(1856)重建,保存完整,但在2007年开凿新港时拆除,并把所有原石买给江苏某地(10万元),从此在双林地区消失。在原位置上,现建有三孔公路大桥,由国家投资兴建,东南西北向(即异向)。
  胜利桥位于张家兜村。单孔石砌双曲拱桥,桥面为水泥路面,建于1971年,跨度25米,南北向。此桥现已属危桥。
  万顺桥原名朱家板桥,位于朱家板桥村。为单孔石平梁桥,跨度25米,东西向。
  2002年改造成村级公路桥。
  钟家兜桥位于钟家兜村,故名。水泥梁桥,跨度18米,20世纪70年代中农业学大寨时期所建。
  郑家埭桥位于郑家埭村。三孔水泥梁桥,建于1962年,跨度26米,原木桥,现因改道,已弃用。
  陈家板桥三孔水泥梁桥,1962年建,原来有木梁,跨度22米,东西向。
  水西兜桥连接鲇鱼兜和水西兜。旧时为五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1967年改建成水泥梁桥,桥长38米,南北向。
  赵家兜桥东连钟家兜,西接港西村。单孔水泥梁桥,长10米,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改造新农村时改造。
  赵家兜木桥南通钟家兜,北接湾里村。历来就有木桥,始建年代不详,屡建屡修。2003年,在改造新农村时改为水泥梁桥,桥长13米。
  土山村埭溪塘桥、明溪塘桥分别位于冯家堰和先生兜村,为七孔石梁桥。民国《双林镇志》称土山桥和西远桥。由优质花岗石筑成,其中明溪塘桥中孔排柱撞毁,其原石保存在桥西堍岸边。两桥如出一辙,保存一般,桥长60米,均为东西向,在水乡现存古石梁桥中已属罕见,是典型江南水乡长跨度平梁石桥。桥面均有石护栏和望柱,部分桥联可辨:吹烟□饶近莲卸屋两三月,流水湾众远隔菰城四十里。
  培路是往来□□桥跨东西,流止即苕霅分区溪通南北。桥横虹影流祥光北梁西桥亭,□□□□□□□□□□□□。保存尚可,始建年代不详。分别在清光绪二年(1876)、八年(1882)有重建历史,民国3年(1914)和民国16年(1927)再次重建。2011年1月,被浙江省政府公布为幻漤古桥群省级文保单位之一。
  崇高桥位于高桥头村。三孔石梁桥,长20米。清道光十八年(1838)建,民国时有重建历史,现保存完好。
  崇善桥位于施相兜村。三孔石梁桥,长35米,东西向。清光绪十二年(1886)建。民国10年(1921)重建,保存完好。
  西高桥位于施相兜。单孔石拱桥,民国初建,1995年改建水泥平桥,桥长25米。
  宽云桥位于俞家埭。原为三孔石梁桥,清光绪六年(1880)建,1982年改建平梁水泥桥,桥长20米。
  狭云桥位于冯家堰村。桥史与宽云桥相同。
  北水观音桥位于桥头角村。原为三孔石梁桥,桥长25米,清光绪十六年(1890)建,1980年改造为水泥平梁桥。
  念文桥位于冯家堰村。三孔石梁桥,长20米,民国19年(1930)建,1995年大修,现已塌损。
  周家兜村
  万福桥位于周家兜村中。单孔石梁桥,长20米,东西向,清嘉庆十六年(1811)建,保存尚好。假山桥位于周家兜村。三孔石梁桥,长约35米,东西向。明万历六年(1578)建,后几经重建,保存完好。因原桥东北有孝义庵,庵前有太湖石假山数座,桥故名。
  此桥面比较独特,石面上铺架枕木,枕木上铺设方砖,方砖上重新又铺设线条砖,但此桥无栏板,保存一般,桥面独特铺设已不存在。
  太平桥位于南张村。单孔石梁桥,长20米,东西向。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保存完好。永济塘桥俗称罗丝桥,连接重兆与周家兜重要通道。原为三孔石梁桥,长50米,上有石栏板、望柱。始建年代不详,1963年拆除石桥,改建水泥梁桥。2008年,改建为公路桥。
  施家木桥、许家木桥位于云北村和许家湾。两桥原均木桥,始建清中期,1964年改为水泥梁桥。曹桥村
  太平桥俗称曹桥,位于曹桥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跨村中小河,始建年代不详,民国14年(1925)重建,保存较好。
  另有三孔水泥梁桥4座:永丰桥、西张门桥、曹桥埭后港桥及一座无名桥。分别建于1958年、1975年、1963年和1978年。
  勤裕村
  界仁兜桥位于界白兜自然村。原为单孔石梁桥,桥长15米,东西向,始建年代不详,1980年重修。
  另外有水泥构造桥8座,分别是曙光桥、彭家兜桥、戴家兜桥、横埭桥、勤裕桥、清水濠桥、富裕桥、双山木桥,其长度在15米—35米不同。新丰兜村
  云溪塘桥又名打鼎桥、打鸟桥,位于新丰兜村。原桥为五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年间有重建历史,民国36年(1947)倒塌,后重建为三孔木梁桥。1971年改建三孔水泥梁桥,1983—1985年建湖盐公路时改建公路桥,被误定为“打鸟桥”。
  护村桥原名云溪兴桥,位于横塘村。三孔石梁桥,长25米,南北向,清同治七年(1868)建,民国6年(1917)重建,保存较差。
  另有陆家兜桥、杨家板桥,均为公路桥,建于1998年。千亩山村
  双花桥位于东仁埭村。五孔石梁桥,南北向,桥面有石栏、望柱、4对石狮,桥长50米。清光绪元年(1875)建,2009年经过一次大修,保存完好,原有大、小呈“八”字形两座石桥,小花桥在2003年被改建水泥桥,大花桥北堍原有吹台,规格较大,东西15米,南北20米,台顶有一镜面,管12社(每社15户)。每年农历2月12日至
  28日,有日夜社戏。2011年2月,被湖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永安桥又称永丰桥、白潭渡桥、白善渡桥,位于田心里村,是连接千亩山和重兆张村重要通道。七孔石梁桥,长52.5米,宽3.15米,东西向。桥面有石栏,望柱12个,石狮6对,因桥面较宽,排柱为四石壁,刻有“洋河坝沈华山助”铭文,桥额“永安桥”字样,清道光二十年(1840)建,保存较完整。2011年1月与埭溪、明溪塘桥纳入幻漤古桥群,被定为浙江省文保单位。
  里仁桥位于丁家湾村。原为三孔石梁桥,建于清道光年间,几经重修,长20米,东西向,1999年改建水泥桥。
  元圣桥位于东汇角村。原为三孔石梁桥,建于清光绪年间,几经重修,长20米,南北向,2001年改建成水泥桥。
  吕家板桥位于吕家兜村。原为木梁,始建年代不详,1964年改建成水泥桥,东西向,长约30米。
  南木桥位于港北埭村。与吕家板桥相同。
  另有5座水泥梁桥和村级公路桥,他们分别是红星桥、红旗桥、红旗二桥、南仁桥、千亩山桥,均始建于1980—2001年间,其中虹星桥和红旗桥在2006年重建。
  倪家滩村
  永兴桥位于陶庵前村。单孔石梁桥,桥长15米,无石栏,南北向,清光绪三十
  四年(1908)建,保存一般。
  建新桥俗称倪家桥,位于倪家滩与雉头村之间。三孔石梁桥,长约25米,东西向,原桥东北侧有庙,依桥风格,始建年代为清中后期,1966年重建后刻上新桥额“建新桥”,保存完好。
  坝桥位于姚圩梦村。单孔石梁桥,长约15米,建于清后期,保存尚可。
  元桥位于上山村。单孔石梁桥,长15米,建于清后期,保存完好。
  低桥位于白鱼兜,在大通桥西,有别西高桥而命名。单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1993年重新整修,现保存完整。
  大兴桥原名永福桥,又名古城新桥、兴桥、辛桥,位于长生桥与双林万魁桥中间,跨双溪塘。原为多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圮后设渡船。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僧宝林、道能与里人王邓等人重建,并向东移,1983年改建铁质人行桥。
  漾滩村
  漾滩桥位于眉毛兜村。原为三孔石梁桥,始建年代不详。后因自然塌垮,2005年改建为水泥拱桥,跨度20米。现状较好。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