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货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40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货运
分类号: F511.41
页数: 2
页码: 694-695
摘要: 双林是江南地区粮仓之一,明万历《湖州府志》有记:“湖州府每年运京漕米44.7万石,麦0.88万石,丝、棉76万两,纱绫平年1380匹,闰年1495匹,马草36.5万包。”其中,部分漕米、丝和大部分纱绫从双林运出。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湖州府漕运15.4万石,其中乌程(双林属乌程)4.46万石,这些漕粮和丝、绫均通过漕运出东双林至南浔,或至乌镇达平望与其他漕船相合,过常州漕河出水门,浮江而过入扬州,由大运河达通州。
关键词: 货运 双林镇

内容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说明:“车运曰转。水运曰漕。”利用水道运粮称漕运,历代为“常制”。双林是江南地区粮仓之一,明万历《湖州府志》有记:“湖州府每年运京漕米44.7万石,麦0.88万石,丝、棉76万两,纱绫平年1380匹,闰年1495匹,马草36.5万包。”其中,部分漕米、丝和大部分纱绫从双林运出。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湖州府漕运15.4万石,其中乌程(双林属乌程)4.46万石,这些漕粮和丝、绫均通过漕运出东双林至南浔,或至乌镇达平望与其他漕船相合,过常州漕河出水门,浮江而过入扬州,由大运河达通州。清道光六年(1826)。漕粮由海运至天津再达北京。双林人郑祖琛时在京城专司漕运剥船各事宜。民间运输主要依赖木帆船及绍兴人所谓快班船,双林有3家。石块、石灰、砖瓦等成为大宗运载货物,竹木则靠扎排,顺水而下至双林。清道光二十四至二十七年(1844—1847),湖丝出道32000多包(每包重40—50公斤),同治元年(1862)出运10万包,而且南浔、双林、菱湖丝商多有开“飘洋船”贩丝。民国时期,双林地区用木帆船运输蚕丝年1万—1.5万包。绫绢、丝绸织品1000万匹左右。长途客轮一般有拖船1—2艘,装物为主,缘于专营货运轮少,大都客货兼营。 附:水上运输,企业船队
  历史上双林除客运码头外,大都属湖州内河运输公司。“文化大革命”后,成立双林镇运输公司。属集体性质,大部分业务是水上运输。至1990年,有职工86人,其中船员81人,轮驳船23艘,利润每年3.9万元,税金每年2.4万元,固定资产122.2万元。乡办水泥厂、砖瓦厂、桥工队等企业兴起,自办运输队随之成立。船队主要由各企业自办,如双建公司、苕南水泥厂、镇西水泥厂、各砖瓦厂、粮油厂等。其船员达300多人,轮驳船近100艘。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