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供销商业主要门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37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供销商业主要门店
分类号: F405
页数: 6
页码: 656—661
摘要: 在万魁桥南堍西侧,主营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回收。经营方式为批发、零售、调拨、代购、代销、串换,并统一组织收购特产、土产、畜产、副食四大类,计400余种。主要有小湖羊皮、肠衣、蚕茧、羊毛、兔毛、各类畜皮、桑皮、稻麦草、丝绵等。其中,肠衣收购比较突出,1963年共收购猪羊肠衣近17000根。当时1根猪肠衣出口可换回小麦8.5公斤,1根羊肠衣可换回10公斤古巴糖或32.5公斤化肥。同时,各农村基层社也有部分收购汇集上来。
关键词: 双林镇 商业 供销商业

内容

双林农副土特产品采购供应站
  在万魁桥南堍西侧,主营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回收。经营方式为批发、零售、调拨、代购、代销、串换,并统一组织收购特产、土产、畜产、副食四大类,计400余种。主要有小湖羊皮、肠衣、蚕茧、羊毛、兔毛、各类畜皮、桑皮、稻麦草、丝绵等。其中,肠衣收购比较突出,1963年共收购猪羊肠衣近17000根。当时1根猪肠衣出口可换回小麦8.5公斤,1根羊肠衣可换回10公斤古巴糖或32.5公斤化肥。同时,各农村基层社也有部分收购汇集上来。1970年四大类收购情况如下:
  1970年双林农副土特品收购金额表8-66单位:万元
  1970年农副土特产品收购分类实绩表表8-67说明:1担=100市斤,1公斤=2市斤
  1983年,农村土特产品收购总额为6498.1万元,蚕茧19.4251万担(约1500万公斤),小湖羊皮18.7428万张,兔毛20.85万公斤,这说明到这年供销社仍然是农村有关物品流通的主渠道。
  1985—1994年,政策逐步放开,实行议购议销,需要的单位可向产地、甚至农户直接采购,导致供销社在农村土特产收购量大幅下降。1992年,收购总额为324.49万元,而利润仅2万元。1994年,毛纺原料公司和苕南供销社合并,实际上公司提前进行转制,亏损额已占全社近一半,单位名存实亡。唯蚕茧工作由收茧小组独立进行。
   双林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地址在浮霞墩,80年代迁入西横街五金商店三楼,90年代初迁入爱国路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新大楼。经营以农业生产资料为主的多种商品,有化肥、农药、蚕药、蚕具、小农具、铁制农具、农业机械及零配件、油料、竹木、建材、纺织原材料、钢材等。在经营政策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调拨和凭票供应商品,实行综合差率,按零售价倒扣计算方法,亏损作政策性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或作经营性亏损处理。1985年后,价格管理权下放,亏损补贴逐年缩小,逐步由供销社经营并实行专营,计划物资也越来越少,必须向外组织货源,20世纪90年代,随着供销社转制和市场经济开放,私营商业也可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双林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受到挑战,步履艰难。
  1995年时,全年销售额为2316.01万元,而利润却只有15.05万元。至2001年,彻底转制,继续经营农业生产资料业务。
   从下面各种数据中可看到,双林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某些阶段经营情况:1963年,实际供应铁竹木农具18.7万件,平均每户达到9件。挖掘利用厂方下脚有机质肥料,上海、杭州的酒精渣、黄浆水、咸鱼卤、茶品加工厂的下脚、工厂饲养场的猪鸭粪。
  并在南浔设立从上海下来的人粪转运站。1979年,供应化肥8724吨,氨水3318.5吨,农药504吨,铁竹木小农具152957件(其中包括捻部、领条等),另外,还供应玻璃
  121箱,石灰286吨,捻杆、竹柄25000多支,农机配件4613件等。从1983年至1987年,共供应农资4112.02万元。其中,氮肥72972吨、磷肥11040吨、复合肥1587吨、钾肥1774吨、农药964吨、农用藻膜227吨,铁竹木中小农具572452件。1988—1990年,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金额达5540.9万元,平均全区每户农民的生产资料额达到2151元。1989年,实行农资专营,很好地执行“四公开,八不准,一监督”纪律,这是双林农资公司顶峰阶段。进入90年代,由于政策放开,农资公司开始经营其他生产资料,但并不理想。此阶段,公司有门市部虹桥港仓库、塘北仓库、竹木部、农机部、机电部、石灰部、小农具部、驻沪钢材经营部、公司批发业务部(有一部、二部)、汽车队、加油站以及驻湖工作站经营部等。
   双林生活资料公司
  1951年成立,为供销社下属,下设港北埭生活仓库、上横街门市部、棉百部、日用品门市部以及稍后的新华书店。农村生活资料,以日用品、衣着、南北货、小百货等农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棉布为主,60年代开始增加陶器、瓷器、草席、生活工业日用品,并开始兼营农村日用工业品的批发业务,随城乡商品分配政策,则优先供应农村,供应品种有小五金、棉花、大百货、医药、文化用品、手表、钟、皮鞋、尼龙布等,其中棉布、手表、钟等品种还凭票供应。随着农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供应农村市场的五交化商品增多,如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手表等也进入销售范围,并向高档发展,如当时的“新三大件”(电视机、收录机、电风扇)。
  其业务相继划出,由新成立的供销大楼五交化商场进行批发和零售。随后,生活资料公司逐年走下坡路。1992年时,全年销售额为397.26万元,利润10.08万元,有职工
  43人,门市核算单位7个,退休人员17名,直至2001年转制。
   双林五金交电化工公司
  1985年,双林供销社大楼落成,双林五金交电化工公司(当时称五交化商场)成立,地址迁入爱国路与和睦路交叉口。先由沈再民负责,后由董泉泉负责。经营品种有五金、自行车、小家电、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以及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型家用电器,摩托车及配件等。开张后三年共销售电视机1910台,电冰箱305台,自行车12797辆,摩托车458辆。开设所属门店共有9个,生意兴隆。但进入90年代,双林五交化风光不再,如1992年,双林区五交化采购供应站(即前身称商场、公司)年销售额虽然达到914.12万元,但利润额却只有2.37万元。其时,有职工38人,退休人员7人。
  而到1995年,销售额为1317.96万元,利润为负7.08万元。至2001年,转制。
   毛纺原料公司设在新供销大楼,后迁入原放生桥西侧,与五交化仓库在一起。曾下设富林并线厂。1985年前,以在浮霞墩收购和营销兔毛为主,该公司最初组成人员有俞念慈、沈森宝、计永良等人。后开始经营羊毛原料,各类毛纱(纯毛纱、混毛纱、油丝纱、化纤纱等),后来由凌强负责。1992年时,年销售额为17.80万元,利润2.21万元,职工
  8人。1994年,毛纺原料公司、农村土特产公司与苕南供销社合并,以毛纺原料公司为核算单位。1995年全年销售782.37万元,亏损5.24万元。2001年转制。
   上海中联百货公司湖州双林支公司
  1987年,双林供销社纺织品百货批发站为扩展业务,弥补国营中百批发业务的不足,与上海中联百货公司联合经营,主要经营纺织品和百货的批发业务。1988年3月,在双林横街中段开设“妇女儿童用品商店”,这是双林历史上第一家专门经营妇女和儿童用品的商店,连续多年生意红火。是年,扩展原“美纶布店”。1989年6月,上海中联百货公司(简称“中联公司”)湖州双林支公司正式成立。1990年,双林供销社生活公司原下属的“精品阁”门店并入其中。1992年,全年营业额为308.57万元,利润为
  1.64万元,职工人数38人。1994年,与生活资料公司合并(简称“中联百货公司”)。
   双林区供销社还有多个公司经营单位,如收茧小组(在丝、茧章节中叙述)、装潢公司、工艺品公司、并线厂、食品加工厂(蔬菜厂)、物资采供站、工业品批发站等。
   第三节基层供销社双林区供销合作社以原双林区行政区划所属乡建立各基层社,有重兆供销合作社、塘南供销合作社、苕南供销合作社、镇西供销合作社和莫蓉供销合作社。重兆供销合作社在1993年由于行政区划变动,划归菱湖袁家汇。改造重组后的双林供销合作社,包括双林镇和旧馆镇两镇行政区域,2001年,镇辖三个基层社随区供销社转制而转制。
  原重兆、塘南供销社不述。
   农村基层供销社苕南供销社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供销社先设在苕南西阳村,1978年迁入双林镇虹桥港。
  有油糖、百货、棉布、收购、农资等多个部门。另有西阳集市,设有农资、棉布、百货、收购、油糖等部门。下伸点和合作商店有后坝、荣家兜、显洪、亭子桥、谢村、履塔、树港等,共有13个门店。1992年,苕南供销社年销售额1265.50万元,利润10.16万元,在职职工69人,退休人员19人。1993年,苕南乡并入双林镇,苕南供销社与双林区供销社下属之农副和毛纺二公司合并,以毛纺原料公司为核算单位。
   镇西供销社
  20世纪50年代建立,为吴兴县供销社基层社之一,社址设在镇西雉头村。1958年10月,双林大公社成立供销总部,镇西供销社成为双林公社供销总部分社。并设有西高桥、曹桥和雉头村分销站,共有各种门店和下伸店10多个,另有镇西和土山茧站
  2个。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由双林区供销社直接领导管理。此时,镇西供销社已发展状大,从雉头村迁往长生桥北供销社新大楼,在扩展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同时,发展新业务,为乡镇企业提供所需生产原料和产后产品销售。1992年,年销售总额1431.55万元,利润15.12万元。1995年,全年销售总额779.46万元,利润保持为0.51万元。
  其时有职工54人,退休人员18人。
   莫蓉供销社
  20世纪50年代建立,为吴兴县供销社基层单位。社址设在儒林村。1958年,与镇西、苕南一样成为双林公社供销总部属下分销社。设有儒林、天主堂(沈家兜)、堂子湾、金家庄、七星等供应点,以及儒林本社门店。主营百货、油糖、收购、农资等。
  另有茧站二处。进入80年代,新建和翻建儒林、天主堂、金家庄三处门店建筑,扩大各种业务。1985年,双林区供销社新大楼落成,莫蓉供销社一批业务骨干调入区社,组建新大楼商场。后莫蓉供销社业务开始下滑。1992年,全社共销售1176.80万元,利润10万元。1995年,销售额为5430.4万元,利润为0.02万元。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