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门店各业及名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37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门店各业及名店
分类号: F307.5
页数: 29
页码: 623—651
摘要: 毛长春豆浆、各种粽子;梅家粽子;洪钧酱粽;费子祥圆子;潘某某(陆家)馄饨;郭家笃笃馄饨;阿三酒酿圆子、生炒白果(银杏);马家酥油饼;沈某某丝粉肺头、豆花、凉粉;袁某某、孔某某朝板烧饼、猪油葱烧饼;小山东生煎牛肉包子;蔡家臭豆腐干(油氽);左小牛梅花饺。
关键词: 商业 商贸概况 门店

内容

丝绸绫绢业
  蔡元兴、陈义昌、姚天顺、俞源元、施福隆、丁震源、陈三益、凌成记、裕成、振裕祥、怡大、维大、同丰祥、祥太生、协源、诚昌裕、广隆、郑昌盛、广源、瑞隆昌、徐同和、鲍诚昌、顺和、广裕、沈合兴、陈义和、钮裕成、沈裕生、弘生昌、福纶、和懋祥、瑞生和、聚康永、丰泰、广源隆、咸章永、潘聚成、元兴、易通、郑隆昌、单兴记、范柳记、沈农记、黄绮记、冯源泰、新昌、倪芳记、新昌。
   金融业典当表8-2钱庄表8-3银楼表8-4饮食业羊饭表8-5面点表8-6酒馆表8-7饭店(小酒)表8-8糕团(全镇有15家之多)表8-9续表8-9茶楼(全镇近20余家)表8-10肉店(近10家)表8-11说明:店名均无考鱼行表8-12说明:店名均无考小吃店、摊担毛长春豆浆、各种粽子;梅家粽子;洪钧酱粽;费子祥圆子;潘某某(陆家)馄饨;郭家笃笃馄饨;阿三酒酿圆子、生炒白果(银杏);马家酥油饼;沈某某丝粉肺头、豆花、凉粉;袁某某、孔某某朝板烧饼、猪油葱烧饼;小山东生煎牛肉包子;蔡家臭豆腐干(油氽);左小牛梅花饺。
   食品加工业米行(全镇大小米业店铺48家)表8-13说明:业主无考榨油表8-14酱酒(全镇有近25家左右)表8-15续表8-15生面铺(全镇近20家)表8-16说明:店名均无考豆制品(全镇35家)表8-17续表8-17说明:店名均无考糖坊表8-18说明:店名均无考手工作坊染坊表8-19木器表8-20续表8-20说明:店名均无考竹器(全镇有15家之多)表8-21说明:店名均无考铁匠铺大小、铁匠铺共计30多家,分大炉和小炉,大炉主制工具类铁制品(如铁钯、锄头、各种刀类、快口件)。小炉主要制钉类和小件配套铁制品。
   打铁铺表8-22说明:店名均无考铜匠、白铁表8-23说明:店名均无考箍桶(全镇有15家之多)表8-24说明:店名均无考制鞋(全镇有15家之多)表8-25说明:店名均无考弹棉花表8-26灯笼、灯彩表8-27说明:店名均无考生活生产资料石灰行表8-28桐油及生产资料表8-29砖瓦表8-30小猪行表8-31说明:店名均无考羊行表8-32说明:店名均无考木行表8-33瓷器表8-34嫁妆表8-35皮毛(全镇有15家)表8-36橹行表8-37说明:店名均无考修造船表8-38说明:店名均无考蚌壳、猪鬃表8-39蚌壳销往上海、苏州等地,卖于国内外纽扣厂。猪鬃也销往上海、苏州等地,转于外销,用于制作炮筒刷。双林唯钱氏行独家经营,有学徒、帮工4—5人。
   货栈表8-40说明:店名均无考柴行潘吉人、小阿金、徐德荣、邵惠金毛竹行表8-41说明:店名均无考服务业草席、芦菲表8-42理发(全镇有20家之多)表8-43续表8-43说明:店名均无考旅馆表8-44汽灯(机芯灯)表8-45钟表(以修为主)表8-46照相馆表8-47棺材铺表8-48说明:店名均无考香烛店(全镇有15家)表8-49泥水、灶头匠全镇共有25家。
   烟糖业糖果表8-50南北货(全镇有25家)表8-51续表8-51青果(全镇有13家)表8-52烟业解放前,双林镇有鸦片馆5家。
   鸦片馆表8-53土烟(刨烟),新开河一带、外庙兜港东陈家、原周家弄西(烟作白场)。
   解放前,双林镇专营香烟店有16家:香烟店(全镇16家)表8-54续表8-54茶叶表8-55药业双林镇区表8-56原苕南乡表8-57原镇西乡表8-58原莫蓉乡表8-59原重兆乡表8-60原塘南乡表8-61百货绸布业百货表8-62棉绸布表8-63除表记载的外,还有振裕祥、广源隆、王淦记、维大。
   衣裳庄(抗战后剩5家)表8-64说明:业主无考纸品、马张、文具、印刷、纸行全镇近30家。
   表8-65续表8-65灯彩、香粉、“亭子”、制伞、佛装吴天富—灯彩。(异于照明灯笼,专为节庆而用)志宝—制伞,以油纸伞和油布伞为主。
   凌洪文—香粉、胭脂业。(镇上唯一一家)严和清—纸扎,地点在港北埭。
   赵永宝—装业。(镇上有两家)
  1951年,双林有工商业户552家,其中手工作坊业148家,商业404家。其商业门店沿袭民国后期情况。而手工作坊业有小铁炉(铁匠铺)6家、车砻7家、箍桶9家、木作业20家、橹行1家、竹器15家、籘器1家、榨油5家、糖坊3家、土烟加工5家、皮毛业11家、制草1家、香烛坊3家、豆腐业27家、酱酒坊2家、胶坊1家、铜铁白锡业8家、帽作1家、秤作业1家、织布2家、缝纫鞋作9家、制面坊5家、钟表照相5家、红白绢纺1家。这些手工业作坊有些已多家联合。另外还出现由多家投资开设双林农具铁工场和联合烟土制造工场。
   二名店沈德大据“沈德大”糕饼制作第三代传人陈叔英口述:始于清光绪六年(1880),沈某某带领一家来双林上横街开设以自产自销糕饼(马饼、月饼、寸金塘、姑嫂饼、腰子饼、玫瑰酥糖等),同时兼营南北货。传至沈少英时,生意兴隆,营造三开间三进深二层江南大宅门式前店后作场门店,大墙门上方“沈德大”三个字为门店招牌,第一进屋内西边以糕点类为主,东边柜台为南北货、腌腊品,楼上为货栈和职工住宿,二进为原材料堆放处,以及制作糕饼和包装工场,三进为烘烤糕饼和厨房。传至沈石麟时,全店职工人数有12人,产品以酥糖和姑嫂饼最为有名,深受各地客商欢迎,享誉江浙沪
  一带。1929年,姑嫂饼在第一届西湖博览会上获米饼和点心类铜奖。得奖后,其铜牌挂在沈德大大门口右上方,增辉不少,生意越来越好。“沈德大”又在下横街,光郎弄西侧营造栈房和作坊,这是“沈德大”最辉煌阶段。民国时期,“沈德大”抵制洋货,大门两侧墙上,被称为双林地区“宣传之墙”,贴满抗日内容的各种宣传招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沈石麟带头进入私营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后进入国营烟糖商店和双林食品厂,把制作名点姑嫂饼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其他人员,使得这一传统名点在嘉兴、桐乡、乌镇、新市、菱湖、湖州等地得以广泛传承。而这一技艺,在双林已有第四至第六代传人,分别是陈叔英、潘明荣、管博经、管新毛、张敬华、方敏华、梁卫民等,已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誉。
   孙万顺 “孙万顺”为染坊。清中后期盛极一时,号称“孙半镇”。西栅港北埭至新开河一带全部是孙氏用房。孙氏祖籍绍兴乐安,清乾隆中期,始迁双林莫蓉大和兜蒋家村定居,以务农及织绢为业。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间迁至双林新开河,开始经营染坊,同时经营丝庄、米行,家业逐年兴旺发达。购地建宅多处,先后建有“喻德堂”“和义堂”“行义堂”“思义堂”“敬义堂”“仁义堂”,形成堂屋南向为坊屋以及经营场所,北向为居住场所,并在新开河建有一座“孙氏支祠”,占地800平方米,五开间六进深,位于现新开河双林第二毛纺厂位置。至清同治初年间,由孙吉福、孙吉昌开设染坊,正式设号“孙万顺”。主要业务以淀兰蜡染和淀染印花棉布,同时染土羊毛和毛纱、丝织品等。以“笃实”为经营原则,逐步走向“辉光”(“笃实辉光”4个字是孙万顺门楼匾额)。染坊抗日战争前后基本停业,现今“孙万顺”屋基本保存完好。西至小桥,东至斜桥,仍有房屋近百间。至2005年,尚健在染师有韩阿贵、王阿泉、潘万翔等人。
   “金胜叙”馆在原双林镇西上横街,现五金商店位置,系双林金氏“半亩园”主后裔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开办。至清同治年间成为双林镇及周边地区著名酒楼,其时已有三开间三进深二层楼规模。其后二楼和二进操办喜事包酒,设有堂戏、大桌包厢,有厨师、跑堂
  10多人。清光绪年间,由金叙奎接替,带领六个儿子共同经营,聘请名厨杏新掌勺(今已传至第四代),当家菜肴有发菜扣三丝、冬笋韭芽烩鲈鱼、全家福、开明鳝丝、洗沙羊尾、湖羊交头,独家经营羊肉面(需天不亮提灯笼排号吃面,限量供应)。生意兴旺,为“金胜叙”鼎盛时期。至抗战前,众多灾难使得“金胜叙”生意日趋清淡,加上家属成员多,负担重等因素,经营管理也大不如前,最后毁于1931年一次火灾。
   天韵楼 “天韵楼”在民国中期由施颂声开设经营,是一家以冷菜为主的小酒馆,顾客以沽酒、佐冷菜消费。抗战前后,老板施颂声雇请从苏州到双林的金荣师傅,开始增加热炒,扩大经营。王师傅主打菜肴酸辣烩草鱼极符合双林人口味,备受欢迎,使饭店生意兴隆,声誉鹊起。双林解放后,进入公私合营,天韵楼与新市场“大观楼”茶楼结合组成“天韵楼”饭店,既经营酒肆,又经营茶水。1958年,归属双林区供销社饮食服务商店,开始姓“公”(即国营性质)。1960—1965年,先后归口隶属吴兴县国营商业局下属双林饮食服务商店。1982年,双林饮食服务商店投资120余万元,在原上横街新新百货店、长兴馆等店面基础上新建“天韵楼”饭店,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内设点心部、餐厅部、客房部、小卖部等,功能多样,设施齐全,当时在湖州全市享有较高名望。饭店店名“天韵楼”三个大字由上海单晓天题写。
   高氏米行在米行埭、金锁桥畔、塘口,共三家。自清嘉庆年间高氏就在此开设米行。清咸丰十年(1860),高氏米行掌门人高菊亭开设“恒茂米行”,至清末民初由高庄夫更名为“高生记”米行。在米行埭中段,后有高氏同族称“同伯”之人开设“高兴记”米行,其后由高义清、高尹石经营。后来,在金锁桥另一侧、万元桥南堍西侧,由高子辉开设“高庆记”米行,拥有内燃机、砻谷机、碾米机等设备,发展成碾米厂兼米行,是双林米业界领军店号。
   “郑元记”布庄在双林镇浮霞墩。在双林绸布庄中规模最大,信誉和知名度最高。营业用房至2009年春犹存。该营业用房与众不同,有东南西北向四个大墙门,后只剩东门。二层走马楼,楼上楼下均为营业用房,经营品种有棉、丝织物(绫、罗、绸、缎)等,品种多样。“郑元记”始于清同治年间,清末传至郑同赓、郑同梅,此二人是双林著名开明绅士,对双林镇各项公益事业均有所资助,对始建于唐代的澄心庵给予香火支撑,使得澄心庵不至于败落,最终成为“郑氏家庵”(双林人俗称)。民国17年(1928),中共党员参加在郑同庚家里召开双林境内第一次会议,郑同梅后成为养梅行家。布庄解放后曾辟为书场和供销社办公场所,此绸布庄房屋属徽派建筑,是江南古镇上商业用房典型代表作,极其历史价值。据《双林古桥老屋》一书记载:“现有江南古镇中能保留下来这么完整的清中后期建筑并地处镇中心的商业用房,唯郑元记绸布庄是独此一家。”可惜在2009年被拆建改造。
   沈裕生丝绢庄在永平里,现有三进大门,占地750平方米。后进有木雕,横向花格窗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清中期建筑,楼上红色广漆楼板,并有栋梁圆形团花雕刻,横梁均有雕花金漆,至今尚存。这里曾是著名“沈裕生”丝庄、包头绢庄,由沈同均掌门,后至沈念慈时改名“诚昌裕”丝绢行,并在江苏、上海等地开设多家分号,联合外销出口,至抗战结束时停业。
   至2010年,成为浙北嘉湖地区唯一保存完整而损坏最小的丝绢庄。
   贝泰来中药店位于双林镇原下横街,现横街中段开设于清光绪元年(1875),原名“叶泰来”,后盘给贝晋眉、贝祖武。“泰来”是吉祥之意,因老板姓贝,便改叶为“贝”,“贝泰来”店名即由此始。占地881平方米,高大马头墙,三开间五进深。店门口正中悬挂金字匾额“贝泰来”。饮片、丸散在东,饮片屏风写着“功回造化”四个金字,屏风丸散写着“法金全生”四个金字,堂正中墙上一面大方镜子,两旁木刻金字对联:“修合无人见;诚心有天知。”地面采用木质地板。堂外放着茶几和椅子,以供顾客休息。二进是客堂间,抬头可看到“内有人生”
  四个白底红字,红木茶几和太师椅排列两行,正中摆着八仙桌和长桌,悬挂“刘海戏金蟾”中堂画,这里是跑街先生谈业务和聊天地方。楼上专供伙计们住宿。第二进还有灶间和磨坊烘间。第三进是切药加工间,屋顶备有晒场,楼上是仓库和细货房。第
  四进是煎药间。第五进楠木厅是堆放草药地方,并在天井里种有大青叶和饲养克蛇乌龟。药店初期有职工12人,后发展至19人,最多时达24人。员工分工明确,分头刀、
  二刀、三刀、四刀、磨房、烘工、煎药工等,营业柜上分头柜先生、二柜先生等,以恪守医道、精选饮片、依法炮制、博采古方、和修丸散来赢得顾客信誉。每帖药一物
  一小包,一帖一大包,包装上印有“贝泰来”大红店名和经营品种、地点等,并印有吞、冲、后下、先煎等用药细则。在“贝泰来”鼎盛期,双林地方上有“不吃贝泰来药,死了口眼不闭”之说(指病人)。“贝泰来”除门市营业外,还对双林周边农村小药店批发。自制成药有人生再造丸、六神丸、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膏、资生丸、安宫牛黄丸、人犀丹、鹅毛管眼药。双林特产八珍糕(名品中有专门介绍),大量销往桐乡等地。中药品种达800多种,成药100多种。
   老板贝晋眉接收“叶泰来”改称“贝泰来”后,精心管理,发展很快,同时在湖州、新市开设“贝文一”“贝益寿”两大药店。当时,双林镇上共有六家药铺,贝泰来排名第三,此后逐步跃升,最终坐上首位。贝老板一般不在双林,先后聘用王祖荪、叶宝成、傅文礼等人为经理。药店以“经营靠信誉、进货靠经验、炮制靠技术、服务靠礼貌”理念赢得市场,赢得信任。
   贝泰来药店从光绪元年挂牌以来,历经沧桑,成为双林百年老店、名店。“文化大革命”中,贝泰来店名受到严重冲击,但改革开放以后仍恢复老店名。其房屋几经改造,位置仍在原地。
   大观楼茶楼(1925年后改称大华楼,俗称新市场茶楼)清光绪初,熊氏经营凤凰楼茶馆(二层三开间)毁于一场火灾后,光绪末,改原熊氏(熊秀楚)大宅门走马楼为茶楼,起号大观楼。由熊普昌在原大宅门稍南(即现今位置),营造新式三层楼,东西七开间二进深,中间有宽大木质和琉璃相间楼梯,上楼后分东西二堂。南有空地20米×15米改为水泥地,周围有各类糖果烟什店、酒肆等,后来还有照相馆等10多家各类小店铺。由于到茶楼的茶客为镇上各界名流,热闹非凡,逐步形成小市场,为安全起见,熊家分别在东、南、西三口装上木栅门,晚间闭门。
  1919年,熊普昌开湖州地区先河,从事商业无声电影放映,每位门票小洋一角。大观楼除茶座外,还有功德林素食供应。早市至黄昏,这里聚集各种小吃担,江湖杂耍,农民进镇农副产品买卖等,形成市场,故里人称其为“新市场”。茶楼自“辛亥议事”后逐步形成镇上重大事情议事、调停之处。进入二三十年代和抗日战争前后,熊普昌为巩固和发展茶楼生意,由其夫人莫新娥坐账桌,雇佣7名堂倌,专职挑水2名,挑砻糠1名,青年女性服务员3名。三楼开设二堂口五包厢和鸦片业务,客人被称为“老爷班”,二楼被称为“长衫班”,有客人近20桌,底层为一般人员坐茶之处,称“短衫班”。东端为“老虎灶”和砻糠间。熊普昌逐渐成为双林“多开”人物,与各路军人、中共地下党人、日军人员、地方官员、商贾以及各帮派人物均有较广泛接触,后曾被推为双林第二任“维持会长”,但并未有出格之行为,不久又被他人更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受国家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后与天韵楼饭店合并,名称改为“天韵楼”。
  此时茶楼已由熊信仁(阿三)接掌。
   高德兴(瓷器店)清同治末年,由湖北鄂城人高进阳、程奎二人在新市镇楼王堂创办“德厚兴”瓷器店。清光绪初,二人分家经营,高进阳到到双林,在塘桥弄开办瓷器店,店号始用“高德兴”。
   高进阳年轻时身体欠佳,59岁时病逝。民国初期,遂由高荣清经营掌管。至抗战前交由高子清负责双林店,高荣清长期在江西景德镇采办瓷器,三分之一时间住在湖北,同时采办湖南醴陵瓷器。由于瓷器质量好,又是双林镇上独家经营,生意极好,请胞弟高星辉、高景山到店帮忙,并从塘桥弄搬至下横街。店面是二开间,装饰一新,古色古香,各类瓷器很受消费者欢迎。抗战期间,高氏曾避难于湖北老家,双林由高景山操持,曾改用“高景大”店号。抗日战争结束后,高星辉回双林后仍用“高德兴”店号经营,聘用两名老表为店员、一个学徒。高氏瓷器生意延续近百年,历经三代人,在双林有口皆碑。
   穗香春糖果店在原上横街中段,由江苏盛泽人管云生于清末宣统三年来双林创立。虽只有单开门面,但另有在陆府前二间作场,与妻子吴月和(苏州人)共同经营、生产各种炒货、茶食、糖果,尤以玫瑰粽子糖闻名,松子糖、老姜糖也受当地百姓喜爱,生意一直红火。抗日战争前后,店业传至管博经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时转入双林食品厂。
   天禄茶食糖果店在原上横街中段,直对塘桥弄口。民国元年,由俞庆生创办。主营糖果、茶食。
  主要有粽子糖、软糖、玫瑰酥糖、各类酥烧饼、香糕、肉松、苏式爆鱼、花生果肉。
   长兴馆创办于清咸丰中期,创办人王氏是江苏常州人,世代经营以面食为主的面食馆。
  同治九年(1870)始在双林上横街开设店号“长兴馆”苏式面食店铺,以经营汤面、面点为主。主要品种有烧卖、汤包、蒸饺、馒头。汤面有阳春面、葱油拌面(加葱花蛋皮丝肉骨汤)、红凉鲜(爆鱼交面)、白凉鲜(白鸡交面)、酥肉面(酥肉为白烧)。
  其蒸饺、烧卖和汤包均以皮薄、汤汁多而鲜美,馅嫩而不腻著称。每天下午还供应油汆汤面交,深得顾客欢迎。清末民初,王文虎掌接“长兴馆”,其时已成为本地区有名面食馆。店面二开间,南北进深店堂约二十五公尺,旁侧有制面工场。有伙计6人。
  民国中,由第四代传人王福民掌管,营业品种除传承名点外,还增加其他各式交面、炒菜以及酒饭等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公私合营,后并入国营“天韵楼”饭店。
   三商业网点当今双林主要商业街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国营商业垄断市场局面被逐步打破,由指令性经营改指导性经营,最终进入市场性经营。原先一柜多员,人浮于事现象已不容许存在,租赁、承包、下海等新政策大受欢迎。比如从1983年起将进货、运输、销售由原来的“统购包销”形式,改为统购统销、计划收购、订购、选购四种;放宽采购权,推行集体经营、自负盈亏责任制。1988年以后,国营商业和供销商业大都采取逐级承包,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等方法奖罚记酬。2000年开始,商业全面转制,长达40余年国营商业宣告终止。
   随着双林镇区扩展,原镇区老商业街(如港北埭、行前埭、外庙兜、新街、米行埭以及虹桥港一带)渐趋没落,大都变为居民住宅。而个私商业门店向新开辟的爱国路、和睦路、复兴路、富强路、虹凤路发展。至2010年,实际存在营业共有近1000户,其中最多是服饰鞋帽店,专营服装类店就有112家,以品牌连锁店居多,共有70余家,与双林历史上估衣业最多一年相近。其他依次为日用饰品、副食品、通讯、手机、电器以及饮食、蛋糕和其他服务型行业,大都以开业周期短、变化快特点来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商业的快节奏。现将各街区主要部分门店实际营运招牌名称实录如下:塘桥街
  20世纪50—70年代,街区内主要以轮船码头、招待所、冷作钣金、铜锡工场、双林建筑工程队搬运站、牙医疗所、邮电所等门店。改革开放后,主要以私营门店为主。
  有副食品超市、小饭馆、网吧、钢材经营店、招待所、社区办公地、邮政、电信大楼、吴兴影楼、三桥钓鱼用具、百货批发、钟表修理、书画经营、珊丽理发店等行业,有近40家。
   横街
  1958年填市河,合并原上、下横街而成。20世纪70年代,双林国营商店大都集中在这里,如食品公司、饮服公司、烟糖公司、医药公司、中百公司等。改革开放后,这些国营公司转制和破产后,横街商业完全进入个私营业。主要行业有文具、塑料、水果、百货、什货、点心、面馆、医药、天韵楼宾馆、副食品超市、照相、五金、电器、农机等为代表。其中,贝泰来药店为百年老店,天韵楼为著名酒楼,范阿毛面馆、稳得福面馆已在长江三角地区声名鹊起。郭阿三羊肉已成为双林特色产品。臭豆腐烧饼、梅花饺、面塑工艺品是双林传统行业之特色品种,得以在这一街区传承至今。共有130多家商铺。
   爱国路(南北向)
  20世纪80年代建成。从进镇公路(原章家弄)至横街交叉口。这条街区上的商业店面,部分是从其他地方搬迁而入,如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新建大楼有原中国银行、供销商场、供销大楼、沈家桥商住楼等。现整条街面大都以商住楼形式建造,临街底层为店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类名牌服装、鞋类进入双林社会,名品专卖商店林立,有近30家。通讯业发展迅速,手机供应专卖场集中在这里,有10多家。
  原农村信用社(今称南浔银行)也坐落在这条街。家纺业是这条街上新兴行业,生意红火。蛋糕名店汤姆斯和奥奇也落户在此,成为时尚食品,颇受欢迎。欧特福超市和浙北大厦超市位于中段和南端,带动双林副食品消费增长。花艺商店有各类鲜花、绢花供应。面向大众药房供应日常医药用品。中低档鞋服店有多家,供应一般消费服装,经济实惠。双林电影院也落户在该街区中段,附近区域内唯双林有此影院,经常放映电影。化妆品和清洁用品商店受广大女性欢迎。另外还有炒货业、快餐店、饮品、美容美发、窗帘等店铺。刘伶饭店是双林最早私营饭店(1982年),供应红烧羊肉颇有特色。旅馆和小型酒楼多家,为双林夜市增加更多色彩。歌厅、舞厅、夜酒业持续至深夜。该路共有220家店铺。
   车站路该路是在双林通湖盐公路后,新汽车站建立后形成一条销售电动车、摩托车商店和旅馆业路段。各种品牌电动车、摩托车专卖店多家。东方大世界、伟丰大酒店、双龙门休闲城集娱乐、餐厅、KTV、客房、网吧为一体。汽车站、公路管理站、土地管理所、加油站、新大林橡塑厂、压敏胶带厂等也坐落这路区。共有45家门店及企业。
   和睦路(东西向)位于爱国路中段。为双林镇向东扩展镇区而开发的一条商业街。主要有双林农贸市场、房地产管理所、财税所、原工商所、文化中心、建设银行、供电所、广电所、好好宾馆(饭店)等。大润发超市、金银首饰供应商店、酒类饮料供应部、蛋糕房、服装类商店以及爆竹专供商店等一应齐全,成为双林改革开放后第三条热闹市街。共有100家门店。
   富强路(东西向)主要有双林人民医院、煌朝大酒店、玉手缘足浴、珍贵娱乐中心、东方明珠茶楼、仁和茶馆、新华书店、家用电器商店、灯具店、电脑维修、烟酒、水菜、特色餐厅多家。现共有60多家店铺。
   复新路(南北向)主要有双林法庭、镇计生服务站、镇农业服务中心、豪盛大酒店、嘉好西餐厅、新双林中心幼儿园、丽苑大酒店、都市宾馆、蓝岛歌厅、双龙阁茶座、法律事务所、娜缇芙好美容院、蓝波湾休闲会所、新富乔足浴、花蚨果休闲会所、川香火锅连锁店,共45家。
   虹凤路(南北向)
  2010年,开始构筑新的商业氛围,从原计划以虹凤路一带为主逐步转向镇区南部,特别是爱国路南端,以浙北大厦大型超市为主,带动整个双林镇的商业兴旺。除上述街面的商业门店外,虹凤路上还有多家建材、洁具、太阳能热水器专卖特色商店,以及全新路上都市大酒家、汽车美容、毛纺业配件、汽车维修及整车供应等企业。
   虹凤路是政府扩镇东移计划成果,当今虹凤路有知名品牌太阳能热水器—皇明太阳能热水器专卖店,以及10多家卫生洁具品牌专卖店。美容美发店众多,另还有寄售业、小型特色饭店以及艺术品店、茶楼和各种装潢器材、防盗门等门店。
   虹凤南路设有凤凰文化广场、费新我艺术馆等。
   米行埭(街)、港北埭
  20世纪50年代,两条老街上商业门店主要有酱酒业、什货、小酒饮业、羊行、染坊、米行等,共有60多家门店。20世纪70年代后,国营商店兴旺,街上店铺逐步关闭,成为居民住宅。
   清风巷解放前是丝绢业较为集中的地方。解放后,唯存老茶馆、青果、棉花加工业、电料行、白铁业等少数几家店铺。2000年后,有一家生产“子孙糕”的店铺,所产“子孙糕”等糕点颇有影响。
   原长板桥(今称金锁南路)这里现有早市,虽然只有几家店,但早市热闹,延续20世纪50年代风俗,茶馆,小吃、馄饨、面、烧卖,竹制器具、烟什小卖部,农民自产农产品随街摊卖。
   凤凰路(南北向)该路是20世纪70年代原外庙兜向南合建的一条新路,有茶馆、烟什、青果、面业、木业、铁企业等。20世纪80年代,辟为农贸市场。
   以上主要街道上的门店,随着爱国路南端十七层商住楼竣工使用,除三层以上为住房外,主楼为商务楼和全国百家信誉商业单位—浙北超市,50多间商业门面已开业,与周边街区形成双林镇的新商业中心区域,与爱国路北段和原横街商业区形成鼎足之势。
   汽车迅猛增加,家庭使用普及。汽车供应、汽车维修、美容、汽车配件供应商业分布在维多利大道、外环和东环大道。
   摩托车、电瓶车供应商店也主要分布在镇南部,以及镇西和莫蓉两个小、集镇上。
   机械配件、电器配件商店,建筑用各类器具和用品也相继分布在各主要街道上。
   在镇西和莫蓉的集镇上各有主要街道二横二纵和一纵二横,农贸市场各一个,商业门店各有近80多家和60多家,从事各类行业。
   双林老镇区街道,市尘24小时几乎不间断,载客三轮车和“的士”通宵皆有,凌晨3时左右起早点摊和农贸市场已灯火通明,清晨五六时开始,各类小汽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电瓶车已纷纷出动,可谓车水马龙。8时旱市,各店开始营业,一直至晚上22时。双林镇夜晚,霓虹灯闪烁,酒楼、茶楼、服装专卖店最热闹,犹如上海南京路,被誉为湖州地区乡镇中繁闹夜市之一。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