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墟市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37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墟市市场
分类号: F711
页数: 6
页码: 609—614
摘要: 据陈学文《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范金民《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境内,明清时,镇上除有老绢巷、旧绢巷、新绢巷,羊叶汇(枯桑叶)市场外,还有米粮市场,一开始地处金锁桥畔米市,后来逐渐扩展至四栅,并有代客买卖米行和零售店铺。在众安桥十间楼,由葛姓天民构筑河珠市场。各市场行情时兴时衰。后,出现“新市场”“新街”“风凰楼”等综合性墟市,它们以双林上等酒馆饭店或茶楼为立足点,云集各路商贩,进行交易活动。
关键词: 商业 商贸概况 墟市市场

内容

据明庞太元《菱湖志》,双林旧名东商林,缘于宋南渡后成为聚商之所。故镇境,昔多墟市。
   清同治抄本《双林记增纂》(卷8):“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居镇者,无蚕桑事,于炊爨、缝纫外,勤纺织,精刺绣,工裁剪,成衣服”。
   东西荡水口分列插入市中,为乡航泊之所。西荡航埠今已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羊叶汇枯桑叶者集此交易。
   煤水滩双林早期煤和油车交易场所。
   丝行埭鬻丝者聚此交易。
   米行埭旧时特别是清末民初双林米号大多聚集于此。
   木匠埭木作业和木器交易地。
   上横街是一镇之中商贸聚集地,其前后左右皆为街市。一名棋盘街,清初有衣庄七十余家,又名衣裳街,元宵等节庆灯彩特盛。
   下横街多酒馆,日夕喧闹,有小苏州之称。姚谦《艇棹歌》:“碧槛朱栏跨水楼,佳名赢得小苏州,灯红酒绿罗珍错,争似吴王台畔游。” 新湾街多包头绢衣庄。
   老绢巷宋时乡民卖绢之地。
   旧绢巷宋元时吴氏居此开设估客收绢所。
   新绢巷明时沈孝廉构市为收绢所,并有公馆,馆内有用绢装裱之所,各绢庄每日午前集此,收购乡人所产绢,先后有序。
   经堂巷屠户列肆之所,以及水镜寺经堂在此。
   闵家巷明时闵午塘开市尘。
   小猪街有小猪市。
   塘桥街为市尘稠密之处。
   广福街广州、福建包头绢商,及其丝绢生意人集此。
   鱼行口元墙里吴氏有业渔行者居此。
   北塘口舟航聚泊之所。
   赛双林茅鹿门宪副所构市廛,旗亭百队,瑰货喧阗。有渔唱句:旗亭百队列方塘,瑰货喧阗作市场。
   化成桥南堍向缆客船,多乘夜行,谓之夜航埠。桥畔设立灯杆,杆顶灯光烂然如昼,四方商贾望杆云集。
   长板桥深潭水阁如节,桥上成市肆。
   倪道桥明万历陆府旧第改作街肆。
   沈家桥落日疏钟流水外,扁舟先泊沈家桥。
   众安桥天民苗裔葛姓居桥畔,以操舟渡业和买卖珍珠为生,是双林最早珍珠交易之所。严苕门诗句:“可忆葛家桥下泊,卖珠选遍十间楼。” 店桥一名铁镫桥,旧时东林丝绢每日凌晨即在此交易。
   渔捕桥渔舟聚泊交易之所。
   泾县会馆泾县人在镇开设皂坊,专制绫绢运销江宁、徽宁等地,营业极盛。
   镇上另有商贾之所,如金陵会馆、宁绍会馆、米业公所、药业公所、商务公所等。
   二新市场据陈学文《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范金民《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境内,明清时,镇上除有老绢巷、旧绢巷、新绢巷,羊叶汇(枯桑叶)市场外,还有米粮市场,一开始地处金锁桥畔米市,后来逐渐扩展至四栅,并有代客买卖米行和零售店铺。在众安桥十间楼,由葛姓天民构筑河珠市场。各市场行情时兴时衰。后,出现“新市场”“新街”“凤凰楼”等综合性墟市,它们以双林上等酒馆饭店或茶楼为立足点,云集各路商贩,进行交易活动。
  20世纪50年代,各类市场沿袭民国时期,有土丝、鱼市、木材市、苗猪、羊市、柴市、青果、蔬菜、船市、南北货市和米市,分别位于清风巷、西荡、东荡、长板桥硚口、米行埭、行前埭、外庙兜、原杭长码头—老戏台以及塘北等地。大都规模不大,自然形成。1953年,政府举办吴兴县第一届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在现双林丝厂址举办,是一个综合性临时大市场。1954年6月,相继建立丝绵和绫绢市场。双林镇政府1956年在塘桥街(现社区办公地位置)建立第一个“小菜场”(相当于现在农副产品贸易市场),进行商业活动,主要为镇上居民提供新鲜蔬菜;同时镇上召开大会,放映电影,文艺宣传演出等活动也在这里进行。1958年大办钢铁运动中,各类小炼铁高炉集中在“人民广场”(现双林丝厂),在这里形成废钢铁、山柴、焦炭、铁矿石计划分配交易市场。“文化大革命”期间,集市贸易严加限制,一、二类农副产品不准上市,三类中允许上市的只准就地交易,不准远途运销和转手买卖,贩运者以投机倒把论处。双林开往杭州、上海、苏州的班轮,每天由工商管理部门检查。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步放开,集市贸易在“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原则下,正规的各类市场应运而生,如农副产品商贸市场(双林镇有2个,镇西集市1个、莫蓉集市1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粮贸市场(后改为木材市场),位于镇东机电产品调剂市场,儒林毛纺原料市场等,以及各类集散市场,如废玻璃、废布角料、废不锈钢、绢纺原料等,与专业正规市场构成庞大产业链,总交易额达5亿元。同时,出现新购物方式市场—超市。超市主要经营副食品、冷冻食品、粮、油以及各种日用百货。大型超市有文具、衣服、鞋帽、儿童各类用品等。顾客自由选择物品,到出口处结算后付款。
   三专业市场湖州浙北机电调剂市场位于双林镇跳家■村,2001年9月开业,占地近10000平方米。总投入资金200万元,其中跳家■村占70%,双林工商所占30%。后来工商部门实行管办分离,将双林工商所这部分资产划归湖州市国资委双林市场发展服务所。其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如房屋、道路、照明、防盗监控、报警系统等,计100多万元。驻场商铺47个,从业人员176人,拥有铲车8辆(3吨、3.5吨、5吨),其他吊装设备和运输车辆多台。
  其业务主要是购入企业废弃、过时、淘汰机电设备等,经整理后,以调剂可用机电设备为主,占80%。无法再用和破损经拆解后,出卖废金属原料,占20%。业务范围辐射全国13个省市。现有经常性库存达2亿多元可调剂资源。巨大业务量带动多个产业发展,如银行、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私人轿车等。2010年,占地33000平方米,市场业务处在兴旺和可发展阶段。
  2006—2010年浙北机电调剂市场营业额表表8-1双林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双林人俗称“小菜场”“菜蔬场”。民国12年(1923),莫良夫在《双星》刊物上发表的《本镇所需要的几桩公共事业》一文中提到要“建筑小菜场一事”。“请于每日上午十点钟以前,到上下横街、新街、清风巷等处,去看那满街菜担和拥拥挤挤的样子,就可晓得了。”“所以建筑小菜场要注意(一)选择合宜地点。(二)善为劝导。(三)重法治,不可敷衍。”但在民国期间没有建成。直至1956年,塘桥街中段(现社区办公地)位置建起双林第一座“小菜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双林“小菜场”又移位至“倒白场”(现墨河画苑位置),成为无人管理露天市场。改革开放后,先后在凤凰路和浮霞路二处建立“菜市场”。2010年,凤凰路菜场已不存在,浮霞路菜场为方便双林老镇区居民重新启用,同属双林农副产品贸易市场。
   双林农副产品贸易市场,位于和睦新村南侧,和睦路73号。于1994年1月由湖州市工商局投资建成并投入运行。2001年12月,在双林镇市场管办分离时移交湖州市市场发展中心。市场占地916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6976平方米,市场设有8个出口,营业房61间。其中,东侧15间为活禽交易及宰杀区。西侧设自产自销区,各行业划行归市,设有行业分类牌,内设摊位300个,现有固定经营户165户,自产自销户110余户。市场内经营肉类、卤味、水产、禽蛋、家禽、酱菜、豆制品、蔬菜、水果、速冻品、各类海鲜等商品250余种,日均成交额达41.5万余元,平均年成交量达亿元以上,2010年成交量达1.5亿元。解决就业人员450余人。自市场建立以来,一直有商品准入制度、活禽销售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禁止销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监督制度等众多严格的管理项目。市场于1998年、2003年、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一星级文明规范农贸市场”。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农贸市场”。2009年,以三星级为标准,开始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530万元,分两期进行。改造工程2010年已全面完成。市场面貌整洁美观,清洁卫生。在硬件上已达到省三星级文明规范要求。
   双林毛纺原料专业市场(湖州市双林毛纺城)双林毛纺城是一家专门经营毛纺原料专业性市场。初建于1998年,坐落于双林莫蓉花城,紧靠湖盐公路,距申嘉湖高速公路双林下口处仅500米。初期交易区域近40000平方米,采取经营户集资建房办法建造,经营性用房7000平方米。随后,有多家生产企业把原有厂房改造成营业用房。2010年,整个市场连成一片,交易区域达到50000平方米,其中营业用房13000平方米。经营者来自本镇及周边乡镇和山东、河北等地。
   经营品种有羊绒、羊毛、兔毛、化学纤维和各种规格品种毛纱线。年交易产品10万吨左右,60%用于本镇及周边毛纺生产企业,40%销往萧山、宁波、嘉兴和浙南地区,以及江苏常熟、张家港、江阴等地区。成为华东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一个专业市场。
  2010年,进入市场经营户178户,交易额达6.5亿元以上。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极大作用,促进当地毛纺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全镇已拥有毛纺企业300多家,加工设备460余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经营、运输、餐饮、搬运等,市场日常使用电瓶车、拖拉机等计有近300辆;从而扩大非城镇人口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市场内现有从业人员1200多人,仅花城五个村民搬运小组,装卸劳务收入年可达300万元左右。同时,也增加当地税收收入,日用商品消费也大大增加。为安全起见,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除抓其日常工作外,还组织起义务消防队由16人组成,新建一个消防器材库,配有手抬泵、水带、分水器、水枪、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镇西、莫蓉、苕南集市镇西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在镇西长生桥北新集镇,属于双林镇城管中队和镇西新风兜村共同管理,建立于
  1995年,占地约700平方米左右,为室内摊位经营农副产品,共有摊位30个,全年销售额约为25万元左右。
   镇西废旧不锈钢集市此集市为松散型,以个体家庭分散经营,各经营户奔波于全国各地,集废旧不锈钢材料于镇西就地交易。全年交易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
   莫蓉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在莫蓉花城村,属于双林城管中队和莫蓉花城村管理。建立于1995年,为室内摊位经营农副产品,占地1300平方米,共有摊位50多个,全年销售额约为40万元左右(不包括集市四周商铺)。
   苕南废玻璃集市废玻璃集市主要位于苕南西阳、坞塍、树港、三田漾一带,为无形集市,由各个体户在外地收购废玻璃,运回苕南后,经加工成细粒状后装袋,然后运往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各大城市玻璃制品工厂做原料。全年总进出量在100万吨以上。
   苕南废布角料集市在苕南后坝、前潘、黄泥兜、履塔、前塔一线。以家庭为户。主要来源于广东、深圳、福建、山东、温州等地制衣企业在生产成衣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边角料。购进后,或重新贩卖,或进行分拣后,褪色、拆丝、轧花等工序,然后再进行自由买卖。2005年,为保护环境整治布角料褪色加工家庭261家,集中统一布角料褪色项目已经环保、经委审批立项。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