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双林镇志》 图书 |
唯一号: | 113320020230001359 |
颗粒名称: | 第四节 蚕丝生产企业 |
分类号: | F426 |
页数: | 7 |
页码: | 558—564 |
摘要: | 煮茧抽丝,称之缫丝。有谚语“小满动三车”(丝车、水车、油车)。宋以前,为手摇式木制缫丝车,由丝灶、丝眼、小滑轮(竹管)、锭子、绳轮等组成。煮缫同时进行,二人操作,一人投茧、索绪、添茧;一人手摇轮子,把丝绕上锭子。宋代开始出现脚踏式缫丝车,通过脚踏板传动曲柄连杆回转,仍由两人操作,一人准备蚕茧,管丝灶,负责烧火、添茧、加水、调节烘丝炭火等;一人做丝,坐在丝灶前,手足并用,脚踏启动板,转动丝车车轴,手拿一根长竹筷在沸水锅中拨动,捞起丝头,以手指挽入牌楼架上之铜绪,丝头引上丝箴,完成索绪、添绪等操作。赵孟頫有诗云:“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 至明代,双林区境乡村,丝车结构更精良,基本统一形成2绪、3绪脚踏缫缫丝车。1984年5月,距双林镇不远农村发现一台机身保存完好丝车,属明代晚期定型丝车(今陈列于中国丝绸博物馆制丝厅)。其结构由车架、丝灶(上安缫丝锅)、烟囱三大部分组成,另有集绪、捻鞘、卷绕等26个部件配置而成。还配备烘丝火盆、拨茧竹筷、索绪帚及其他工具。这种缫丝车及工具一直沿用至20世纪60年代末。俗称土法缫丝。 |
关键词: | 丝绸 蚕丝 蚕丝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