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蚕丝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35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蚕丝贸易
分类号: F426
页数: 3
页码: 556—558
摘要: 明清时,以双林、菱湖、新市、南浔、乌镇五大江南丝市最为兴旺,双林、菱湖、南浔号称江南三大丝市。蚕丝贸易日出万金。双林丝市,四五月间,乡人丝船排比而泊,前后左右十多里。区境内各乡村所产蚕丝皆鬻于双林市中,每年可成交蚕丝近万包(每包40公斤),成为周边无可攀比之丝业名镇。有“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之称。东济桥东北列肆收丝,成为丝行埭。每年小满后,吴、越、闽、番以及海岛皆来市载银购丝。头蚕丝市、二蚕丝市之大市均可日出万金,岁有百十万之益。中秋节后,客商少谓之“冷丝市”,但双林丝市中仍有来自各方丝商进行蚕丝买卖,可与次年新茧相接,故双林有“买不尽湖丝”之说。
关键词: 丝绸 蚕丝 蚕丝贸易

内容

丝市
  明清时,以双林、菱湖、新市、南浔、乌镇五大江南丝市最为兴旺,双林、菱湖、南浔号称江南三大丝市。蚕丝贸易日出万金。双林丝市,四五月间,乡人丝船排比而泊,前后左右十多里。区境内各乡村所产蚕丝皆鬻于双林市中,每年可成交蚕丝近万包(每包40公斤),成为周边无可攀比之丝业名镇。有“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之称。东济桥东北列肆收丝,成为丝行埭。每年小满后,吴、越、闽、番以及海岛皆来市载银购丝。头蚕丝市、二蚕丝市之大市均可日出万金,岁有百十万之益。中秋节后,客商少谓之“冷丝市”,但双林丝市中仍有来自各方丝商进行蚕丝买卖,可与次年新茧相接,故双林有“买不尽湖丝”之说。
   周士琪《致富奇书》中记:“福建乡倭缎、广东粤缎必用吴蚕之丝。”江宁松江、苏州等地丝织品都采用湖丝。清《嘉庆江宁府志》:“江宁本不出丝,皆买丝于吴越。”周士琪《致富奇书》:“苏州之丝织原料,皆购于湖州。”明《崇祯松江府志》(卷六)载:“松江织造上贡吴绫等之原料,湖产为多。” 解放后,国家成立土丝市场,生意清淡,后多不存在。
   丝行源于明中叶,明正统十一年(1516)《新市镇志》有记:“收丝盛时呼为丝行”,“市肆所收有光、肥、细、经、纬等名目”。
   清初(1662—1722)间,丝行兴起,江宁、苏州、杭州三大织造局每年派胥吏到双林镇丝行采办蚕丝。
   丝行中有京行、广行、乡丝行、经丝行、抄庄、掇庄、本庄之分。
   本庄收丝后销往国内各地绸庄、机户,贸易额可达20万—30万元,少者也有万余元。
   京行专门招接江宁、苏州等地客商,将丝贩销制造,上供京师。
   广行(又称客行)招接广东、福建等南方一带客商,以及运往上海与洋商交易。
   乡丝行直接向农户收购。
   经丝行专门买丝造经。
   抄庄买进丝后转卖给大行。
   掇庄以招卖乡丝户代为出售,并从中稍抽微利(也称小饷头)。
   清道(光)咸(丰)年间较为有名丝行有蔡兴源、陈义昌、姚天顺、俞源元、施福隆、丁震源、陈三益、凌成记、协源、诚昌裕、俞兴记、振宇、俞广隆、广源、钮裕成、鲍诚昌、同丰祥等17家。
   丝行之开设,须经官方认定,领取牙帖(相当于执照)方可开业。光绪年间牙帖
  一份,缴库银40两。每年更换,并视丝规模大小,须另缴厘税5—10两。
   进入清末民国初,双林有丝行20多家。这些丝行所收购之丝,一半以上被南浔丝商重新收购,转充“辑里”丝并售予洋行。抗日战争时期只剩5—家。丝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拎秤直接去船埠向农民收购蚕丝。
   丝行老板姓名及行址:谢思永沈家桥堍沈裕生永平里朱茂连杨树弄费兆详虹桥港章和生章家弄张少珊南石競汤桐甫西港口沈申宝天成里胡寿章汪家弄吴海荣凌家湾计健康木匠埭施子云蒋家弄沈培元东庄湾张作霖虾壳弄张新甫温家白地杨幼璋沈家桥陈子培、费开诚、费润洲(行址不详)
  1946年,抗战胜利后有资料显示,茧(改良种,湖蚕本地种)、丝(厂丝、土丝、丝经)在湖州地区收购总量中,双林区境(重兆4%、石淙20%、双林镇5%、千金5%、善琏和含山30%)占半数以上,达64%。
   解放后,蚕丝由国家统一收购,只设蚕丝代购或联购店。具体由供销社负责安排。
  而由机械生产之白厂丝由丝绸公司安排国家计划、收购、贮存、分配、出口等具体工作。
   二蚕丝出口贸易民国《双林镇志》记“清道咸时,上海犹未通商,洋商居香港,已有镇人运丝往售。蔡兴源、陈义昌等皆以此起家,积资巨万。五口通商,先后有姚天顺、俞源元、施福隆、丁震源、陈三益、凌成记等丝行与之交易。选头、二号白丝运至上海,直接售于洋行有震源、凤云、三益、文鹿、成记、雪梅等丝牌。常年出口者三千余担,其后南浔、震泽经丝行销辑里丝。”“仅乡丝行裕成、振裕、同丰祥、祥泰生四家每年出口多则三千余担,少则二千余担。”清末,双林年有出口蚕丝多则在六七千担,少则也有近五千余担(不包括肥丝和野蚕丝)。(1担=50公斤)。
   民国初,双林久纶、竞新、俞兴记机器缫丝厂生产白厂丝均以自有商标运至上海洋行转销出口。
   解放后,1953年双林土丝由国家统一收购。1956年,设有土丝收购点,此时双林无厂丝生产。蚕丝由国家统一配茧原料、统一收购成品、统一出口和内销。干湿下脚原料由丝厂直接解交绢纺厂。
  1988年始,按以茧返丝、外贸承包。双林区境苕南、塘南、莫蓉三家丝厂年出口厂丝近100吨。三家缫丝厂平均每年可生产厂丝200多吨,近一半数量白厂丝用于出口。
  1980—1990年,双林丝厂共出口白厂丝780.87吨,1991—2000年为100吨,2001—2010年为65吨,成为国营丝厂生产白厂丝专业厂之一。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