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蚕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3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蚕丝
分类号: F426
页数: 3
页码: 554—556
摘要: 明清时就按育蚕期分头蚕丝和二蚕丝。头蚕丝(也称春蚕丝)为上,光而韧;二蚕丝为次,光而艳。按粗细分,有合罗丝、串五丝、肥光丝、经纬丝、荒丝之别。明万历《湖州府志》有记“‘合罗’专供制御服”。清中后期,丝品分细丝、粗丝、肥丝。细丝以双林、辑里为佳,但辑里产量少,南浔丝商以双林细丝充之。肥丝以双林为最著名。后来逆向摇干经,又为辑里丝商所青睐。丝经又可分东洋经、方经、大经、花车经等名。1966年11月,改良土丝,定名为“桑蚕农工丝”。
关键词: 丝绸 蚕丝 蚕丝

内容

土丝
  以手工缫制。明清时就按育蚕期分头蚕丝和二蚕丝。头蚕丝(也称春蚕丝)为上,光而韧;二蚕丝为次,光而艳。按粗细分,有合罗丝、串五丝、肥光丝、经纬丝、荒丝之别。明万历《湖州府志》有记“‘合罗’专供制御服”。清中后期,丝品分细丝、粗丝、肥丝。细丝以双林、辑里为佳,但辑里产量少,南浔丝商以双林细丝充之。肥丝以双林为最著名。后来逆向摇干经,又为辑里丝商所青睐。丝经又可分东洋经、方经、大经、花车经等名。1966年11月,改良土丝,定名为“桑蚕农工丝”。
   白厂丝起于清末民初,以机械缫制。用上茧原料,经剥茧、选茧、煮茧、缫丝、复摇、编丝、绞丝、打包、整理等工序制成之蚕丝称“白厂丝”。其纤度规格主要有:13/15旦、16/18旦、19/21旦、20/22旦为主。双林丝厂及双林其他乡办丝厂生产厂丝平均品位在3A30。全自动缫机生产白厂丝平均品位也在AAA级以上。1985年、1986年,双林丝厂梅花牌Z/12白厂丝分别获浙江省优质产品和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
   农工丝外观与白厂丝相似,主要以次茧做原料。解放后,双林区境生产甚少。
   双宫丝(肥丝)民国前双林区境四乡以产肥丝为最。民国《双林镇志》记“一名粗丝,蚕户收茧挑取白净匀圆者,缫为白丝,乃以双宫、薄皮、柴痕、魇晕等茧,概缫肥丝,其名不
  一:色白而粗者曰‘白光’,色黑而粗者曰‘黑光’,均配销织绉之用。条分细者销于盛泽绸机,下则为线料,盛销于嘉兴、濮院,纯用双宫缫出者曰‘同功’,丝价最低。
  亦间有白净者曰‘雪丝’,价稍昂。就肥丝出数约略计之,丰年可出五百担,歉则二三百担。”“光绪时有协源专业肥丝行开市,四出兜销,逐年而盛,并兼并邻近市镇所出,会于双林,其总数可达千担。清末民初业此者凡七家,曰诚昌裕、广隆、广源、昌隆、徐同和、鲍诚昌、顺和。”双林地区称肥丝,其质量最好肥丝甚至可与细丝比美,系用双宫茧(2蚕共成1茧)缫制而成,一直延续至今。
   野蚕丝今早已无此丝。双林历史上曾有此丝。民国《双林镇志》记:“丝色微黄,其种子寄生于桑,小暑后出头蚕,处暑后出二蚕,自生自长,而食桑。茧忌夏雾,不忌秋雾,夏日多雾成茧必少。丰收之年收茧之银可达十余万,歉则四五万耳。北乡丁泾、西阳等乡农家之缫野蚕丝称‘妙手’,亦间有仿厂经丝缫法者。洋商或购茧至厂试缫,其坚韧过于白丝。” 紬丝今称“绢丝”,但不同于绫绢之称谓。唐代时已有,《新唐书》(卷四十八)有记:锦、罗、纱、绫、绢、紬等。紬丝主要用吐头、茧衣、次茧等精制而成。20世纪80年代,兴办大小乡办紬丝厂10多家,年产紬丝可达近千吨。
   二蚕丝商标清末,双林镇除上述乡丝行经营丝经外,尚有其他多家乡丝行经营,并且拥有商标,以抵南浔“辑里丝经”及南浔丝商充“辑里”。有震源、风云、文鹿、三益、成记、雪梅等6只商标,所占出口“辑里”丝近1/3。
   民国初,厂丝生产发展迅速,双林久纶丝厂有蜂雀牌,俞兴记丝厂有绿兵船牌、海城牌,竞新丝厂有双舞女牌、双麟牌。
   解放后,各缫丝厂废除原旧商标,白厂丝、双宫丝统一规定使用红梅牌、黄梅牌、绿梅牌3种商标。红梅为A级及A级以上生丝使用;黄梅为B、C级;绿梅为D级及D级以下生丝使用。1966年起,出口白厂丝统一使用梅花牌商标。一直使用至今。紬丝自1981年起,由鹿牌改为皇后牌。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