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及植保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33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及植保组织
分类号: S43
页数: 4
页码: 488—491
摘要: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可造成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如发生此病,会产生自穗,严重尽秕谷。20世纪50一70年代,通用农药波尔多液、稻瘟净、克瘟散、异稻瘟净、甲(乙)基托布津、多菌灵、稻瘟灵等,90年代采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等农药。21世纪,开始使用高效环保农药阿维菌素和吡蚜酮。
关键词: 农业 粮油种植 病虫害

内容

双林四乡大田历史上以宋天禧元年(1017)至清咸丰九年(1859),共发生螟、蝗及其他病虫灾害共35次。其中,咸丰九年,吴郡各乡均遭灾害,唯双林区境方圆二十里没有被侵害,不知何故。民国《双林镇志》对除虫有这样记:“三伏苗长之时,有青翼虫生。细如粟,而头尖,谓之蠓虫,多则令苗瘁。除之之法,熬菜油用小竹管吸油滴泥间,一人从后用竹板拍打,令油水溅苗上,虫闻油气即死。秋热过甚,或雾连朝,则生黄翼小蛾,遗子苗本,即生蛀杆虫,能食苗,使萎。除之之法以缸贮水,置田塍,夜炷火其中,蛾望火光扑入淹死。此杜其孳生也。如已生子在稻秆中,则惟细捡剪苗去之,否则遭此害者必通亩枯秆,无升斗之收。总之苗喜疏,达透风处,虫自少。若蝗蝻漫空蔽野,备御之策,极难惟得。连日霖雨,虫壳不得脱,始湿涨而死。”民国13年(1924)、22年(1933)、23年(1934),双林区境也曾遭不同程度虫灾,以螟虫害为主,蝗虫害未发生。解放后,大田粮食作物与耕作制度、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1949—1955年,单季稻早、中、晚混栽,利于二化螟繁殖,稻瘟病、白叶枯病、稻蝽象、象鼻虫、铁甲虫等病虫害时有发生;1956—1965年,水田耕作制度以单稻为主,单双混栽,利于三化螟发生,纹枯病、稻蓟马、纵卷叶螟等加重危害;1966—1982年,水田耕作制度以连稻为主,单双混栽,褐稻虱、黑尾叶蝉、纵卷叶螟为主要病虫害,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麦类赤霉病危害较严重;20世纪80年代,稻瘟病发病率面积平均为15%左右,白枯叶病为20%,大麦以赤霉病、黏虫危害较严重,小麦以赤霉病、白粉病、黏虫危害最严重;90年代,晚稻繁盛稻瘟病率在1%左右,白叶枯病面积为3%左右,而稻曲病却高达10%左右,成为双林区境四乡大田新病害,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是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最为严重病虫害,尤以稻纵卷叶螟为最重。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可造成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如发生此病,会产生自穗,严重尽秕谷。20世纪50—70年代,通用农药波尔多液、稻瘟净、克瘟散、异稻瘟净、甲(乙)基托布津、多菌灵、稻瘟灵等,90年代采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等农药。21世纪,开始使用高效环保农药阿维菌素和吡蚜酮。
   稻纹枯病此病为水稻主要病害。可以药物控制。20世纪60—70年代,主要用稻脚青喷洒。后用井冈霉素抗菌剂,安全而高效。80—90年代,使用3%井冈霉素水剂,加水后喷洒。如发此病,晚期可成片倒伏,秕谷增加,千粒重下降。除喷药外可适时搁田。21世纪,开始使用乙醋醇、爱苗等农药。
   白叶枯病抽穗前可见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俗称茅草瘟,白叶瘟。20世纪60—
  90年代,一般均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或50%消菌灵水溶液粉剂,加水喷洒。如有此种病稻草、病谷应及时处理好,以减少病源。21世纪,使用与稻纹枯病相同农药。
   稻曲病主要危害稻穗、谷粒。20世纪90年代,在单季晚稻中出现,可在破口抽穗前5天实行施药防治,用5%井冈霉素水剂,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加水喷洒。
  21世纪,使用与稻纹枯病相同的农药。
   三化螟虫俗称钻心虫、蛀心虫,除二三化螟虫尚有大螟。均以幼虫危害水稻,可造成水稻枯稍、枯心苗、枯孕穗等。均以一年发生3—4代速度在稻根中越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采用传统方法防治(前已述)。从1956年起,开始使用“六六
  六”农药防治。70年代后期,用乙基1605、苏化203等剧毒机磷农药防治。90年代,用低毒40%稻康乳油或20%三唑磷乳油,也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喷洒。另外,也有用杀虫双、米虫醚、呋喃丹等农药进行防和治。21世纪,使用与稻纹枯病相同的农药。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纵卷稻叶,藏身其内,食害叶肉。俗称刮青虫、白叶虫、苞叶虫,一旦产生使稻叶留下白条斑,并吐丝结苞,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此虫由南方传入。每年梅雨季节迁入主峰;每年可发生5代,以2—4代危害为重。所以,在抓紧夏收后灭虫,可减少第三代虫源。药剂防治狠治、巧治第三代,挑治第四代,可用甲胺磷乳油(2002年7月1日起浙江省禁用),晶体敌百虫、辛硫酸乳油、毒死蜱乳油等加水喷洒。21世纪,使用与稻纹枯病相同农药。
   稻飞虱俗称响虫、蠓虫。可分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三种,其中褐飞虱危害最重。此虫以吸取稻汁液,危害轻者使水稻空秕率高,严重时使水稻倒伏,造成颗粒无收。防治对策:采用抗虫品种,保护利用青蛙等虫类天敌等手段。药物可采用10%大功臣(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加水喷洒;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拌细土撒施,另外也可用叶蝉散,速灭威可湿性粉剂加水喷洒;或用混灭威乳油、氧化乐果等。21世纪,使用飞电(吡蚜酮)。
   麦类赤霉病大小麦均以赤霉病危害最严重,系伴湿性病害。此病俗称红头麦。
  在防治上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如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害发生和蔓延。20世纪70年代,推广使用甲基托布津、50%乙基托布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单独使用时加水喷洒,可达预期效果。21世纪,使用与稻纹枯病相同的农药。
   草害20世纪70—80年代,粮食遭受杂草为害逐年严重。有草类49科、99属、
  125种,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稻田杂草23科41属57种,有稗草、节节草、瓜皮草、
  三棱草、鸭舌草、陌上菜、中毛草、四叶萍、水竹叶、异型莎草等,前5种分别占杂草发生总量的9.9%、42.88%、15.29%、10.58%和10.55%,总占89.2%。二是春粮田杂草有26科58属74种,主要有看麦娘、雀舌草、繁缕、碎米荠、茼草、蓼、稻苕菜、猪殃殃、一年蓬、鼠曲草等,以看麦娘草为主,占麦田杂草总量85.23%左右。
   现代除草是以化学除草。秧田以17.2%幼禾宝可湿性粉剂拌土散洒,或加水喷洒均可;40%直播净或35%秧禾葆可湿性粉剂加水喷洒;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加水喷洒。早育秧可选用17.2%幼禾宝或90%高效杀草丹+10%磺隆兑水喷洒,或35%龙杀兑水喷洒,也可50%二氯啉酸兑水喷洒。抛秧田化学除草可用35%丁苄可湿粉剂拌土撒施;也可用50%二氯喹啉酸+10%苄磺隆兑水喷洒,直播稻田可选用40%直播净,或17.2%幼禾宝兑水喷洒。移栽田可用35%丁苄可湿性粉拌土撒施;或50%二氯喹啉酸可湿粉+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洒。早晚稻大庙移栽田可用14%新草畏或禾太可,也可用18%田草光拌尿素或细土撒施。麦田除草也需科学使用绿麦隆、异丙隆、骠马,使它隆等,需谨慎使用甲磺隆。
   天敌双林区境四乡粮食作物天敌害虫有昆虫、线虫、蜘蛛、微生物类和脊椎动物类共5类48科215种。其中,水稻害虫天敌占46科196种;捕食性天敌24科89种。
   鼠害也是粮食作物一大天敌,以黄毛鼠数量最多,约占50%以上;室内以黄胸鼠最多,占63%左右,其他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等。对鼠害必须采取大面积灭鼠办法,采用鼠钠盐、灭鼠磷、毒鼠、磷化锌等药物。近年,已采用药物灭其雄性鼠生育能力来达到灭鼠效果。
   二植保组织民国18年(1929),吴兴县成立治虫委员会,双林镇域由乡绅出资聘用专人治虫。
  民国23年(1934),出现治虫事务所和站,负责治虫事务。1950年,吴兴县成立治虫指挥部,设专职植保人员专司治虫工作。1956年,吴兴县建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站,次年,双林区境建病虫害情报点,由双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测报工作。
  20世纪60年代,双林区境四乡建立群众性植保队伍,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均有植保员,形成三级植保科技网络。植保员大都由回乡和下乡知青担任。80年代,发展村级植保服务组织。90年代,由各乡镇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担任,各乡镇供销社与农技站联系合开办“庄稼医院”,由农技人员作指导,供销社广为散发农技人员病虫情报简报,并供应各种植保农药、肥料,以及时进行预防。90年代,双林镇农技站成立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供应农药、化肥、饲料、良种,并下村、队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21世纪,农业上各项农技指导工作由双林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工作。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