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虫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326
颗粒名称: 第九节 虫类
分类号: F303
页数: 1
页码: 462
摘要: 蚕(又称蚕宝宝,一般为家养)、蛙(俗称田鸡)、蝼蝈(即吠蛤,鸣于水田中,其声甚烦)、黄马(似蛙而小,背绿腹红称,咬人有毒)、瘌蛤蟆(即蟾蜍)、蝌蚪(俗称田鸡乌泥,即蛙之幼虫)、蜂、黄蜂(即胡蜂、露蜂)、蝘螉(即螟蛉子)、螘(一作蚁,有黑蚁、赤蚁、飞蚁、白蚁)、螳螂(其子即桑螵蛸)、刺毛虫(亦名蛓毛)、毛虫、蓑衣虫、蛱蝶。
关键词: 农业 物产 虫类

内容

蚕(又称蚕宝宝,一般为家养)、蛙(俗称田鸡)、蝼蝈(即吠蛤,鸣于水田中,其声甚烦)、黄马(似蛙而小,背绿腹红称,咬人有毒)、瘌蛤蟆(即蟾蜍)、蝌蚪(俗称田鸡乌泥,即蛙之幼虫)、蜂、黄蜂(即胡蜂、露蜂)、蝘螉(即螟蛉子)、螘(一作蚁,有黑蚁、赤蚁、飞蚁、白蚁)、螳螂(其子即桑螵蛸)、刺毛虫(亦名蛓毛)、毛虫、蓑衣虫、蛱蝶、蜻蜓、壁钱(亦名壁喜子、壁镜、本地无有毒壁喜子)、蜘蛛、蝇虎(苍蝇老虎)、蛴螬(即桑虫)、蚱蝉(即蛀蟟)、杨甲(俗名羊牛)、蝼蛄、萤火虫、蠲(俗名火百脚)、土鳖(即地必虫、灰必虫、能食蚂蚁)、蜣蜋、蚱蜢(又称阜虫,有圆头、尖头,蝗虫、芦虫之分)、蜈蚣(俗名百脚)、守宫(又名水沿龙、壁虎)、螺螋(俗名蠼螋百脚)、蜒蚰、蛞蝓(即蜗牛,俗名鬼眼螺蛳)、蚯蚓(俗名蛐蟮)、水蛭(即蚂蝗,水田最多,会吸人和动物之血)、青虫(能化蝶)、桑搭(亦名象梗虫,与枝干色无二,难辨)、灯蛾、米虫(生于米中,久则化蝶;另有一种米虫,细墨,俗名洋疰,食米即空)、叩头虫(又称乌板虫、乌亡虫,傍晚时出)、蜰(亦名臭虫)、蚊(有花蚊、长脚等品种)、蝇、蚤、虱、羊虫(形似萤火虫,无光,人工饲养可作药饵,为养鱼之品)、络纬(俗名纺织娘,亦名络丝娘,形有大小,鸣声不一,俗称叫蝈蝈)、蟋蟀(捉于深秋时,历有以斗蟋蟀赌财物,称之开栅场,本地产叫墨灵子,个小)、吉灵子(亦叫金灵子,声微悦耳)。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