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草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32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草类
分类号: F303
页数: 1
页码: 459
摘要: 苎(樨头中有绵可和粉食)、稗(即稗草)、莠(俗称狗尾巴草)、佩兰(俗称醒头草)、茵陈、艾草(可做药、火艾)、茺、蔚草(即益母草)、藿香、青蒿、紫苏(俗称卜子,民间用作泡熏豆茶)、夏枯草、大黄、小青(即淡竹)。
关键词: 农业 物产 草类

内容

苎(樨头中有绵可和粉食)、稗(即稗草)、莠(俗称狗尾巴草)、佩兰(俗称醒头草)、茵陈、艾草(可做药、火艾)、茺、蔚草(即益母草)、藿香、青蒿、紫苏(俗称卜子,民间用作泡熏豆茶)、夏枯草、大黄、小青(即淡竹)、豨莶、芭蕉(一名甘露)、土三七、土牛膝、麦门冬、无门冬(即文竹,可入药)、酸浆(俗名灯笼草)、车前草(俗称观世音草,一名打官司草)、苍耳、鳢肠(即旱莲草)、扁蓄、地蜈蚣、蒲公英、土大黄、栝萎(即天花粉草)、何首乌(即夜交藤)、木莲(俗称木莲蓬,鬼馒头,本地夏日采揉以井水,茄汁点之后可食,即凉粉)、菖蒲(有金钱、胡须两种,栽于水盆供养房内,以避灯煤之气味)、虎耳草(俗名金丝荷叶)、酢浆草(亦名酸梅子草)、地锦(即酱瓣头草)、老少年(叶有黄、红、青、紫四种,至秋尤艳)、翠云草、万年青、吉祥草、如意草、芳草(可通旱烟筒)、苇(属干枯,作柴薪)、苔藓、凤尾(即马鞭草)、鸭脚草(生于稻田)、慎火草(治火丹)、鱼腥草(治喉风)、天荷叶、水苏(一名鸡苏草)、薄荷、荆芥、蓬草(花梗作帚)、艾、书带叶、金花莱、绿萍(俗称浮萍)、藻(俗称蕰草)、荇(生于水底,可作鱼饲料)、烟草、瓦松(俗名瓦花)、促织草。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