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战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26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战事
分类号: E158.955
页数: 12
页码: 339-350
摘要: 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正值新丝上市,曾国藩湘军部属李某以剿匪为名掠菱湖,太平军为保护农民利益和官兵作战,李某向双林败退,太平军追至镇西长生桥而返。
关键词: 地方军事 地方战事

内容

一主要战事太平军交战洋兵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正值新丝上市,曾国藩湘军部属李某以剿匪为名掠菱湖,太平军为保护农民利益和官兵作战,李某向双林败退,太平军追至镇西长生桥而返。因当时太平军尚未在双林设立“官局”,也无驻军,湘军李某即率败兵窜入双林,抢掠财物无数。
   同治元年(1862)四月,太平军返双林时在长生桥与“花绿头兵”相遇。“花绿头兵”威逼双林地方民团打头阵,接火后,太平军首领乐王见“民团”在前,即下令停火。因“民团”与太平军相处有日,深知太平军顺天意得民心,趁机四下逸去。乐王侯“民团”散,猛攻“花绿头兵”,“花绿头兵”一败涂地,退驻里庄。洋人在望远镜中见乐王帅旗,集炮而攻,乐王被炮弹击中重伤,太平军为救主帅遂停止进攻,后乐王伤重谢世。
   说明:英法于1860年6月在沪组成以美国军事员华尔为首的“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1962年,英法军舰攻占宁波,仿照华尔“洋枪队”组成“常捷军”“常胜军”,由洋人任教官,兵士多为宁波籍,俗人讽称“花绿头兵”。这次到双林是法国“常捷军”。
   长生桥抗日战斗 “皖南事变”后,双林区域内中国共产党活动转入地下,双林地区设立国民党区署。吴兴县政府下辖武装组织“吴兴县抗日自卫总队”,总队长李谟焯。下设3个大队
  9个中队,拥有官兵一千余人,配有轻重机枪、步枪、短枪、掷弹筒等武器。另有县、区特务大队,乡镇特务班等组织。1942年秋初,抗日自卫总队第三大队在双林重兆及长生桥一带与驻守日本侵略军发生遭遇战,不敌,求援。但当总队长李谟焯派六中队赶到时,三大队已摆脱日本侵略军撤退塘北。日本侵略军在重兆休整,李谟焯与三中队长沈耆儒商定,选择在镇西长生桥一带进行伏击,而日寇此时毫无察觉,若无其事地准备回双林,待日寇进入伏击圈后,自卫队以密集火力打击日寇,日寇顿时溃不成军,想强冲长生桥,又遭预伏在桥头的机枪狙击,日本侵略军死伤惨重。六中队分队长沈可斌与另两名战士求胜心切,站起身准备冲锋,不幸沈可斌被流弹击中头部,后虽经抢救治疗脱离生命危险,但落下终生残疾。此战斗交战约20分钟。抗日自卫六中队阵亡5人,伤5人,日本侵略军死伤30余人。其中,驻双林一名日本侵略军指挥官当场毙命。当日晚上,湖州日本侵略军司令部派出两艘小火轮,其中一艘挂上灯彩,运送尸体,为民众所耻笑。
   莫蓉战役民国34年(1945)4月中旬,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八支队在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彭德清、支队长程业棠、政委韩念龙、副支队长舒雨旺、政治部主任姚力等率领下,从安吉孝丰出发,翻过莫干山,进入杭嘉湖平原,一路辗转,于4月22日进抵吴兴县石淙地区。4月22日夜,中共地下党员嵇高生、蔡敬贤和农民积极分子陈长富三人,找到新四军八支队,见到八支队支队长及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彭德清、杜大公等领导,向他们报告国民党吴兴县大队就驻扎在和顺兜的重要情报,蔡敬贤还为部队提供自己绘制的双林地区敌顽据点图。次日,支队首长派出侦查小组,由农民积极分子陈金林当向导,进一步查清地形和顽军情况。
  4月23日傍晚,副司令员彭德清做战前动员,随即部队由陈金林、陈长富等当地群众当向导,进入和顺兜地区。24日凌晨1时40分,战斗打响,一营一连突击排在莫蓉亭子桥东一里处秘密泅渡成功,迅速攻占良民坝桥头堡,毙敌哨兵,俘敌4—5人,新四军无一伤亡。随后,一连接连攻占良民坝、良民桥,向姚家湾攻击。二连攻占木
  五桥,俘敌20余人。一、二连会师姚家湾,围歼逃窜至姚家湾敌人,俘敌60余人。
  与此同时,二营从北面攻占七星桥头堡,向新安村、大虹桥、徐家兜等处猛插,断敌逃路。三营经燕子村、永福塘桥从西面向纵深发展。一营二连和三连乘胜向和顺兜进击,攻占吴兴县政府和县大队所在地石桥村,俘敌240多人。至下午5时,战斗结束,俘县政府、县大队共500多人,包括县政府主任秘书严思义和七八十个尉以上军官。
  至此,双林区域内国民党政府全面崩溃,中共吴兴县委即相继成立菱湖、双林两个区抗日民主政府。
   国民党军62师对日寇三天三夜抵抗战役民国29年(1940)年前,日本侵略军多次入侵、过境双林镇,但并未在双林驻扎。
  在1940年3月下旬,正值抗日战争处于一个相持阶段。其时,国民党28军军长陶广率62师368团驻扎在双林镇、莫蓉、善琏一线,在该部队得知日寇土桥率部将要进犯双林的消息后,62师师长陶柳、368团团长谢明祥亲临双林,与已在双林的62师政治部主任沈少巽商讨部署有关战事。受政治部主任沈少巽积极抗日思想影响,以及中共吴兴县委书记虞骆文(王子达)在62师宣传抗日,该部很快做出与日本侵略军在镇北
  一线打一仗的决定。
   是年3月27日,368团秘密进驻双林,在双林塘两岸构筑三道防线。第一道,三桥以北,渔婆桥、汲水港、公余庄、石街漾一带;第二道,三桥南北堍沿河一线;第
  三道,镇内各主要街弄构筑简易工事,必要时可进行巷战。双林塘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漾,塘上三桥乃镇北之门户,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居三桥之中的化成桥,作为防守重中之重,在桥南堍西侧戏台和东侧庙顶上各架设机枪一挺,再稍往东,在私立冰心产科诊所二楼上配架“马克辛”重机架一挺,万元桥和万魁桥也各配备相应火力,一张钢铁罗网悄然布下,严阵以待。
  3月28日,战斗打响。第一道防线因无险可守,很快就被日本侵略军突破。化成桥北堍耶稣堂前,驻有368团一个小炮阵地,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激烈的对射,下午被日本侵略军摧毁。两名炮手双踝以下被齐齐炸去。中共地下党员周金奎等人组织担架队、救护队,冒着炮火把他们抬下火线,送往镇南堂子湾该部的一个战地救护所作伤势处理,再用船只送他们撤离双林。
   接下来第二天战斗更加激烈。第二道防线三桥成为双方争夺焦点。日本侵略军见双林塘河面宽阔,水深急流,加上天气尚寒,武装泅渡肯定难以成功,于是一方面以凶猛火力压制桥南,另一方面疯狂强攻三桥,企图占领桥顶,居高临下,突破桥南防线。而368团部则采取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策略坚守三桥。待日本侵略军进入三桥北堍,以猛烈的火力给予打击。这一天下午,有一姓金老汉和一名15岁陈姓少年(今已故世)看到当时战斗情景:日本侵略军又一次发起进攻,一手持绑着太阳旗步枪的日兵领头,每隔几步为一个三人战斗组,猫着腰冲向化成桥。起先只有零星的步枪声,等到那领头日兵及两个战斗组冲上桥,368团部轻重机枪猛然开火,枪声如爆,密不透风,弹雨横飞,石屑火星四进。七名日兵当场毙命。62师368团在三桥苦守三天两夜,日军共伤亡近百人,而该部官兵阵亡60余人,三桥上留下弹痕累累,至今可见。3月
  30日黄昏,该部在弹药所剩无几,战斗减员严重,且得不到及时补给和增援的情况下,守在万魁桥一线的该部官兵再次重创日军,取得毙敌十多名战绩后,得到消息,日本侵略军将要调集飞机增援,并在汉奸引领下派兵东西迂回包抄双林镇,该部不得不撤出双林。4月1日,双林再次陷入日军手中。
   说明:另有资料这次战斗日期是3月31日—4月2日。
   新四军与国民党军34师134团双林战役民国34年(1945)8月,抗日战争行将结束。8月10日和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出七道命令,其中命令华东新四军迅速向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大举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2日,中共党中央发出指示,决定放弃争取大城市,而以必要兵力着重夺取小城市及广大农村,扩大并巩固解放区。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于9月中旬发起双林战役,基本上歼灭34师。
   民国33年(1944)秋,国民党军34师田铁夫部从苏北调防到双林,在双林及周边构筑工事,修建碉堡,企图负隅顽抗,还强征民夫,抢掠百姓。1945年9月初,驻扎在长兴地区的苏浙军区第四纵队第十、第十一支队获悉上述情报以后,立即挥师东南,歼灭这股敌人。
  9月9日,四纵十一支队攻克香山,11日、12日两晚相继攻占吴兴之大钱、织里两个伪据点,缴获机枪两挺,步枪50余支,俘敌80余人。随后由织里南下,攻克伪
  一师各一个连驻防的仁舍、重兆两个据点。
   双林战役外围战斗自9月13日开始。当天下午6时,新四军一部由西南猛插双林以东4公里的化台桥(妙严塘桥),于晚上10时左右发动进攻,拂晓前占领该地,驻防在此的国民党军34师134团一营三连大队被歼,俘敌60余人。
   同日晚9时许,对双林西南2.5公里的盛林山守敌,即国民党军34师134团一营
  二连发起攻击。担任主攻的是新四军四纵队(坚字部队)十支队一营。敌在盛林山筑有四座碉堡,工事坚固,四周河道环绕,易守难攻,伤亡较大,连长张英华、张木清等10余人相继牺牲。战至翌日中午,由双林增援盛林山的一个国军连行至兴桥头遭堵截,盛林山守敌孤掌难鸣。根据敌情,新四军纵队调来一门山炮,在炮火的威胁下,敌军被迫缴械,200余人全部被俘。
  14日拂晓,由织里南下的四纵队十一支队抵达双林以西之长生桥,驻防军一个连闻风而逃,退至镇西社庄兜以东大兴桥,妄图依托桥头堡阻击我军。然敌军早已军心涣散,刚一冲击即不战而降。至此,双林外围据点全部扫清,形成对双林合围态势。
  15日凌晨,新四军四纵队冒雨发起总攻。西路强攻并占领西高桥,俘敌二三十人。
  东路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双管齐下,大、小虹桥守敌全部投降。与此同时,北路首先占领了化成桥以北的发电厂。天微亮时,武装泗渡双林塘,直插镇中,设在南競路童丰祥丝庄住宅的国军34师师部,百姓桥蔡希堂堂屋的的国军营部和启泰当的修械所等相继被占领。上午8时,双林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使国民党军34师除驻扎在马腰的第24队两个营以外全部被歼。据1945年9月7日《苏浙日报》357期发表的《新
  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公告》称:此役俘敌参谋长王尚文、参谋主任蔡元瑾、34队队副夏祖辉、营长李亚东以下官兵1200余名,缴获轻机枪42挺、重机枪4挺、八二迫击炮4门、小炮20门、步枪500余支、短枪36支、子弹2万余发、电话机电台5架、军毯千余条、军服700套、马4匹以及能制造小型武器和手榴弹的34师修械所的全套设备。18日,这些战利品被分装在20多条木船上,运往长兴新四军根据地,双林人民依依相送。
   保卫双林之役树峦回忆录《抗敌与剿匪》第28页:“民国34年(1945)1月13日上午8时,南浔日本侵略军百余人,窜犯吴兴之双林镇,该县即派自卫队前往击退,计破敌盘踞约1小时,被扰民众10余人,民间损失甚重。20日南浔、乌镇国军一师二团三营共约500余人,与日军交战。分三路再犯双林北栅,一路经履塔直犯东北栅,于上午9时侵入双林镇后即在四栅布防,并带有工匠民伕构筑工事。县政府闻讯即派自卫队与双林区警察中队,驰往救援,于当夜12时到达西南北三栅,形成包围。21日下午2时,摸近敌哨,敌即先行发枪,激战又起,我攻阳道桥一路,毙冠甚众,敌不支,立即增援一个中队,西栅一路经猛烈攻击后,敌以轻重机枪封锁西高桥及低桥,双方血战彻夜,死伤均重,敌伪死守隘口,继续增援,敌众我寡,不得不忍痛撤退,该镇遂又沦陷。” 石桥之役於树峦回忆录《抗敌与剿匪》第52页:“我吴兴各部队(指吴兴国民各自卫队、特务中队、‘忠救军’等),东移石桥村,经四五日整休,大致已恢复战斗力。1945年5月2日,县政府正在召集会议,讨论出击计划。忽接情报称:新四军三纵队在千金曹家埭晚餐,有进犯石桥村模样,我即严密戒备。午后四时,新四军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盛林山经观音桥与忠救军行动总队接触。行动总队一触即溃,新四军狠追至箍桶兜,与吴兴自卫队第二大队第九中队接战,相持半小时,九中队亦即不支,后东移过港。新四军转至七星桥,以一部突破七里桥守军,直追大洪桥;一部攻徐林环桥,击退桐乡自卫队。另一路由八字桥分一部攻石桥村西南,一部绕荃步,进攻石桥村之东西,石桥村乃四面被困,我官兵奋勇冲杀,历三小时之久,双方死伤惨重。至十一时半,各阵地均被突破,新四军各路齐进,我不得已,突围冲出,石桥村失守。是役我吴兴特务中队长刘平章阵亡,全队官兵殉职。县政府主任秘书周源久,科长何梦雷,特务大队副大队长康文祥等十四人被俘,均于5日被押解至洛舍拘囚。” 二双林抗日斗争纪事抗日战争琐事纪略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入侵双林是在民国26年(1937)11月21日(农历十月十九日),这天阴雨。下午,塘桥(化成桥)上照例有人在观察东来船舶,以探日寇消息,忽桥上有人高喊“东洋兵来啦!”此人身着中山装,黑色短大衣,是外乡人。这时人群中忽挤出一人(传为张家肉店某人),指黑衣人为“汉奸”。人们正处于民族仇恨之中,一听“汉奸”,群情激愤,蜂拥而上,不容该人诉说,捆绑起来,扭送至警军所(今塑模厂址)。岂料,所中人员闻日寇将至,早已逃之夭夭,于是众人把此人推在一边,一哄散去。下午3时左右,日寇乘坐的十艘小火轮船停靠东双林村,其中一部分步行经虹桥进镇,另一部分仍由小火轮经塘桥港上岸,两路冲入镇内,不见武装抵抗,见逃者就放枪,裱画师傅范官林被日寇随手一枪打死,他是死在日本人枪下的双林第一人。
  而那名外乡人被登陆日寇(日寇第6师团的配属部队国崎支队)撞见,因他身着中山装,日寇以为是军警人员,加上话音讲不清,即被拖至薛家汇一角,用刺刀连戳多刀而死。日寇扬长而去,事后,在死者的大衣里襟发现绣有姓名,才知他叫陆鹏飞(嘉兴人氏)。该批日寇仅是过境,在镇上逗留大半天,于当晚去镇西长生桥驻宿。据老人回忆,这次日寇在双半天时间内,前后共打死10人左右,除上述2人外,还有“松寿堂”药店的烧饭师傅,以及被抓的6个地方警察,被杀死在镇西。
   同年年底,双林维持会成立,塘北“恒生”纸行顾仲礼任会长。由于遭到各方的打击,维持会仅存在约半年时间就告解体,会长顾仲礼被迫离开双林,避居震泽。
   民国25年(1936)春,双林《涵社》学报创立,1937年3月,为宣传抗日而改名和改版,正式命名为《涵漾》,此报为四开四版,不定期。至同年6月共出三期。
   民国36年(1937)8月,费洁心与湖州朱渭深、丁篪荪等人合办《救亡三日刊》,在双林广泛传播。同年冬,进步青年杨健与几名回乡青年在双林创办油印刊物《战报》,及时介绍本地和外埠抗战情况,至1939年停办。
   民国27年(1938)1月下旬,中国人民抗日义勇军(双林老百姓称“长超部队”)在长超成立,队长李泉生,副队长周枝梅,有二三百人。同年夏天,由原国民党残部改编而成的“朱希部队”成立,司令朱希,副司令汪鹤松,约有4000余人,另外还有在浙西南埠的郎玉麟部队。这三支部队均为抗日武装,经常活动于双林地区。
   同年3月6日,一支日伪武装驻扎在莫蓉、镇西、张村、石等地,准备与湖州出发的日寇汇合,夹击长超李泉生部队,日寇派出飞机。李部在张村与镇西花桥和石淙东部两处进行伏击,经过四小时战斗,粉碎日寇的夹击计划。
   同年5月13日,长超部队在双林召开群众大会,并押着5月1日在八里店伏击日本侵略军战车而抓获的俘虏,举行游行。
   同年农历四月,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对双林镇进行空中轰炸。有一位叫高生大妈的老太太被当场炸死。另一颗炸弹落在清风桥堍,张恒昌酱园马头墙被炸塌,砸死隔壁邻居大小两人。
   同年9月17日,李泉生部队在双林千亩山的永安桥河一带,伏击日军小火轮,当场炸沉其中一艘,歼敌三十余人。
   同年10月14日(农历八月二十一),由驻湖州日本侵略军师团长山田命令,血洗双林。日本侵略军乘坐多艘小火轮船由风光漾进入,先以小钢炮连轰一百多炮,继而登陆冲入镇内,烧杀抢掠,四处纵火,火从北栅烧起,一直把双林上下横街的西半部烧尽,连万安桥(斜桥)也被烧残。同年11月7日(农历九月十六),日寇又一次窜入双林,并放火焚烧,烧掉塘桥街、永庆巷等处房屋。《浙西抗战初期史话》记载:日寇这次进入双林,“双林镇被焚房屋三千余间,被戳三百余人”。
   同年底,双林第二个汉奸组织成立,不称维持会,称“双林商业联合会”,简称“商会”,会长孙哲民(此人1943年被民国政府以汉奸罪处死)。
   民国28年(1939)2月中共浙西特委成立时,确定“依靠郎玉麟部队,团结李泉生部队,争取朱希部队”的战略方针。这三支部队都活跃于双林地区,为打击日伪、坚持抗日做出过卓越贡献。
   同年2月,浙江省政府直属战时政治工作大队(简称“省政工大队”)第一大队第
  二队(简称“二队”)由武康移驻双林镇,以双林为中心,在周边地区开展各类抗日宣传活动,并派出工作组。队内有中国共产党员7名,建立支部,书记为王子达(化名虞骆文)。“二队”在双林期间,帮助成立“双林抗日工作队”“青年救国团”“店员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农民救国会”“儿童团”,出版刊物,开办图书室,开办政治夜校和识字班等。每天早晨进行“晨呼”活动,以唤醒广大民众抗日激情,演出各种话剧,如《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等。进入双林各乡地方机构内,发展中共党员,吸收进步有志青年参加革命队伍。
   同年4月,国民党吴兴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决定在双林恢复战前出版的《湖报》,凌以安兼任社长,李大风为主编,包铁铮与施星火任记者兼编辑,报社设在南栅一民居中,夜间秘密工作。《湖报》为八开铅印,由双林下横街日升纸店负责印刷,印数1000份,每日出版。在双运营不满一年,被日伪发现,惨遭破坏,设备被砸,连日升纸店也破产倒闭。在双林出版的《湖报》内容主要是国内抗战情况,以及八路军、新四军情况等。其间,上海一家中共地下党办的华美广播电台,曾向《湖报》同仁播放《慰问信》,说他们“代表上海孤岛二百万热血同胞向身处敌人后方的《湖报》同仁致以民族抗战的敬礼”。
   同年5月1日,“双林青年救国团”创刊《青读》。至同年8月13日,共出版七期。
  其中,四、五期合刊,每期约一万字左右。
   同年6月7日,“二队”在双林动员各界抗日救亡团体,在丝绢公馆召开数百人参加的“纪念抗战两周年大会”。中共特支书记王子达在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会后还演出精彩的抗日宣传节目。
   同年8月13日,双林妇女救国会单独组织双林各界妇女进行刺绣义卖,将所得款项慰问抗日部队,以实际行动纪念“八一三”惨案发生两周年。
   同年8月底,国民党28军62师政治部上校主任沈少巽,和“二队”中共组织共同努力,把双林已成立的青年、妇女、店员三救国会,改编为部队战地服务团所属的“吴(兴)、崇(德)、桐(乡)、嘉(兴)、德(清)战地服务团双林工作队”,并在内部建立中共党组织,负责人为蔡敬贤。同年10月1日,出刊八开两版油印刊物《战工生活》,每期约120份。11月停刊,共出3期。1940年7月7日又恢复出刊,复号为
  32开12页,内容都是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同年夏,国民党28军所属62师早已在1939年3月进驻双林周边农村地区,在双林以北的苕南三田漾老虎桥一带袭击进犯的日军,一举击沉日军的六艘小火轮,百余名日军落水而逃,附近农民与62师官兵一起围追堵截,抓住多个日本鬼子塞进麻袋,沉入河中淹死,至今这一带农民经常会讲起这件事。
   同年8月5日(农历六月二十),日本侵略军开始第二次对双林进行轰炸,炸弹分别投向贝泰来药店、耶稣堂、港北埭、宏源酱园、章家弄等地。从规模和损失程度上来看,都大大超过第一次。
   民国29年(1940)某月某日,日本侵略军有一个小分队约50余人,不敢进入镇区,而暂时占领双林西栅外一座缫丝厂,白天外出,晚上龟缩在丝厂内。国民党28军
  62师派出一个加强连,带上三门“八二”迫击炮,夜袭日寇,出奇制胜,几乎全歼日寇,并活捉一名日本侵略军队长,押到西栅某白场上,交给双林民众,当场把这名日本侵略军队长打死。
  1944年3月21日。当时双林镇驻有伪军新5师17团二营和部分日本侵略军。而驻在双林镇附近的忠义救国军在吴兴自卫队配合下,对驻双日军和伪军发起攻击。忠义救国不少官兵阵亡,双林镇光复,也看到全国抗战胜利希望。双林镇汉奸王铁良、方桂芬、吴长寿畏罪自杀。不久,忠救军教导团改称忠救军吴嘉吴行动纵队。并在双林镇东岳庙前筑有“忠义救国军吴嘉吴行动纵队阵亡将士墓”以及“精神不死”纪念塔碑。
   三部分人士在双林遇难情况谢承基吴兴双林人,原从医,悬壶于江苏吴江震泽一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双弃医从戎,随温延龄等在双林一带工作。曾数次活动于双林、练市地区,受聘于吴兴县整理委员会委员之任。后被派往金华、杭州地区工作,以及在朱希部队军部任书记。民国28年(1939)赴乌镇演讲抗日思想,听者上万人,莫不动心,立志杀寇敌。
  是年10月20日,在练市杨开庙遭日寇包围,百姓伤亡惨重,谢氏被俘,久无消息。
  据各方探询,始知谢氏备受敌寇酷刑后身亡。时年32岁。(承基之父亲谢啸泉申述)杨文宝吴兴织里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参加织里“青年救国团”,工作不辞辛苦,与吴兴人姚群同时参加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战时政治工作队第一大队。民国28年(1939年)10月7日,他奉令赴双林镇开会,遇敌身亡。(文宝父杨倚石申述)姚连高姚连高、沈金宝、吴阿虎、张金生、施阿宝、汤小宝等6人,均为吴兴双林莫蓉乡人。民国28年(1939)11月,受国民军62师部命令,带领民众数百人填塞
  八字桥河道,以阻日寇汽轮流窜扫荡。动工后的第二天傍晚,众集于桥上听候熊副官点名。桥有七洞,其中第二桥洞因负荷过重而坍塌。众坠河,姚等6人不幸身亡。
   陈鸿范吴兴南浔人,上海中学毕业,服务于电业。民国28年(1939年),因愤于故乡沦陷,备受日寇蹂,乃与驻双林、练市、含山、千金一带的国民党军62师联系,密谋歼日寇事宜,不幸为汉奸吴旦所出卖,遂被捕,坚贞不屈,惨遭杀害。时年
  11月,年26岁。
   吴文生吴兴双林人,时在双林区署担任伙房工作,民国29年(1940年)7月12日,不知何故,被日寇捕杀于三和乡,时年仅24岁。
   黄桂发吴兴双林人,任双林三平乡公所任务队员,专任向导,时该乡第九保凤圩村驻有国民军62师一部。一日,驻双日寇犯善琏,需前往堵击,黄桂发带领国民军至
  八字桥附近。日寇机枪扫射,桂发首当其冲,身中五弹,当场殒命。时年62岁。
   姚荣卿吴兴双林莫蓉渔船汇人,任三平乡第九保保长,奉公守法,颇多功劳,尤以阻塞八字桥工程以堵截日寇为最著。民国30年(1941)8月12日上午,日寇窜至该乡凤圩村烧杀抢掠,姚见状,设法往夹塘唤船引渡灾民,并潜伏于附近,指导灾民逃避至渔船汇河畔,不幸被日寇发现,遭枪击而亡,遗尸复被沉入水底,直至8月16日,尸浮水面,由乡长吴金珍呈报处理,请恤,时年32岁。
   吴银生吴兴县双林区莫蓉西南乡人,任吴兴县政府双林区署特务队一等兵。民国30年(1941)11月5日,奉令至双林附近,堵捕敌探,遭敌击,被捕至敌军驻地双林镇,备受酷刑,坚不吐实,终被日寇解肢,惨不忍睹,时年32岁。
   朱葆仁吴兴双林人,住双林区村安乡十保蔡家兜,时任菱湖区锦马上乡公所民政股主任。民国32年(1943)6月5日深夜,不知何故,被日寇俘去。同月8日上午,被缚石沉于双林区严家坝虹桥下,时年30岁。
   杨延龄吴兴双林人,住双林镇短板桥堍。民国33年(1944)10月21日,日寇
  一支由上海调派乌镇的军队约300余人,下午4时窜至双林镇,强迫杨延龄帮助寻找机关人员,杨坚决拒之,即被枪击伤腿,刀戳胸部,当即殒命,地点在顾家桥西南。
  后该日寇军队驻宿一宵,入晚大肆劫抢,双林镇损失颇巨。
   郑衡字培衡,湖南霅陵人,肄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文科。抗战开始后进入浙江省战时政治工作队服务。民国28年(1939)春,随政工二队进入吴兴双林镇。奉派至第三战区江南第一挺进队一路指挥部从事联络工作。郑衡为人纯厚,学识渊博,治事干练,抗战信念坚强,刻苦耐劳,颇为同志间称道。该部秘书朱渭深,参谋姚璧城爱其才,恳请留其部队工作。函商省政工队,允于聘用。自5月至9月,颇有建树,10月该部队改编,郑留严墓、南浔、双林间协助当地政府工作。民国29年(1940)春,赴塘北
  一带收编游杂部队,误中奸计,被害,时年28岁。
   屠浩字鸿达,双林区重兆乡新圻人。抗日战争开始时,随傅人杰加入浙江省战时政工队二队在双林工作。旋由双林区特务队班长升菱湖区署指导员兼警察中队指导员。
  民国33年(1944)秋,石敬民重新返回吴兴县,管理重兆、长超、双林区,屠随石敬民返双林区署任职于警察中队。民国34年(1945)1月,日寇最后一次侵犯双林时,屠随石在双林维持最后时刻之秩序。迨寇至,屠在西栅以顾及石之安全,奋勇北冲。
  在清风巷斜桥堍遭寇执至西高桥,胁降不从,且徒手格斗,力劈伪敌营长张步楼,后被枪杀于西高桥畔,时年28岁。
   沈官通吴兴双林区蓉东南乡扒耳兜人,人极忠厚,深得地方好赞。民国33年(1944)5月,因事乘船外出赴新市,途中遇日寇部队,被指为特务人员,遭绑缚掷于塘畔水沟中,以刺刀惨杀,同难者有钟发才,倪有妹等10余人,尸体叠沟中,鲜血染红河水,惨不忍睹,沈官通时年37岁。
   冯孟华吴兴人,抗战初参加浙江省政治抗日工作队,成为一名队员。民国29年(1940)5月遇敌,被杀于塘北张圩山,时年30岁。
   浙江省政工一大队二队牺牲的有谢勃、王听涛、何文樵、钱超、李竑、彭城等。
   四双林、石淙、张村惨案民国29年(1940),时值杭嘉湖地区日寇发动“春季大扫荡”行动,调动一师团兵力在双林、石淙、张村一带三月有余,尤以吴兴境内为国民军28军62师部之驻地为祸更烈。是年5月27日下午,数十名日本侵略军窜至石淙镇国民军28军62师邓营驻地,恰巧邓营于上一日已开驻莫蓉白华桥。日寇即派出汉奸四处行探军情,在施吴村附近被国民军击毙。第二日,日寇分两路企图包抄围击国民军在白华桥驻军。国民军早有防范,北撤至重兆张村一带,寇军扑了个空,其右翼经石淙镇北济桥时,被国民军击毙两名。国民军迅速转移,不久日寇大部队扑来报复,未及,搜索至港头村时,遂泄愤于该村之民众,凡见该村男子一一执之,无一幸免。时值春蚕缫丝之际,日本侵略军查询国军去向,未果,日本侵略军首领恼羞成怒,大肆屠杀民众,再以缫丝锅中之沸水浇之,或将尸体投入河中,一时血腥弥漫,尸体遍地,惨不忍睹。该村除三人机智脱逃,幸免于难,被杀者有23人,其中周姓13人,杨姓3人,沈姓7人。
   (以上资料由原民国菱湖区署指导员罗亚仁实时录记)五八字桥惨案
  1940年正月有一大批日寇到双林,从新市方向抓12名新四军战士,用钢丝穿入手心,一起拉到八字桥西堍,用刺刀一一戳死;过了两天,又从善琏方向抓来8名抗日志士,用绳子绑着,押到八字桥西堍砍头分尸,将尸体抛入河渠。后来老百姓把他们的尸体与国军和新四军的尸体合葬在一起。
  1940年8月,塘前埭周家墩、儒林鱼船墩、善琏渔船汇、冯圩等,数百间民房浓烟滚滚,数日不熄,成了一片废墟,粮食、牲畜被抢劫一空,其间向阳村直接惨死在日寇屠刀之下的村民有:渔船角农民朱阿金(在桑地采桑叶被日本鬼子用枪打死);亘头村陆阿炳(从善琏镇回家路上被日本鬼子杀死);赵家角赵掌天(在南圣堂看庙宇被日本鬼子刺死),赵家角赵夫林(在田间农作被鬼子刺死在田中);赵蒲洋慎阿牛(在八字桥大华兜被日寇刺死在茅房中)。
   八字桥地处敌占区和游击区交汇处。1941年农历九月,国军六十二师185团在此设伏,瞭望哨设在河东岸的一棵高大的冬青树上,与日寇一场战斗打响,由于这次战斗敌强我弱,国军伤亡惨重,第二天早上村民们将遗体移到八字桥西堍,挖了
  一个土坑草草埋葬。
   [根据向阳村当地村民黄法生(1922年出生)、李子法(1924年出生)亲身经历,回忆整理)]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