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代驻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26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代驻军
分类号: E158.955
页数: 6
页码: 333-338
摘要: 韩世忠任江南东西路抚使,有部分部队驻扎镇西雉头村及双林大通桥(西高桥)外。民国《双林镇志·桥梁》:大通桥是“营兵屯戍之所”,清双林文人沈泊村《双溪渔唱》有“腊腊旌竿飐影高,戍兵结束佩弓刀”之句。
关键词: 地方军事 地方驻军

内容

一防弁屯兵驻防屯兵与驻防南宋杨驸马(杨镇)屯兵今莫蓉儒林花城一带。
   韩世忠任江南东西路抚使,有部分部队驻扎镇西雉头村及双林大通桥(西高桥)外。民国《双林镇志·桥梁》:大通桥是“营兵屯戍之所”,清双林文人沈泊村《双溪渔唱》有“腊腊旌竿飐影高,戍兵结束佩弓刀”之句。
   明初,常遇春举旗攻湖,有部分军队驻扎在双林水镜寺及东双林村一带。
   明末清初,撤练市巡检司。始设双林汛和守备。守备处理军政事务,定制“战兵
  四名,守备十七名”,负责双林,练市两地区治安。守备之下有千总、把总等,即为汛官,汛就是劳营基层组织。
   防弁(说明:弁为较低一级武官)清同治《双林记增纂》:“国初,当事拨部弁,募兵数十人,驻防於镇,相沿为列,岁无缺职。委皆四方,萍聚之士,停若邮车,迁同传舍。” (郡志):“安邑东双林汛守备一员,专备战,兵丁五十名,快巡船二只。” (续记):“大通桥(西高桥)左,有游击府营房一所,兵数人,守备乃居。” 大通桥营房,临河旗竿一,烽火台一,道光中倾圮,遗址无存。
   从清顺治九年(1652)至光绪十七年(1891),共有防官49人相继接任,分别有进士举人、湖总镇、湖镇左营千总、守备把总、协都司、都司等。
   光绪九年(1883)后,汛官不驻镇,再加兵燹后,有部分人氏已无考。
   清防弁人员情况简略表表4-1说明:按以后汛官不驻镇,加以兵灾,之后均不详、摘录清同治《双林记增纂》水师驻防清咸丰十年(1860),宋连陞,号价人,湖南人,副将,带楚军水师。
   光绪四年(1878),汤兆云,号紫封,湖南人,记名提督,总兵。
   光绪六年(1880),唐树华,号筱琴,湖南人,守备。
   光绪十二年(1886)后撤防,留安徽人王汝言为哨牟,改称保卫团所。
   宣统元年改团防为巡警。
   民国初改放营哨所为水警察分队所。
   清末水师表4-2康熙辛酉年(1681)、丁卯年(1687)迁防官于大通桥(西高桥)。咸丰年间,寇盗队伍常驻双林多处。
   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军队驻双林,设“官局”在堂子湾郑宅,筑土城于耕坞桥南,分别在汲水港等四栅设营门上哨,开设“公估庄”等。
   同治元年(1862)4月,由法国等组成的“常捷军”进驻双林,双林人称“花绿头兵”。
   同治七年(1868),湖协左右营驻双林设营汛署,配有马步站守、站兵、巡船等。
   光绪年间,因安徽巢湖盗匪扰镇,由省派防兵驻双历十余年。
   宣统元年(1909),由团防改为巡警,驻澄心庵。
   二驻军太平军清咸丰十年(1860)六月至八月,太平天国军队(俗称太平军)挥师东进,攻克常州、苏州、松江、嘉兴,开辟江浙根据地,建立以“苏州为首府”,及20多个州、县的“苏福省”。这在军事上屏蔽天京(南京),又为太平天国后期战事提供人力、财力来源。太平军就在这种形势下,其先锋队于同年12月8日,分别由盛泽和乌镇进驻双林,统帅陈百川,年近六十。陈百川部兼管双林、震泽两地,12月底战略撤离双林。
   太平军进入双林,军帅是陈百川,身穿黑色补丁服,须眉清秀,常戴一顶半旧笠帽。到双林后就认识穷苦书生俞蓉卿。俞因多次遭到匪盗劫掠,一贫如洗,但谈吐不凡,应答如流,同情太平军,厌恶官兵。陈百川在征得俞家父兄同意后,将俞收为义子,并在撤离双林时将俞带至盛泽,把自己兼任的盛泽“公估庄”庄主之职交俞担任。
  又将义女许配给俞,陈百川自己可专心指挥作战。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太平天国在双林设“官局”(指挥部),地点设在堂子湾郑宅内。统帅先是魏姓,第二年正月由刘建章接任。驻军有三个营,分别驻在汲水港、长善桥、墨浪河南岸三百亩■,其营地四周筑有土墙,土墙上有瞭望孔。营门口设卡哨,日落后严禁兵士离开营地,以保障随时能投入战斗。地方首领称“军帅”,头包黄巾,次称“师帅”,头包红巾,衣裤均黑色,外出可便装,结聚则不可。文字中严禁用“圣”字,“天”字则上横长,下横短,以示天国之大。军中物资凭乡官供给,不提异议要求,购物随市价。
   废除设在栅桥上的税卡,对镇上大商店收“坐捐”,对季节性有起伏的商店收“客捐”,突击性交易(如新丝上市)收“日捐”,农民入市免捐。另根据店面大小,交易额多少定税额,每日下午由司事执簿,兵士持木桶按店铺收取,条理清楚,税额合理,市场安定,深得市民赞同。
   行刑和正法场地在塘桥(化成桥)南堍总管堂前。太平军在双林两年中杀恶棍匪盗近百人,没有一个杀错,清举人蔡雪樵在《兵燹记》中写道“皆凶恶之著名者,颇不宽滥”。晟舍人土匪头子卜小二,冒充太平军到镇南雪亮兜劫掠,杀害无辜百姓数人,被太平军查获,正法于此。
   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驻双林首领章天福,下令在堂子湾开设“公估庄”,庄名为“天源”。市用银圆必须经“公估庄”加戳才能流通。每加戳一银圆收手续费十枚铜钿。戳印正中为“天源”字样,旁有“净光”字样,另一旁为估者姓名,以示负责。
  直到同治三年(1864)春,太平军撤出双林,“公估庄”才取消。
   保卫团清光绪时,因安徽巢匪侵入镇区扰民,由省派防兵驻双林镇,历十余年而撤。时防兵中皖人王汝言身为哨弁,做事勤快,遇事能秉持公道,镇民请留王汝言仍驻,保卫团饷费由地方自筹,县府即委其为团长。民国3年(1914),改称保卫团。初以宣讲所为驻地,后移南栅乌桥港租民屋为总所,而分队驻双林镇西栅。
   抗日部队民国27年(1938),从春天至夏天,先后有“长超部队”“朱希部队”“郎玉麟部队”进驻双林与周边乡村。
   民国31年(1942),吴兴县抗日自卫总队三大队六中队驻双林重兆、长生桥一带参与抗日战斗。
  1945年4月,新四军三纵队副司令彭德清,政治部主任韩念龙带领8支队,独立
  2团和军区特务团进驻双林地区。驻地是镇西横港埭地下党员嵇高生家,与双林地区中共地下组织一起进行对敌斗争,并组织成立“菱双区游击中队”,队长李泉生,指导员王鹤鸣。
   国民政府军队民国27年(1938)10月14日,11月7日,日寇两次进入双林。同年,双林人程万钧部队(称游杂部队)驻守双林,后被日寇改编为伪陆军第五师六团一营。其他还有驻扎在旧馆和双林新开河一带的王新远部队约有200人,驻扎在油车弄蔡宅的练应忠部队,以及吴兴县自卫总队陈念伯部队,赵安民、王佑人等率部常驻双林,并以双林为根据地。
   民国28年(1939)3月,国民党陆军第28军62师进驻双林地区,28军部设在镇西叶家兜,62师部驻扎在仰家兜,双林称“笠帽兵”“二陶部队”等,1940年秋,“笠帽兵”部队大部分撤离双林,由国民军192师接防。62师184团驻莫蓉七星、练市西北各村。
   民国32年(1941),国军5师6团1营王新远率200余人驻扎双林、旧馆。
   民国32年(1943),国军5师17团2营陈念伯率部150余人驻扎双林、晟舍。
   民国33年(1944),浙保教团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和五大队分别进驻袁家汇、新市、白马乡、莫蓉一带农村。队长分别是贺劲生、郑少卿、冯代春、郑乃昌等。
   民国33年(1944)3月21日,国民军陆军第1师2团3营10连攻克被日军占领长达4年之久的双林镇。不久,该团番号改为“忠救军”吴嘉吴行动总队。
   同年8月,原驻双军陈念伯部队退出双林,由来自江苏国军34师接防,师长田铁夫。该部在1945年被新四军打垮后收编进入新四军。
   民国34年(1945)1月20日,陆军1师2团袁庆光率部驻双林,后在2月底移驻马腰、神墩。并由10连连长廖哲文立石碑《威震蓉湖》。
   同年,134团于2月28日与驻双1师2团换防,至6月15日侵入菱湖、下昂等地。
  该团驻双林时各小部队分别驻石淙、盛林山、千金、重兆、长生桥、新兴港等地。7月21日,又驻千步、徐林庙。7月29日,又驻莲花兜、沈家兜。
   同年8月,136团驻双林、重兆、荻港。
   民国36年(1947年),国军第63师小股部队在双林一带进行“清剿”。
   日本侵略军民国26年(1937)11月21日,日本侵略军第6师团的配属部队国崎支队200多人第一次入侵双林,驻扎半天左右离去。
   民国29年(1940),驻湖日本侵略军土桥率部对路东“大扫荡”。是年3月25日占领菱湖后,于3月28日从旧馆进犯双林,与国民军62师368团交战三日,双林第
  二次沦陷,部分日本侵略军于4月4日退回湖城。
   民国30年(1941),日本侵略军22师团45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松尾率部进驻双林镇,分设“轰部”“机枪部队”“三姓里军部”,还有10多名随军女子和3名翻译,驻澄心庵。其他官兵有小队长小泉,副官佐藤,共200人左右。
   同年,日本侵略军22师团45联队第十二中队进驻含山,中队长石川正成,共170人左右。进驻新市、含山。流窜于双林莫蓉。
   民国32年(1943),日本侵略军70师团32联队五大队,大队长小野国太郎,率部100余人进驻双林,与原驻双林部分日寇换防。
   同年,日本侵略军70师团32联队6大队二中队,队长木青率部100余人驻扎新市、含山、善琏一带。
   其他游杂部队民国35年(1946),双林境内有“地方自卫队”之小型武装。
  1948年3月至1949年4月,中共淞沪杭嘉湖工委和吴嘉吴工委策反国民党地方武装,组建吴嘉吴独立团。国民党双林地方武装“自卫队”也在其中。1949年4月,王洗(化名田先青)与陈彬王方元等7人秘密进入双林。以屠有为为首的双林自卫队被成功策反,收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边区章贡纵队,双林为二支队。解放后,为向解放军提供粮食,并接受解放军28军83师整编。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