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古文化遗址及现存古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22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古文化遗址及现存古建筑
分类号: K917
页数: 6
页码: 103-108
摘要: 洪城遗址在洪城村南侧(今属南浔马腰),双林塘河北岸,面积约10万平方米。出土文物:西部以夹河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腰圆釜,泥质红衣陶豆、牛鼻形器耳、双耳式圆形鼎足等。东部以夹沙灰黑陶和泥质灰黑陶为主,器形有镂空高把豆、鬶、罐等。石器有刀、斧、锛、镞等。遗址保存完好,遗物丰富。该遗址是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奴隶主洪氏的土城遗址,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太湖流域发展史有重要意义,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文化遗址 古建筑

内容

洪城遗址
  在洪城村南侧(今属南浔马腰),双林塘河北岸,面积约10万平方米。出土文物:西部以夹河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腰圆釜,泥质红衣陶豆、牛鼻形器耳、双耳式圆形鼎足等。东部以夹沙灰黑陶和泥质灰黑陶为主,器形有镂空高把豆、鬶、罐等。石器有刀、斧、锛、镞等。遗址保存完好,遗物丰富。该遗址是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奴隶主洪氏的土城遗址,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太湖流域发展史有重要意义,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丁泾遗址
  在双林苕南西阳村东,丁泾自然村,属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85年,文物普查时,在丁泾塘河西侧断面发现马家浜文化地层堆积。采集到腰圆釜、牛鼻形器耳、圆锥形鼎足、鳊鱼鳍形鼎足、豆把、穿孔石斧、印纹硬陶残片等标本。1989年3月,被公布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邢窑遗址
  在双林苕南邢窑行政村村委会西侧,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面积约4万平方米。1989年3月,被公布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盛林山遗址
  在双林莫蓉与镇西黄龙兜村相邻处。属新石器晚期,面积约2.5万平方米。曾发现夹砂红陶鼎足、泥质陶竹节把壶口沿、印纹硬陶片,饰回纹、云雷纹、水波纹、弦纹和席纹等。1989年3月,被公布为湖州市文物保护点。荣村遗址
  在双林苕南三田漾石桥头村藏缸圩。属新石器至春秋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曾采集到标本:夹砂陶有鱼鳍形鼎足、泥质灰陶竹节把、罐、钵、印纹硬陶饰曲线纹、米饰纹、云雷纹、水波纹、田子纹、方格纹及一原始青瓷钵。
  谢村遗址
  在双林苕南三田漾谢村,属春秋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调查发现大量唐宋时期建筑用砖瓦,还有少量夹砂陶鼎足、泥质红陶片、印纹硬陶残片等。
  宝塔漾遗址
  在双林莫蓉儒林村渔船墩自然村北。商周遗址,面积约1.3万平方米。曾发现有夹砂陶鼎、豆、罐、壶等,泥质陶片、竹节形豆把和少量印纹硬陶残片。
  环桥(前营桥)遗址
  在双林莫蓉儒林村环桥一带,商周遗址,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遗址西部发现有夹砂红陶片、泥质灰陶和印纹陶残片。1992年7月8日,儒林村环桥西北侧坟头村砖瓦厂原堆放砖坯处取土时发现南宋青铜器窖藏。同年7月9日—16日,经市博物馆抢救性清理,出土青铜器12件,其中青铜提梁卣、三足炉、方形盘、壶6件,经鉴定为二级文物,青铜鼎三级文物。
  效五圩遗址
  在双林镇西土山村效五圩自然村西部,商周遗址,表面发现泥质陶豆残把,饰有弦纹、划纹、戳印纹,另还见有印纹硬陶片。
  俞家兜遗址
  在双林镇西土山村俞家兜,属新石器时期至春秋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曾采集到泥质灰黄陶豆把陶片、夹砂红陶、印纹硬陶,饰有回纹和方格纹。
  花城遗址
  在双林花城村。新石器时代晚期。1989年3月,被公布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2000平方米,1975年冬至1976年年初,湖州博物馆配合开河工程对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发现湖州地区良渚文化时期较完整木构窖穴并出土珍贵文物多件。其中,有精美黑皮陶出土,对进一步认识湖州地区良渚文化特色提供新的思路。花盘兜遗址
  在莫蓉花盘兜及西湾村以西桑地一带,西临鹢泊漾,文化层埋藏较深,疑有唐宋时期墓葬,时间跨度约为新时期晚到商周、唐宋。
  山后头遗址
  在莫蓉花城山后头自然村,面积约2万平方米,新石器晚期至商周。
  二古建筑
  东南角吴宅(见本章第二节)
  雉头村杨宅(即镇西扬宅)(见本章第二节)
  西高桥蚕房
  在双林镇西高桥西南堍,坐西朝东,结构为九连体蜂窝状穹隆顶,保存较完整。具有一定时代意义和建筑特色。
  罗汉里李宅(见本章第二节)
  姚学塽进士第宅
  在双林镇姚家弄8—10号,坐北朝南,分列东西两轴线,原堂名为“玉彝堂”。姚学塽为清嘉庆元年进士、历官兵部主事、郎中等职。
  姚氏传玉堂
  在双林镇姚家弄12—15号,四开间一进深,传玉堂和映玉堂同为姚学塽后代所居。
  姚氏映玉堂
  在双林镇姚家弄1—2号,三开间二进深,此宅为姚氏其湘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为其女婿。
  孙万盛旧宅(见本章第二节)
  大观楼(五十年代天韵楼)
  在双林镇新市场(明月巷6号),清末民初改造成现存样子,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约200平方米,七开间,原为三层楼茶楼,既是老字号茶楼又是老字号饭店。赵宅
  在凤凰路31号,坐北朝南,占地约250平方米,前后二进,民国初风格仿西式立面。解放后曾作为双林镇税务所办公地,保存较好。
  高氏米行(见本章第二节)
  高宅(经堂巷)(见本章第二节)
  胡善庆旧宅(见本章第二节)
  陈雪藩旧宅(见本章第二节)
  陆宅(见本章第二节)
  西荡航船埠头
  在双林镇西荡埭,镇安桥东北,坝桥东南,明末清初开埠,整体呈“凹”型,坐东朝西。南北为驳岸,东侧设河埠,现存河埠石研步曾在1956年整修。占地约1100平方米,为湖州地区唯一。2011年2月,被公布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沈裕生丝绢庄(见本章第二节)
  潘宅(南競路)
  在南競路24、25、28号,民国初建筑,内部木雕精美,占地550平方米,分列东西两条轴线。
  陈宅
  在虹桥路5支弄,坐北朝南,分列东、中、西三条轴线,南北共三进,分清中期、清末和民国初三阶段建造,占地约1500平方米,建筑用材考究,建造精良,雕刻工艺精湛,保存较完整。
  李宗莲进士第(见本章第二节)
  蔡宅(见本章第二节)
  蔡宅(见本章第二节)沈宅
  在金锁埭、杨树弄1支弄10号,民国初建筑,占地约680平方米,分三条轴线,仪门上方有“维新气象”四字,木雕精美,保存完好。
  黄氏支祠
  在俞家弄8号,坐北朝南,清末咸丰年间造,曾重建。分列东西两条轴线,是双林现存二祠堂之一,保存较差。
  张公和米行(见本章第二节)
  卫生院旧址
  在现双林丝厂托儿所,坐北朝南,是1956年建造的二层砖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占地约300平方米,建筑四周空阔,保存较好。
  汪家弄汪宅(见本章第二节)
  沈宅(见本章第二节)
  陈宅
  在旗杆埭25号,坐北朝南两条轴线,占地约300平方米,建于民国初。初时,为双林传教士居此。抗战时,三个日本翻译员居处。解放初,双林最早卫生院曾建立于此。
  王英甫旧宅(见本章第二节)
  蔡宅
  在东庄湾2号,是陆府前蔡氏祠堂。除祠堂外,建筑分三条轴线,占地约1350平方米,建筑体量大,用材考究,营造精良,为清末建筑。
  蔡宅(见本章第二节)
  泾县会馆遗存
  在东庄湾6号,三开间二进深门楼。几经修葺,保存较差。
  陈宅(见本章第二节)
  俞氏旧宅(见本章第二节)郑元记(见本章第二节)
  “金万堂”宅第(见本章第二节)
  陈宅
  在九思弄1—2号,坐北朝南四开间一进深建筑,民国早期建筑,是重兆陈云轩在双林之宅第。抗战前后,曾作为民国时双林镇镇公所、民国吴兴县路东办事处等,解放后曾作为双林人民法庭,保存尚好。
  启泰当铺
  在今墨河画苑西侧、庆苑公园西北,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建于清同治年间,清末双林镇四大当铺之一,曾作粮库,以及粮管所属食品厂,现已双林粮管所出卖给私人。内部结构损坏严重,外墙近一半保持原状,石灰石墙脚保存基本完整(50米×35米×1米)。
  钮裕成丝绢行
  在双林镇沈家桥南堍,四开间门楼,四进深,西旁有打线弄,原为前店后机房工场,是双林镇清末由经营丝绢转营丝绸业之仅存房屋遗址。
  耶稣堂、天主堂(见寺观教堂节)
  其他
  双林镇现存市河及石研口、石砌帮岸、石板弄。澄心庵古香樟树和梁希故居古银杏树都值得保护。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洪城遗址
相关专题
丁泾遗址
相关专题
邢窑遗址
相关专题
盛林山遗址
相关专题
荣村遗址
相关专题
谢村遗址
相关专题
宝塔漾遗址
相关专题
效五圩遗址
相关专题
俞家兜遗址
相关专题
花城遗址
相关专题
花盘兜遗址
相关专题
山后头遗址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