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山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21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山墩〓
分类号: K928.3
页数: 3
页码: 46-48
摘要: 民国《双林镇志·山墩》:“相传张居正称土於此,积成山,或曰蒸土。”又据《续记》:“山麓有莫公碣,年代不详,或曰南宋人。山南有莫家漾,山后有莫公支系,与雉头合。国初莫氏尚办山赋,雍正后始同社台、洒派圩田。其山四水潆洄,双桥映带,山顶有五圣堂。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山墩

内容

在镇南偏西五里,俗称上林山。山无石骨,树木苍翠,故名。占地面积不过数亩。
  民国《双林镇志·山墩》:“相传张居正称土於此,积成山,或曰蒸土。”又据《续记》:“山麓有莫公碣,年代不详,或曰南宋人。山南有莫家漾,山后有莫公支系,与雉头合。国初莫氏尚办山赋,雍正后始同社台、洒派圩田。其山四水潆洄,双桥映带,山顶有五圣堂。”清康熙中,以尚方山事拆改三元殿。含山浮面葱翠可挹,重九多登高其上。乾隆戊子沈石塘三秀以“小蓬莱”额之。有联云:“土从何处称来,白云缥缈。林向几时盛起,流水弯环。”山西北岸风浪冲激,乙未东村徐厚斋募筑石堤。咸丰庚申寇至庙尽毁,后重建。民国初时宇殿刷新,香火盛旺。至抗战时庙宇毁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有关部门曾在这里做过探测,未发现有骨石,全是泥土基。并在山顶设有地标测量点。2000—2007年,地方人士以徐某某发起募捐,重建庙宇,香火重旺。
  明沈观颐诗:“炎氛消尽泬廖清,挈伴登临步屧平。湖气远含秋树净,楼阴还对夕阳明。
  望穷云海千山回,身寄尘寰一叶轻。理棹不妨归去晚,柴门月色正相迎。”袁履村诗:“湖渚霜鳌下若樽,兰舟容与上林村。病夫若负佳风日,胜事终归老弟晜。拳大土邱通地肺,掌平秋水澈云根。更怜香稻连畦外,一带晴霞抹黛痕。”凌芗坪诗:“深秋景物半凋残,幸得从游畅远观。红树参差遮寺角,苍山远映耸林端。风声墟曲传清响,雨过江村起暮烟。移棹小桥流水处,更乘余兴一盘桓。”清蔡雪樵《重九登高》诗:“烟霁云消石壁开,振衣直上小蓬莱。两行墨沉淋漓认,疑有龙蛇入槛来。”《渔唱》:“菰芦曲径夕阳沉,小岛居然号盛林。携酒登高多醉客,桓山石槨果何心。”
  土山
  在今镇西乡西北,距镇八里,陂泽环绕,地名“云溪”。无山可瞻,当地人称“清泉漾”,西北桥南有三石根。《倪志》:“前临大漾,北通旧馆,西接重兆,周围十数里,峰峦不见石脉潜通,尝著仙灵异迹。”《凌志》:“漾曰清泉,寺名孝亲,桥号西安,祠奉吕赵,皆其所表著者。”《渔唱》:“云溪曲折树溟濛,漫诧山根插水中。撑得小舟如屋样,采菱不怕鲤鱼风。”现今这里称明溪,尚有二座七孔平梁石桥,当地人称土山塘桥和西远桥。庙山
  在莫蓉花城偏东,平地中一小阜。原来上有佛殿,称“灵寿庵”,故名。庙宇早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搞水利、开浚河道、建设农田基本设施时,相继出土过许多古钱币。另一称“庙山”在今显洪村。何故称其“庙山”原因不详。
  分水墩
  双林有三处:一在耕坞桥东墨浪河中。自南兜开通后,西南二水顺逆无定,沈秱始筑此墩,高广八九尺长,三水分流合注于此。实为一镇来水口也,今址渐平,没于水,大旱年尚露墩基。现墨浪河尚存一段,此墩早已不见。
  一在石漾中,今尚存。曾为水上加油站,后双林塘封航,此站遂废。此墩与东狱庙相对。康熙时里人莫尔涛曾想在墩上建奎文阁,不知什么原因没建成。日后历经建有王英甫纪念白塔、蔡瑞义亭等。
  另一墩在石漾东,与水镜寺相对。虹桥港之水流分经这里。清乾隆辛卯年里人建奎文阁于此。此阁历经毁建多次,至民国后期尚存。1954年台风中彻底圮毁。1972年,因航道所需墩基设航标。现墩基已沉没于水下。
  浮霞墩
  在原清风桥东,北接明月桥,如晚霞浮空故名。俗讹“蒲鞋墩”。当今人们仍这样称呼这一带。
  三墩
  在镇南二里(1公里),一名三林,饶松杉古藤,颇可游憩。郑士达诗:“南陌寻幽淑气妍,小桥东畔紫藤边。春深不减桃源渡,日暮何殊杏雨天。绕树啼莺堪领略,衔杯席草漫流连。月移花影归来晚,转觉流辉映远川。”《吴兴县志》:作山墩。明蔡一山自德清迁居于此。
  道院墩
  在镇东南徐林,今箍桶兜村,形如小丘。乡人姚叔子喜养鹤,构筑白鹤道院于墩上,自号白鹤道人。荻港邱苏岩句:“丹灶石床何处是,可知仙迹历千尘。”姚叔子后人有名医姚少梅,如今在箍桶兜仍有不少姚姓人氏,当代全国著名舞蹈家姚珠珠即为姚族后裔。20世纪70年代,出土明吴秀为妻撰文并书刻之墓志铭。窑墩
  在莫蓉儒林庙后,地高六七尺(2.5米左右),老树合围,皆数百年物,也称古复陶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土过许多古陶碎片,窖藏青铜器引起考古部门重视。
  木瓜墩
  在今镇西雉头村,地不高。《凌志》:“向有高阜十数亩。”今为桑地。《县志》:“作莫家墩,跨水有长生桥,旁即法昌寺。”清姚薏田诗:“扁舟风露近黄昏,旧馆人家早闭门。忽忆春头沽酒处,淡烟笼月木瓜墩。”南有宁悦桥、祖师祠、总管堂。东有青龙桥、观音殿、荷花池。西有白虎桥、聚丰口、乌龟漾。《渔唱》:“飒沓波头九里奔,彩虹锁断暮烟昏。木瓜墩口秋风起,剩有钟鱼吼寺门。”至2010年,已被列入双林工业园区范围。
  跳家〓今称跳家山,在虹桥东一里(0.5公里),乌程、归安交界,分东、西两〓。
  吴家〓分北吴家煽和南吴家〓,在小虹桥东南,元墙里吴氏分此。
  徐家〓在小虹桥百富荡(百富兜)西,约五十亩。民国《双林镇志·山墩》称:相传明崇祯间有徐姓者由科第仕至郡守。清初致仕家巨富,忽家病疫而绝。煽南桑地其故宅址,尚可见两旗杆石。(1公顷=15亩)三百亩煽在耕坞桥南,明沈士清有庄田三百亩故名。今已成为多家厂址及双林中学操场、食堂等。(1公顷=15亩)千亩煽又称千亩山,在雉头村南,分南、北两煽,现有村级公路可通达。公路两旁厂房林立,是千亩山村工业基地。
  刘家〓在风光漾东南,西坟滩西,广五百亩。刘姓居此。清乾隆壬辰里人徐观成等以大通桥水直泻风光漾,而不入市河,于煽东筑坝堤塞之。咸丰六年丙辰里人郑祖琳、陆祖惠又增阔数丈,并立有官坝界石。20世纪50年代,这里曾是“清卫所”所在地。今双林自来水总取水口设置在这里。(1公顷=15亩)
  纱机〓在镇北淡家堰西,明初织纱机者聚此。今属洋滩村。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盛林山
相关实物
土山
相关实物
庙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