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坐标 土壤 气候 水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2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坐标 土壤 气候 水文
分类号: P22
页数: 9
页码: 21-29
摘要: 双林镇位于杭嘉湖平原中偏北。坐标为北纬30°45′,东经120°19′。地高黄海口3.5米,吴淞口5.3米。
关键词: 大地坐标 大地测量

内容

位于杭嘉湖平原中偏北。坐标为北纬30°45′,东经120°19′。
  地高黄海口3.5米,吴淞口5.3米。
  土壤
  土壤质地为黏壤土,耕层厚度平均16.5厘米(16—18),土壤容重平均1.1克/立方米(0.98—1.15),pH平均6.3(5.5—7.1),阳离子交换量平均21.1毫克/公斤(17.5—
  26.0),有机质平均44.35克/公斤(28.8—59.9),全氮平均1.89%(1.47—2.3),有效磷平均6.2毫克/千克(3—9.3),速效钾平均140.5毫克/千克(116—165)。
  气温降水日照水文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247天左右,年雨雪日135天左右,年降水量115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大年降雨量1763毫米(1993年),最枯年降雨量651毫米(1978年)。
  每年降雨主要分布在梅雨和台风期间。
  根据《浙江省分县简志·吴兴部分》和俞志豪《气温史》:1953年8月26日,最高气温达41.5℃,1979年2月6日,最低气温为零下11.1℃。
  1959-2010年每月年平均气温气温表表1-1单位:℃续表1-1续表1-1
  双林站历年逐月降水量
  表1-2单位:毫米续表1-2续表1-2
  1959—1978年无霜期表1-3续表1-3
  梅期梅雨历法学以芒种节以后逢雨日入梅,小暑节以后逢末日出梅,气象学以6月连续3天雨日的第一天为始梅日,连续3天晴好日的上一天雨日为终梅日,但有些年份分几段。6月上旬始梅谓早梅,6月下旬始梅谓晚梅,小暑以后重新连雨谓倒黄梅,梅期雨日或雨量很少谓空梅。
   双林站逐年梅雨特征表表1-4续表1-4续表1-4
  太阳出没时刻
  太阳到达北回归线(北纬23°26′)为夏至节,双林白昼约14小时。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南纬23°26′)为冬至节,双林白昼约10小时。太阳自南而北到达赤道线为春分节,双林白昼约12小时。太阳自北而南到达赤道线为秋分节,双林白昼约12小时。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全国各地日出日没时刻》北纬30°15′,东经120°12′地区每月1日的日出日没时刻。
  双林日照表表1-5续表1-5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