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195
颗粒名称: 序二
页数: 3
页码: 2-4

内容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
  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桑林:曾名,实至名归。早在三国时,双溪即为蚕桑重地。“桑柘甚盛”、“阴陌复垂塘”、“尺寸之堤、必树之桑”。甚至还出现“植桑数十亩乃至百亩”的种桑“专业户”。
  东晋末、南北朝时“乌程东南三十里(即指当今双林一带)有桑墟”。唐代更是“吴地桑叶绿”、“野径入桑麻”,就是对当时双林境内广植桑的形象描述。宋时是“湖桑”形成期,双林境内农户已普遍掌握桑树嫁接和优化品种之技术。独特矮干桑,叶肥嫩,营养充足,蚕食后成茧好,丝质更好。元代画家唐棣诗云:“苕溪矮桑丝更好,岁岁输官供织造。……。”明时,亩产桑叶可达2000市斤,“民以此为恒产,旁水之地,无一旷土,一望郁然。”清时,境内矮桑已成为全国最优秀品种之一,受到全国各饲蚕地区的青睐。史有记载“廆通于晋,求种江南,平州之桑,悉有吴来。”各地纷纷前来引种,并传入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在桑、蚕供需中,甚至还出现桑叶交易市场。除双方直接交易和中间商过渡外,还有向来年“预约”的交易,以及有自己不养蚕而专门从事桑叶买卖从中牟利的。而养蚕剩余之桑叶,谓之“羊叶”,是全国独一无二“湖羊”过冬之极佳饲料。万魁桥西南芦花汇是“羊叶”交易场所,久而之久,更名为羊叶汇,并沿用至今。
  商林:双林石街漾边是绫绢、丝织生产基地,织户鳞次栉比、环漾而居,绵延数十里。但听织机鸦轧、织歌声声,产品供不应求。石街漾因此又名织旋漾。据民国6年《双林镇志》记:“双林旧名东商林,宋南渡后为聚商之所,故名”。宋、元时就有绢庄十座,“每晨入市,肩相摩也。”四方客商云集,“里人贾鬻他方,四时来往不绝。”化成桥畔“向缆客舰,多乘夜航,谓之夜航埠。桥上设立灯杆,烂然如昼,四方商贾望杆云集。”当时绫绢丝织品已“通行天下”,盛况可见一斑。为方便贸易,各地客商在双林营建金陵会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胶坊、染坊。广东、福建客商比邻而居,形成广福弄,建造广福桥。而老绢巷、旧绢巷、新绢巷则见证了双林各时期丝、绢及织物交易的兴旺。镇上丝绢业主还集资建造了丝绢会馆,既是丝绢交易场所,又是议事所在。而绫绢丝织物甚至成为贡品,为此,宋时湖州设有“织绫务”,是朝廷在湖设立的绫绢生产和经营的专职管理机构,直至清咸丰年间还存在,不时选调织工进京指导生产绫绢丝织物。完全可以说双林因桑、蚕、丝、绢、丝织物产品及其交易而兴,有吴绫故里美誉,名之“商林”名副其实。
  双林:依托蚕丝、绫绢生产及其贸易活动而迅速崛起,成为江南的一个重要商埠,从而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日进斗金的商贸大户层见迭出,雄厚的财力让双林面貌日新月异:架桥铺路、疏浚河道、开辟赛双林、创办学堂……。经济的发展,让双林成为人文荟萃之地。自明末至清末,双林镇诞生三位状元、二十二位进士和难以计数的举人和秀才,名人辈出。有针灸御医凌云、两广巡抚郑祖琛、书画家沈宗骞、旸经常,江苏巡抚、著名数学家徐有壬等。至今,双林还有保存完好宋至清的古石桥群,其中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三姐妹”古石拱桥(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丝绢庄和徐有壬故居,清末李宗莲进士府第等。
  清末,西风渐进,双林蓉湖学堂为国家培养出了梁希、吴佩璜、汪鞠如、汪訚如、俞馨士、郑同梅、郑同赓、蔡原青、魏江笙、李子久、蔡佑群、张桐孙、郑森伯、魏树荣、谢开荣、俞康侯、钮樨云、沈桐君、孙访仙、蔡幼峰、黄笃初、莫觞清等杰出人才,他们带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理念,为当时沉闷的双林社会吹进一股清新空气。程静山早年加入西教,成为我国著名传教士。莫觞清、蔡声白、高敬基等人作为民族工业先驱,为双林创办了电力、通讯、现代缫丝、制皂、火柴、制袜、碾米等实业。
  新《双林镇志》除了还原双林重要历史外,还着重记述当代人文双林、财富双林。选载了当代人物四十余人,有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舞蹈家姚珠珠、慈善家沈炳麟、左笔书法家费新我、两弹一星专家黄吉虎、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还有核潜艇、飞机研制专家、文艺家等。财富双林有不锈钢、有色金属制造、磨具磨料生产研发、电子与磁性材料生产、服装与纺织业等多个领域的一大批工业领军人物。为当今双林创造滚滚财源,突显出太湖南岸工贸重镇之特色,浙江省经济百强镇之一。
  新《双林镇志》还涵盖当今双林行政区域内,现存古石桥群、古建筑、历史遗存、古村落人文历史、地理史实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尊重史实,将历史上有争议人物和民国抗日战争时期人和事纪录入志,传至后人。
  五年来,新《双林镇志》全体编纂人员在政府关怀下,兢兢业业,勇于担当,以一种坚强的自信底气,集思广益、深入采录、精心编撰,于2014年底完稿,即将付梓。
  春之声、夏之韵,秋之忆、冬之梦,四季沐歌、千载名扬,镇志芬芳。
  曾任《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高级记者罗云富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人物

罗云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