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183
颗粒名称: [贰]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分类号: TS146
页数: 4
页码: 128-131
摘要: 20世纪末,双林绫绢产业走向衰落,导致了双林绫绢从机械化生产倒退到个体分散经营的状态。顽强勤劳的双林人民不甘优秀传统产业及技艺的丧失,在艰难中重新以个体的方式陆续从事绫绢生产,把绫绢产业从几近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技艺得以传承,产量逐渐提升。但就目前看来,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绫绢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绫绢生产 原因分析

内容

一、现存问题
  20世纪末,双林绫绢产业走向衰落,导致了双林绫绢从机械化生产倒退到个体分散经营的状态。顽强勤劳的双林人民不甘优秀传统产业及技艺的丧失,在艰难中重新以个体的方式陆续从事绫绢生产,把绫绢产业从几近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技艺得以传承,产量逐渐提升。但就目前看来,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绫绢产业的发展。
  一是硬件设施落后,内部管理不规范。多数绫绢厂的厂房落后,工业用地不规范,机器设备陈旧、简陋。有的厂区设在偏僻的农田当中,工人上班和工厂排污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厂区场地狭小,设备布局不合理,不符合现代生产工艺的要求;有的厂锅炉房与车间、仓库等间距过窄,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厂办公区域与生产区域混合在一起,办公条件与生产、生活条件亟须改善;内部管理亟待规范。
  二是规模小而散,资金不足。从目前的十八家较具规模的生产企业来看,除了几家将绫绢生产作为辅业的丝绸企业较大外,其余单纯生产绫绢的企业均规模较小,最多的员工也不过百人,不少仍为家庭作坊形式,不但产量小,技术无革新,且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发展空间不大。加之资金缺乏,许多企业无法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并扩大生产,而现有的设备跟不上产品发展及市场的需求,无法扩大生产,亟须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宣传不到位,科研工作滞后。宣传推广工作力度不够,大众对绫绢缺乏认识。目前,除了在传统使用绫绢产品的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外,普通民众并不太了解绫绢的独特文化内涵及用途,极大地限制了绫绢市场的开拓。另外,技术传承和技术革新工作相对滞后,缺乏研发资金与科研人员,大部分企业及个体户只能生产传统的绫绢产品,没有力量和技术去开发和生产新产品,产品单一,用途单一,导致绫绢创新难以突破。
  除此之外,由于掌握着传统技艺的老一辈年事已高,而年轻人又都从事着与现代社会更为紧密相联的工作,所以,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是传统市场需求下降。时代的发展,使人们对传统艺术品的需求大幅下降。西方艺术品的大量涌入,部分人的眼光转向西方艺术品,而西方艺术品对绫绢的需求极小。
  二是替代品出现。新产品层出不穷,特别是化纤替代品出现后,传统绫绢的市场空间遭到极大挤压,除了高端市场为了保证质量及传统韵味还有需求外,几乎失去了中低端市场。
  三是本身的局限性。双林绫绢不是终端产品,它是依附在其他产品上的半成品,这一局限性导致其不能迅速适应现代社会的市场环境,生产发生困难。
   四是生产企业自身的问题。企业规模普遍太小,资金及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严重缺乏,管理欠缺,宣传与策划明显不足。
   目前,双林绫绢还有需求的市场和生存空间,但被众多因素制约着,要重振雄风,需从业者、科研人员及政府三方共同努力,促使其健康发展。

知识出处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是浙江省湖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根据记载,东晋时期双林就已经盛产绫绢,到了唐代,双林镇绫绢被列为贡品,并远销日本。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以其轻似晨雾、薄如蝉翼、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而著名,被誉为“丝织工艺之花”。其生产流程工序繁杂而严密,是中国丝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历史、传承、发展以及制作过程和技术要领。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