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传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178
颗粒名称: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传承
分类号: G112
页数: 18
页码: 100-107
摘要: 双林绫绢织造传承至今,与各传承基地的开拓、创新以及传承人的坚持密不可分。他们在技艺上继承优良传统,并在工序、花色、手法方面孜孜不倦地创新,获得了新的突破,使得这一传统工艺之花常开不败。
关键词: 织造技艺 技艺传承

内容

双林绫绢织造传承至今,与各传承基地的开拓、创新以及传承人的坚持密不可分。他们在技艺上继承优良传统,并在工序、花色、手法方面孜孜不倦地创新,获得了新的突破,使得这一传统工艺之花常开不败。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传承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传承 [壹]传承基地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保护责任单位是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前身为湖州市双林绫绢厂,始建于1958年6月。经镇政府批准报送吴兴县手工业联社审批后成立吴兴县双林镇绫绢染织厂,厂址在今双林镇虹桥港望月路,首任厂长为相敏康。建厂初期,有铁木丝织机二十五台,职工七十四人。主要生产花绫,染色以手工为主,年产2万米左右,产值2.6万元,利润3000元,系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家自织白染的绫绢生产专业厂家。1957年8月并入双林棉毛织造厂。
  1961年7月,恢复双林绫绢厂,隶属吴兴县手工业联社。1966年,绫绢丝织品年产量达到14万多米。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双林绫绢被污蔑为“封、资、修”的黑货而横遭摧残,绫绢生产一度陷入了低谷。到1971年,全厂只有一台织机织绫,年产花绫仅13500米。1975年,时任纺织部部长顾秀莲来厂视察绫绢生产工作,绫绢生产重新受到重视,后由湖州市政府贷款50万元(贴息),投资扩建一百台织机的项目立项,并建造了西厂房。
   矾绢连续上浆新工艺获198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矾绢连续上浆新工艺获国家轻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双林绫绢的生产得以迅猛发展。1978年,先后开发锦绫、重花绫、古香锦等新品种、新花色以及绢制艺术风筝。1979年,生产绫绢首次突破百万米大关,达106.58万米。1982年,又新建4000多平方米的织造、准备车间,厂房扩大到10000多平方米,添置先进EK272杭纺机二十五台,从而使丝织机总量达到一百六十五台,职工增加至五百九十多人,年产绫绢可达189万米。1985年研制成功矾绢连续上浆新工艺和机制矾绢,从此结束手工练染绫绢的历史。1986年,全厂职工有六百六十四人,固定资产600万元,生产绫绢及各类丝织品250万米,实现产值609万元,创利润132万元。1987年,开始支持和发展乡办企业,当时有莫蓉七星和长超洋东两家联营绫绢厂,培育他们以土丝生产社会所需的特殊绫绢产品,以及传统普通绫绢产品。1989年,生产绫绢196.92万米。同年3月,划归湖州市丝绸公司领导管理。1990年,生产绫绢170.6万米,总产值1878.1万元,利税79万元。时年有职工六百八十八人,固定资产500万元,拥有国产全铁丝织机二百二十二台,以及配套设备、练染设备等,淘汰手工织机和手工练染工序和工艺。1993年,双林绫绢厂成为国家中型企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理事单位。
  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发展壮大,至20世纪90年代,双林绫绢厂进入鼎盛时期。拥有二百五十多台丝织机及配套设备,以生产绫绢及其他丝织品、练染、上矾、托裱一条龙生产体系,自有资产1900多万元,分东、西两个厂区,占地面积1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460多平方米。具有一支能自行设计、试制产品、较高专业水平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
  绫绢的花色品种上也进一步丰富,主要品种有轻花绫、重花绫、加重花绫、阔花绫、双色锦绫、画绢、耿绢、矾绢、宋锦、工艺绝缘纺等十多种;花形有云鹤、双凤、锦龙、带子凤、冰梅、竹菊、环花、绕枝花、古币、寿团、福绿寿喜、麒麟传书、龙凤呈祥等;色泽有浅米色、浅绿、青灰、浅灰、深灰、肉色、浅咖啡、古铜、茶绿、瓷青、浅仿古、中仿古等色,共有七十多个花形、色泽。各种各样的绫绢,犹如盛开的鲜花,争妍斗艳,美不胜收,并在国内外屡获殊荣,受到各界的好评。1980年,双林绫绢厂生产的H1926花绫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1983年、1987年,双林绫绢厂生产的H1926花绫、H1925矾绢连续两届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产品。199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地区博览会上,双林绫绢厂生产的花绫和矾绢双双荣获国际金奖。其中云鹤牌H1926花绫被评为省、部级优质产品,H1925矾绢、B6067古香锦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B6001交织锦绫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产品设计二等奖,绢制艺术风筝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四新”产品二等奖,宋锦被评为湖州市质量“金牛奖”。
   双林绫绢厂作为全国最大的自织、自染绫绢的专业生产厂家,除可生产绫绢系列产品外,还可生产各类纺、绉、绢等民用丝织品。
   双林绫绢厂 双林绫绢厂内的展示厅 双林绫绢厂相关产品所获奖项产品除装裱书画及制作风筝、信封、绢扇、屏风、宫灯、锦盒等系列工艺品外,还被用作宾馆、写字楼、居室、飞机内的现代装饰材料。
  产品畅销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四百多家文化事业和工艺美术单位;外销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等。1995年2月,双林绫绢厂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汉贡”商标,“汉贡”品牌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上海朵云轩赞扬“云鹤”牌花绫“色泽花形具有民族特色和古香古色的特征,用于装裱书画,能使画面挺括、不打皱、不起翘”。北京荣宝斋称赞“云鹤”牌花绫“花色新颖,图案朴素大方,很适应装裱历史文物”。苏州民间工艺厂在装裱书画中感到“云鹤”牌花绫具有“组织细晰,有立体感,颜色沉着和耐晒”等特点。杭州西泠印社认为“云鹤”牌花绫是我国“最理想的传统裱画用绫”。我国著名画家叶浅予曾专程访问双林绫绢厂,对双林绫绢赞赏不已。双林籍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则鼓励绫绢厂要为书画增光生辉。
   “汉贡”商标为浙江老字号 后由于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管理不善,至1999年双林绫绢厂走向衰败,最后导致破产。
  为使双林绫绢得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2000年11月,由郑小华等人对原湖州市绫绢厂进行资产重组,组建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郑小华任总经理。公司现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拥有丝织机五十台及配套设备。企业现有职工六十人,年产绫绢300万米,产品畅销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 双林绫绢相关产品所获奖项四百多家文化书画、工艺美术单位,远销日、韩、英等国家,特别是2008年生产的传统产品大提花祥云图案绫锦织绢,受到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认可,用于制作第29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获奖证书。
  多年来,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注重传统品牌的发展,90年代的“汉贡”牌绫绢的品牌被继续沿用。绫绢产品的生产发展方向趋向于高档类、精品类产品与传统产品双轨发展的模式,普遍受到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欢和好评,产品主要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北京荣宝斋、天津杨柳青画社等多家百年老字号提供精品双林绫绢和传统仿古绫绢。该厂生产的故宫专用绢用于印制故宫国宝级字画,作为国礼赠送给参加2008奥运会的世界各地重要嘉宾,总共签订了制作10万米绫绢的合同。
   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荣获2010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参展项目证书 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在省、市、区、镇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怀及重视下,着重就做好保护、发展传统文化产品双林绫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走访老艺人、老工人,询问传统手工工艺操作过程和技巧,行程三千多里。走访全国各大博物馆(院)和文化书画单位,听取意见,确定保护发展方向,着重培养新一代双林绫绢传统手工工艺艺人,开设原始手工作坊,使濒临灭绝的原始手工工艺重放光彩。挖掘原始手工工艺,研制了古花绫、古耿绢,以及故宫专用耿绢,用于制作故宫藏画,该产品已达到明、清时期的绫绢效果,对我国修补古旧字画和修复丝绸文物的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制作高档书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沉睡的“石元宝”重返双林绫绢舞台。
  双林绫绢作为我省传统文化、工艺美术、宣传教育、对外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交流的一个窗口,开设了原始手工工艺作坊的展示和演示,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双林绫绢于2001年11月在北京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国之宝”的荣誉称号。2005年12月,被第六届中国(芜湖)国家旅游产品博览会组委会评为银奖。2007年6月,双林绫绢织造技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授予为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的文化工作作出积极贡献荣誉奖。2008年,双林绫绢织造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在浙江杭州“锦绣中华”——中国织绣精品大展中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文化厅、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共同授予创作银奖。2009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双林绫绢织造技艺是包含其中的代表性项目。2010年5月,在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第二届中国·浙 “汉贡”绫绢被授予“国之宝——中国十大文房名品名具”称号证书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银奖。
  2010年4月,在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第25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被授予金奖。2010年4月,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国之宝——中国十大文房名品名具”称号。2010年11月,被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组委会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项目”。2010年12月,被浙江省商务厅授予“浙江老字号”荣誉称号。2011年4月,荣获2011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金奖。
   浙江省商务厅颁布的浙江老字号 [贰]代表性传承人 周康明(国家级传承人) 男,1948年1月出生于双林镇一个传统的绫绢小作坊家庭(红白绢坊),其祖父在1910年开始当绫绢学徒,1951年,开了一家小作坊。
  在周康明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总有一股臭味,现在才知道,那是丝在煮练时散发的一种蚕胶的气味。
  民国早期,绫绢的生意不错,但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生意受到影响,一度陷入困境。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逐步好转,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绫绢生产发展很快。周康明说,当时白天作坊里满是石元宝操作时雷声般的震动声,就连玻璃窗都嗡嗡作响。
  1956年,双林镇上的六家绫绢作坊合并成一家,成为绫绢胶坊小组(双林绫绢厂前身),地址在双林镇南郎中桥(现在的板桥小区对面),周康明家的红白绢坊就是其中一家。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周康明 周康明的父亲去世较早,所以他一直随着祖父生活。1964年,周康明初中毕业于双林中学,当时正值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但由于其祖父年事已高,所以周康明幸运地接过了爷爷的工作。
  1964年,周康明进入绫绢厂当学徒,学习传统的绫绢练染处理技术。1967年由于厂里改造设备,周康明成为安装绫绢机的机修工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多次到浙江丝绸工学院向纺织专业的老师求教,并买了丝织工艺学的大学教材书自学,从而奠定了丝织理论基础。1978年负责厂里的翻改绫绢品种、工艺管理、工人技术升级考试及开发新品种等工作。1980年研发了锦绫、古香锦,并获得了全国工艺美术创作“百花奖”。1983年曾到绫绢联营厂进行技术指导,为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全国五大博物馆开发复制了4万米宋元仿古绢。1985年完成了矾绢连续上浆的新工艺项目,个人被授予省、市轻工业科技进步奖。
   周康明的B6101锦绫获湖州市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轻工业部颁发给周康明的荣誉证书
  1999年,双林绫绢厂破产。从事绫绢工作
  三十六年的周康明被买断了工龄。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民营企业不断发展,绫绢织造、练染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唯独无人从事最后一道上矾工序。于是周康明又开始搞起了矾绢加工,承接了十几家绫绢厂的矾绢加工业务。
  2003年,周康明的儿子周树盛也开始学习并从事矾绢生产工艺,并逐渐接手了这一事业,目前已承接了双林、善琏、含山等地十八家绫绢厂的矾绢加工业务。
  2009年,周康明被评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绢织造手艺的他,对双林绫绢的发展很有信心。他认为: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并没有退步,如今当地有二十多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绫绢厂专业进行绫绢的练染加工,产量大约是1999年的
  三四倍,特别是用于商品画装裱材料的锦绫(韩绫),每年的生产量和需求量不少于
  800万米。周康明表示,作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自己对绫绢很有感情,将尽自己的力量,使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郑小华(市级传承人) 男,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人。高中文化,助理工艺美术师,无党 周康明被确定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证书 周康明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蚕丝织造技艺(双林承人。做了一辈子绫绫绢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派人士,双林镇人大代表。
  郑小华1980年10月进湖州市双林绫绢厂工作,被安排在织造车间拜钟新宝师傅为师学习双林绫绢织造技艺。1982年7月,因工作需要调入双林绫绢厂练染车间工作,拜周康明为师学习练染传统手工技艺。1999年,湖州市双林绫绢厂破产。为使双林绫绢得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2000年11月,由郑小华、吴建等原绫绢厂熟悉双林绫绢生产技术的骨干职工一起筹集资金,出资收购了原湖州市双林绫绢厂,并进行了资产重组,组建湖州丝得莉双林绫绢有限公司,郑小华任总经理。2001年8月改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湖州市级传承人郑小华 郑小华当选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第五届理事会装裱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证书 郑小华的《奥运火炬传递图》获2011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组为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郑小华任总经理。他任总经理以来,一直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挖掘、抢救、保护和发展而努力。
   郑小华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文化工作做出积极贡献,被授予工作荣誉奖 在省、市、区、镇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怀和重视下,郑小华带头走访老艺人、老工人,询问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流程和技巧。走访全国各大博物馆(院)和文化书画单位,培养新一代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传承人,开设原始手工作坊,进行展示和演示,为保护和传承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作出了贡献。2009年12月,他被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定为第一批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周树盛(周康明之子,擅长传统手工上矾) 男,生于1970年4月。1989年毕业于湖州粮油技术学校。1990年进入双林粮油厂化验室工作。2002年双林粮油厂破产,2003年开始跟父亲周康明学习矾绢生产工艺,目前已有近十年的操作经验,基本掌握了整套矾绢生产工艺,接手父亲的绫绢事业,使双林绫绢织造技艺有了新的传人。
   蒋剑雄(擅长石元宝工序的操作) 男,1962年11月出生,高中文化。1979年11月,进双林绫绢厂装造车间做纹制工。1986年,调入练染车间做染色工。1999年9月,双林绫绢厂破产后回家务农。2000年11月,进入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做托裱工。
   吴建(擅长织造工艺) 男,1960年11月出生,高中文化。1979年12月,进入双林绫绢厂织造车间。1985年,调入厂基建办公室。1994年,调入厂长办公室。
  1999年9月,双林绫绢厂破产后回家务农。2000年11月,进入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工作。
   陈志麟(擅长批床工序) 男,1954年6月出生,初中文化。1972年1月,进入双林绫绢厂加工车间。1983年10月,调入供应科。1985年,调入厂基建办公室。
  1988年,调入厂企管科。1991年,调入厂长办公室。1999年9月,双林绫绢厂破产后回家务农。2000年11月进入湖州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工作。

知识出处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是浙江省湖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根据记载,东晋时期双林就已经盛产绫绢,到了唐代,双林镇绫绢被列为贡品,并远销日本。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以其轻似晨雾、薄如蝉翼、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而著名,被誉为“丝织工艺之花”。其生产流程工序繁杂而严密,是中国丝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历史、传承、发展以及制作过程和技术要领。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