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与莫干山》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89
颗粒名称: 下篇
分类号: K295.5
页数: 70
页码: 105-174
摘要: 本章主要详细记录了一些关于莫干山的石刻、短文、诗词等作品。
关键词: 地方史 莫干山

内容

南浔人在莫干山摩崖石刻
  剑池
  岁丙寅周庆云题记周吴干将莫邪夫妇磨剑处
  周庆云题阜溪之邍
  丁卯七月周庆云题 周吴善冶工,姓氏存干莫。
   剑成身化去,更谁复控鹤。
   运斤绕羊肠,痕难辞斧凿。
   飞泉注剑池,不盈亦不涸。
   溯源从天河,桥应署灵鹊。
   其上有新亭,瞻望到云壑。
   缺处俯平原,田畴锦绣拓。
   武邑启千门,钱江余一勺。
   万竿笼烟雨,不许红尘著。
   绝巘露奇峰,楼台纷错落。
   画意近倪黄,随时可玩索。
   贞石今留题,一笑差堪博。
   己巳十月周庆云题
   安庆李双喜刻石石钟
  梦坡居士谓此石塔阙状似钟因题此二字
  筼筜谷
  [周庆云]天与泉
  [周庆云]
  小龙泓
  [周庆云]倪黄画本
  [周庆云]
  书藏
  戊辰八月梦坡居士自题上有飞瀑梦坡
  上山有飞瀑,下注农田,潭深莫测,有龙潜焉。灵应祷雨,自昔相传,残刻于頔,贞元纪年,并此四字,亦化云烟。
  戊辰八月梦坡题《周雅·天保》之率章有曰: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注:骞,亏也。始吾疑焉。以为陵谷有时而迁变。迁、骞同音,或假借耳。
  然盈亏为相对之词,不亏则不盈。以山喻寿,殆取盈满无亏阙之旨,是亦一说也。吴兴周梦坡丈,磊落自熹,贞介不挠,与木石居,负山斗望,游览所至,辄摹崖题壁,悠然有千秋不朽之思。岁在癸亥,逭暑莫干山,先于剑池故址筑精舍,曰蘧庐。庐下有石壁。至是,复大书甲寿岩,而趣工镵刻之。盖年政六十,以识不忘,亦犹在四明玲珑岩葺治山径,名之谓甲寿径。印光法师撰文纪之。朱古微侍郎书丹且勒石于岩下。自大挠氏支干纪历,史家始有编年。今古相沿,率以六十为一周甲子。《汉书·郡国志》注称:上寿百二十,盖两周耳。紬绎字义,周者满也,满即盈也,盈即不亏也,皆足为不骞作转注,以丈康宁好德,箕畴五福备于一身,举两周甲子之例,其必能跻上寿有断然者。然则,周而复始,于癸亥也,为贞下,于甲子也,为起元,将与斯岩并垂永久,不骞不崩矣。今太岁干在阏逢,枝在困敦,故释其义而申言之。北通州白曾然撰记。侄觉谨书镌于岩下。欬珠唾玉
  吴兴刘承斡题飞泉裂石出,浩浩破空来。
  万壑留不住,化作晴天雷。
  白日暑不生,绿云好如绘。
  搜胜岩壑中,清绝此其最。
  辛未长夏吴兴刘承斡题怪石角
  新我左笔南浔人作莫干山诗文
  莫干山考1
  周庆云
  山以莫邪干将铸剑而得名,后之人虑无考也。山则载之邑乘2剑池则刊于摩崖,乃阅时既久,山存其名,并摩崖之刻文(按县志,石壁镌“莫干剑池”四大字,不知何人所书,笔画苍劲),不可得而见矣。爰检古今方志,见舆图所载,其方向均同,独履其地,则言人人殊。或曰莫干,乃山之总称耳,此说似可信,然不得主山,则群峦焉附。又曰环武邑3,山以百计,仅以产竹闻于世。迨光绪中叶,有美洲教士搜奇至此,诛茅4筑屋,辟作奥区,名渐著于中外,而曰莫干。莫干不过二十年耳,奚5用深求。予作色6曰:武康夙称著邑,夏之防风氏,则建国于封禺之山7,汉之吴王濞,则采铜于豫鄣之郡(按即县之铜山)8;后晋天福且建浮图于山巅9,永光10、延真11皆古之寺观,或创自萧梁,或兴于李唐,他若普济12无相13、宁境14、资福,亦宋元以前伟大建筑。即论人物,山之计筹,以计然而得名;晋之郭文,以石峤为喜遁;六朝之沈、姚(不胜枚举),唐宋之孟、成(孟郊、成无玷15);仙则碧落侍郎(沈羲),释则石颐山人(齐侃),要皆名震古今,耕钓16所留,山川生色,岂得谓荒陬17僻壤,迄于今而始显哉?然山之显晦,姑不具论,山之名实18,则不可不知。尝考嘉泰《吴兴志》及嘉靖《吴兴掌故集》,有莫干山而无塔山,心窃疑焉。惟乾隆县志则两山并载之。且因拾得残砖而知为天福二年所建。然则山以塔而著名,塔因砖而得显,否则塔圮之时不可考,塔建之日更不可考矣。乃竟历宋、元、明三朝,省府县各志不载是塔建于何山,因属疏漏。而乾隆县志不但以塔名山,且将舆图在天池、莫干两山之间绘一塔影以实之。塔既圮矣,绘此则蛇足19矣。予读国初邑令吴康侯《莫干山记》,至天池寺,复行三四里,从幽林中觅路,得铸剑池,旁有磨剑石,世传吴王阖闾使莫邪干将于此铸剑,故以名山。十余里始及其巅,山有古塔遗迹,俗呼塔山,实则莫干之顶矣。此说最为真确。盖古无塔山,天福时建塔于莫干之顶,意欲取其冠绝群峦,为诸山之宗。有此更足以睥睨20世宙,断不致在无名荒山而为雄伟之浮图。徒以方志失考,山之人遂以塔名山,歧而为二。若不起而正之,则莫干之主山,将终于莫考矣。至剑池在幽林中觅得,不言石壁题字,而曰壁上飞流,如白虹倒饮,其上有茑萝垂蔓,日光下漏,沉沉湛湛,寒风傈人。(复按县志,则曰莫干剑池,在莫干山上,石骨栈齴21,锐参斗极22,两崖高劈,中有飞泉,若河汉23乘空而竖,下为深渊,曰剑池。池侧有磨剑石,为吴王铸剑之所。)山以莫干名,岂干将莫邪从此铸耶?然以深渊为剑池,则在莫干山之下矣。而各志记载均云上有剑池。昔之莫干,今之所谓塔山者,顶圆而平,而无飞泉瀑流,可以蓄水为池,则剑池又不在莫干山之上。予在山中,屐齿所经,惟予所居蘧庐之前,有水有石而为铸剑之所,庶几24近是。
  盖敝庐在瀑布路,庐向南,水从山北芦花荡及中横山25而来。中横山之水,由姚家坟26之西绕南下行;芦花荡之水,由蘧庐之侧,经过应虚亭(予于癸亥长夏所筑),两道之水,汇流竹溪,水势已急,而山益趋下。水向缺处漫溢,山尽见石,所谓石骨栈齴,旁裂为流,势益汹涌。过石壁,即成瀑布,自上至下,约三丈许,下承石限,深仅三四尺,围不盈丈,或即剑池。旁有石,累累然可蹲可坐,或有磨剑石在焉。水经石限,稍一停顿,又望下流,约三四丈,即峭壁。所谓两崖高劈,中有飞泉,必自对面望之,如白虹倒饮,如河汉乘空而竖,何止十丈、二十丈,其下即深渊是也(按《莫干山指南》,瀑布路,有银铃山,相传谓吴王之墓,所在有宝藏焉。山左右多溪水,至山左相汇而成瀑布,亦若由高处之斜下者。势汹涌,水沫飞溅,遥望之,如匹练下垂。自铁路饭店之凉亭,望之可见,盖即在其下也。此节写景,是而山名则无考,今山中人亦无呼此山名者。附记于此,以俟待考)。予在竹溪旁,辟一径,随山势为石磴,历六十余丈,而达剑池,仰观瀑流,晴雨不息。昔蔽榛莽27,今坦途矣。溯自天池寺斜上,北向三四里,至剑池,转西盘旋而上,可六七里,至莫干顶(即今之塔山)。吴邑侯记中云,十余里始达其巅,并计里数,适合。微28此记,莫干之主山,几为塔山所掩,因为文以考之。
   注释:
  1.本文作于1926年,曾刊《湖州月刊》1932年第6期。
  2.邑乘,县志。
  3.武邑,武康县。
  4.诛茅,剪除茅草。
  5.奚,何。
  6.作色,神情变严肃。
  7.封禺之山,为防风古国境,在今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前溪风土词》有“封禺遥对莫干山”句。
  8.铜山,即铜官山,世传吴王濞采铜于此,又名武康山。
  9.后晋天福且建浮图于山巅,按莫干山主峰塔山旧有佛寺,为吴越国第二位国君钱元瓘所建。惜碑碣已无,缘起莫考。倒是钱元瓘的父亲钱镠所建封山灵德王庙有纪年,得以使我们身处“封禺遥对莫干山”之地理格局中。
  10.永光,永光禅院,在云荡山,唐宋时古刹,佛堂岭勒石可考也。11.延真,延真观,又名碧落观,唐时建。
  12.普济,普济庵,在三桥埠,唐咸通五年(864)建,侃禅师开山。明建绣经阁藏宋绍兴乾道间长兴王氏二十八娘刺绣《法华经》。
  13.无相,无相院,又名莫干院,吴越钱氏建。周庆云认为塔山之塔与无相院同时并建,可惜无碑文以印证。
  14.宁境,宁境庙。
  15.成无玷,字士毂,宋进士,抗金英雄。
  16.耕钓,比喻隐居不仕。
  17.荒陬,偏僻荒远的地方。
  18.名实,名目与实际。
  19.蛇足,画蛇添足,多余无用。
  20.睥,傲视。
  21.栈齴,高峻的样子。
  22.锐参斗极,宋咸淳末武康知县董嗣杲《武康防风王庙前入西乡山中旷游归看邑志偶成》有“苕溪直西山嶙峋,莫干矗空参北辰”句。
  23.河汉,银河。
  24.庶几,差不多。
  25.中横山,即中华山,西人名曰克来阿山。
  26.姚家坟,山鸠坞姚氏祖坟,莫干山上犹有清乾嘉时姚氏坟墓。
  27.榛莽,丛杂的草木。
  28.微,无,非。莫干谣效李白庐山谣体韵1
  周庆云我家苕水东,登高望山丘。
  曾识归来燕,言寻旧画楼(予之蘧庐,旧为欧西台物史宅)。
  楼向层峦叠翠倚,中西裙屐2争遨游。
  自昔干莫家峰顶,铸成双剑盛铺张3,至今山腾切玉4光。
  剑池之水匹练长,石峤嵌空同石梁(石梁跨两峰之间,与天台石梁形胜相同,唯下无瀑布)。
  龙潭瀑布遥相望,高峰双髻凌青苍5。
  塔山已无浮图影,纵目钱江一线长。
  青苗俯视万山间,皞皞6熙熙往又还。
  夏凉冬亦寒威7减,岂惟清远夸家山。
  我为莫干谣,兴因庐山发。
  入林宁密入山深,只许闲云任出没。
  十年物外淡忘情,懒登五岳望神京8。
  手持谪仙绿玉杖9,啸傲乾坤得气清。
  注释:
  1.诗作于1926年。
  2.裙屐,时髦装束,代指避署人士。裙,下裳;屐,木底鞋。
  3.盛铺张,柳亚子《剑池瀑布》诗有“摩崖深刻盛铺张”句。
  4.切玉,形容剑锋利。
  5.青苍,借指天。
  6.皞皞,广大自得的样子。
  7.寒威,严寒的威力。
  8.神京,京城。
  9.谪仙绿玉杖,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手持绿玉杖”。谪仙,指李白。予游莫干山,狷叟以诗宠行,次韵答之1
  周庆云
  无尽云山众妙场,又听鸣凤过梧冈。
   成仙铁冶飞神剑,礼佛天泉洗热肠。
   支得短筇2堪济胜3,携来长笛奏伊凉4。
   纪游深企徐霞客5,一卷山经愿或偿(予正搜辑《莫干山志》)。
   注释:
  1.诗作于1924年。狷叟,即许溎祥,字子颂,晚号狷叟,海宁人。宠行,赠诗文送别,以壮行色。次韵,步韵。许溎祥《甲子六月梦坡广文又作莫干之游小诗送别》原韵:“离却繁华热闹场,振衣又去陟高冈。千竿竹籁寒砭骨,一派松涛冷沃肠。重与山僧参般若,本来居士爱清凉。愧余耄矣无能役,步武先生愿莫偿。”
  2.筇,杖。
  3.济胜,攀登胜境。
  4.伊凉,曲调名,指《伊州》《凉州》二曲。宋苏轼有“更教长笛奏伊凉”句。
  5.徐霞客,明地理学家、旅行家,著有《徐霞客游记》。 莫干山作1
  周柏年
  其一
  栖隐极幽穷,身间世虑2空。
  读碑多汉魏,排闷3有儿童。
  新竹千竿雨,高楼四面风。
  举头檐角望,古寺夕阳红。
  其二
  山中雨过便秋风,病肺情怀羁系4同。
  一塌残书寒淰淰5,万竿乱竹影濛濛。
  追凉客去成孤赏,冲雾花开见冷红。
  闲坐小窗清昼静,泉声汨汨杂哀虫。
   注释:
  1.本组诗原刊《湖州月刊》1935年第8期。题为《周柏年先生遗诗二首》。诗旁节录周子美来函,“兹有柏年家兄遗诗二首录上,因存者绝少,乞为登入补白中,借广流传”。
   2.世虑,俗念。
   3.排闷,排遣烦闷。
   4.羁系,拘系,束缚。
   5.淰淰,散乱不定的样子。忆莫干四绝1
  周世选
  其一
  隔岸钟声过柳残,晓风几处卷狂澜。
  海中浴罢朝朝日,不及云山绝顶2看。
  其二
  红云薄薄隔帘停,一碧茶烟笼枕馨。
  正是南风惊好梦,此声应带竹泉听。
  其三
  松间小坐待凉生,云依楼台水底清。
  一样疏林新雨后,应虚亭畔晚蝉声3。
  其四
  竹阴待月画窗纱,何处荷风碎烛花?
  记得高楼一夜梦,白云依旧在山家。
  注释:
  1.本组诗原刊《一顿》1932年创刊号。周世选著有《南风集》
  2.绝顶,山的最高峰。
  3.蝉声,莫干山铁路旅馆主任于少甫云,旧日历七夕佳节,天上双星相会,有五色云护之也,日之夕兮,闻万树蝉鸣,其声清脆嘹亮,恍若天边风筝。莫干山游记1
  周世逑
  赵盾2肆虐,炎威3实逼,蒸蒸郁郁,焰何堪炙,因逭暑4莫干山。自沪至山,一日可达。晨乘火车东行,午至拱宸桥,复趁汽船往。越六时抵三桥埠。笋舆5上山,共历时三十可达矣。山以干将莫邪铸剑而名,由来古也。惟地势偏僻,文人学士鲜有往还,山光溪色徒供樵歌野唱与鸟声应答而已。光绪中叶,欧西之传教士,觅得是地,叹为幽绝,卜筑数椽,为消夏计,由是名著中外,几乎与庐山、北戴河、鼓浪屿、鸡公山争奇而竞胜。余寓之六月息庐6今始落成。大父7余来,勾留8近三旬9。山中胜迹,因得饱览。
  山之高二千四百余丈。山半有寺曰天池,寺外两银杏,干大数围,密叶帏张,栖鸦晨鸣,若相迎然。梵钟寥亮10,响彻云表,则僧侣早斋也。背寺一径,窈曲而罕人迹,幽竹生寒,枝头红日半露,一石崭然,若剑三分,俗谓仙剑石。更上数武11,隐隐有洞,东西贯通,云气缕缕出没其间,曰仙人坑12也。野花蓊翳13,望穹谷悬崖,仿佛身欲堕。因转向旧径,五里内无一家,独行于个影之下,潜身于翠碧之间,清风徐来,烦襟14顿涤,飘飘乎有出尘想焉。更西至新马路,旁有界碑。偶坐小谈,闻对谷亦有人语,察之为己声,殆古人所谓空谷传声乎,即画石识之。再经数折,为警察分所,因易道上行,至芦花荡。华屋林立,咸编树为垣,或依崖筑磴,红墙碧阴,仿佛画图。俄见三五西童,携手入球扬,式歌式舞,怡然自得。
  既至游泳池,男女老幼,共带袋出没水中,西人之乐,习俗然也。
  出而下,至源泰15饮冰室,一瓯16冰雪,凉沁心脾。饮罢复前行,有歧路。上为上横17,山民市米之镇也。下歧可通商务印书馆,一路修竹穿天,绵亘数里,日光淡映,襟袖为碧。出而至铁路旅馆,循细径下,旋得一亭。倦而小坐,隔谷剑池。断壁中有飞瀑一片,雷怒雪溅,高过五六丈,似云中直泻,中经两迭,下聚成潭,即剑池也。滟潋18若镜,可濯缨,可濯足,斯足以悦人情也。既返家,犹恍惚见之。后数月于五松琴斋追记之,以投本集。注释:
  1.本文原刊《学生文艺丛刊》1929年第3期。
  2.赵盾,赵盾日,烈日。
  3.炎威,炎热的威势。
  4.逭暑,避暑。
  5.笋舆,竹舆,竹轿。这种轿子做得很考究,装有活动帆布顶,前置白绸质敞篷,可遮阳避雨,俗称凉轿。
  6.六月息庐,即六月息园。
  7.大父,祖父。
  8.勾留,逗留,停留。
  9.三旬,一个月。
  10.寥亮,同嘹亮。
  11.武,半步。
  12.仙人坑,实为仙翁洞,又名仙人洞,天池十二景之一。
  13.草木茂密的样子。
  14.烦襟,烦闷的心怀。
  15.源泰,源泰百货店,在莫干山武康路双林路角368号。
  16.瓯,杯。
  17.上横,俗名上黄,昔有上横市,大小商肆百物咸备,其特产为各种抽丝竹器,极精美,西人有运送出洋者。
  18.滟潋,同潋滟,水光映照的样子。宋苏轼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句。莫干山记游并谢十桐室主四首1
  严砺常2
  其一
  扶病游山赴君约,芦花峰顶访高踪。
  三间老屋遮桐荫,五亩新园学老农。
  其二
  疏桐毗接白云庄,气象万千朝夕凉。
  云起山腰天接巅,鸟飞不到是仙乡。
  其三
  山居体健步如飞,饱饮流霞得化机。
  一步闲谈一步韵,搜来诗料满囊归。
  其四
  归来快乐弄儿孙,撷菜烹葵酒一尊。
  回想沪滨书旁午3,何如山里辟新村。
  注释:
  1.本组诗原刊《新社会》1933年第5期。
  2.严砺常,名正,字砺常,一作励常,南浔人,曾任东吴大学吴兴附属中学教师,戈亭诗派诗人。
  3.旁午,交错,纷繁。和砺常莫干山记游诗即步原韵1
  梁希
  其一
  一丘一壑见古意,大空小空今无踪(莫干山昔有禅师蓄二虎,名大空小空)。
  尚留冷月落山涧,茅屋寂寥眠老农。
  其二
  不数西湖避暑庄,桐荫小寐午风凉。
  梦魂栩栩无拘检2,未把槐柯3作帝乡。
  其三
  天心月上鹊南飞,一片空明世外机。
  山鸟亦知来客意,未曾啼到不如归。
  其四
  新叶娟娟养竹孙4,绿云亭子挹山尊5。
  夕阳望断鸦边村,暖暖6人烟三两村。
  注释:
  1.本和诗原刊《新社会》1933年第5期。
  2.拘检,《新社会半月刊》作“拍检”,据诗意改。拘检,检束,拘束。
  3.槐柯,唐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中的槐安国南柯郡。
  4.竹孙,竹节上生的新枝。
  5.山尊,山杯。
  6.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晋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句。
  四月二十八日莫干山与百冠晓起听风1
  朱渭深2
  淹留3信宿4上崔嵬5,梦起遥看曙色开。
  极目苍茫云似海,前峰隐隐有潮来。
  注释:
  1.本诗选自《戈亭风雨集》
  2.朱渭深,名粲,字渭深,号霞飞,别署纫秋兰室主,南浔人,戈亭诗派诗人,曾任湖州中学国文教员,著有旧体诗集《好歌集》,新诗集《期待》,散文集《秋花集》。
  3.淹留,久留,逗留。
  4.信宿,连宿两夜。
  5.崔嵬,高峻的样子。重登莫干山怀死难诸友1
  温永之2
  此日登临忆旧游,青山埋骨未埋愁。
  射潮猛士归何处,细雨漾潆百尺楼。
  注释:
  1.本诗原刊《沪卫月刊》1946年第2期。《戈亭风雨集》亦收有此诗,题为《重登莫干山》。
  2.温永之,名延龄,字永之,南浔人,戈亭诗派诗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著有《浙西初期抗战史话》。 辛酉夏五月薄游莫干山即景1
   沈迈士2
   雨过峰新沐,泉飞溪有声。
   云松明霁色,天宇喜澄清。
   注释:
   1.本诗录自沈迈士1981年绘《莫干山》。薄游,漫游。
   2.沈迈士,别名祖德,南浔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沈迈士绘《莫干山》观瀑剑池筑磡记周庆云余既在瀑流经过之石壁镌“剑池”二字,更在上流石上镌篆文“周吴干将莫邪夫妇磨剑处”等字,以存古迹。而以瀑布至剑池为止,仅得半截,未窥全豹1。复从对崖小亭之下,商明山主2,更筑石磡,沿山盘蹬至瀑流尽处而止,则仰观悬崖飞瀑,晴雨无间。
  寻幽至此,或坐空亭而谈风月,或临涧底而咏沧浪3,更复扬波洗耳任作万里之流,岂不快哉!工毕,以尺度之,为长三十又八丈,阔有参差在二三尺之间,费一百数十金4。路成,记之。时丙寅八月。
   注释:
  1.全豹,比喻事物的全貌。
  2.山主,占有山地的人。
  3.沧浪,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4.金,饼金,旧俗称银圆为饼金。和三孙世选剑池濯足韵
  周庆云
  濯足曾闻万里流1,置身何许载沉浮。
  剑池百道来飞瀑,仕女曾看以游泳2。
  剑池濯足3
  周世选
  开襟借石狎4清流,百道飞泉拍浪浮。
  倒影烟峦摇足底,寒光还认化龙游。
   注释:
  1.濯足曾闻万里流,晋左思有“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句。
  2.仕女曾看以游泳,1926年《国画时报》曾登女子剑池试浴照。
  3.本诗为周世选《莫干山六咏》之一。
  4.狎,狎游,嬉戏亲昵。天池寺禅宗记
  周庆云
  自来名山皆有梵刹,其初诛茅、卓锡1、枯坐蒲团者,必其道力雄厚而后宗流竞集。借山川之秀蕴,为法界之壮严,龙象2代兴,宜有禅灯之录。莫干山天池寺则阙焉无闻。溯自元代有元翁禅师飞锡3山中,度地于天池山。凡兴丛林,必有源泉广场,方可讲经说法,大庇4淄流5。是山既有源头活水,又有茂林修竹。四山名刹,如天泉肇于梁,石颐兴于唐,双髻建于宋,铜山创于石晋,有德不孤。元翁之卜筑净域6,良有以7也。当殿宇落成之时,考之邑乘,在至顺年。寺中建设,无图可考,惟山门外犹留银杏两株,拔地参天,仿佛甘棠之荫,令人生企慕之忱。而元翁淳修净业,能于枯寂之乡,宏此规模,非神通广大不能致此。惜年湮代远8,无从考其事实。惟师之骨塔,尚在寺右天池之旁,其塔题曰天池寺开山元山信禅师之塔。寺旋毁于至正间。至明代洪武三年,为大机师重建。
  嘉靖时,玉芝聚禅师扩而新之。玉芝又号月泉,幼通经籍,去氏从释,访阳明9于稽山,契良知之旨,参梦居。禅师于金陵碧峰寺豁然有悟,归天池开堂说法,四方学者虽耆宿10听所诵,莫不欣快。
  玉芝又点缀风景,在寺之左右前后,分为十二景,曰丛竹径,曰半云亭,曰伏狮冈,曰寂照池,曰寸壁峰,曰石屋岩,曰卧仙石,曰仙翁洞,曰仙锯板,曰望月台,曰瀑布泉,曰洗剑池。约顾应祥11辈分题咏之。时唐一庵12、王龙溪13、蔡白石14等皆与往还。师于山中,倡儒释大同之旨,构玉池精舍15,坐禅其中。师终于嘉靖癸亥,年七十二,葬寺前右冈,其骨塔巍然尚存。蔡白石为撰塔铭,则只存残石数方于寺中,有法嗣二,祖钦、明原,无所表见。至天启间,有挫庵师则重整之。崇祯间,有抱璞莲禅师以临济嫡派掩关,于松陵浮玉庵阐扬宗风。邑人延主净名庵16,后兼理天池,复新殿宇。至清康熙,为义则、焕文两师重修。焕文为临济宗三十五世,葬玉芝禅师塔下。更有临济宗三十三世啸云雨和尚、三十六世岩顺和尚,同葬于焕文塔之左右。中有普同塔,题曰莲会。当时宗风蔚起,故缁素17云集。自乾隆以至咸丰,此百余年中,毫无记载。同治初年,有印月来山,则殿宇已毁,仅存旁屋。印月自号怪物,相传曾现宰官身,丁洪杨之乱18,削发于普陀山,隐于天池寺,服膺清世祖御选语录,将全集各序汇成一卷,题曰《救命宝训》。见手著跋语,并所为偈19,录入《莫干山志》。乃于寺中辟聊复尔室,训课经传,僧俗咸乐就,且知医,活人无算,乃儒而释者也。圆寂于光绪二十六年,出世三十八年,得寿八十有五,为临济宗三十九世。
  先于八年筑寿藏于寺前左冈,碑题池上宗风。其徒正昌于寺亦有补助,年五十一即逝。又,得一禅师为印一付法弟子,经其师垂训,亦通文翰,并精医道,勤恳节俭,立志兴建大殿,置田亩,收回已失竹山,称中兴焉。方余山游时,正施大殿工作,惜未竟其志,于民国九年化去,世寿六十有九,为临济宗四十世,葬玉芝禅师塔之下。余为立墓碑,题曰天池寺重兴大殿得一和尚之墓。有徒曰会昌,又有正心师系曹洞宗第四十世,又先春师名下一或系印月之徒,皆先得一卒。此或见诸之栗主,或得之里人口述而记载之。迨后得一法嗣庆月接席,未几出走,则朗新继之。十一年夏,施醒圆居士避暑山中,长斋持经,与四明庵增慧友善。至是延增慧兼理。未及一年,增慧又卒。十四年,湖南籍楚光来寺住持,以迄于今,修葺大殿,募建天王殿及两庑群屋,焕然一新。余为撰《重建天池寺碑记》今作是记,以纪禅宗。俾后之览者,知其渊源所自云。民国二十一年冬记。
   注释:
  1.卓锡,僧人居留为卓锡。
  2.龙象,高僧。
  3.飞锡,云游。
  4.大庇,广大护庇。
  5.淄流,僧徒。因僧人著黑衣,故称。6.净域,寺院的别称。
  7.有以,有因。
  8.年湮代远,年代久远。
  9.阳明,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心学集大成者。
  10.耆宿,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
  11.顾应祥,字惟贤,号箬溪,湖州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12.唐一庵,唐枢,字惟中,号一庵,德清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
  13.王龙溪,字汝中,号龙溪,绍兴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
  14.蔡白石,蔡汝楠,字子木,号白石,德清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
  15.精舍,寺院的别称。
  16.净名庵,在高峰山东麓,明抱璞禅师居之。庵昔有古桂二株。
  17.淄素,僧俗。僧徒衣缁,俗众服素,故称。
  18.洪杨之乱,太平天国之乱。
  19.偈偈,佛经中的唱词。重建浙江莫干山天池寺碑记
  周庆云
  浙江武康县莫干山,吴王阖闾命冶工干将及其妻莫邪铸剑而得名。自县西行至庾村,皆平原,更上则幽岩峭壁,不易攀跻1。昔人谓,石蹬陡峻,百步一休者,今视为坦途矣。盖山高则气候较寒,加以流泉百道,修竹连冈,于夏令尤宜。光绪中叶,辟为消夏之湾。
  中西人士咸乐就焉。民国后,督军卢永祥以山路崎岖,命工辟广大之路,盘旋而上。自庾村至荫山,可十里,与旧日山径相接,更北趋而达塔山,即莫干之顶。群山环拱,江湖在目,俯视山椒2间楼台罨映3,都在万篁深处。天池山,在庾村、塔山之间,有佛寺,创于元至顺年,为元翁信禅师开山。山门银杏两株,拔地参天,迄今犹存。至明嘉靖玉芝聚禅师开堂说法,与王阳明契良知之学,倡儒释大同之旨。阳明至天池曾有月下闻雷之诗。玉芝又点缀名山四围风景,有瀑布泉、丛竹径、望月台、半云亭、石屋岩、寂照池、寸壁峰、仙翁洞、仙锯板、卧仙石、伏狮冈、洗剑池为十二景,征诗于顾应祥、骆弘珪4诸名宿。盖诗以人重,则景以诗传,玉芝有足录焉。由明及清,非乏高僧,特无禅宗之录,以资考证。予尝至寺前右冈之塔院,见群塔之外,有普同塔,可知在康乾之际,缁流云集,蔚为丛林。迨洪杨乱后,大殿灰烬,惟余旁屋,仅蔽风雨。
  有印月僧者,苦持三十年,精参禅理,僧俗及门5甚众,盖儒而释者也。时虽复睹承平,而山僻无香火缘,致未有发展。然时以恢复殿宇为诏。法嗣6得一仰承先志,奋起筹募,并以师兄正昌所遗山地,易资购材,经之营之,竭十余年之力,于民国九年大殿告成,而得一化去。后有庆月、朗新、增慧先后住持,为时皆暂,或他适或殂谢7。至十四年,楚光继席。每届暑令,人稠且杂,省会派士兵保护,往往杂居寺中,檀信8几乎裹足。十八年夏,省主席张人杰避暑来山,曾入寺观览,归即面谕管理局长赵才标、警察所长杨中权,会商村里长姚桂林,劝募扩新,以壮观瞻。乃以旧屋五楼移建寺侧隙地,令士兵驻守,不得拦入寺中,于是舍施者益形踊跃。爰即鸠工庀材9,至二十年冬而落成。大殿则重行改善,更建天王殿及两庑客堂各三楹,均有楼。后进以旧料改建七楹楼,为观音阁。
  左右为寮房,又香积厨。及群屋称是,而佛像庄严,钟鼓法物无不备具,皆姚村里长与住持楚光劝集之功。窃计自大殿兴工,以致全寺落成,所费饼金至一万元有奇10。当殿宇重建时,筑路工程师王彬彦佽助11为多。迨后山中逸客、海上闻人不惜解囊,至有今日之宏规。佛法无量,盖信而有征也。爰将捐助善信列其姓氏于碑后,以志胜缘云尔。民国二十年十月。
   注释:
  1.攀跻,攀登。
  2.山椒,山顶。
  3.罨映,掩映。
  4.骆弘珪,字仲如,武康人。
  5.及门,及门弟子。
  6.法嗣,继承祖师衣钵而主持一方寺庙的僧人。
  7.殂谢,谢世。
  8.檀信,施主。
  9.鸠工庀材,招聚工匠,筹集材料。指土木工程兴建前的准备工作。
  10.奇,零数。
  11.佽助,帮助,资助。天池长歌1
  周庆云
  天池之水清且涟,石岩涌出自流泉。
  不盈不竭万斯年2,流过三千与大千3。
  惜蔽榛莽4竹连阡,胜迹几乎化云烟。
  曾题寂照在其先,或云洗剑名屡迁(天池十二景有寂照池及洗剑池,不知孰是)。
  兹山与寺以池传,活水分期降自天。
  繄予5吊古6频流连,名山未了香火缘。
  筑亭度地在池前,动人观念听涓涓。
  愿乞灵根涌金莲(予向杭州韬光庵洗眼泉,乞取金莲花而栽之),鱼龙7不许逐腥膻8。
  我观此水入定禅,水流不竞道心坚。
  勇猛精通一念旋,浮云富贵记先贤。
  梦幻泡影有同然,一切尘网9皆弃捐。
  诗成先从顽石镌。
  注释:
  1.诗作于1927年。
  2.万斯年,语本《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不遐有佐”,形容时间极为长久。
  3.三千与大千,指三千大千世界。
  4.莽,杂乱丛生的草木。
  5.繄予,唯我。繄,文言助词,用在句首。
  6.吊古,凭吊古迹。
  7.鱼龙,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8.腥膻,腥而月膻的味道。
  9.尘网,人世。过天池偶感
  周庆云
  分明滴滴是杨枝1,天付山僧署上池2。
  莫道寒流清可玩,水深忧患有谁知。
  注释:
  1.杨枝,杨柳的枝条。
  2.上池,上池水,佳水。
  池栽金莲花1二首
  周庆云
  其一
  乞取灵根驿使2携,乍栽我已有诗题。
  含苞信宿花开半,不染池中一点泥。
  其二
  黄光黄色涌天池,每到花时善护持。
  莫任蛟龙3群戏水,爱他香洁静中姿。
  注释:
  1.金莲花,天池中金莲花,自杭州韬光寺金莲池移植,花小而
  色黄,与苍岩碧水相映,尤饶幽逸。
  2.驿使,传递书信的人。
  3.蛟龙,传说中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天池寺感赋
  周庆云
  梯云开竹径,高亚1随山曲。
  左披而右拂,仰视天已绿。
  吟望迷峰峦,十里见僧屋。
  钟寂鱼无声,山门鄣古木。
  万竿笼烟雨,此是筼筜谷。
  吾尝考邑志,至顺2遗高躅3。
  胜景题十二,迹之可得六。
  寺外即天池,浙沥分岩瀑。
  甘冽而不寒,漫仅涤凡腹。
  厥寺借以名,度众出尘俗。
  我佛本慈悲,低眉右百族4。
  何为西方人?翻怒金刚目5。
  高踞佛头青6,不解虚心竹。
  干莫遗神剑,化龙一惊觉。
  还我干净土,夜息山鬼哭。
  注释:
  1.高亚,高处和低处。
  2.至顺,元至顺年间。
  3.高躅,高尚的行为。
  4.百族,百姓。
  5.翻怒金刚目,金刚怒目。
  6.佛头青,青黛色的山峦。挈眷游塔山用闽孝廉林仲戡韵1
  周庆云
  泉流百道助诗豪,驱遣2云烟笔底劳。
  剑气已销名尚在,塔铃无语迹犹高。
  近瞻武邑疑萧市3,远溯钱江起壮涛。
  济胜各携洪胆略,举家饮渌4贪饕5。
  注释:
  1.诗作于1926年。挈眷,携带家眷。闽孝廉林仲戡,林君健,字仲戡,福建闽侯人。孝廉,指举人。《吴兴周梦坡先生年谱》载,“在山与闽侯林仲戡孝廉君健投诗唱”。林君健《登塔山漫咏》原韵:“诗人老去兴犹豪,扪葛攀藤弗惮劳。盘蹬方知来路曲,看泉始信在山高。群峰过雨乍疑沐,丛竹生风亦作涛。啸傲山灵还自笑,烟霞供养不为饕。”
  2.驱遣,安排、使用。
  3.萧市,指萧山。
  4.渌,同“醁”,美酒。
  5.贪饕,贪吃。游塔山1
  周世选
  叠岫层峦路转回,浅青浓碧几番催。
  野迷烟谷知人处,村翠经秋渐叶堆。
  塔影久随剑影后,山光犹逐日光开。
  此时莫说风情淡,只有白云先我来。
  注释:
  1.本诗原刊《幽篁》1935年创刊号。
  塔山公园蘧庐漫兴四首
  周庆云
  予于庚申五月薄游莫干山,仅留三日。归后,予友杨子介梅养疴山中,贻书云:“山中瀑布路有层楼一所,地可三亩有奇,系美洲台物史所有,今愿易主。”予即函乞杨子作缘,遂为予得,乃以蘧庐名之。癸亥夏,重至山中,前后又得山地七亩,辟径筑亭,题诗岩石,聊作息游之所云尔。
  其一
  鹊巢营就海天飞,却笑鸠居冷翠微。
  栽竹连坡贪细笋,应门无仆掩双扉。
  云从雾起常迷岫由,鸟亦人如共息机1。
  不必桃源寻世外,此乡自有北山薇。
  其二
  参差楼阁起高冈(山有崇楼百数十座),半为烟遮半树藏。
  百道泉源飞瀑布,四围山色蘸幽篁。
  林禽2有语如相问,野草无名亦自香。
  门榜蘧庐聊寄意,不妨姓氏讳韩康3。
  其三
  莫干仙俪史称之,双剑难追化去时。
  崇岭天池留古刹,浮图石晋勒新碑(晋天福建塔于山顶,久圮,今改筑公园,有亭翼然。邑侯曹履冰泐碑记之)。
  西吴烟雨千门启,东浙波涛一线驰。
  远瞩近瞻皆胜概,与游鹿豕4渐相知。
  其四
  岩壑生平未了缘,山居权作小游仙。
  琴无百衲长松补,寺有疏钟绝巘悬5(山顶有礼拜寺6,钟声時起)。
  侠骨休称慵铸剑,骚心7漫写涤流泉。
  白云时逐清风至,我欲乘之一问天。注释:
  1.息机,息灭机心。
  2.林禽,林中的禽鸟。
  3.韩康,借指隐逸高士。
  4.鹿豕,比喻粗野愚蠢的人。
  5.悬,《莫干山志》作县,误,按诗意应是悬。
  6.礼拜寺,礼拜堂,教堂。莫干山上昔有教堂五座,现存1904年建小礼拜堂、1923年建大教堂,1925年建天主堂。
  7.骚心,诗心。蘧庐续咏四首
  周庆云
  其一重来新扫旧巢痕,略改朱门八字垣(屋外缭以长垣,为山中所独,因门径稍仄,改成八字,似觉气宽,并题门联云“偶被白云留住,不妨凡鸟留题”)。
  稍近芦塘寻剑穴(庐在芦花荡下,荡或作塘,相传有吴王宝剑坑),为探仙迹过鱼村1(过鱼村有仙人坑2)。
  灯明远岫流萤灿,瀑泻西岩骏马奔(西垣为瀑流经过之地,水声不绝)。
  偕隐家山辞五岳(今来山眷属与偕),自甘淡泊傲刘樊3。
  其二短垣凿石嵌冰纹,削竹编篱界略分。
  万叠琅玕4三亩宅,一床书卷半帘云。
  遥吟自酌渊明酒,胜会谁传逸少文(同时会于山者,为金君诵盘,许君松如,李婿振之,徐婿禹平,及室人张,儿子延扔,六女延礼,七女延祉,九女延提,外孙徐童、次苏,少长咸集,极山游之盛,惜无文以纪之)。
  却爱烟霞成痼疾,更思招隐入鸥群。
  其三枕流饮渌恣清游,消夏名还动十洲(山中丘壑本胜美洲,教士佛礼甲氏在光绪十七八年时寻幽至此,赁屋消夏,至二十四年,贝礼氏及范约翰氏始购地建屋,迨后游人踵至,各建崇楼成一奥区,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闻寰宇)。
  泰岱5峰峦传画本,庐山面目豁吟眸6。
  无风莫讶7来空穴,延月堪题先得楼。
  更上一层朝旭见,半轮明灭撼蜉蝣8。
  其四名无丹箓9谪尘寰10,言采山中药驻颜。人境萧寥生万籁,天倪11变幻任多般。
   太常仙种萦残梦,相国秋声听半间(山多蝴蝶12,并蟋蟀声)。
   绝壑奥区天下有,灵泉活水得来难(山中泉水至佳,化学试验无微生物也)。
   注释:
  1.鱼村,今写作渔村,属德清县莫干山镇筏头村。
  2.仙人坑,今属德清县莫干山镇紫岭村。赵君豪编《莫干山导游》载,仙人坑有上村、中村、下村,居户百余家,皆临溪而居,水声潺潺,隔岸皆山,山脚即溪,磊磊磈磈,奇幻莫名。
  3.刘樊,晋人刘伶元、樊通德。
  4.琅歼,竹的美称。
  5.泰岱,泰山。泰山又名岱宗,故称。
  6.吟眸,诗人的视野。
  7.讶,惊奇。
  8.蜉蝣,比喻微小的生命。
  9.丹篆,道教的名册、簿籍。
  10.尘寰,人世间。
  11.天倪,天边。
  12.山多蝴蝶,周庆云《和仲戡见赠原韵》有“蝶寻庄梦蘧”句,亦注“山中多蝶”。蘧庐再续二首
  周庆云
  其一试从峻岭俯山庄,画意云林1可颉颃(山石理文皆作方形,大类云林画本)。
  别馆依岩还突兀,奇峰障壁任低昂。
  题名深刻筼雪谷(有山峰在竹林中,镌“筼筜谷”三字),祛暑添栽薜荔2墙。
  暂息尘劳花甲至,爪痕留与石朋商(在筼筜谷上镌“甲寿岩”三字以志岁月,在筼筜谷下有一峰三叠,蔚为大观,镌“石朋”二字并系小诗3见前)。
   其二一亭位置室西隅,泉应虚声听未殊(亭傍幽涧,署曰应虚,取《庄子》“虚而应者,物之声也”之意)。
   漫诩出山震林木,渐看流水入江湖。
   竹深不许纤尘到,径辟聊寻碎石铺。
   却爱峰峦真似假,丹青难倩作家图。
   注释:
  1.云林,元代画家倪瓒,字云林。
  2.荔,又名木莲,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
  3.周庆云题句石朋下层:“一峰层累势峻增,下拜元章得未曾。不怪不顽天赋质,空山谁与石为朋。”碧坞1筑磡记
  周庆云
  予尝考之,莫干山之辟作消夏湾,始于光绪中叶。仅三数2欧美传教之士寻幽探胜,以山中泉源甚多,且皆甘冽云。取化学测验,则水经天然之沙沥,而无微生物,虽谓之乳泉,可也。在戊戌、己亥之间,乃有建筑。曾几何时,而层楼林立,中外人士咸视为奥区。每至夏令,履舄纷沓,无外交关系,管领之权全属吾国。此则异乎匡庐4与鸡公山、北戴河也。庚申仲夏,约朱子剑峰第一次作山中之游,其最胜处为剑池及龙潭之瀑布。以剑池比龙潭,则龙潭之瀑布更壮。龙潭地属归安,距莫干山二十余里,在龙池山碧坞中。潭底固有龙祷雨辄应,此则见于邑乘者也。一日,予与剑峰兼约杨子介梅5、杨子韵秋6同乘笋舆,过塔山至莫干岭,一路修篁,行万绿丛中,几疑身入画图,有翛然7尘外之想。至碧坞,树木蓊翳,见山脚露骨,自高斜下,泉流百道,经巨石而泻入田原,滔滔不绝。以视飞来峰下之壑雷,则湍流更急,水势益壮,令人久坐忘疲。忽忽日已亭午8,乃入农家,饮以甘泉,饫以粉面。移时9复行,舆者曰,距龙潭尚有二里,山径崎岖而碍舆行。步至巉10岩处,杨子韵秋惮11入险,不敢行。惟介梅奋勇前驱。予与剑峰步趋在后,攀藤附葛,既下复上,旋又折入山坳。其险狭处,约数十步。始达龙潭,有石可蹲可坐可饮可琴。仰观悬崖,则夹道飞瀑汇于中流,又成匹练,乘空倾泻,可四五丈而入于潭。水漾深蓝,不易见底,诚字宙之大观也。相与解衣磅礴,临流濯足歌咏。而归仍循故道,且行且览,抵旅舍,不觉夕阳在山。迄今思之,犹历历在目然。予于癸亥、甲子均避暑山中,以路甚崎岖,不敢冒险重游,引为憾事。今年七月,小孙世达随其叔君常约侣同游,年皆壮盛,足力无不胜然,归述险状仍如前。拟于龙潭近处,更筑平坦之路。乃乞邑人姚君月卿与山主商议,命工勘路,约四十余丈。其石壁险处,须以药轰石,筑三尺宽石磡,盘旋曲折,可百数十级,费饼金百三十枚。从此,履险如夷,胜游可续,山中之佳丽妇孺皆得穷其幽窅12。吾知天目天台之飞瀑,不能专美于前矣。路告成,因作是记,时在丙寅八月上浣13。
   注释:
  1.碧坞,今属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
  2.三数,为数不多。
  3.履舄,泛称鞋。古代单底鞋称履,复底鞋称舄。
  4.匡庐,即庐山,相传商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5.杨子介梅,杨介梅,疑杨介眉,名静祺,字介眉,江苏江宁人,曾任兴业银行上海本行经理。
  6.杨子韵秋,杨韵秋,名联授,字韵秋,江苏镇江人,曾任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
  7.翛然,超脱的样子。
  8.亭午,正午、中午。
  9.移时,片刻,顷刻。
  10.巉,险峻,陡峭。
  11.惮,畏惧。
  12.幽窅,幽窈,幽深。
  13.上涣,上旬。碧坞风景(《旅行杂志》1931年封面)龙潭二首
  周庆云
  其一搜奇山曲听潺潺,榛莽藤萝略可攀。
  飞瀑泻潭龙不见1,化为云雨未还山(龙潭,在碧坞,自上而下,盘旋曲折,略仄处攀援而上,复又折入山坳,左右瀑布汇流,石壁分裂处愈觉壮观)。
   其二
  瀑流百折下山溪,叠石分流高又低。
  誉并壑雷缨可濯,他时听水筑亭题(出龙潭二里,坐大树下,溪流湍急,绝类西湖飞来峰下壑雷,拟筑亭其上,题曰听水)。
   注释:
  1.飞瀑泻潭龙不见,周庆云《和仲戡见赠原韵》有“龙看潭蛰深”句,并注“碧坞有龙潭”。游天泉寺记1
  周庆云
  余从芦花荡拾级北上,则竹已无林,惟余青竹,篠叶细茎柔围绕膝。前望塔山更如牛山濯濯2,间有重楼错落,山坳得挹乾坤清气。从塔山之腰旋行,多峭蒨3,层叠巨石,堪入云林画本。踞坐峰巅,俯视杨坞村与碧坞,其田畴正如铺地之锦,生意盎然。塔山行尽,俗呼为大雷山4,则万竿烟雨又在。目前至莫干岭,界分东西,东至碧坞为归安界,西至天泉为安吉界。余从西下岭,仍践武康之境,愈下愈入妙境。盖天泉之水泻至山麓,高下之田有石限护之,泉源不竭,故山田均成沃壤。将近平原,水势益急,溪涧叠石十步一折,五步一曲,大如壑底之雷,小似铜壶之滴。又兼左右修竹、苗秀、花香,虽平泉5、金谷6,安得有此境界?行至溪声将尽,远树葱茏,乃僧冢前所植。柳杉数十株,高可参天,不知为何代何僧之涅槃7。其右为天泉寺,寺门有银杏二,其一更大。老僧云,来山六十年,厥树未见加大,与天池山门二株相勒,元明物也。
  问殿宇存废,则云未遭粤匪之劫8,年久坍损者有之,祝融税驾9者有之。光绪中叶,渐次建复,佛殿苟完,庄严粗具。左有楼屋,原可息足10,惟不自整饬11,致尘垢满目。僧年七十有六,俭啬12自持,课一小沙弥13,怡然自得。闻之村农,寺有稻田数十亩,竹山可伐千帖,若刻意经营,不难复旧日规模。梵天多一清净之地,即空山增一游观之区,况有古木流泉不烦点缀,而自成幽胜乎?归述所见,因详记之。是日归清河、女延禄侍游,例得备书。丙寅七月。
   注释:
  1.天泉寺,在天泉山,南朝梁大同年间,惟正禅师开山,初名永光院,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皓明禅师重创,改名天泉院,寺有见山台、西流涧诸胜。据《黄膺白年谱补编》:“1929年9月5日,周湘舲、杨逸才、姚月卿等来,为重建天泉寺山门及庙侧添造房屋募捐,予认捐二百元而去。”
  2.牛山濯濯,本指山上无树木。
  3.峭蒨,高耸挺立。
  4.大雷山,又名六宿台,为莫干山支峰,顶有望月台,地颇平衍,宜种莳。
  5.平泉,唐李德裕建平泉庄。
  6.金谷,晋石崇筑金谷园。
  7.涅槃,圆寂。
  8.粤匪之劫,指太平天国之乱。
  9.祝融税驾,火灾。祝融,火神。税驾,解驾,停车。
  10.息足,歇脚休息。
  11.整饬,整顿使有条理。
  12.俭啬,俭省吝啬。
  13.小沙弥,小和尚。天泉山麓古树1
  梁希
  怒虬倒挂苍鳞死,岩崖露骨石露齿2。
   当年莫干炼剑时,此树此山已如此。
   注释:
  1.本诗原刊《新社会》1933年第5期。
  2.岩崖露骨石露齿,原诗为岩崖露骨石齿露,明显误刊,故改之。簰头1即目2
  周庆云
  编竹为簰叶一舟,一篙撑出似鱼游。
  解衣磅礴临溪坐,濯足真堪万里流。
   注释:
  1.簰头,因竹木出山,簰行必始此,故名。周庆云纂《莫干山志》以簰头为莫干山避暑地极南之界限,今属德清县莫干山镇。
  2.即目,眼前所见。簰头1
  周世选
  村遥山不断,水近鸟应稀。
  万竹随流急,一桥隔雨飞。
  荒烟高士宅,落日野人扉。
  回首前峰影,苍茫入钓矶2注释:
  1.本诗原刊《幽篁》1935年创刊号。
  2.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由山居坞1至大堰溪2有怪石矗立溪中
  周庆云
  坞下山居众妙收,千寻断壁鸟声幽。
  浅沙危石淙淙响,并入青溪石角头。
   注释
  1.山居坞,又名山鸠坞,在炮台山西北,自上而下,山径幽曲,修篁夹道,涧水淙淙,怪石齿齿,如入山阴道上。今作三九坞,属德清县莫干山镇劳岭村。
  2.大堰溪,在簰头,水清莹彻底,下罗石为床,游鳞历历可数。上有大堰桥,桥柱编竹为篰,篰中埋石为墩,上布竹桥,计九洞,里人时修葺之,民国时改建为石台墩木架桥,俗称六洞桥。
  簰头六洞桥题姚范氏节孝坊1
  周庆云
  其一
  渐上幽岩经石壁,百年坊表尚巍然。
  两间正气扶名教,长共松涛万壑传。
  其二
  久矣山居著姓姚,承家力穑2自前朝。
  教师劲节因栽竹,万叠琅歼是富饶。
   注释:
  1.姚范氏节孝坊,姚范氏,山鸠坞世家、前淮安经历姚永昌之妻,清道光九年(1829)旌表节烈,清道光十五年(1835)姚范氏孝孙姚玉辉在石壁立节孝牌坊,柱联题:“七旬矢志冰霜操,千古长存松柏心。”游莫干山者乘竹轿循老路登山,至牌坊为途程之一半,必于此稍作休息。
  2.力穑,努力耕作。
  莫干山节孝坊游五峰庵记1
  周庆云
  丙寅新秋,金风拂槛,淡日烘云,余与荆室2清河君及归河间女延礼,于午后连舆出游。从荫山登中横山,四望层楼,杰阁掩映于山椒间,无一宅雷同。布艺花木或来自欧美,而疏篱短砌则茑萝牵引,无处不入画图,且室外无垣,淡云微雨袭人衣袂,益得空旷之气。山尽为岭,俗名牛头冈。冈长且峻,行二里许,在万山丛竹中,蚓引蛇行至山石,露骨处奇峰矗立,左右皆是。境愈幽则路愈陡,虽块石敷设,有级可循,而流泉冲激,石松泥陷,更觉崎岖难行。过此下冈,则为平坦之途。溪涧累石,泉声尤急,涧旁皆田,得泉水灌溉,苗益茁壮。临溪筑屋小集,村农曰昴坞3。更越庙前村,无多人烟,惟村社树银杏并列四株,大有干霄之态,百余年物也。过社庙4,又缘溪行,短竹成林,连互不绝。更入童家村,沿溪数十家,汤汤5盈耳,水清可掬。对面崇峦,何止渭川千亩6?村童指点,修篁深处,即五峰山7顶,古刹在焉。乃越坞而登,山更峻险,约行二里许。从庵侧回绕,破短扉而入,有池如鉴。闻犬吠声,僧启山门迎入,一老僧正禅诵,似曾相识,即止钟鱼,问孙郎同来否?余始忆甲子之夏,曾率一女、两孙来游,从杨公坞登,则为庵之前山。今从庵后蹑级而升,转觉陡峻。正疑似间,忽被老僧唤醒,并记曾借香积厨,而午餐剖瓜解暑,意兴豪迈。今游兴犹是,精力不如故,记忆亦差。老僧云,山中上客8,一岁能有几人?故犹能道余之姓氏,且云僧年才9七十有一,而艰于步履,有师兄年跻八十,亦患风痹10之疾,在家养疴。盖山庵旧制,凡本村人为僧,无室而有家,所谓在家僧者非耶?佛殿二进建筑尚坚,有楼亦供佛像,惟前殿失于修葺,窗牗11不全,空悬尘网,而盈阶秋色,有海棠、鸡冠两种,并石隙菖蒲如扬州虎须12,足以点缀秋光,慰老僧枯寂。清河君与女虔诚礼佛,香烟缭绕。坐风廊,与僧谈寺产,则为不肖徒经纪13不善,致竹山荒落,生息不多,而润色无资,语时唏嘘叹息。旋即下山,仍循故道。或云望北为后坞村,经天泉山麓至莫干山,则路坦而遥。舆人以夕阳一抹,为时恐晏14,乃从昴坞改由梅皋坞15。坞内屋宇稠密,更上梅皋山,崎岖不亚于牛头冈,而形势稍宽。至山巅,取道上横山,又多别业。稍一浏览即下岭,至荫山而达蘧庐。往还三十里,阅六时光阴。因述胜览,以稔来游者。
  注释:
  1.五峰庵,在杨公坞,明崇祯二年(1629)诺诺禅师开山,清康熙十年(1671)僧超晋重建。
  2.荆室,称己妻的谦词。
  3.昴坞,在牛头冈之西南。
  4.社庙,朱藤庙,庙前村因村后有此庙得名,明崇祯年间建,清康熙三十年(1691)重修,每岁春乡人社赛。
  5.汤汤,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6.渭川千亩,用以言竹之繁茂。
  7.五峰山,又名五指山,为莫干山地区最高峰,也即是德清县最高峰,海拔745米。
  8.上客,上宾。
  9.才,方。
  10.风痹,指因风寒湿侵袭而引起的肢节疼痛或麻木的病症。
  11.窗牗,窗户。
  12.扬州虎须,扬州虎须菖蒲。
  13.经纪,经营。
  14.晏,迟,晚。
  15.梅皋坞,因梅皋山得名,今属德清县莫干山镇紫岭村。梅皋山,俗呼大山,高十余丈,清道光三年(1823)秋雨中,作霹雳声,陷其半,上有高冢亦陷。山有万峰庵,庵之爨下有泉甚冽。葛岭游记
  周庆云
  予于己巳暮春下浣至山,山中野杜鹃尚盛,遂动游兴。一日坐笋舆,向塔山至莫干岭,经天泉寺,绕后坞村1,涉鸟沙岭,渡凤家桥,再上即为葛岭。岭下有人烟2,稍息,沿溪行。自溪下仰观,上有峰如笔架,高可数十仞,一峰最大,俗呼和尚石。石旁有孤松,夭矫3天外,其左有风兜石,欲往探而不得其径。遂有村童数辈,愿为先导。乃越溪入樵径,层累而上,穿丛竹。行半里许,见风兜石如人之风帽,盖状其形而名之也。石高十余丈,其瀑流从帽沿滴下,故离石壁丈许,如珠帘下垂数十行,淅沥有声。石壁对面有巨石如盘陀4,可憩七八人。立而望焉,时新篁染翠,日光微漏,幽鸟相逐,叹为异境。石壁右岩一洞,莫测深窅,惧有豺虎,不敢入。
  村童曰,左边可达岭之顶。自揣足力不胜,且挟朱姬七女偕行,更不敢涉险。即此樵径,视为羊肠鸟道5。下山已喘息多时,仍循溪徐行,至山家饭焉。山无杂姓,二十余户,均袁氏子,征雍睦6焉。
  饭后,经佛堂岭7,访石壁题字,仅大德元年8及佛号可辨,余则漫漶9矣。又从牛头坞10、紫岭脚,过仙人坑11、山鸠坞,迨返蘧庐,已日薄西山矣。
   注释:
  1.后坞村,依天泉山,今属德清县莫干山镇。赵君豪编《莫干山导游》载:“烟火百余家,饶有田畴,为山乡繁盛之区也。居民熙熙攘攘,若不知人间名利为何物,朴实淳厚,诚世外桃源也。”
  2.岭下有人烟,今属德清县莫干山镇佛堂村,该村昔多制炭为业者,因茹其利,相率入山垒土为窑,断薪而烧之。
  3.夭矫,形容姿态的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4.盘陀,回旋曲折的样子。5.羊肠鸟道,羊肠小道。
  6.雍睦,和睦,和好。
  7.佛堂岭,与云荡山相隔三里。
  8.大德元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
  9.漫漶,模糊不可辨认。
  10.牛头坞,又名小西湖,在鱼村南,距簰头可五六里,修竹茂畅,间以松杉,风景弥佳。其地有河滩,虽浅而甚清晰,西人之往簰头者,过此辄浴。游石峤山记
  周庆云
  予慕石峧之胜,亦既有年矣。每至山下,徘徊其间,未得一探其险。正惟险也,必有奇观,游兴愈不可遏。一日亭午,予率归清河、女延禄及长次孙世达、世述,各乘篮舆1,自蘧庐至石颐山2下,可五里。山与石颐对峙,中隔石峤村。得村农钟氏子,年未冠3,颇识途。细询,知为石峤山主也,欣喜过望。彼更约壮夫二人,愿为前驱4,相与约曰:“山径多途,愿迂道平坦者。”即起行,行至碍舆处,诛茅除棘,均壮夫为之。约行三里,渐登渐高,山愈峻则路愈窄。乃舍舆徒步,舆者亦从行。在万竹丛中,日蔽风清。予笑曰:“妇孺亦解山游,兼可练胆,亦快意事也。”且行且语,若忘其疲,然险狭处,二人挟之而上。又行里许,望前冈,路直而陡。导者曰:“从此径上百数十武,即抵峤顶。”予不敢左右望,奋行十步,前无修竹,心忽寒傈5。回原径,与吾女、两孙言:“若能上,我心亦战;如不上,仅亏一篑之功6,他日必悔。”商之导者,更易一途,虽迂道,可也。答曰:“易一途,路非平而有竹。”予曰:“有竹可倚,胆复壮。”遂奋勇前进,吾女与孙亦鼓兴,令舆者扶掖7而上。约半里,始达峤下。峤在两山夹缝中,顶锐不能渡。与游记所载,天台之石梁8,不但形势相似,即长短阔狭亦同。所异于石梁者,峤身薄而下无瀑布耳。峤洞左方,豁然开朗,自洞下度之,约三丈余阔。左边一丈有半,厚不盈丈。环行至右,则与后岩相接,成一石屋形。洞底又生石根,后隆起,与峤洞之顶,相距仅数尺。洞前半平而削,而又光滑,可憩十余人。洞外有一长松,余皆瘦竹,因山骨土浅,竹不易长。然临风飘翠,大有出尘之概。在洞中遥望,见莫干一角。盖洞不广而览于不能畅,携有映具9,无能施其技也。坐半小时,相与下山,较去时为易。比归蘧庐,已夕阳西下矣。因泚10笔记之,时甲子七月十有六日也。注释:
  1.篮舆,竹轿。
  2.石颐山,山腹两崖,大石错互,函若唇齿,其中廓然,以容黄土山桑烟火数家。山有石颐寺。
  3.未冠,未满二十岁。
  4.前驱,前导。
  5.寒慄,因寒冷或害怕而战栗。
  6.仅亏一篑之功,即功亏一篑。篑,盛土的筐子。
  7.扶掖,搀扶、扶助。
  8.天台之石梁,以瀑为雄,以狭为奇。周庆云在《莫干谣效李白庐山谣体韵》中云,“石峤嵌空同石梁”。
  9.映具,照相机。
  10.泚,以笔蘸墨。
   石颐寺(陈伟提供)石峤山1
  周世选
  每怜秋色动游兴,石径高悬百草馨。
  万竹留风生绿浪,一峤迎日锁红云。
  峰回有影乾坤窄,涧泻无声井陌分。
  洞外桃源多入画,我家亦染翠岩氛。
  注释:
  1.本诗原刊《幽篁》1935年创刊号。石峤山径后经周庆云雇工修治平坦可行。
  周庆云(右)在石峤山(陆剑提供)铜官山1
  周世选
  铜官何处认,一浅白云通。
  竹谷留风绿,松泉浴日红。
  饥鸦窥古寺,乳蝠掠寒峒。
  清磐一声起,摇摇万碧中。
  注释:
  1.本诗原刊《幽篁》1935年创刊号。旧有铜官十景,赤涧松、毛公堂、古月泉、清奏亭、缓步堤、内苑桥、牛头峰、擎天松、无畏窟、留云洞。游高峰禅院记1
  周庆云
  余游西天目至狮子岩,宋高峰禅师灵塔在焉。师曾迁武康双髻峰,大畅宗风,即以高峰名其院者,并名其山。余向慕久矣,丙寅八月挈清河君及延礼女往游。从莫干新路下降,十里修篁,绝无尘俗。自庾村望东,转后村,渡长生桥,尽是丛竹瘦枝,别饶风趣。又行七八里,为西兴村及后房村,有桑田之乐,而无松竹之利。乃循山径而上,遥望山麓,树木葱茏。至第二凉亭后,如磨牛2旋转,长松翠柏挺生于奇峰怪石间,绿叶交加,红日不漏。坞下有枫树,孤干耸霄,尤为山中特色。行崖岫半里,而见山门,殿宇恢宏,惟历年稍久,已成危厦,僧侣无多,仍复燃香坐诵。盖丛林3规制也。殿有明代碑刻4,摩挲久之。饭后诣中峰庵5。从高峰前山北行,一路古木参差,群峰突兀,拾级而上,则缚松株为门,颇入画景。不图6屋宇湫隘7,僧则但知六字口号,以视昔日诗僧蔚然者,不啻霄壤8矣。下山东向,峰峦幽秀,行二里,为净名庵。败屋数椽,昔之古桂、贺祠9,不知何许?又行半里,至天宝庵10,亦狭陋无足观。旋入高峰下院,屋宇新建而庄严不具,有继志者亦可蔚为梵刹11。归循故道,镫下记之。
  注释:
  1.周子美《莫干山之暮春》有一节与本文相似度极高,引于此:“距莫干东南二十二里有双髻山,为宋末高峰禅师卓锡处,风景绝胜。叔父率余及七姊延祉同往,自新路下降,十里修篁,绝无尘俗。由庾村东转,过后村渡长生桥,路旁皆丛竹瘦枝,别饶风趣。又行七八里,为西兴村及后房村,渐有桑田之乐,而无松竹之利。乃循山径而上,遥望山麓,树木葱茏。至第二凉亭后,如磨牛旋转,长松翠柏挺秀于奇峰怪石间,绿叶交加,红日不漏。坞下有古枫,孤干耸霄,尤成奇致。行崖岫半里,而见山门,门榜高峰寺。殿宇恢宏,惟僧侣无多,殆地处僻静故耶。按高峰禅师名原妙,吴江徐氏子,宋末居此七载,后往天目,建大道场,宏畅宗风,为禅门尊宿。其弟子中峰,尤著盛名,当时名公莫不敬礼,赵松雪夫妇皆师事之,三希堂帖有数札可诵也。寺中古砖颇多,寺后有茅蓬二。再上四五里,为中峰庵及双髻庵,林影峰光,令人飘然忘返,斯真清静胜地。游莫干者不可不往也。”
  2.磨牛,转磨之牛。
  3.丛林,大寺院。
  4.明代碑刻,周庆云《莫干山志》录有明陆本枝《重建高峰禅院碑铭》与明彭大翱《游高峰禅院记》
  5.中峰庵,在高峰院北,明万历后期诗僧蔚然居之。蔚然,号智观,江都人,能诗,有《中峰集》,曾藏之高峰院阁。
  6.不图,不料。
  7.湫隘,居处低湿狭小。
  8.霄壤,天和地。
  9.贺祠,贺公祠,在净名庵内。贺公,贺鼎,字公调,又字元宽,号铁庵,江苏丹阳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明崇祯四年(1631)任武康知县。
  10.天宝庵,在高峰山南,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僧幻圆结茅于此。
  11.梵刹,佛寺。由三桥埠1登山口占二首
  周庆云
  其一
  忽竟水程日未斜,笋舆屈曲过山家。
  岚光扑面泉流壑,夹道幽篁不杂麻。
  其二
  欲来山雨树摇风,万派争流泻碧空。
  我借云梯层累上,不知身在翠微中。
  注释:
  1.三桥埠,古名山桥,又名阜溪镇,舟楫交通,商贾辐集,人文荟萃,曾是通往莫干山的必经前站。周庆云纂《莫干山志》“市村”之首即三桥埠,并在引述清道光《武康县志》记载后新纂:“三桥河埠距市集一里,市长亦里许,百货列肆,所宜咸有,繁盛胜于县中,过市集左右皆田亩。”
  三桥埠地名戳映山红慢·杭湖道上1
  吴藕汀2
  卷起黄沙,催碾去,苕溪别了。
  怅城郭全非,昔年景物,堪伤怀抱。
  荒村野店泉流绕。
  柳堤桑陌春山道。
  看杜宇、红遍花心,也做愁鸟。
  空想念、漂泊今朝,犹往日、翩翩年少。
  窗外望、依稀曾见,翠竹枝枝如扫。
  风驰已过三桥埠,低声还唱西湖好。
  缁衫尘帽。
  便携手、相形一笑。
  注释
  1.本词选自《吴藕汀作品集药窗诗话》。吴藕汀自云:“这段路(湖山公路),在我二十三岁时,已经经过过。这时杜鹃花漫山遍野开放,把青山也染成了胭脂的颜色,一路经过,很是悦目,所以杜鹃花又叫映山红,确也名副其实。我就填了一阕《映山红慢》词,题作‘杭湖道上’。”
  2.吴藕汀,号药窗,籍贯海宁,寓居南浔近五十年之久,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杭湖公路1
  吴藕汀
  卷起黄沙胜疾蹄,苍茫城郭到苕溪。
  映山红遍春山道,湖上相携举案妻。
  注释:
  1.选自《吴藕汀作品集药窗诗话》。吴藕汀自云:“丁酉(1957年)春天,内子正在杭州省亲,我有事到湖州,在府庙阅看湖州一府的方志。事了乘国道的汽车,即我所谓‘杭湖公路’,其实是南京到杭州的一段。经过埭溪、武康、三桥埠、彭公岭、瓶窑等处,到达杭州。”莫干山避暑地近代建筑南浔业主调查表(部分)

知识出处

南浔与莫干山

《南浔与莫干山》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来以富裕闻名,自南宋以降,成为“水陆冲要之地”,因为滨靠浔溪河而得名“浔溪”。后浔溪之南商贾聚集,屋宇林立,而又有了“南林”这个名字。宋淳祜十二年(1252)建镇时,便各取南林、浔溪两名的首字,始称南浔。从那时起,“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就是人们对南浔的称赞。《南浔与莫干山》是以文化随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以张静江、周庆云、俞则民等为代表的南浔人士对莫干山避暑地开发建设的贡献;《菱湖纪事诗》则是一部突显浓郁南浔地区风土的咏史类诗文集,经今人补释更耐人寻味。

阅读

相关地名

南浔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