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护夏翠琅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与莫干山》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86
颗粒名称: 绿荫护夏翠琅玕
其他题名: --梁希莫干山林业考察记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91-93
摘要: 高到八千八百多公尺的喜马拉雅山圣母之水峰,低到一撮之土,都是人民的山,都要人民的林业工作者来保护来造林。除了雪线以上的高山,要把它全体绿化,而不容许有黄色,这是我们的远景。”梁希为《中国林业》题词。
关键词: 历史人物 梁希

内容

“高到八千八百多公尺的喜马拉雅山圣母之水峰,低到一撮之土,都是人民的山,都要人民的林业工作者来保护来造林。除了雪线以上的高山,要把它全体绿化,而不容许有黄色,这是我们的远景。”梁希为《中国林业》题词。
  梁希,字叔伍,南浔区双林镇人,早年入浙江武备学堂,进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海军,后改读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又自费赴德国留学,研究林产化学,归国后任教于北平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农学院,是中国近代林学和林业杰出的开拓者之一。
  “莫干山在东端,往西山山相连,直到天边的喜马拉雅。而地图上弯弯曲曲的山脊线遥指珠穆拉玛,再往西行就是欧洲了。山超过了它的意义,横亘东西。”马克著《中国杜鹃》第十章与梁希为《中国林业》题词可谓异曲同工。
  1929年,梁希应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程振钧之请,兼任该厅技正,负责调杳全省山林概况。自夏至冬,他踏遍了杭、湖、宁、绍、台
  梁希像(1927年)莫干山芦花荡柳杉(《申报每周增刊》1937年第26期)
  五市诸山,后因扭伤一足而不得不中止,考察的成果是1931年发表在《中华农学会报》的一篇万余字的《两浙看山记》,仅看名字,像是游记,细读之下,是对开山垦地的批判。
  《两浙看山记》中有写莫干山一章:“莫干山在武康县城之西北,高二千五百尺,以泉水著名。山中盛夏不热……民国八年(1919)划为避暑区域,面积三千余亩,属武康者二千七百九十二亩,余属吴兴。
  山上设管理局,局长由武康县长兼任。避暑区域内山地,准外国人购买,地价数十元至五百元不等。塔山为莫干之最高峰,一亭孤立,四围无树。稍低则布满竹林,而松杉绝少,灌木亦不多,即山下庾村、下村直至章家桥、铜官桥等处,亦竹多木少,故薪材异常缺乏。
  山上所用柴料,皆由他处运来,取值不廉,每元只得百斤。近来山家,有于竹林内培养杉木者,杉高渐与竹齐,而竹林林相,仍不稍破,杉则亭亭直立,枝叶扶疏,托琅玕之荫而生……” 黄膺白日记载,1929年8月2日,梁希偕杭州第一造林场场长周鹤笙上莫干山访黄膺白,顺谈浙江之造林计划。黄膺白通常晨起,出绕塔山一周而归白云山馆用早餐。梁希此行登了塔山,见山巅一亭孤立,四围无树。此即塔山公园区域,并不很广大,是童山,不生草木。尽管自曹有成、王会中两任武康知事以降,继任者都将修葺塔山公园明确为武康县的一项重要职责,苦心毅力以保全之。但新植花木不易越冬,王会中听从修园工匠建议,冬季护以草,来年可弗再毁。梁希倒不在意塔山公园花木稀疏,只觉得莫干山中松杉过少,灌木亦少,薪之属唯刺杉、柴茅、柴青、竹篠。山上的薪柴供应会成问题,恐怕要从他处运来,且价格不便宜。梁希提到莫干山重要树种有柳杉、刺杉、梧桐、马尾松、榧、合欢、嵌宝枫、枫香、槭树等,悉野生。柳杉之干挺直,山中恒有巨大之树,如芦花荡泉源旁就有两棵大柳杉,又如天泉山有柳杉数十株,高可参天。山民乐种柳杉,有在竹林内培养杉木者,梁希认为此方法可行,特在另一篇论文《对于浙江旧泉唐道属创设林场之管见》中,举莫干山之实例,宜于竹林中杂种杉树,俟其长大,次第将竹伐去,始也借竹林保护杉树,继也以杉树代替竹林。
  梧桐,又称悬铃木,是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从庾村出发,至高峰村止,马路两侧的法国梧桐树足有几十米高,与上海西区多条马路上的法国梧桐同样粗细,都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不禁使人想到,这或许是曾任上海特别市市长的黄膺白在庾村发起乡村改良运动时,对莫干山的建设也做了与上海同样的规划。莫干山1号看屋人褚庆仁的另一重身份即种树工,炮台山的大树就是褚庆仁培育的。
  马一浮《炮台山老树歌》序云,“有居人褚姓,尝为当时种树工”,“此是当年拱把枝,岂知今日参天碧”,“草木深山易长成,门前树色仍如海”。
  嵌宝枫、槭树,属枫树,山中多植,四季不凋,秋后则叶浅红而带紫,甚艳。张静江的静逸别墅,97号醒园(今莫干山管理局)前,48号雄庄,62号枫鹃谷等都是赏枫地。
  《莫干山公益会自治规约》第五条,论爱护林木,强调林木可以吸留水分、营养人生、增加风景,近年因建筑及燃料关系,砍伐过量,亟宜保护旧林、培植新林。黄膺白与俞寰澄在庾村的乡村改良运动中亦提倡造林,并试种油桐,欲开浙西未有之利。此外,蒋抑卮、陈叔通也参与了本山林业经营,梁希闻此应欣慰。
  “贮林于山,等于贮金于银行,银行有款只取不存,势必用尽。我们希望山中林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一面伐木,一面必须及时造林。”浙江的山水一直是梁希的牵挂,也充实着他的大森林思想体系,“吾人当竭力保护,为国家培元气,为地方养水源”。历史的脚步总是源于先行者,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已深入人心。

知识出处

南浔与莫干山

《南浔与莫干山》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来以富裕闻名,自南宋以降,成为“水陆冲要之地”,因为滨靠浔溪河而得名“浔溪”。后浔溪之南商贾聚集,屋宇林立,而又有了“南林”这个名字。宋淳祜十二年(1252)建镇时,便各取南林、浔溪两名的首字,始称南浔。从那时起,“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就是人们对南浔的称赞。《南浔与莫干山》是以文化随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以张静江、周庆云、俞则民等为代表的南浔人士对莫干山避暑地开发建设的贡献;《菱湖纪事诗》则是一部突显浓郁南浔地区风土的咏史类诗文集,经今人补释更耐人寻味。

阅读

相关人物

梁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浔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