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肺情怀羁系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与莫干山》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79
颗粒名称: 病肺情怀羁系同
其他题名: ——周柏年屏居莫干山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59-62
摘要: 周柏年,名觉,又名延龄,别号讱庵,别署一觉百年,南浔人,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归国后为同盟会上海支部负责人之一,往来于上海、广州、香港之间,从事革命活动。陈英士曾委以要职,他坚辞不就,后随张静江下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秘书长,以清介著称。张静江的二女婿、周柏年的胞弟周君梅晚年在写给周柏年长女周雪的信中称,“二公公(指张静江)南下广州,叫你父亲同去,你父亲带了两个他最喜欢的人南下,一个是朱骝先(即朱家骅),一个是何刘生(即何思敬)”。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周柏年

内容

周柏年,名觉,又名延龄,别号讱庵,别署一觉百年,南浔人,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归国后为同盟会上海支部负责人之一,往来于上海、广州、香港之间,从事革命活动。陈英士曾委以要职,他坚辞不就,后随张静江下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秘书长,以清介著称。张静江的二女婿、周柏年的胞弟周君梅晚年在写给周柏年长女周雪的信中称,“二公公(指张静江)南下广州,叫你父亲同去,你父亲带了两个他最喜欢的人南下,一个是朱骝先(即朱家骅),一个是何刘生(即何思敬)”。
  周柏年有四子二女,曰周世安、周世熊、周世和、周嘉茂,周雪、周星春。周柏年半生奔走革命,操劳过度,致罹肺病,医治多年未见大效,在南昌、上海大咳不止。北伐胜利后,周柏年屏居莫周柏年像干山,住周庆云的六月息园,借山中之清气,行天然之治疗,静处三月,绝未咳嗽,病体大适。
  山居的妙处,他书联云:“一月不寻巾袜,六时常枕云霞。”这年,逢周庆云六十寿辰,白曾然写《甲寿岩记》以贺,周柏年为之书丹于游泳池上崖壁,字大半尺,计二十五行,每行十八字十二字不等,笔势圆浑,为山中最大摩崖石刻。
  周柏年屏居莫干山三载,但不屏客。他在莫干山肺病疗养院,每日展纸挥毫,书艺大进,遇客来访,话题多涉及书法与童年趣事,有诗为证。诗云:“栖隐极幽穷,身间世虑空。读碑多汉魏,排闷有儿童。新竹千竿雨,高楼四面风。
  举头檐角望,古寺夕阳红。”其间,他的幼女周星春陪伴他在山。
  据悉,周柏年曾将数年来与张静江、沈尹默研习书法之心得一一详述:张静江天分高,进步很快,晚年所作书法,开张捭阖,于法度中具个性;沈尹默虽功力很深,但天分等均不及张静江。周柏年自己的书法呢,讲究用墨气韵,为人书箑,信手拈来陆游诗,不劳周柏年在莫干山(《湖州月刊》1934年第5卷)
  周柏年录《菜根谭》句赠周世瑞检阅,识者认为其书法与诗句颇能相映成趣。此外,他也喜明人的《菜根谭》,在赠侄女周世瑞(周佩箴三女)的书法中就录了《菜根谭》句:“闲中不放过,忙中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中有受用。” 当莫干山肺病疗养院为扩大规模添筑病室,向社会征求书画古玩2000件为奖品,售奖品券,其中时贤作品三分之二,古代作品居三分之一,分期展览,由热心慈善者分任推销,当众开奖,先集万元,再事劝募,各方面赞助热烈。谭延阎、张静江、于右任率先允出墨宝捐助,李石曾、蔡元培、褚重行、周柏年、周延扔等均赞成此举并组成委员会,推周延扔、刘海粟等为常务干事,向朱疆村、郑孝胥、王一亭、黄宾虹、张大千、冯超然、潘天寿等全国三百文苑名家陆续征求墨宝,共襄善举。
  吴稚晖,与谭延闾、于右任、胡汉民合称“民国四大书法家”,周柏年曾在山中邀吴稚晖宴,请黄膺白作陪。对吴稚晖,黄膺白素所敬仰,庾村文治藏书楼匾即吴稚晖所书,此番赴宴,顺携清乾隆年间所造名纸,求吴稚晖篆书一幅,“旁日月挟宇宙”。
  沈定一曾上山与在此避暑的国府要员商讨地方自治工作,顺晤周柏年。周柏年不忍拂其意,请写一书法扇面留念。沈定一在扇面上书明于谦《石灰吟》。下山途中,《张棢日记》载,沈定一“赴莫干山车站买票,竟遇两凶徒狙击殒命”,并非事实。沈定一被害是从庾村回到萧山衙前,在衙前汽车站遭暗杀的。张静江闻讯,命人在沈定一被害处建了纪念碑。
  柳亚子著《磨剑室诗词集》中有《戊辰九月二十七日访周柏年于莫干山,夜话曼殊轶事,遂成两律》。周柏年吐露,当初他见到苏曼殊从日本东京携回的《江干萧寺图》,图中江水寒照,烟波间明灭可辨江岸萧寺塔院,他爱之甚切,苏曼殊特转赠。但像这样的山中夜话的机会并不多,独处时难免空山寂寞。老友来山,周柏年嘱三子周世和与张静江的女婿俞时中邀柳亚子、郑佩宜夫妇同女公子柳无非、柳无垢,并俊侣朱少屏、陈馨丽游碧坞龙潭。因客人中有女眷,周庆云的侄女周佩华也陪游。张静江等执笔《周柏年先生行述》称周柏年“屏居莫干山三载”。
  若三载是实指,即1927年至1929年。于右任于1930年被选举为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邀周柏年出任中央监察委员,他盛情难却,乃再次出山。
  周庆云于1933年12月7日在上海寓所病故,周柏年闻讣震悼,触动旧疾,竟一夕而逝。国民政府敬献挽联:“实业文化效弥宏,缅乔岭高风,每萦结想;干国匡时人亦逝,溯竹林清范,倍觉怆怀。”周柏年辞世后,张静江等发起在莫干山附近之天泉山建筑柏年纪念园,并派人到天泉山勘址,拟于山顶择一处地势高爽、风景优胜之所。这里视野相当开阔,风景极佳,除了能看到绝美的日落外,也是最佳位置的观星点。不独浙江,南京、上海也发起兴建柏年纪念林园。
  周柏年生前所作诗文惜不自珍,多散失。周子美曾向《湖州月刊》去函乞登周柏年遗诗,以广流传。许多年过去后,南浔人王瑜孙应《南社人物传》编辑约稿,草就《周觉传略》,寄时年93岁的周子美请修订补充,周子美认为搜集较富,有一般人所未悉者。当王瑜孙问及周柏年遗诗,周子美复函中谓:“先兄柏年有《讱庵遗诗》,曾倩沈尹默先生写成小册……此卷托舍侄嘉茂保存。”《讱庵遗诗》至今未能印行,以致读者无法领略周柏年更多的作品,是为遗憾。
   周柏年遗墨

知识出处

南浔与莫干山

《南浔与莫干山》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来以富裕闻名,自南宋以降,成为“水陆冲要之地”,因为滨靠浔溪河而得名“浔溪”。后浔溪之南商贾聚集,屋宇林立,而又有了“南林”这个名字。宋淳祜十二年(1252)建镇时,便各取南林、浔溪两名的首字,始称南浔。从那时起,“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就是人们对南浔的称赞。《南浔与莫干山》是以文化随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以张静江、周庆云、俞则民等为代表的南浔人士对莫干山避暑地开发建设的贡献;《菱湖纪事诗》则是一部突显浓郁南浔地区风土的咏史类诗文集,经今人补释更耐人寻味。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柏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浔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