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岭天池留古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与莫干山》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78
颗粒名称: 崇岭天池留古刹
其他题名: ——周庆云与天池寺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53-58
摘要: 周庆云《天池长歌》:“天池之水清且涟,石岩涌出自流泉。不涸不竭万斯年,流遍三千与大千……”天池寺,俗呼天池庙,依山就势,坐西朝东,两侧山峦如两条玉带将古刹环抱其中。古天池,在天池寺右石岩下,二丈许,水清湛而甘冽。历史上的天池十二景,天池寺古银杏(1998年)天池寺古银杏(2014年)今犹能找到有洗剑池、仙锯板、卧仙石、仙人洞等三四景。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周庆云

内容

时至今日,古天池仍为莫干山风景区的“窗口”。
  周庆云《天池长歌》:“天池之水清且涟,石岩涌出自流泉。不涸不竭万斯年,流遍三千与大千……”天池寺,俗呼天池庙,依山就势,坐西朝东,两侧山峦如两条玉带将古刹环抱其中。古天池,在天池寺右石岩下,二丈许,水清湛而甘冽。历史上的天池十二景,天池寺古银杏(1998年)天池寺古银杏(2014年)今犹能找到有洗剑池、仙锯板、卧仙石、仙人洞等三四景。但提起天池寺,近人的第一印象是寺前的两棵古银杏,如有入寺者尝过寺僧不辞劳苦用梯子靠在墙上摘下的银杏果,又如周庆云之孙周世逑《莫干山游记》云:“山半有寺曰天池,寺外两银杏,干大数围,密叶帏张,栖鸦晨鸣,若相迎然。”可惜其中一棵于20世纪60年代遭雷击已锯去,今剩一棵,拔地广庭中,一望而知为数百年前物。天池寺大殿重建过程中,为保护这棵古树,大殿北移1.5米,正如园林大家陈从周所言,“让一步可以立根”。
  莫干山的寺院肇始于南朝,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凡较为引目之峰几乎都有一座寺院。天泉寺、石颐寺、铜山寺、高峰寺、天池寺合称莫干山地区“五大丛林”。天池寺,元至顺年间,翁信禅师开山。明嘉靖年间,玉芝禅师驻锡时,王阳明曾莅此讲学并留宿,僧俗慕名追至,时任武康知县余棨一行登山访玉芝禅师的题名石刻,昔嵌山门内。玉芝禅师圆寂,立骨塔,徐渭为之作传,蔡汝楠撰塔铭。明崇祯年间,抱璞禅师驻高峰山麓净名庵,后兼理天池寺,重修大殿。天池寺,几经兴废,很长一段时期内,莫干山全山只此一寺,且是山中仅存的古代建筑,包括奉安历代住持的墓塔,在中外避暑人士眼中,为东方精神文化的象征,曾被上海启东烟草公司设计成《莫干山风景》烟画。
  1920年,周庆云游莫干山,恰逢天池寺得一禅师正施大殿,与之交谈,宗说融通,滔滔不绝,惜未竟其志而化去。因得一禅师重建天池寺大殿,增置寺产有功,于寺者特表之,周庆云为立墓碑,题曰“天池寺重兴大殿得一和尚之墓”。此为周庆云与天池寺因缘之始。
   周庆云号梦坡居士,与夫人张氏均乐善好施,为天池寺的稔客。
  天池中之金莲花,就是周庆云向杭州韬光寺洗眼泉乞取而栽之,金莲漾碧,令人流连忘返。一日,寺中“久听梵诵伴禅师”的花白犬忽随周庆云至蘧庐,逡巡不去,被周庆云留作看门犬,取名“花厖”。
  厖,指长毛狗。花厖极有灵性,能效忠,暮夜稍有动静辄吠而警觉,胜守夜司更者多矣,且善伺主人意,能导之前行。无怪周庆云会作《花厖吟》,遣长孙周世达为花厖拍摄一张“乌云雪姿”小影。周庆云蘧庐花厖
  天池亭
  作家钟敬文1929年访天池寺时,见天池寺的路旁立着一座新建的亭子,亭的中间有一通碑,正面题“古天池”三字,碑阴即书《天池长歌》。此亭此碑皆周庆云的杰作,见一泉从岩间涌出,周庆云乃在此筑一方亭,以憩行人,亭柱撰联。
  其一云:“自至顺开山,度世劫中,差喜拔地参天留银杏;有阳明过客,闻雷月下,方悟山妖木魅盗甘泉。” 其二云:“剑洗东周,犹余寂照;泽流南亩,尽是膏腴。”
  其三云:“天启梵宫飞法雨,池邻骨塔护祥云。”
  其四云:“洞石犹存仙迹,山岩涌出灵泉。”
  其五云:“此是上池水,分得源头资佛国;遥连双髻峰,忽开海眼畀高僧。” 其六云:“洒洒出尘,筼筜环绕半潭水;涓涓不息,功德涵濡七宝池。”
  其七云:“坐久浑忘身是俗,临流无竞心常安。”
  其八云:“树亭非壮观,表兹名胜;愿僧勤补葺,永似泉清。” 这些楹联若逐一读来,对天池寺的历史不说谙熟,也有一定了解。像这样的亭子,周庆云在莫干山中还建有一座,便是应虚亭。
  2011年3月9日,在天池寺重建现场原大殿基础的西南角,偶然挖出了一块平状石块,时任莫干山管理局基建办副主任的吴承涛清去淤泥,露出“至十四年(1925),楚光继席……十八年(1929)夏……主席张人杰避暑……入寺观览”等字样,竟是一块残碑,对照周庆云《莫干山志》,发现是失落多年的周庆云1931年撰《重建浙江莫干山天池寺碑记》(简称《重建天池寺碑记》)的一部分。
  1929年的天池寺“平凡的构造”“破坏溃败的形象”,没有使钟敬文维持一种好感,尤其是那寺中驻服凌乱的士兵投来的狞恶眼神,使人望而却步。须知,天池寺划为莫干山避暑区划定初期的东北界址,是新路上莫干山的第二门户,莫干山警察所于夏秋间每分驻军警于此,以稽查西人护照。这不免与周庆云《重建天池寺碑记》中的“每届暑令,人稠且杂,省会派士兵保护,往往杂居寺中,檀信几乎裹足”情景相符。
  兹有楚光禅师在天池寺山门内建韦陀殿一所,并刷新大殿及东西两庑。这年夏,张静江避暑来山,入寺观览,归即面谕莫干山管理局局长赵才标、警察所所长杨中权,会商村里长姚桂林,劝募扩
  天池寺(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莫干山》)天池寺山门(1937年)
  新,以壮观瞻。周庆云闻讯,请友人林君健拟《莫干山天池寺募缘启》。赖张静江、周庆云、楚光禅师劝募,山中逸客、海上闻人解囊,天池寺大殿得以修葺,并改建观音阁、寮房又香积厨,新建天王殿及两厢客堂,所费一万余银元,乃有抗战前的宏规。等到群屋落成,而佛像庄严,法物具备,梵钟寥亮,响彻云表。周庆云作为鼎复旧规的主事者,特将捐助者姓名列于碑后,以志胜缘。此外,周庆云又作《天池寺禅宗记》,再次提及“十四年,湖南籍楚光来寺住持,以迄于今(1932年冬),修葺大殿,募建天王殿及两庑群屋,焕然一新”。周庆云之子周延扔续补《莫干山志》亦云:“寺于民国二十年(1931)间重建,前为金刚殿,后为观音阁,中即大雄宝殿,左右两廊为客堂,红墙绀宇,焕采一新。” 不独天池寺的劝募扩新,天泉寺山门的募建亦有周庆云之功。
  1929年9月5日,周庆云、杨中权、姚桂林等至黄膺白住处,为重建天泉寺山门及庙侧添造房屋募捐。
  1933年,楚光禅师在天池寺中举行超度抗日阵亡将士大道场,并恭请西康诺那活佛诵经。而抗日阵亡将士的神位就供奉在观音阁下,山中人士所送挽联甚多,尤以爱国将领马占山所作挽联最是痛绝。
  山中之人一度有在天池寺增建孟母庙或佛学图书馆之议。1936年莫干山莲社落成暨宝静法师讲经之际,天池寺住持绍灵禅师出席。1946年,绍灵禅师还代理过莲社住持。
  1949年后,天池寺殿宇失修,到1964年时,除观音阁尚存,其余寺屋均已倾圮。名刹古寺只剩下断垣废基,一片荒芜,不堪顾目。
  20世纪80年代中期,莫干山管理局在天池寺遗址建夏令茶室。然而,作为莫干山历史中的重要一章,曾久存世间的天池寺,诚然不应由此而湮没。在天池寺新大殿开建后第十年,莫干山管理局与浙江省佛教协会签署天池寺管理建设有关事项协议书,天池寺重光指日可待。
   莫干山风景(上海启东烟草股份公司1934年)

知识出处

南浔与莫干山

《南浔与莫干山》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来以富裕闻名,自南宋以降,成为“水陆冲要之地”,因为滨靠浔溪河而得名“浔溪”。后浔溪之南商贾聚集,屋宇林立,而又有了“南林”这个名字。宋淳祜十二年(1252)建镇时,便各取南林、浔溪两名的首字,始称南浔。从那时起,“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就是人们对南浔的称赞。《南浔与莫干山》是以文化随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以张静江、周庆云、俞则民等为代表的南浔人士对莫干山避暑地开发建设的贡献;《菱湖纪事诗》则是一部突显浓郁南浔地区风土的咏史类诗文集,经今人补释更耐人寻味。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庆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浔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