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依母南浔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与莫干山》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75
颗粒名称: 儿时依母南浔往
其他题名: ——唐长孺的家学渊源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36-39
摘要: “儿时依母南浔住,到老乡音脱口流。处世虽惭违宅相,此身终半属湖州。”一如收藏大家王世襄是南浔外甥,母亲金章出身南浔金家,金城是其舅父;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的父亲唐耕余是南社社员,江苏吴江县平望镇人,但祖母蒋氏出身南浔蒋家,是传书堂藏书楼主人蒋汝藻的姑母;母亲刘蕴玉出身南浔刘家,是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刘承斡的堂妹,外祖父刘安仁,与刘承斡父刘锦藻同曾祖父,且受刘承斡祖父刘镛之托为刘氏总管。这样说,唐长孺是四分之三血统的南浔人。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唐长孺

内容

“儿时依母南浔住,到老乡音脱口流。处世虽惭违宅相,此身终半属湖州。”一如收藏大家王世襄是南浔外甥,母亲金章出身南浔金家,金城是其舅父;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的父亲唐耕余是南社社员,江苏吴江县平望镇人,但祖母蒋氏出身南浔蒋家,是传书堂藏书楼主人蒋汝藻的姑母;母亲刘蕴玉出身南浔刘家,是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刘承斡的堂妹,外祖父刘安仁,与刘承斡父刘锦藻同曾祖父,且受刘承斡祖父刘镛之托为刘氏总管。这样说,唐长孺是四分之三血统的南浔人。
  唐长孺儿时闻祖母蒋氏言南浔旧谚:“顾六公公(顾福昌,次子顾子嘉)朱九伯(朱兰第),张家第二我三哥,培生(即张家第二,张颂贤,张静江祖父)某某何须拍,要拍马屁拍子嘉。”此谚流传于
  南浔刘家小莲庄(陆剑提供)刘承棫、刘世炘、刘蕴玉、刘世耀、刘慧珠在南浔小莲庄碑廊前合影(陆剑提供)
  清同治、光绪年间,南浔“四象”始为刘、张、顾、朱四家,顾、朱中落,庞、邢继之。唐长孺幼随母亲寓居南浔刘氏小莲庄,有母亲与舅父刘季雅同在小莲庄碑廊前合影。
  唐长孺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始返平望就读,而他的两个妹妹唐露葵(嫁柳亚子侄柳义南)、唐季雍(嫁金克木)则在南浔入学。平望距南浔50里,当日可达,往来亦勤,故恒在南浔嘉业堂、传书堂读书,与从舅刘承斡、表伯蒋汝藻等父执辈多有过从,他学问之童子功即养成于南浔,加上兴趣广泛,无书不读,以至他知道的事情比他的年龄要大一代。刘承斡日记里有“君实之子令贻陪唐长孺来贺年,茗谈良久,知其于中国史学颇有根柢,年只二十岁,在上海大同学校肄业,而
  唐长孺像(1943年)南浔庞家宜园(陆剑提供)
  于国文程度甚高。据君实云《廿四史》已将看完,有此才华,余甚嘉许,惜我家无此好学之子弟也”“长孺甥青年好学,值此国萃沦亡之际,寝馈经史,世不多觏,康公我所自出(外甥之意),对之不胜欣喜耳”。刘承斡对唐长孺的教诲和影响是很深远的,从小就为他种下了一颗读书种子。唐家藏书不多,刘承斡总是想到这个外甥,赠新刻之书给唐长孺。唐长孺也经常去拜访这个堂舅舅。此当属家学范畴。
  一度唐长孺在舅舅刘季雅为主要资助方的南浔中学教国文、历史课,关于这段南浔中学的经历,作家徐迟在《江南大镇》中亦有特别提及,“历史教师唐长孺,以后将是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名教授。南浔中学是办得很有生气的”。唐长孺,与从印度回国受聘于武汉大学的妹夫金克木教授等四人合称“珞珈四友”。金克木曾作绝句寄给徐迟,“南浔香港莫干山”,在这位唐家女婿眼中,南浔和莫干山,和香港具有相似的特质。
  抗战全面爆发,淞沪会战打响,唐耕余响应号召,带头捐款,并劝亲友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1937年冬,苏州沦陷,苏州国学讲习会组织者、与唐长孺有师生谊的金松岑“避寇菱湖”。其间,唐长孺曾任向导,陪金松岑、徐子为游南浔庞氏宜园。金松岑有词纪游,兼怀家国之忧。推测唐长孺应有和作,惜已不存。唐耕余本拟带全家从湖州山区到皖南避难,但已不及,乃避至莫干山上。当时随唐耕余一家避难的亲戚有数十人之多,大家商议后,决定下山经杭州至上海,一路上备受艰辛。唐家是最后离开莫干山的。唐耕余幼子、唐长孺的弟弟唐叔孺在后来的逃难途中病殁。青年时的唐长孺喜欢作旧体诗,多有发表,为金松岑赏识,称其诗“幽涩似(孟)郊、(贾)岛,又似永嘉四灵(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亦受散原(陈寅恪父陈三立)影响”。
  葛剑雄《来自历史的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政界要人和富豪大贾要躲避酷暑,只有近上莫干,远登牯岭。”而避难不同于避暑,莫干山对于南浔人以及南浔周围的人来说,实是故家。
  谭其骧是嘉兴人,对南浔的掌故很有兴趣。不独他的好友唐长孺是南浔的外甥,另一位好友兼亲戚谢国桢,对南浔历史也是如数家珍。这样的老辈学者还不少。每当谭其骧与同辈谈论江南旧事,常会问他的助手葛剑雄南浔的情况,有时葛剑雄也主动插话。谭其骧常会感到惊异:“照你的年纪,你怎么会知道?”之后便是自答:“怪不得,你是南浔人。”似乎南浔人就应该多知道些往事。1983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务工作会议在莫干山召开,谭其骧亲自参加,讲到清代会试,士子北上赴京的路线,数出陆站水驿,历历如绘。会上确定了编纂条例,任命了各图组负责人,讨论了部分样图,编纂工作全面启动。葛剑雄为与会者拍摄了合影。
  从莫干山返上海,途经南浔时,葛剑雄陪同谭其骧参观了嘉业堂藏书楼。
  1997年,葛剑雄参观了开放不久的张石铭旧宅,尽管事先知道它是中西合璧,但面对精致的法国刻花玻璃和瓷砖地坪,特别是那栋纯粹的法式建筑,还是不胜惊叹:当初的南浔真是得风气之先!葛剑雄后来写作了名篇《南浔的魅力》,而且这种魅力是经久不衰的,是永恒的。

知识出处

南浔与莫干山

《南浔与莫干山》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来以富裕闻名,自南宋以降,成为“水陆冲要之地”,因为滨靠浔溪河而得名“浔溪”。后浔溪之南商贾聚集,屋宇林立,而又有了“南林”这个名字。宋淳祜十二年(1252)建镇时,便各取南林、浔溪两名的首字,始称南浔。从那时起,“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就是人们对南浔的称赞。《南浔与莫干山》是以文化随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以张静江、周庆云、俞则民等为代表的南浔人士对莫干山避暑地开发建设的贡献;《菱湖纪事诗》则是一部突显浓郁南浔地区风土的咏史类诗文集,经今人补释更耐人寻味。

阅读

相关人物

唐长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浔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