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金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61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页码: 170—171

内容

小时候就常常听祖父讲南浔“四象八牛”的故事,如果这也算是一种熏陶的话,那么那时就应该是我热爱家乡的开始。
   对南浔金家产生兴趣是缘于三年前的一次“偶遇”,那时我还在杭州读书。一个春雨绵绵的午后,在杭州文化商城的书市里看到了一本名叫《中国名画家全集——金城》的书,就此开始了我的“艺林名第之旅”。
   金家是近代有名的收藏艺术世家,应该会有不少文献资料流传下来,所以我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跑上海、杭州的图书馆找资料。
  为了一篇墓志铭,我曾查了十几个图书馆,打了十多个电话,又经多人帮助,最后花了半年多时间才弄到了拓片的复印件。虽然得之不易,但却有一种如获至宝的喜悦。经过五次上海图书馆和十次浙江图书馆之行,终于有了初步的收获,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
   随着资料收集工作的深入,越发觉得金家藏龙卧虎、精彩纷呈。但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就必须走访金氏后人。可是金家后代广布在海内外各地,而且很多资料又在台湾,怎样才能和他们取得联系呢?一切都是空白和问号,这对于一个尚在读书的学生而言,无疑是道深奥难解的“考题”。
   幸运的是,我得到了许多热心人士的大力襄助。通过辗转打听查找而得的地址线索,我试探着写信给在台湾、上海、北京的金氏后裔和相关单位。没想到居然有了回音。这里要特别感谢北京的王世襄先生、上海的金达亨先生、澳门的金士洵先生和美国的金保和先生四位。最令我感动的是王老先生。2004年,当接到年过九旬的王老从北京打来的电话时,我激动不已;他不仅接受了我的电话采访,还为我查找资料、邮寄书籍、提供线索,并为本书题写了书名,给了我最大的帮助。最热心的是金达亨先生,他多次为我赶赴上海图书馆查找资料,又不辞辛劳地走访上海的金氏故宅拍摄照片;更予以我精神上最大的鼓励与支持。而金士洵先生和金保和先生两位则提供了最宝贵的家史资料,他们几次远道为我邮寄金氏家族的画册、家谱、照片等宝贵资料,为本书奠定了翔实的史料基础。
   此外,我要感谢我的父母陆海荣先生和邵玉英女士,他们出钱出力,给予我最大的幕后支持。
   经过三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在此书完成之际,我却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自知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故仅能罗列史料;而由于篇幅、主题、水平等种种原因,本书亦未能对金氏家族做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探讨;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专家和金氏后裔批评指正。
   南浔,是一个常话常新的永恒话题,是一个江南大宅门的长篇传奇,是一个文化古镇的无尽之谜,值得我用一生去诠释、去解读、去破译,金氏家族的家族史只是众多谜题中的一个。我相信金氏家族的研究应该只是一个开始,因为金家有太多的神秘和价值,金城、金西厓、金开英、金勤伯、王世襄……每一个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人物。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他们、研究他们,也希望这本书对此有所裨益。
   最后,再次向那些帮助过我的单位团体和热心人士表示诚挚谢忱,他们是:中共南浔区委宣传部、南浔区城乡建设与交通局、南浔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萧玮文先生、邱敏芳老师、云雪梅女士、程慧珠女士、王永年先生、陈永发先生、赖中和先生、熊敬宜先生、陆士虎先生、沈嘉允先生、眭桂庆先生、童立德先生、马俊先生、黄亭颖小姐、金开钺先生、袁孝俊先生、陆宝千先生、莫家良教授、孙家勤教授、徐恩存教授、韩健先生、林章松先生、陈石波先生、沈菊人先生、郑宗男先生等。
   陆剑
  2006年5月

知识出处

南浔金家

《南浔金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艺林名第一南浔金家》,陆剑著,王世襄题写书名,主要内容是关于清末民初艺术世家、南浔“八牛”之一金家的家族史。该书属于《南浔丛书·第3辑》,共170页,2006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