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标新立异的洋化家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金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55
颗粒名称: 十四、标新立异的洋化家族
分类号: K819
页数: 4
页码: 140—143
摘要: 南浔有句民谚:“刘家的银子,张家的公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银子、公子、面子和房子似乎是南浔人对这四头“大象”的第一印象,或者说是关键词。而对于金家这只“黄牛”,老南浔们则异口同声地说:“一是艺术;二是开放。”金家乃艺林名第,声名远播,对艺术一点前文已述;开放这一点,更多地表现为“洋化”或者说是“时髦”,这一点同样让金家占尽了风光。
关键词: 宗族 金氏 标新立异

内容

南浔有句民谚:“刘家的银子,张家的公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银子、公子、面子和房子似乎是南浔人对这四头“大象”的第一印象,或者说是关键词。而对于金家这只“黄牛”,老南浔们则异口同声地说:“一是艺术;二是开放。”金家乃艺林名第,声名远播,对艺术一点前文已述;开放这一点,更多地表现为“洋化”或者说是“时髦”,这一点同样让金家占尽了风光。
   论起金家洋化和时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家族创业的年代。和所有成功的浔商一样,金家的创业者金桐,也是在上海开埠之初就来到上海开设丝栈,经营辑里湖丝而发家致富的。所不同的是,金桐除了做买卖之外,还做“丝通事”,经常与外国人接触,间接认识了西方文明。当洋人第一次出现在南浔的家中时,整个金氏家族都感到惊异和好奇。
   金焘次女金策一家人(摄于1936年前后,中坐者为金策)世纪老人金开英曾经讲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一个传教士来金家做客,金焘在承德堂的客厅里接待他。屋里的女眷和丫鬟们听说有外国人上门,都感到十分好奇,想看看“洋鬼子”到底长的什么样子,丫鬟们就躲到门后,从门缝中看。教士回去之后,金焘的夫人朱氏便问其中的一个丫鬟:“怎么样?有什么分别吗?”丫鬟道:“是有分别。”朱夫人接着问:“是不是红眉毛,绿眼晴啊?”丫鬟摇头回答说:“不是,最奇怪的是他嘴里有个塞子,不讲话的时候就用塞子把嘴巴塞住,要讲话的时候就把塞子拿掉。”后来才知道,原来丫鬟所说的塞子指的是外国人抽的雪茄,雪茄烟看起来像是个塞子。
   我们可以想象:一边是揣着瑞士钻石怀表,戴着法国金丝边框眼睛,不时讲几句“洋泾浜英语”的金老先生在与洋人交流;一边是深院大宅里的女眷丫鬟们争相看“西洋镜”,闹了笑话之后又哄堂大笑的情景。
   洋人和雪茄带来了东渐的西风,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人,在睁开惺忪睡眼的同时,也开始努力了解这个全新的世界。
  而此时,拥有了财富的金氏家族已经接纳了西方文明,过上了洋化的摩登生活。
   已年逾古稀的袁孝俊先生到现在还记得祖母,也就是金家的第三代小姐金怡怡用过的新鲜玩意儿。他回忆说:“我小时候在我祖母房间,发现有一样东西,我很好奇,是一个紫铜色的金属大盒子,像四方桌子那么大,但要比四方桌高得多,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一年夏天,我父亲把我抱着站在这个上面,然后我就觉得我的头发都吹起来了,我站了一会,我父亲抱我下来,那天晚上我生病了。过了几年之后,我问我父亲,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我父亲告诉我说,这就是冷气机,也就是现在说的空调。”要知道,这还是上世纪的30年代。
   如果说70年前豪门大户拥有空调还不算稀奇的话,那么我们不妨把时间再上溯30年,到上世纪初,去看看这个家族的洋化生活吧! 早在清末的光绪年间,金家就有显微镜、小天文台、洋枪等一般人家少见的物品。而令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一架绞发条的大唱机,装上遍列长短棘刺的铜盘,像现代的Jute Box一样,放个铜板进去,就会播放美妙的音乐。
   金家的时髦还不止于此,其洋化已经渗透到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金开英回忆说,他小时候(1902年生)不仅吃牛奶,还吃上当时尚需从外国进口的炼乳。金家厨房里用的是特制的铁洋灶,还有专门做衣服的裁缝室。但最特别的还是用水,当南浔的许多大户人家还在直接饮用河水或井水之时,金家却已利用西法——沙滤来净化水质了。金焘很讲究卫生,又对西方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在自家的厨房后面设了一个一丈多高的水塔,水塔下面放一个大木桶,木桶里装满沙子。用的时候叫工人把远处装来的比较干净的水挑到水塔上,让水从塔里流下来,经过木桶里的沙子过滤后,进入地上的水缸,再经沉淀后,才能使用,讲究得不得了。
   这是一张金家三少爷金绍基留洋英国时留下的珍贵照片,西装革履,十分神气,这时他才十七八岁,照片的拍摄者是他的二兄金绍堂。像这样有百年历史的老照片,金家还很有多,究其原因,还是受金焘影响。金焘喜欢照相,为此,他特意在承德堂二进的退堂旁设立了暗室,以做西洋摄影技术研究之实验室,并亲自拍摄冲洗照片。据说,当时金家仅照相机就有三部,还有全套的冲洗设备。也正因为如此,金焘和上海时报馆里照相经理唐镜元很熟。摄影这一嗜好在金家其后两代人中依然盛行,故其子孙大多通晓拍摄与冲放技术。
   这样的家庭要是放在美国的纽约,自然不足为奇,但却存在于近一个世纪以前欧风尚未普及的中国,而且是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上,真是不可思议。
   上世纪20年代,金绍堂的次子金开义在上海结婚,当时,金家早已拥有了汽艇。汽艇载金开义和他的夫人从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出发,一路开回南浔老家。南浔的邻居、亲戚们将金家门口的河埠堵了个水泄不通,除了想看看美丽的新娘之外,更多的人是想看看汽艇是什么样子的。那时的金家可真是风光无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金家处处与众不同,说其标新立异真是名至实归。

知识出处

南浔金家

《南浔金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艺林名第一南浔金家》,陆剑著,王世襄题写书名,主要内容是关于清末民初艺术世家、南浔“八牛”之一金家的家族史。该书属于《南浔丛书·第3辑》,共170页,2006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