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帼不让须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金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53
颗粒名称: 十二、“金”帼不让须眉
分类号: K819
页数: 6
页码: 128—133
摘要: 金家人才济济,其中自然不乏才女,而且好几位都不让须眉,颇有时誉。金章已无须赘述,金城的夫人邱梫(字芬芬)、金城长女金开福(字佩萸)、金开义夫人温淑顺(字式如)个个都能书擅画,特别是金开藩的妻子袁荣瑾(字寿瑜)还曾在1931年比利时举办的建国百年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声名远播。而金勤伯的两位夫人更是开风气之先,走出了国门,成为学术型的专家。
关键词: 宗族 金氏 才女

内容

金家人才济济,其中自然不乏才女,而且好几位都不让须眉,颇有时誉。金章已无须赘述,金城的夫人邱梫(字芬芬)、金城长女金开福(字佩萸)、金开义夫人温淑顺(字式如)个个都能书擅画,特别是金开藩的妻子袁荣瑾(字寿瑜)还曾在1931年比利时举办的建国百年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声名远播。而金勤伯的两位夫人更是开风气之先,走出了国门,成为学术型的专家。
   金家的第四代媳妇、金勤伯的原配夫人许闻韵是位有名的音乐家。她出身湖州名门,毕业于燕京大学音乐系,与金勤伯既是同乡又是校友。
   许闻韵自幼酷爱音乐,文静淑雅,1934年嫁到金家后,仍在音乐方面孜孜不倦,专攻钢琴。她技艺高超,能同时用两架钢琴演奏协奏曲。后来她转攻作曲,数次赴美进修,从著名作曲家马特博士习交响作曲。回台湾后,创作了大量声乐、钢琴、提琴、合唱方面的乐曲,受到了广泛好评。她的作品曾获得过美国国际妇女的作曲金奖,还被编入了美国和台湾的中小学歌唱课本。
   许闻韵接受的是新式的西式教育,但她的骨子里却十分传统,她的音乐作品是纯中国风味的,所用的旋律多半是我国的民谣及
  1973年许闻韵向台北荣星儿童合唱团的小朋友赠送礼物一些不正调的乐句。因而专家评述说,她是运用西洋乐理与技巧来发扬中国音乐,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外国去的艺术家。美国的《音乐杂志》撰文赞扬金夫人是“中国的优秀人才”。
   和许闻韵一样,金勤伯的第二位夫人魏汉馨也是一位专家级的才女。
   同样毕业于燕京大学的魏汉馨是一位营养学博士,先后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衣阿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担任教授。她毕生从事生化及动物营养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抗癌药、伤风药、味精及各种金属对鸡胚胎发育之影响等多个方面,在台湾学术界有相当知名度。其学术论文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杂志上发表,1966年还出席了在联邦德国举行的国际营养学会议,成为这次会议上发表演讲的唯一女性。
   金家媳妇袁寿瑜画作——《仕女轴》如果说,金家的这两位媳妇过于现代的话,那么我们不如再往上追溯。金家的第二代媳妇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
   金家出过三位清朝封的诰命夫人,分别是金桐的二小姐、金焘的原配夫人徐氏和继配夫人朱氏。徐夫人早逝无嗣,于是金焘只得续弦,继娶的是南浔方丈港朱莘甫之六女朱城。朱家是有名的乡绅,乃南浔“七十二金黄狗”之一,与南浔的各大富户也互有姻亲关系,原北大校长张龙翔的母亲就是朱家的小姐。
   朱夫人与儿孙们从照片上看,朱太夫人是位裹着小脚,梳着发髻,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墓志铭上说她“生于诗礼之家,幼禀庭训,喜讲育蚕树桑诸法……先意承志以修妇职”,可见她是
  一位恪尽职守的传统女性。
   朱夫人嫁到金家之时,正值公公在沪经商,婆婆体弱多病,夫君又历任在外,于是料理家政内务的重担自然落到了朱氏身上。她勤俭持家,侍奉公婆,使金焘无内顾之忧;尤其是婆婆冯太夫人晚年身患背疽(一种类似背疮的慢性皮肤病),她更是“与通奉君(指金焘)医调维谨,不遑餐寝者数月”。经过精心护理调养,老夫人终于得以康复。
   朱夫人还特别重视子女教育。早年,金城兄弟曾在上海求学为出洋做准备,为使子女忘却辞家之苦,她奔走沪浔两地,为之料理衣食。到了儿女们出洋时,正值其重病在身,可她却强忍病痛,无惜别之色,仅以勤奋学习勉励诸子。后来,在寄送英国的家信中也绝口不提自己的病症,以期儿女们能在异国他乡安心学习。所以其子金绍基说“先君沁园公先妣氏朱,于予兄弟学业督责至严,期望至切”,其心可佩。
   笔者在上海采访金氏后人金开钺、金达亨时了解到,他们的祖母江氏也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太太。江夫人名淑英,江苏金城长女金开福画作——《人间第一香》镇江人,她自从18岁嫁到南浔之后,便入乡随俗,努力学习南浔方言,直到后来定居上海多年之后,仍满口纯正的南浔话。
  不仅如此,她还要求子孙们讲南浔话。江氏为金焘育有三子二女。1914年金焘去世,当时五个子女皆未成年,最大的才14岁,最小的年仅5岁。她含辛茹苦,操持家务,将五个子女抚养成人,又为其成家立业,直到孙辈们出生后,才开始享受天伦之乐。
   江氏与金焘的几个年长的女儿年龄相仿,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来讲讲金家的几位小姐。
   金焘共有七个女儿,除了长女早逝、五女幼亡外,其他五个女儿分别叫金策、金章、金简、金芷、金满。从字面上看,“策、章、简”都与书写文章有关,“策”大于“简”,“章”则更有文采之意。战国至魏时,人们把削制而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作为书写材料,通常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
  她们的表字也都很有意思,分别是“怡怡、陶陶、欣欣、绵绵、盈盈”,都表示快乐,正如金章在题赠金策的《濠梁知乐图》题跋中说的那样:“予与二姐,生小不知愁,故姊字怡怡,而予字陶陶,志乐也!” 金家的二小姐金策出生时正是金家的多事之秋,可却很受祖父庞爱,她工诗词,精楷书,文采也很出众,1902年嫁给湘潭袁体乾。1904年,袁体乾以道员身份从汪大燮出使英国,金策随夫君出洋,与正在英国留学的兄妹会合。闲暇之余,她亦入校学习,专攻化学,成为金家最早与化学打交道的女子。
   金策生有二子二女,其中长子袁荣法是位颇有才气的词人。
  袁荣法精鉴赏,富收藏;曾担任台湾“行政院”参议、清史编纂委员、东吴大学教授,著有《刚伐邑斋藏书志》、《沧洲诗》、《玄冰词》、《湘潭袁氏家集》等。1976年,他把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大舅父金城的《十八国游历日记》手稿和《藕庐诗草》一起交付给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为此他还考证金城生平,撰写了较为翔实的《金北楼先生家传》,附于卷首,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金家的四小姐金简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她早年曾在中西女中肄业,会讲英语,通晓大义,尤喜诗词,得李易安风格。金简嫁的是南浔“八牛”之一“张源泰”张家的张隶华,生有三子三女。著名学者唐文治说她“孝姑嫜,相夫子,治理家政,咸秩然有序”,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金简一生乐善好施,曾多次捐资赈灾。她常说:“诗有之鸿雁于飞哀鸣嗷嗷际,兹凶浸,吾何忍安居玉食耶。”故凡乡里饥无食者、寒无衣者、贫病不能延者,金简无不随时惆恤之,不足则奔走呼吁,请亲友襄助,数年如一日,乡间里人都夸她是菩萨心肠。
   可惜这位小姐享寿不长,年仅36岁就因病去世。据说,她去世后,许多平日里受过她恩惠的里人都主动前来为其送行,“闾巷中有哭失声者”,大家都为失去了一位好心人而伤心不已。
   或许是受了朱夫人的影响,金家的这几位小姐在做了母亲之后都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而且身体力行,亲自教授子女读书写字。金策曾口授魏徵《十思疏》、李密《陈情表》等名篇于儿子袁荣法,喻以忠孝为立身之本。金简更加严格,她要求子女知行合一,常云“读古人书不仅玩其文字,当求立身处世之方”。每晚亲讲朱柏庐先生家训子女,子女环坐以听,课毕,则问曰“已知之乎”,对曰“已知之矣”,紧接着又问“能行之乎”,直到听到子女“当勉行之”的回答之后才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如此看来,相较于南浔其他一些豪门富户早衰和后继乏人而言,重视教育应该是金家保持门风兴旺的秘诀之一了。
   在100多年前那个女人还裹着小脚,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道德标准的年代,金家的夫人小姐们却已经走出了国门,操着流利的英语和洋人们讲起了“ABC”,留洋的留洋,讲学的讲学;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她们也一项不落,样样精通;中西两种文化珠联璧合,传统与现代两种类型完美融合,造就了不一样的女人形象,令人刮目相看。

知识出处

南浔金家

《南浔金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艺林名第一南浔金家》,陆剑著,王世襄题写书名,主要内容是关于清末民初艺术世家、南浔“八牛”之一金家的家族史。该书属于《南浔丛书·第3辑》,共170页,2006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