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玉门油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金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44
颗粒名称: 人定胜天玉门油矿
分类号: F407.22
页数: 6
页码: 86—91
摘要: 尽管通过植物油提炼轻油的方法可行,一时间国内也出现了好几家类似的工厂,但就全国的需求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石油,拥有自己的石油工业。国民政府为开辟新的油源,积极地在西南、西北各省勘探石油资源,结果地质勘探专家们把目光锁定在了玉门的老君庙。玉门油矿第一座油槽玉门油矿的矿区老君庙是一个人迹罕至、气候恶劣的不毛之地,到处是戈壁荒漠,交通极为不便;何况在最艰苦的抗战时期,无论是资金、设备、技术都艰难万状,所以创业之艰,实出人想象之外。正是在如此艰巨的条件下,我国建立起了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
关键词: 炼油 油田 玉门油矿

内容

尽管通过植物油提炼轻油的方法可行,一时间国内也出现了好几家类似的工厂,但就全国的需求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石油,拥有自己的石油工业。国民政府为开辟新的油源,积极地在西南、西北各省勘探石油资源,结果地质勘探专家们把目光锁定在了玉门的老君庙。
   玉门油矿第一座油槽玉门油矿的矿区老君庙是一个人迹罕至、气候恶劣的不毛之地,到处是戈壁荒漠,交通极为不便;何况在最艰苦的抗战时期,无论是资金、设备、技术都艰难万状,所以创业之艰,实出人想象之外。正是在如此艰巨的条件下,我国建立起了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
  1938年8月,甘肃油矿筹备处正式成立。次年3月,在周恩来的大力协助下,甘肃油矿筹备处利用一台从延长运来的老式顿钻机开凿了第一口油井。
  1940年,甘肃油矿局筹备处和动力油料厂订约负责炼油。
  后来由于运输不便,又鉴于金开英在动力油料厂的成绩卓著,政府索性改派他承办玉门炼油厂的工程。金开英不计名利,欣然领命,离开事业有成的重庆,再次白手起家。
  1941年3月16日,甘肃油矿局筹备处和动力油料厂合并成立甘肃油矿局,隶属于资源委员会,由孙越崎出任总经理。甘肃油矿局是一个由政府出资的庞大机构,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生产单位是驻留老君庙的矿场和炼厂。矿场负责石油的勘探和开采,由著名地质勘探专家严爽任矿长。炼厂负责原油的炼制和各种油品的生产,由金开英出任首任厂长,这一年他正好40岁。
   老君庙矿场旧影金开英负责的炼厂又分为东、西两厂,以石油河分界。靠近圆门宿舍的一边是东厂,建造较早,但设备为较陈旧的甑状炼炉,一共有四座。西厂则较宽大,建有
  二组甑状炼炉和一座管状炼炉。那时的炼油方法是手工操作,原油在夏天用桶子挑,在冬天用箩筐抬,把它注入预热池内,先把它加热熔化为可以流动的液体,然后用人工操作的手摇泵加入炼油锅,加热到一定温度,让汽油和煤油、柴油分别蒸馏提出,然后让锅子冷却取出剩余的渣油,真是一切因陋就简。
   由于设备缺乏,早在炼油厂筹备之初,金开英就派遣动力油料厂的主任工程师萧之谦前往美国购买一批新式的炼油机器和配套设备。然而,从美国购来的设备却无法从中国沿海登陆。
  当时中国对外进出口只有西南一途,且运力交通都极有限,进口的物资往往要在沿途仓库中等待很长时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美英法等国的亚洲殖民地,香港、仰光等地相继沦陷。此批设备虽然经过竭力抢运,但大部分机械还是陷于敌手或毁于战火之中,在缅甸损失的设备总共有两千余吨。后来抢运出来的一点物资,也仅能勉强拼凑成四架钻机,炼油设备则根毛未剩。
   为解燃眉之急,金开英尽全力搜罗了国内一些钢管钢材,订购了车床闸门等,自行设计制造了釜式蒸馏炼油炉,从事生产。在他的主持下,玉门油厂的产量逐年提高,抗战时期川、甘、陕、新及宁夏、青海部分区域,凡所用汽油多赖其供应。
   尽管创业之始困难重重,但甘肃油矿局还是提出了1942年产量比上一年提高9倍,生产汽油180万加仑的宏大目标。翁文灏(时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亲到玉门视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孙越崎、金开英、严爽等人率领全体科技人员、矿地工人全力奋战,于11月提前完成当年目标,为抗日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
   玉门老君庙发生的两次大的灾难,一次是水灾,几乎冲垮了炼厂;一次是火灾,几乎烧垮了矿区。尤其是那场大火发生时,正值蒋介石到老君庙视察,真可谓惊心动魄。
  1942年8月发生的大火,肇因乃是1941年10月的井喷。火灾于8月24日发生,几乎烧毁了半个矿场。26日忽然接到蒋介石要来矿区视察的消息,致使矿区在惶乱之余又多了一重严峻的考验。幸而,那一天油矿局的表现非常好,非但前一天火灾的遗迹完全掩灭,而且蒋介石自酒泉来矿的途中,还看到数十辆卡车运油外出,矿场的八号油井进行了喷油表演,山下的炼厂则如常炼油。总经理孙越崎、矿长严爽和厂长金开英的演示文稿和对答也很得体。在亲眼目睹之下,蒋介石终于认为甘肃油矿局的工作人员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下能开创中国唯一的石油企业实属不易,对广大石油职工深表慰问和嘉勉。
   对于蒋介石的这次玉门之行,金开英曾回忆说,“蒋委员长等人看到政府投入的钱没有白费,所以甘肃油矿局在以后数年玉门油矿局办公大楼内的预算都能顺利通过,各方对甘肃油矿局也都另眼相待,不再阻梗,这也是甘肃油矿局向成功迈进中的一次转机;但在他来之前,刚发生过火灾,我们确实十分紧张……” 金开英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会议(前排右三)整个抗战期间,玉门油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日机轰炸、1942年井喷大火和1943年的特大洪水等重重艰难险阻,
  1939年到1945年间,共实现钻井61口,产原油7866万加仑,炼产汽油1303万加仑,煤油511万加仑,柴油近72万加仑,此外还有石蜡等副产品。今天来看微不足道,可在当时却给抗战增加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更具重要意义的是,玉门油矿培养了中国自己的石油工业队伍,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此时,金开英的妻儿老母正在千里之遥的北平,在日寇的铁蹄下煎熬。1943年,他的长女蔚斯冲破日军的封锁线,万里寻父来到老君庙,金开英已不认得他的爱女。他要尽父亲的责任,送女儿到重庆读书,因工资微薄,竟无钱凑足路费、学费,只好卖掉他的英文打字机。
   在玉门的五年时间里,金开英孑身一人住在一间被称作“圆门宿舍”的小屋里,唯有烟斗和无线电广播为伴。他只能遥望东方,将思念融入戈壁的黄沙、祁连的白雪。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至1945年他离开老君庙时,玉门油厂已成为我国第一座相对完备的工业化炼油厂。半个世纪后,他被海峡两岸的石油人士称作“中国炼油第一人”。

知识出处

南浔金家

《南浔金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艺林名第一南浔金家》,陆剑著,王世襄题写书名,主要内容是关于清末民初艺术世家、南浔“八牛”之一金家的家族史。该书属于《南浔丛书·第3辑》,共170页,2006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