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筚路蓝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金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43
颗粒名称: 临危受命筚路蓝缕
分类号: F407.22
页数: 5
页码: 82—86
摘要: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深秋的一天,南浔的“小金山”承德堂里一片忙碌,二少奶奶徐氏正要临盆。到了傍晚,随着一声男婴响亮的啼哭,全家立刻沉浸在无限喜悦之中,金氏家族“开”字辈中又添了一名壮丁。而此时,孩子的父亲金绍堂正在万里之外的英国求学,故而取名“开英”以示纪念。谁会想到,这个孩子长大后竟会成为开创我国石油炼制事业的菁英。
关键词: 炼油 油田 金开英

内容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通电中外,迁都重庆。12月13日,南京陷落。半壁河山沦陷敌手,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神州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亡的时刻。
   历史学家在定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说这是场为资源而战的战争。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丹尼尔·耶金在他那部享誉世界的巨著《石油·金钱·权力》一书中,更坦直地说,是为石油而战。石油,成了一个国家国力和战争能力的重要参数。
   当时中国的燃料油基本上依赖进口。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封锁了中国沿海的港口,洋油一时断绝,中日两国军队力量对比出现了更大的差距。
   为了解决燃料的不足,大后方的人民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了供应前方燃料,国营私营企业掀起了一阵大办酒精厂的热潮,以酒精替代汽油。大西南相继建造了62座酒精厂,但由于质量不高,对发动机的腐蚀非常严重。一方面金绍堂长子金开英是国外的汽油进不来,而以酒精替代汽油又不理想;另一方面是国内的桐油因无法外销而大量积压。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试图谋求动力油料自给,欲以西南之桐油提炼汽油,着手组建植物油提炼动力油料厂。
   在这个危难之际,人才成了关键因素,谁能挑起这个重担?人们想到了刚从欧洲考察回国的地质调查所沁园燃料研究室主任——金开英(字公弢)。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深秋的一天,南浔的“小金山”承德堂里一片忙碌,二少奶奶徐氏正要临盆。到了傍晚,随着一声男婴响亮的啼哭,全家立刻沉浸在无限喜悦之中,金氏家族“开”字辈中又添了一名壮丁。而此时,孩子的父亲金绍堂正在万里之外的英国求学,故而取名“开英”以示纪念。谁会想到,这个孩子长大后竟会成为开创我国石油炼制事业的菁英。
   金开英的童年时代在南浔度过,自小就从父亲学习竹刻,故亦能画擅刻,还向英语水平最好的三叔学英语,辛亥革命后随父亲去了上海。金绍堂对儿子的教育十分重视,不仅自己充任启蒙老师,待儿子稍长更是不惜重金聘请了三位名师来家里做一对一的教学。一人教国文,一人教数学,一人教物理、史地等格致之学。十年的私塾教育为金开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金开英自清华学校毕业,公费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深造。其在清华后四年高等科主修的是经济,但他的兴趣偏好理工,所以赴美后即改习化工并直接入大学二年级攻读。三年后,金开英在威斯康辛大学取得了理学士学位,当年即学成归国。
   他回国后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去北京的一所美国学校教化学,沁园燃料研究室内一角又在北平大学教授工业化学,如是大约一年时间,对就业环境不是十分满意。由于当时清华公费留学的期限是五年,金开英尚有余额可用,于是他自备旅费,再度赴美留学。此次入的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仍习化工。
  1940年金开英(前排右一)与动力油料厂三位课长合影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金开英师从J.J.MORGAN教授,专攻燃料研究;两年后,他在化学部门取得了工程师和硕士的学位,又在Bureau of Mine实习了三个月。正在此时,金开英收到了他
  三叔的来信,希望他回国主持地质调查所的沁园燃料研究室,所以他就于1931年束装回国了。
   地质调查所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科学家黄汲清院士曾说:“中国官办的科学事业,最早的而且具有国际水平的,地质调查所无疑是独一无二的。”
  1930年,地质调查所想建立一个燃料研究机构,然苦于既无场地也无经费。当时的所长丁文江乃向好友、实业家金绍基募捐,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叔初先生毅然决定捐五万银元建造
  一幢三层大楼,供学术研究之用,并以其父金焘的字号“沁园”命名。金开英在美专攻燃料研究,回国后就出任了沁园燃料研究室的主任,开始了他与碳氢化合物半个多世纪的缘分。
   他的第一件工作是把地质调查所取自全国各地的煤和油的样本加以分析,汇集成册,由地质调查所出版。如《中国石油之成分》、《中国各省煤质分析》、《中国各省燃料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报告,都是在金开英的主持下完成的。今天我们还能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里找到这些珍贵资料。
   当时的研究风气很盛,一群年轻人都你争我赶,刻苦钻研。据金开英忆述,当时研究室主要有
  四个研究主题:一是低温蒸馏,就是把煤干馏,分成轻重不同的油和焦炭,由萧之谦主持。二是轻油合成,将一氧化碳与氢用触媒合成为汽油,由熊尚元主持。三是氢化石炭,即氢化煤,由金开英主持。四是植物油提炼成轻油,由宾果主持。这些研究,尤其是植物油提炼成轻油的研究,后来更是派上了大用场。
   金绍堂刻古木寒鸦垂枝扇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决定将地质调查所从北平搬迁到南京,新任所长翁文灏在考虑再三后,决定将一切的迁播业务,包括新厦建设、设备采购、室内布置等事项全权交由金开英负责,由此可见翁文灏对他的信任。1936年,地质调查所正式搬迁到了南京新址,金开英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经营管理才华。
   正当地质调查所的各项科研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之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却在向中国慢慢走来。1937年8月,当金开英第二次从欧洲考察煤、油之后回国的时候,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了。
  1938年金开英临危受命,出任资源委员会植物油提炼轻油工厂厂长。
   为何选择金开英?因为早在1933年,他主持的沁园燃料研究室就开始了植物油提取动力燃料油的研究,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可用,而主持这项研究课题的宾果此时远在美国,于是这个炼油的任务就落在了学化工燃料出身的金开英身上。
   建厂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土地。金开英初到四川时,因为人地生疏,颇感困惑。有一天,在路上巧遇清华同学王德郅,他的好友黄明安是四川首富,便介绍给金氏;事又凑巧,金开英因曾为黄氏做过煤矿分析而有旧交。黄先生知道金开英要找土地建厂的事后,主动帮忙,请其姻亲将位于重庆郊区的一块地卖给了油厂,因此土地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该厂自炼的油品很快上市,缓解了后方油荒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桐油的销路问题,成为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油厂。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日益突出,工厂扩建又成了当务之急。可此时资源委员会又缺乏资金,于是寻求与兵工署合作,双方各出资一半。1939年8月,植物油提炼轻油工厂改称“动力油料厂”,仍由金开英任厂长。该厂厂务行政部门设有四个科,分别是总务科(科长邹明)、业务科(科长孙越骥)、工程科(科长叶树滋)、会计科(科长林强),孙越骥兼任工厂驻重庆办事处主任。
   动力油料厂的炼制原料很广,并不仅限于桐油,而是各种植物油(如菜油)都包括在内;产品则有汽油、煤油、柴油和刹车油等。当时还有个很有趣的笑话,有人问:“什么油可以裂炼?”金开英开玩笑说:“凡是称作油的都能炼出汽油来,只有
  一样例外,那就是酱油!”其豁达幽默可见一斑。

知识出处

南浔金家

《南浔金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艺林名第一南浔金家》,陆剑著,王世襄题写书名,主要内容是关于清末民初艺术世家、南浔“八牛”之一金家的家族史。该书属于《南浔丛书·第3辑》,共170页,2006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