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濠梁知乐的才女画家金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金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40
颗粒名称: 七、濠梁知乐的才女画家金章
分类号: J203
页数: 6
页码: 70—75
摘要: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上中学时读《庄子》,对庄子和惠子这段著名的“濠梁之辩”印象深刻。和庄子一样,金家的三小姐陶陶女史也是一位知鱼之乐的智者。
关键词: 才女 画家 金章

内容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上中学时读《庄子》,对庄子和惠子这段著名的“濠梁之辩”印象深刻。和庄子一样,金家的三小姐陶陶女史也是一位知鱼之乐的智者。
   金章(1884—1939),字陶陶,号陶陶女史,别号紫君,金氏闺秀画坛健将。她自幼从长兄金城习画,花鸟之外,尤擅鱼藻,又工诗词,精楷书,两度出国,通英、法两国语言文字,故
  一时有才女之誉。她的画作清秀灵动,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法国巴黎东方美术馆等国内外大型博物馆、美术馆广泛收藏,有《濠梁知乐集》、《金陶陶女士画册》、《金鱼百影图卷》等佳作传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画家。
   王世襄先生曾讲述过一则母亲的童年趣事。幼年时,陶陶与
  二姐怡怡及兄长们在南浔承德堂的家塾里学习书法和《四书五经》等课程。一天,金焘前来看望教书先生,临走时关照老师说:金章1910年在法国留影“男孩子读书写字,请务必严加管教;女孩子则不必太认真,学好也无大用,早晚出嫁。”陶陶两姐妹听闻后甚为不平,认为父亲不应该如此重男轻女。从此,两姐妹临池倍加努力,立志把字写好。后来,她俩果然练就了一手好字,除了金城之外,其他的兄弟都不如她们,以至于金桐的墓志铭也是由孙女金章一手抄录的。直到现在,我们还能从金章遗留下来的书画作品中看到她那工整漂亮的小楷,完全是晋唐风韵,不让须眉。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章不甘人后的性格。
   《写经轴》(金章)或许是金章的刻苦努力改变了父亲的观念,金焘后来还是着力培养这个女儿。1898年,金章被送入上海著名的贵族学校——中西女塾就读。中西女塾创办于1890年,是一所专为“中华有力之家而设”的美国教会学校,也就是说走的是贵族化路线。学校教学都用英语,甚至连中国的历史、地理课本也是从美国运来的,所以学费昂贵也在情理之中。宋庆龄、宋美龄姐妹就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她们都是金章的学妹。
   金焘安排陶陶去上海的洋学堂读书,其实另有目的。在女儿熟悉了西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并初步掌握了英语之后,又将其送出国门,留学深造。
  1902年,金章跟随兄长赴英留学,习西洋美术,1905年归国,研习国画更专。据金开英说:“三姑的确曾被祖父送往英国游历,但当时正式留学的只有三个儿子。”其实这也相当正常,在那个年代,留洋的女生已属少见,而赴英专习西洋美术的更加凤毛麟角。金章留英时也没有和兄长们同住,而是居于勃资深家中,因此她的留学性质也应该是旁听式的游学。
  1909年,金章远嫁北京,适闽县王继曾。王继曾毕业于南洋公学,1902年随中国驻法公使孙宝崎赴法进修,自此开始外交生涯。回国后,一度担任军机大臣张之洞的秘书,1909年改任留法学生监督。因此,婚后不久,金章即随夫君同赴法国,再度出洋。居法期间,金章吟诗作画,十分风雅。
   两度出洋的经历拓展了金章的眼界,对她画艺的精进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城说她:“自游学欧洲,遍观彼邦文物后,画益进……视古人竟不多让。”以她创作于1915年的《金鱼》团扇为例,以朱砂与淡墨写鱼,细勾金鳞,意态生动,明暗分明,绘画手法注重光影效果的表现,似乎是受了西画的影响。
  1920年,金城在北京组织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一时入会者颇众,而鱼藻非金城所长,乃请三妹陶陶担任画会的画鱼指导。由于“会中闺秀,每以金鱼画法见询,亟望有画诀之作,以便居家自习”,金城亦恐仅凭口授,不易记忆,故有撰述成书之请。因此,金章乃摒弃俗务,尽两月之功,写成了画鱼专著《濠梁知乐集》。该书书名典出《庄子·秋水篇》,分为谱录、史传、作法、题咏四卷。其中作法 《濠梁知乐集》书影
  一卷,心得尤多,实乃金章一生画鱼经验之总结,正如金城所言:“信非深知濠梁之乐者不能道!”在我国艺术史上,论画鱼技巧之书,向无专著,《濠梁知乐集》可称得上是填补历史空白的开山之作,著名学者黄苗子说它是“画苑中独辟蹊径之作”,可知其价值所在。此书命运坎坷,几近失传,后来经过金章之子王世襄的努力,才得以传世至今。
   金章一生爱鱼,无论是在南浔的“可读庐”,还是北京的“芳嘉园”都蓄养大量金鱼。她画的最多的是鱼,令她扬名艺坛的也是鱼。她在《濠梁知乐集》的自序中说:“予习绘事逾廿载,自愧于花鸟禽虫各科,未能窥其堂窔,惟于鱼藻,略有会心。”这种“会心”,其实是她长期观察、练习的结果。金章所绘金鱼,体积感较强,渲染层次丰富,形态生动自然。在少数作品中更是特别强调留出亮部的光位,与西画的表现手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技法上,却仍是以中国传统的工笔勾勒及没骨手法为基础,以色为主,辅以淡墨,表现严谨细腻,形象天真可爱,与后来的“金鱼大王”汪亚尘的那种印象主义的粗放形象截然不同。
   我手头有一幅金章作于1909年的《金鱼百影图卷》,是1999年香港翰墨轩精印出版的复制品,原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金章1909年作《金鱼百影图卷》(局部)金章生前曾言,生平画鱼以《金鱼百影图卷》最精最长,故而此作可以视为其代表作之一。该图卷长达10余米,绘有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各式金鱼数百尾;卷尾有肃亲王、王树荣、王式通、袁励准、贡桑诺尔布、张祖廉、林纾等多位名家的题跋款识,堪称艺术精品。肃亲王善耆对此画评价甚高,称“此卷若入鸥波馆,不输风流管仲姬”,其功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除了鱼藻之外,金章的花鸟亦有相当功力。行家评论道:“世间但知金陶陶以画金鱼得波涟灵动之趣,实则其花卉翎毛亦楚楚有致,皆有宋元遗意。”金章现存的作品中,大约有一半是花鸟画作,有写生,也有临摹,无论是菊之勾染,还是雀之描摹,皆可追新罗神韵。近代学者张荫棠称赞道:“夫人妙管独工绝,不愧支那女画师。” 平心而论,金章能有今天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儿子王世襄。金章有两个儿子,即长子王世容和次子王世襄。金章能平安产下这两个孩子应该说相当幸运,因为她的两次生育都遭遇了难产。尤其是第一次在巴黎生长子时,更是腹痛一整夜都未临盆,后来幸得高明之产科西医手术,方才平安产下了王世容,所以她对两个儿子都格外疼爱。
   王世容,号善贻,小名巴黎,幼即机敏好学,可惜不幸早逝。王世襄,号畅安,小名长安,从小就是个“淘气鬼”。金城的好友、藏书家吴昌绶曾为小兄弟俩作了一首诗题赠金章,云:“我爱巴黎好,生从瀛海涯。青春正妍美,朋戏杂飞嬉。梨栗陶通子,筼筜李衮师。乌黄蹔牵佛,谢舅款关时。我爱长安好,频来道韫庭。采衣儿玉雪,画笔母丹青。柳雀坐相语,萍鱼静可听。学涂休涴壁,日待砚花馨。”“瀛海涯”指王世容生于巴黎。
  五、六两句典出陶渊明诗“通子九垂龄,但觅梨与栗”及李义山诗“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谢舅”指金城,因来扣门而牵系家犬。“柳雀、萍鱼”谓金章工绘事,言“学涂休涴壁”是因吴昌绶见幼年的王世襄随地涂鸦,须防其画到墙上。可见当时王世襄已皮相毕露。
   金章后来患了高血压,一度影响她作画,而且病情时常反复。王世襄曾云:“先慈四十五岁后,潜心内典,自谓恐坠鱼趣,乃后不复执笔。”又据《湖社月刊》记载:“金陶陶女士近日血压降低,故又能作画矣!”由此可知,她并未完全停止作画,而只是不再画鱼而已。
   对于母亲的病,王世襄认为和生活紧促有关。他回忆说:“我父亲没有在国民党政府工作过,后来首都迁到南京,有两所出租房租不出去,生活很紧促。过去买的一些宋元瓷器和明青花都卖了,借以生活。母亲也从此得了高血压,和生活紧张有关,五十多岁就去世了,不然的话,还可以多活几年,多画些画。”
  1939年春,金章在北京病逝,享年56岁。
   我一直在想:留过洋、会讲外语、擅长书画的陶陶女史,在当时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鲜见的时髦才女,但在她回国后,却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书画艺术的创作之中,这或许是她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之后做出的审慎选择。因此,她不遗余力地培养儿子王世襄,让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受“玩”的乐趣。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去审视金章留下来的几十幅书画作品时,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那一条条灵动的金鱼呼之欲出,似乎正在向你述说它们快乐的生活!正道是:“展卷引人濠濮想,乐哉安见我非鱼!”

知识出处

南浔金家

《南浔金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艺林名第一南浔金家》,陆剑著,王世襄题写书名,主要内容是关于清末民初艺术世家、南浔“八牛”之一金家的家族史。该书属于《南浔丛书·第3辑》,共170页,2006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