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广大教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金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39
颗粒名称: 北平广大教主
分类号: J222
页数: 5
页码: 65—69
摘要: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术界风起云涌,经过太多的运动纷争,出现了许许多多风格各异的优秀美术家,其中不乏巨匠。而在群星璀璨之中,曾经大红大紫的金城,却渐渐淡去,甚至变得有些模糊不清,特别是他后期的艺术掺入了越来越多的政治色彩,作为保守没落的代表,金城走到了美术革命的对立面,更被人轻视、淡忘。
关键词: 美术 中国画 北平

内容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术界风起云涌,经过太多的运动纷争,出现了许许多多风格各异的优秀美术家,其中不乏巨匠。而在群星璀璨之中,曾经大红大紫的金城,却渐渐淡去,甚至变得有些模糊不清,特别是他后期的艺术掺入了越来越多的政治色彩,作为保守没落的代表,金城走到了美术革命的对立面,更被人轻视、淡忘。解放后,由于意识形态的转变,政治运动的情绪高涨,像金城这种具有大地主出身背景并与日本人及英国人关系密切的官僚画家更不可能受到重视与肯定。但是金城在近代美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现在大有必要重新对这位昔日的“北平广大教主”做一番较为全面的、公正的审视。金城诗、书、画、印全能,是一位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一生奋斗不息的艺术家。在绘画上,又兼善山水人物和花鸟,能工能写,功力精深;在多数画家还沉湎于“四王”末流柔弱画风,或流于追踪粗率写意画风的民初画坛,金城却转变注意力,从更宽广的范围,以更久远的历史眼光来研究与把握传统绘画,由近及远,大量临摹古代名家名作,试图通过对传统的重新审视、重新选择,“综会”南宗与北宗,作家画与文人画,开拓出一条从传统内部推进中国绘画发展的道路。他的目的虽然没有充分达到,其勇毅的追求却充满悲壮色彩,对后人深具启示性。
  金焘长子、清通议大夫金城作为民国初期北方画坛的领袖人物,金城在北京积极参与绘画活动的时期正是北京画坛人才最鼎盛的时段,堪与海上画派分庭抗礼。金城一生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简而言之主要有三:一是促成“古物陈列所”的建立,二是建立“中国画学研究会”,三是推动中日文化交流。
  现今的美术评论家在论及金城时,常冠以“仿古名家”。的确,金城十分重视临摹,作品也以仿古作品居多。他的仿古作品素以“精工细笔”为其一贯的基调,作品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属复制式的临本,这类作品无论画幅材质、尺寸、构图、笔墨、设色、题跋、钤印各方面,皆极为讲究,务求与原作肖似无异,其中只有钤印较为特殊,金城多以个人名章置换,至于原作画上的收藏印鉴,也并不重刻钤印,亦是以金城的字号印代替,这与坊间“造假”作伪图利是极为不同的。另一类仿古作品为局部加入己意诠释的临本,显示出他对于名家名迹并非一味的接受,看到原本有表现未到的不足之处,金城会加以适度改动,以更符合他的审美标准。最后一类为忆临的临本,显示出画家惊人的记忆力与摹古功力。
  金开藩《海棠》扇面但在金城后期的创作中,写生写意的作品明显增加,部分作品还融入了西洋透视的手法,注意光影效果,这是他晚年(其实也仅40多岁)试图创新的表现。以其代表作《山坡羊》(又名《草原夕阳》)为例,此图以淡赭石扫染红霞,山岩之背光面纯以水墨擦染,受光面先擦染一层淡赭,再扫擦重赭,部分留白,以突显双峰受夕阳余晖照射所呈之光色,墨与赭两相对照,湖社同仁合影光影效果十分鲜明;而草坡先以赭石作底色,再罩染石绿,草丛花树,都出以古法。岩下之羊群大小聚散,姿态各异,散牧于草坡上、夕阳中,造境殊佳。《山坡羊》融中西之长,手法新颖,学者对其评价甚高,而此图亦确实具有其独特之艺术魅力,充满诗情画意。画面左下角钤“领略古法生新奇”印,再度说明金城此时在绘画上锐意创新的意图及其“汲古以创新”的创作理念。
  金城代表作一《山坡羊》(又名《草原夕阳》)所以,只以“擅临摹”评价金城的艺术是很表面的。试举传统派画家黄宾虹及齐白石为例,学者型的画家黄宾虹在70岁以前一直以临摹古人为主,其进度比金城慢得多;另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齐白石也要到65岁以后才趋于成熟,达到笔墨淋漓、气势雄健之妙境;但却没有人说黄宾虹、齐白石“复古”、“擅临摹”。临摹是任何一位画家必须经历的过程,临摹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对于没有活到50岁,而已经开始初显风格面貌的金城来说,“擅临摹”的评价不能不说有失公正。金城在正要形成自己面貌的时候突然离世,其艺术道路突然被终止。因而,他的画艺是不可能达到风格稳固成熟的境地的。以金城的学识见闻及晚期在绘画创作上的勤奋来看,倘若天假以年,他的艺术成就是可以想见的。他最后数年间的绘画不是正在锐意求新吗?当然,金城的艺术也是有局限性的。首先,他不是一个天生之才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还缺少一种源于天资的独特性和超群性,平正规矩有余而奇思灵动不足。其次,尽管片面地评价他重临摹轻创作不妥,但也需承认,他毕竟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风格,在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前就过世了。
  金城虽然英年早逝,可其学画经历却有30年之久。勤奋多产的他,一生创作国画逾千幅,作品种类也相当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却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除了战乱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外,金开藩、金开华兄弟在金城逝世之后不遗余力地购回其父的画作(五六百幅之多),客观上造成了金城作品在民间流传数量的减少。而这种过于集中的收藏反倒容易造成“集体毁灭”,金城的许多精品画作至今未曾露面。这不仅不利于其声望昭彰久远,也造成世人不能全面了解金城的绘画艺术,实属金氏后人始料未及的失策之举。
  留过洋、担当着各种社会职务的金城,不是以画谋生,也不是以画陶冶性情。他以肩负延续和发展传统绘画艺术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这种使命感源于自觉的文化意识一在西潮涌动、激进主义呐喊的时代氛围里坚持捍卫中国传统人文价值。在这种文化意识的支配下从事绘画艺术及艺术活动,使他在本质上有别于仅以个人生存为中心、缺乏文化目标的古代画家以及同代职业画家。虽然他的绘画从整体上来说尚未达到足够成熟的阶段,但他那种广师博采,意欲融会传统,甚至加进西法的实验创新精神是应该受到肯定的。

知识出处

南浔金家

《南浔金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艺林名第一南浔金家》,陆剑著,王世襄题写书名,主要内容是关于清末民初艺术世家、南浔“八牛”之一金家的家族史。该书属于《南浔丛书·第3辑》,共170页,2006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