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蚕丝织成的“小金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金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27
颗粒名称: 一、蚕丝织成的“小金山”
分类号: F426
页数: 5
页码: 10—14
摘要: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最忆是南浔!这里户户临水,家家枕河。千里青绿田畴,遍地稻麦麻桑。它是鱼米之乡,更是曾享誉全球的辑里湖丝的故乡,用它纺织而成的一个锦绣天堂。
关键词: 江南 蚕丝 金山

内容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最忆是南浔!这里户户临水,家家枕河。千里青绿田畴,遍地稻麦麻桑。它是鱼米之乡,更是曾享誉全球的辑里湖丝的故乡,用它纺织而成的一个锦绣天堂。
   在同传统中国文明的物质财富和辉煌文化相联系的所有物产中,没有一件比蚕丝更具中国的代表性了。从远古时代起,蚕丝就在中国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帝国传统的标志,也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直到清朝中叶,蚕丝仍是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但是由于清朝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蚕丝出口量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西方市场的渴求,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所谓近代史,就是跟上世界潮流,接纳西方文明成果,寻求和踏上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在牢固的中华帝国城垣上轰开一个缺口,被震醒了的南浔人通过这个缺口,睁开矇眬的睡眼,去窥视外部精彩而无奈的世界。南浔几乎与上海同步,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创造出了卓然不绝的奇迹。这是历史给了南浔人一个契机,他们在历史的“夹缝”中凭借得天独厚的辑里丝,从家乡的青石板路闯入大上海,与洋行贸易,不久就占领了欧洲市场,在中国蚕丝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南浔也因此空前繁荣。
   辑里湖丝在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所获金奖奖状南浔金氏家族的事业开创者金桐把握住这个机遇,将家乡盛产的辑里湖丝运往上海外销,并做“丝通事”,与外商交流贸易。在积累了资金之后,他便先后在上海的后马路泰安坊及阜安里开设了“协隆丝栈”和“金嘉记丝行”,交游广阔,生意滔滔,因而发家,成为富甲一方的南浔“八牛”之一,金桐也由
  一介平民跃身成为活跃于上海和南浔两地的富商。后来,金桐觉得上海的蚕丝生意不如以前,便把苦心经营多年而得的丰厚财产带回南浔,买房置产,息影家园;金桐的儿子金焘继承祖业,拓展经营领域和空间,开设典当,收取租金,扩大了家业,人称“小金山”,自此,金家的身份从商人转变成地主。由于当时的清廷仍盛行捐纳买官,金桐及金焘都曾捐官,金焘还曾考取秀才,并出任过实职;而金焘之子金城自英伦游学回国之后亦入仕清廷,进入民国后历任内务部佥事、众议院议员、国务院秘书、蒙藏院参事等职;金氏家族又成为社会上拥有特权的官僚士绅,也因此与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建立起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实现了“由商而仕”的转变。
   和许多浔商一样,金氏家族的崛起除了客观条件之外,主要还是依靠其主观努力。金家的第一代创业者金桐白手起家,敢为人先,学会了“洋泾浜”英语,与洋人通商贸易,成为“丝通事”之先驱。金桐与洋商交往的过程中,接触并认识了西方文明,这给金氏家族带来了浓郁的“西风”,从而也影响到子孙的文化性格和价值取向。这一点在金家第二代人金焘的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金焘一方面醉心西学,以开放的姿态接纳西方文明成果;一方面又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道义气谊”闻名于乡里。他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还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上:在100多年前的晚清时代,金焘不仅自己出国游历,还开风气之先,一口气把几个年长的子女送出国门,远赴英伦求学。这些留过洋的孩子学成归国后,学以致用,抒展才情,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老大金绍城外争国权,力挫英国领事,因“大闹公审公廨案”而名声大噪;老二金绍堂兴办实业,投资“浙路”公司,并自设“大兆”贸易行;老三金绍基热心文教,捐建静生生物调查所和地质调查所,同时经营纺织厂及矿业……到了民国初年,金家已有时誉。
   然而,多数人所知的金氏家族却是个艺术世家。民国时期,我国北方曾有两个非常著名的美术社团,一个是成立于1920年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一个是成立于金家第三代代表人物、著名画家——金城
  1926年的湖社画会,这两个社团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南浔金家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联,而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号称“北平广大教主”的金城。
   《清暑图意》(金城)金家的第三代代表人物金城自幼酷爱绘画,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具有
  一种保存国粹,提倡东方美术之热心,融合南北两派,并无中外界限,凡夙于此道有志研究者,靡不兼收并蓄,作我观摩之助”。他在英国学习和在欧美各国考察时,特别留意西方文化博物事业,回国后在他任职民国政府内务部时,极力促成建立“古物陈列所”,把皇家园林、热河行官、沈阳故宫旧藏的古代书画、青铜器、陶瓷等艺术品陈列所中,使得北方艺术家能够直接临摹古代绘画真迹,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观摩学习的机会。金城自己亦“日携笔砚坐卧其侧累年,临摹殆遍,画艺大进”。通过广泛地审视传统绘画,金城不但具备元明清文人写意画的功底,又上溯唐宋绘画,掌握了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形成他画路宽博,既讲究严谨的法度,又极重视抒发主体情怀的特点。创建“中国画学研究会”之初,金城就收徒授艺,亲自参与教学,扩散他的艺术主张。著名画家陈少梅、陈缘督、刘子久、吴镜汀、李鹤筹、马晋等都是他的弟子,受过他指教的会员亦不在少数。当时“中国画学研究会”与“湖社画会”的骨干画家,除了在北平国立艺专、辅仁大学美术系等大专院校任教以外,还通过画会进行美术教育,传播中国画技艺。在金城的影响下,京津地区的绘画特色逐渐形成,其影响可谓深远。
   受金城的耳濡目染,金氏兄妹子侄大多都能书擅画,或画或刻,个个都成了艺术家,群星璀璨,大家辈出。因此,著名书画鉴藏家庞元济称赞金家道:“独喜君家一门风雅,能书画者早已驰名海内。” 没有哪一个家族能像金家这样,培养出了如此之多名冠南北的艺术家;创作了如此之多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留下了如此之多独树一帜的文艺著作;为家乡南浔、为中国艺坛、为华夏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里有:
  20世纪最杰出的竹刻家——金绍坊,濠梁知乐的才女画家——金章,著名竹刻家、画家——金绍堂,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收藏家——金绍基,中国炼油第一人、台湾石油事业创始人、竹刻家——金开英,我国文博界泰斗、“京城第一玩家”、著名收藏鉴赏家——王世襄,民国时期北方最大美术团体之一“湖社画会”的创办人、画家——金开藩,台湾著名画家、杰出美术教育家——金勤伯,还有画家金开义、金开华以及女画家金开福、袁寿瑜、温式如…… 一门风流儒雅,可谓艺林名第矣! 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

知识出处

南浔金家

《南浔金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艺林名第一南浔金家》,陆剑著,王世襄题写书名,主要内容是关于清末民初艺术世家、南浔“八牛”之一金家的家族史。该书属于《南浔丛书·第3辑》,共170页,2006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