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蚕月千金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17
颗粒名称: 桃源蚕月千金墟
分类号: K928.5
页数: 9
页码: 166-174
摘要: 千金,地处湖州东南部水乡平原,土地成片,河道交叉。排塘港纵贯全镇,三里塘港、关王渡港在此汇合分流,孕育史前良渚文化,承受吴越霸主征战;既为西汉刘王钱库,又是南宋运河集市,明清田蚕丰茂,近世瓦窑砖盛粮桑并茂、渔牧兴旺,是千金的地域文化特色。今癸巳蚕月,走村正当时杭嘉湖平原多台地、土墩,均为史前文化聚落遗址,千金恰好与余杭、德清、桐乡等良渚文化重点分布区域相邻,近年因“塔地遗址”而闻名梅家村的“太平桥”,重修于民国38年,三孔石梁,景色优美路遇老农正在路边锄地,随手掘出一个陶器残件递给我们不远处那片塔地遗址原先是高墩,经考古发掘后回填,已是满目新绿的平地桑园。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千金

内容

千金,地处湖州东南部水乡平原,土地成片,河道交叉排塘港纵贯全镇,三里塘港、关王渡港在此汇合分流,孕育史前良渚文化,承受吴越霸主征战;既为西汉刘王钱库,又是南宋运河集市,明清田蚕丰茂,近世瓦窑砖盛粮桑并茂、渔牧兴旺,是千金的地域文化特色。今癸巳蚕月,走村正当时杭嘉湖平原多台地、土墩,均为史前文化聚落遗址,千金恰好与余杭、德清、桐乡等良渚文化重点分布区域相邻,近年因“塔地遗址”而闻名。梅家村的“太平桥”,重修于民国38年,三孔石梁,景色优美路遇老农正在路边锄地,随手掘出一个陶器残件递给我们。不远处那片塔地遗址原先是高墩,经考古发掘后回填,已是满目新绿的平地桑园。
  2003年冬考古专家首次在千金“塔地遗址”挖掘出古人温酒的陶鬶。遗址最早可追溯到65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晚期为周代印文陶文化等据前后的文化堆积判断,时间跨度约为3000年。
  2004年6月,时值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央视国际频道特来此作直播,由女主播梦桐到场访谈,名不见经传的塔地,瞬间成大众关注的焦点。 五月初夏时值蚕季塔地附近斜港村桃树桑林,鸡犬相闻。村里的两幢清代民居,50号宅为五开问,正门两旁有雕花落地隔扇,涤环板浮雕暗八仙纹,牛腿刻文官一对,其他饰花草。旁依52号民居为三开间,门前水塘,屋前场圃。
  途经各村,看到家家户户在清洁蚕室、洗晒蚕具,如蚕网、蚕匾、切叶墩头等,都在为养蚕而忙着做前期准备。 塔地东南的石桥村里多石桥。村南三孔石梁“南塘桥”,清光绪二十九年七月重建,每块条石都刻有捐助人的姓名。村里的“圣帝塘桥”系三孔石梁,民国8年里人重修,已成绿化地里旱桥,所谓“圣帝”可能指宋室南渡之康王赵构塘桥的桥面都较宽阔,古为一条塘路鱼桥头村里的三孔石梁桥“福增桥”,清代重建。北审村三孔石梁“永宁桥”光绪二十年重修。朱家墩村单孔石梁“登青桥”,又名“订钦桥”,一桥两额不同,纪年均为光绪二年。吴家湾村三孔石梁“东仁桥”,为南达德清北通吴兴之界桥。三桥石柱与金刚墙,多数系武康石,重架的石梁为花岗岩。 早在20世纪700年代,千金镇西的商墓圣堂墩遗址,就有良渚玉器和马桥陶片出土,而马桥文化正好与中原的商代为同时期,这也是传说村里有商墓的旁证记起壬辰年冬月,我们去商墓走村南窑桥村地处千金镇西北,村南横河坝建于清同光年间的厅屋,面阔大七开间,前廊高敞,风格朴实,是典型的农家大院,据说祖上因儿子多而拼命建房,结果为此劳累至死。正逢厅屋里有老太故世不久灵台尚在,堂内挂满被单和墨书挽联,还有“新丧道场榜”,也算是本地丧葬旧俗的遗风。 出南窑桥村外寒风凛冽,“韦天桥”虽为五孔石梁大桥,因塘河较宽还需延长金刚墙,桥北设“堂子”,堂内壁间墨书老辣,够民间书家的水准,题联:“韦天之力兴粮桑并茂;南堂在此保八方安宁。”修建发起人:“姚阿猫、姚松轩、姚三毛、沈连山。”韦天系佛教传说中四大天王手下的大将军韦琨,南堂即石淙太均菩萨,又称镇海潮朝王,其夫人姚氏及三个女儿也封为神,是浙北、苏南地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南窑桥鱼塘村,清光绪十八年重修的“五云桥”,连起两岸破败的古宅群,青石雕的“泰山石敢当”怪兽狰狞,面向石桥。商墓村里多老宅,皆为沈姓旧居。某老宅为楼房,整体朴素,牛腿精美,所刻福禄寿星圆雕,具东阳工风格。村外商圣堂西,单孔石梁“香花桥”,桥柱、系梁、桥面与金刚墙皆取材于厚重的武康石,桥柱有两对莲花字堂。在圣堂墩南,三孔石梁桥“崇福桥”,三孔石梁桥,桥台较长,民国5年重修,因桥面石发青,俗称青石桥。桥心石为青石雕鲤跃龙门图案,具清代风格“跳龙门”的实质是“跳农门”,是历代农民的梦想,前述横河坝姚家祖上的命运,也折射出农耕生活的艰辛,靠种田建房非常困难。圣堂墩东有“庙桥”,三孔石梁桥,咸丰六年重建,武康石桥柱形制较古。店兜村西的“南高桥”,系五孔石梁,民国6年重修,桥柱与金刚墙有部分武康石旧构,桥台呈八字形,桥体长达47.1米,是当地典型的堤形长桥。 商墓村素来是典型的粮食、蚕桑、淡水鱼产区。途经一单孔小堤桥,远处就是商墓姚家兜村北的潮音禅院,附近的章家坝村面河而居。庙前是单孔石梁的“观音桥”,桥面刻有两位女信士“助钱百五十千”字迹,观音桥正对庙门,民国14年重建。庙门砌“观音兜”形状较为别致,整个建筑白墙黑瓦,形若观音化身本地的“潮音庙”最初是道教场所,奉渔神为主神,后又融入观音等佛教菩萨,以吸引女性信众。每年七月十五、十六两天,太湖周边的渔民会摇船乘车前来进香祭神,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修桥铺路造福乡里的举动,自古与佛教信仰有着密切关联。千金东南的朝阳村冯家兜北的“积善桥”,桥柱遍刻信众捐助题名。朝阳村卖花桥村东有“卖花桥”,桥柱均为武康石,中间柱面刻有规整的莲花字堂,桥梁为花岗岩,系清代重修卖花桥据说与石淙蚕花有关二坝村西的“周镜塘桥”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年,桥柱、桥梁、桥栏处也是遍刻信众捐助题名。桥堍有西莲寺,面阔七间两进,主殿为佛寺,旁有阎罗殿,判官、无常等分列两厢,栩栩如生,令人敬畏。 千金,曾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交界地,诸如东句城、西句城,东驿达、西驿达,东马干、西马干等与越国土城、古驿、草料场相关的旧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现在东句城在德清新市境内,西句城在千金。京杭大运河支流洋溪港、排塘港环绕的东驿达村,三孔石梁“西城桥”,民国7年重建,据村民说以前桥上建屋设卡,有木门可启闭,这桥就是东、西两句城的地界标志。村南“永福桥”,为单孔石梁,上架武康石桥板,两面桥额不同,南为阳刻“永福桥”,北系阴刻“显宗桥’,虽具体年代不详,似为西句最古的桥。落北面西的小河上有单孔石梁“长春桥”,桥北面南曾有老宅,起新楼时房主特意保留老墙门挡桥冲”,石库门上的砖雕八卦系旧物,太湖石莲墩似年代更久村东沈家庄有俞宅,三开间两进带后院,一进为平房,但立面墙高与后楼厅齐平。花厅窗扇雕刻较精西句城村西有庙桥,清代所建,体量较大,桥额名“凤凰桥”,南堍设西莲庙。 西句城树句头村南,三孔石梁“斜风桥”,民国26年重修,桥名文雅,有联成双:“句城烟水近接洋溪,五载募劝重新砥柱。”“虹影常留利济桥,风斜不再临流渡。”步入树句头村西,探贞节牌坊但见紫红花岗架构,望柱为祥云浮雕,梁枋海马望日,雕刻手法,简陋欠工,与朝阳村古章家桥、冯家兜积善桥之莲花字堂如出一辙,似清咸同所构,不及明代。港南有三间四进老宅,房前桃花,屋后林茂。正厅起楼,左右廊庑,万字纹花窗隔扇,雀替雕和合仙官此地近新市白彪的永宁寺,自古周边的香烛需求量一直很大,据房主说祖上是做蜡烛芯生意而发家的。村里蚕房中的蚕宝宝,背脊晶亮,透明发黄,“大眠”后就要吐丝结茧,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上山”蚕农们要提供“蚕龙”好让它们结茧。 西马干村由数个水墩组成,故多环路,形似迷宫村口有三开间老宅,厅堂较高,隔扇栅门。厅内神龛红幔贴剪纸,内供总家堂、土地正神之位,为千金民居之特色村里多老房与老人,旧屋的第一进大多保留着,朝南临河,场圃宽敞三开间、四开间、五开间的连廊式排屋,数百米相通的廊檐,春可挡雨,夏可消暑,秋可避风,冬可晒暖,也是村民劳作和交流的小社会,极具江南特色,也是古镇骑楼的微缩版简家埭村口河湾处某宅,墙角嵌紫红花岗岩石敢当,雕人形,刻泰君,较为少见,惜被涂白。村中有四开间老宅,房舍梁架较高,厅中过道设“船棚轩”,两侧天井呈对称状,较为别致。西马干阳塔村的单孔石梁桥“兴福桥”,清光绪八年重修,系堤桥形式。村子较旧,老年人都在摘晒棉花出西马干村就是德清地界。 路过天恩桥旧址再去新开河,村落也是朝临河,场圃宽敞,村里有两幢费家宅,分别建于清末与民国初年,费家东宅三间三进,廊檐尚存牛腿一对,雕武将骑师和和合二仙,步梁刻祥禽瑞兽,为典型的东阳工。二进走马楼装修精妙绝伦,牛腿系亭台楼阁式,松柳间有人物点缀。费家西宅三开间,仅存首进,廊檐存左右牛腿一对,圆雕天官禄星与童子。中间步梁浮雕渭水垂钓与文王访贤纹,人物众多,场面热闹,也是典型的东阳风格。 整个养蚕的过程从收蚁、头眠、上山到摘茧,大约需要25天的时间。我们自五月初以来分数次在千金边走边看,不知不觉中已是月末“蚕罢”了。驱车至千金西南的金家甸,先到胡姓聚居的后林村探访。村口五开间或三开间的老宅数楹,昨日刚售完茧,男女村民正忙着打扫蚕房,到河埠清洗长长的蚕凳。
  村东有三孔石桥跨河,名“广福桥”,清同治七年重建,桥柱为武康石,有一字堂雕莲较别致走过清咸年间重建的“宝林桥”,南下章家角村,有单孔“永安桥”,金刚墙嵌道光年的白石小碑,刻捐资造桥信士名。 金家甸是金氏聚族而居的大村,200户人家仅八户为外姓。村里林茂果硕,寿者清健,老房栉比,雕梁画壁。村中沈家埠机埠坝壁,嵌有一对古镜式柱础,年代久远,当属寺庙旧物,相传村里原有金刚殿村东有五开间、三开间的老宅数列,见裙门墨书”民国16年置金文轩办”其中,五开间的老屋雕刻尚可入目,据村人说祖上系由浙中“上八府”迁徙而来,故雕刻颇具东阳风格,刀马人物、祥禽瑞兽,虽用料单薄,但粗放有神路遇乡民都是喜笑颜开,今年茧价行情看涨,蚕月的辛劳也得到可观的回报。 千金是剪纸之乡,老宅门上都贴着蚕猫、八卦、聚宝盆等套色剪纸避邪,可见剪纸之风实缘起于这种蚕俗。许多厅屋首进堂前的正壁皆开神龛,并以墨线在周边绘阁楼,红布列帐,上绣祥云双烛,或粘剪纸花饰,别具匠心。从事剪纸的主要以农村老年妇女为主,金家甸村里92岁的金大娘,从楼上翻出她的亲剪之作,与我们分享蚕罢的喜庆。记得小时候在我家的抽屉里,总能看到一幅农妇养蚕的套色剪纸,这是我祖父当年给报纸投稿的作品。后来祖父过世那年,父亲从杭州带回一卷剪纸遗作,其中又有几幅蚕桑题材的祖父就是“上八府”的,在杭州从事丝绸设计工作,看了他的蚕事作品,觉得那儿采桑养蚕的情形与用具跟湖地也没啥差别,但东阳的剪纸与木雕功夫那是比湖地深得多啊!东阳的剪纸都用刀刻,取法木雕的图案与技艺,而许多花团锦簇的窗户实为剪纸的木雕化。千金带牛腿的老宅大都分布在排塘港以西的村落,据村民说均出自同一班“上八府”木匠之手。 据清代《归安县志》记载:“千金市在县东南六十里”,“汉吴王刘濞铸钱于铜岘山,置库于此,故名”。铜岘山就在德清一带千金市“宋代为千金墟”,故镇上的“万年桥”与“无畏寺桥”均始建于宋代。单孔石拱万年桥南北向跨越市河,清光绪十二年重建。东联:“一派绕西流凭他砥柱;双溪从北注固若金汤”西联:“有泉流潆回到此以束;作千金保障惟曰万年。”位置在千金镇粮站旧址南单孔石拱无畏寺桥,是座年代更久远的拱桥,因藤萝密布而历史信息缺失,位置在金城茧站旧址旁。 镇上的“红专桥”建于1971年7月1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双曲拱桥,这种新型拱桥样式是江苏无锡的建桥工人创造的“红专桥”两侧的中心栏板上,水泥模印着“毛主席万岁”的标语,桥东堍原是千金中学旧址。站在桥上远眺斜对岸,建于1970年的千金砖砖瓦厂,主营方砖、青砖、洋瓦、滴水、筒瓦、花脊等产品,山墙与烟囱上也有类似的巨幅“红色标语”。东驿达卢家木桥村西有“文化大革命”时期所建大队公房,砖砌拱门仿延安窑洞式,廊檐堆禾叠柴,栏外春华秋实。拱券中间三孔大,东西四孔小,既暗合千金流行的七开间的连廊屋,也是当地砖拱桥技术的衍生品,千金产砖,多泥水匠,这窑洞房无疑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地域文化推陈出新的样板房”。在千金及周边地区的水乡,“文化大革命”期间建设有大量的砖拱桥,这些都已登记在本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新发现名录中。 桃花源里的千金村落,房前屋侧遍植桃林,春天芳菲,夏日果硕。千金东部与善琏镇交界的朝阳村,“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民居的风火墙很有水乡特色,侧观如港湾待发之船头在没有太多修饰的小公园里,歌台凉亭,桃红柳绿,堪称水乡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的样板在东驿达庙头角村与卢家木桥村隔河相望,三孔石梁“水东桥”连接东西,民国24年里人重造,桥联:“二驿清风通古道;一流顺水出洋溪。”香樟临水,桃林掩映,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排塘港,古称金溪,河道宽阔,作为京杭大运河支流,大吨船舶均可畅通无阻。太嘉河水利工程上接幻溇港经排塘港,过洋溪港经高桥港向南接京杭运河,对促进太湖流域及杭嘉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说来也奇,2014年初,从杭州西湖区运来的几十个土方填埋在千金排塘塘港大桥西岸,结果土里发现大量两宋及元、明时期的古钱币,引发四乡赶来的”淘金“热。南宋的钱库数百年后无意间又被运到因钱库而名的千金千金,千金,果真名不虚传! (写于2014年)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南浔区的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展示了村镇人文、民俗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忍冬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