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跋含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09
颗粒名称: 继跋含山
分类号: K928.7
页数: 7
页码: 131-137
摘要: 含山,湖颖肇始,源出善琏古村,孤峰浮图,雄峙运河东岸。含山塘上接大虹桥塘与自米塘,自北向南通到新市,1986年,新市客运码头共有22个班次,分别通往上海、震泽、乌镇、德清、杭州、苏州、长安等地。山下的北村、辅家村、分金村都要举办一次“马鸣会”。村民起早上山迎奉蚕花娘娘和八仙神像,从北坡下山,经北山、辅家浜、分金村,途经之地,村民都要设香案礼拜,还要泡茶和糖汤招待迎神出会的队伍,巡游绕山一周约3千米,直到黄昏时分,众人抬着马鸣王、八仙神像,从南坡登山回金殿复位。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含山

内容

含山,湖颖肇始,源出善琏古村,孤峰浮图,雄峙运河东岸。
   少时我居住在双林时随家长去杭州祖家探亲,记得总要乘坐“杭震班”。
  由吴江震泽朝发的班轮沿白米塘南来,至双林塘需特地西行,开进双林码头已是上午9点多。然后轮船载客后原路返回,经大虹桥塘到含山塘,已是中午时分。透窗看见孤松塔影总是兴奋不已,毕竟能得见山上有塔的名胜了。抗战时日寇在山上建碉堡伐去大量树木,因此,那时的含山还是荒坡秃岭,山下的土砖窑冒着浓烟,顿生思古之幽情由含山塘经新市穿韶村漾,入塘栖就能抵达杭州码头,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京杭大运河湖州段,又称”杭中乙线”。
  癸巳岁末,我与“南太湖人文群”的“偷蛋龙”“老道”“飞鹰”“秋枫“柔寒”“浅醉”“雨荷”“椰风等众群友,在“汗牛”的带领下去他家乡含山“走村看桥”。 车队驶入含山地境,在田地辽阔又水网密布的东部平原上,远远地就能望见含山孤峰独耸的剪影,绝似杭州西湖的文化地标“宝石流霞”,迎八面敬拜,接四乡来朝,护文风昌炽,佑田蚕茂盛。相传,南宋高宗皇帝封蚕神马鸣王为“马鸣大士”,各地纷建起“蚕神庙”,供奉马鸣王菩萨,对蚕农栽桑养蚕起到过较大推动作用含山地处吴兴、德清、桐乡的交界地区,因而成为杭、嘉、湖三地众望所归的“蚕花圣地”。 我们最先前往网友“汗牛”老家珠塘村。开门见山,村以塘名,从前,村东头有片坟头,还有历代传下的守坟者后裔,村河塘口的转角处也有砖室大墓,环水面山,风水佳绝。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时平坟深埋,碑石成为村里建机埠的材料,村民们经常在一块太湖石巨碑上下棋或乘凉。“汗牛”说:“小时候西望含山,连爬山的人影都能看清楚那时,夏天打赤脚走在路上很烫,我们放学后就把书本衣服顶在头上横渡珠塘港回家。” 珠塘村东南有三孔石梁“珠塘桥”,系清光绪丁亥年重建伫立在东北的塘堤上远眺西南的含山,孤峰卓影,塘河流清,桥堍原有长亭,惜已水泥改建清同治《湖州府志》载:“震泽东望苍然,茭苇烟蔚之中,高邶卓绝,因以名焉”虽说眼前还是草衰塘寒,但依然能想见当春暖花开的时节,古道、塔影、长桥、短亭那种山水手卷里的诗韵雅意。 “汗牛”边走边聊道:“以前珠塘港南有两个自然村,东边叫辅浜生队,西边是山北生产队,含山南面是梅口村生产队,梅口村一脚跨三县。”我们沿着古道前行,走到辅家浜村时,本该越离越近的含山忽然踪影全无。村口设单孔石桥,重建于民国8年,只见桥额赫然刻着“问山桥”三字,顿时恍然大悟,暗叹取桥名者的学问,真乃“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啊!问过路人,依河而行,出辅家浜眼前豁然开朗:含山兀然独立于西南,傲视四野平畴,古时因山介两州故曰“含山”,又因四水环绕故曰“涵山”。“汗牛”接着说:“问山桥往东50米就是桐乡地界。问山桥往北,到珠塘港边往东,过珠塘港桥是练市、乌镇方向了。”湖嘉两地文人茅坤、吕留良等代有歌吟,为含山平添文化韵脚。 我们继续前行,含山越离越近。“汗牛”言道:“现在的乡镇过去叫人民公社,我小时候住在公社集镇上,乡下人称小镇头为‘街廊’,称湖州为‘城里’,我算是住在街上的乡下人。当年,我们公社只有七八个脱产干部。”含山南麓有三孔石梁的“过山桥”,虽已破败而废弃,中梁桥板也已失,但武康石桥柱上见刻“莲花字堂”。据史料记载:宋元祐中新市姚明鼎建塔宇;明宣德癸丑年吴兴蔡家鼎新;明正统辛酉年崇德陆家重修。桥与塔的始建与重建也应属于同时期期的配套设施。“汗牛”说:“老吴兴县以前有南浔、菱湖、双林、练市、埭溪,再加县城湖州,共五大镇,其他的都叫公社,记得好像有46个公社。”含山公社原“五七中学”就坐落在老山塘桥东侧,1975年开始招高中生。据诗人余玉梁回忆,当年学生们在含山脚下挑过黄泥平整大操场,再到山上砍柴给食堂生火用,还捡到过野鸭蛋,尘土飞扬的舞台上表演,说唱总少不了“三句半”。因陋就简,发奋读书,留下许多可贵的记忆。 含山塘,上接大虹桥塘与白米塘,自北向南通到新市,1986年,新市客运码头共有22个班次,分别通往上海、震泽、乌镇、德清、杭州、苏州、长安等地,旅客平均日流量达1631人次,随着次年公路通车,水上客运随即消亡,就像数码时代到来时一样势不可当!含山塘桥是座单孔石拱桥,也随着运河的拓宽而拆除,仅留桥联文字追怀一番:“苏浙通衢,孤峰峙立;嘉湖接壤,一水平分。”桐乡无山,吴兴多山,嘉兴客多少年来一直为此山的归属而耿耿于怀。好在:往昔“含山塔”由吴兴蔡家与崇德陆家相继鼎建,如今“含山碑”由练市徐建新与乌镇章柏年撰书。山水相通,文脉相牵。 明弘治《湖州府志》曰:“善琏村有含山,山巅浮屠,其卓如笔”故含山塔素有“笔塔”之称含山东面就是善琏,因镇上原有福善、保善、庆善、宜善四桥,结镇如练而名。我们到善琏镇上的饭店群聚,提早吃年夜饭,鲜鱼羔羊,余庆吉祥饭后去善琏老轮船码头闲逛,偶见河埠头有“监理公会界”的条石,监理公会是美国的基督教组织,晚清民国初年在湖州、南浔、双林等地辟牧境建教堂,湖郡女校就是监理公会办,看来福音也曾传播到善琏,此碑就是最好的物证。 下午,暖阳西斜,我们过含山村的三孔石梁“荣华桥”,经过村里的一座老宅,来到三孔石梁的“东桥”,两座民国重建的桥均被水泥改造过,面目较差但环境极佳。东桥在含山正西方向,桥东堍的鱼池已经“干塘”以备年货,塘边的水杉露出狰狞的老根,远处斜阳中的含山已披上了金装回程途中仰见村民新婚的剪纸喜帘尚在飘扬,大红的龙凤百子被单将带着余晖温暖婚床。我们在乡村喜庆的氛围中结束寻游,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嘉湖平原土地广袤,土质细腻,故嘉善、含山、练市、千金地自古盛产砖瓦,含山就有砖溪、窑里的地名为证。含山砖瓦厂是1958年始建的,我在旧城拆迁时捡到刻着“含山砖瓦厂”字迹的洋瓦,也算是不错的“红色藏品。甲午初夏,我随“偷蛋龙”“汗牛”“老道”等群友继跋含山,走村看桥先至含山塘港西北岸的砖溪村,南村头“青龙桥”被藤蔓所掩蔽,没村人指点还真找不到;马家兜单孔石梁“理兴桥”,民国12年重建,桥头老宅马头墙下隐约有有刀马人物壁画。“汗牛”说:“含山砖瓦厂原来在山脚下西南角听说含山砖瓦厂是千金搬迁过来的,是县办企业,当时很牛的,许多人来自千金、袁家汇。含山当年就两个厂:一是砖瓦厂,另是木器厂,后来改为磁性材料厂属二轻系统的。” 砖溪村盛家兜的“杨相公桥”,系三孔石梁,清光绪五年重建,相传,当地明朝时出过抗倭名将杨俨,桥东堍有连平台的紫石小井,可能桥堍原有井亭或庙宇。再往窑里村,河西有“杨官桥”,也是三孔石梁,原桥西有庙,今庙址北迁,主阁为文昌殿,西侧小庙名南判。庙前广场有“后土之神”石碑及旗杆残石,水池迁建单孔“永富桥”,桥阶有墓碑阴刻“皇清显祖考太学生仁垒府君之墓”,系夫妻合葬,由孙杨大及曾孙所立。池畔则有“、利通桥”残石,庙后溪上架“包龙桥”,纪年为道光廿二年春月重建,系单孔石拱桥。据碑础等残石遗构均为花岗紫石推断,此地原有大型古墓,年代与包龙桥相同,均在道光年间。 含山之南梅口村里的“日辉桥”,为单孔石梁民国桥,桥柱石刻荡里念佛会众姓捐助”字样。“泥水塘桥”为三孔石梁,桥南能见含山塔影,清道光二年重建的四兴桥”也能见含山。宏建村秀才高桥”,桥柱落差很大,均为武康石质,刻莲花堂,字迹漫漶,桥面系清道光十八年重修,桥西属善琏车家兜村的秀才下桥村,鸭杠子村南长长的河道上有单孔清代重建“永庆桥”,以及“杨家坝桥”。含山一带的河道宽阔,许多桥的金刚长墙似坝。 甲午仲夏,我与“偷蛋龙”“老道”“汗牛”“雨荷”等群友,再赴含山走村看桥观音堂村的柳荫里透出三孔石梁桥,名曰“十全高桥”,立柱有几根武康石,其他都为花岗石,系民国丙寅年重建。接着是陆家角水木桥村,三孔石梁“水木桥”,南北向跨越村河之上,立柱几乎都是老的武康石,因此感觉气势很大,桥面石梁为花岗岩,系清光绪年间重修。 时近中午,我们来到窑里布袋村,但见桃枝果硕,豇豆成串,玉米穗红,秧田碧绿,农家蔬果,村头野卉,路应接不暇。来到窑里徐家埭村,借问村人方得寻见隐没于荒藤杂树问的“安庆高桥”,这座清光绪二十年重修的三孔石桥,也有武康石的老桥柱。桥南堍遍地盛开着成片开着紫色团花的草药,只是桥北的大片土地,早已化作附近砖窑出产的红砖与洋瓦,老桥因而高出地面近3米多含山砖瓦远近闻名,窑里真是名不虚传! 回善琏“鱼米香酒店”用午餐后,继往窑里村寻访。总管桥村,村以桥名,单孔梁桥,玲珑精致,桥柱与金刚墙均为武康石旧构,唯独两块花岗岩桥梁,还保持着山里采来毛石粗陋的原样,连桥名也未刻上。总管桥畔老宅的墙基很有特色,不规则的武康石被有意拼接成冰裂纹的图案,老墙斑驳,荒草萋萋。
  农家的稻场上都晒着麦秆,这些寻常之物经过老妇的精心打理后,将成为不寻常之“神圣佛秸”。出千金,过含山,在这吴兴、德清、桐可乡交界的区域,农妇们无论家居还是庙聚,念佛时都要将这麦秆做成的“佛秸”举在胸前,以示虔诚。
  漫目翠绿的桑林无边无际,地平线上的铁塔鳞次栉比。那放射状的田野,高耸的铁塔,耕耘的拖拉机,以及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的太阳,这些都是组成报头图案的几大元素,少时我在学校出黑板报时经常会画到这“欣欣向荣的大场面”,时至今日仍令人难以忘怀。 终于又见到老桥啦!“前兴桥”,三孔石梁,立柱多武康石旧构,其中一柱老系梁尚存,面部深雕忍冬纹图案,金刚墙的系缆石刻束莲纹,极具宋元风格。桥面系清代重修,武康石桥柱遗线刻字堂二,其中有“大师益明岁次壬戌年十二月庚申日”字样。车家兜东山庄村的“永兴桥”为五孔石梁,是过去善琏与含山的界桥其他三孔石梁的有宏建村的“可中桥”、塘庵庙村的“蔡家板桥”、杨洪村的“源道桥”、卜家圩的“集兴高桥”含山地区的石桥有几个共性,比如,排柱多为武康石旧构,形制又属明代以前的样式,而石梁均为光绪后重修,手法多较为粗陋。桥的模式均为中孔较宽,都在七八米之间,而金刚墙则呈长堤状。据此推断,含山的桥都较古老,清咸同年间为抵御太平军兴,桥板都曾被村民大量自毁,到光绪年间才得以陆续重修,故晚清的石梁架在元明的桥柱上,其工艺水准当然相形见绌。 含山不仅有栖贤村,还有分金村,莫非弁南的管、鲍分支迁居于此?村外宽阔的栖贤浜上,三孔石梁的“栖贤桥”沟通南北,民国14年重建。过栖贤长桥就能望见无垠的桑林间的含山塔影,恰似桅杆高耸的巨舟航行于万顷绿波之上。记起毛主席的名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是写于1930年之雄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结尾那大气磅礴的“预言”。 含山方圆百里都是蚕桑盛产区,每逢清明时节含山便成为祭拜蚕神的圣地。相传,蚕花娘娘马鸣王的娘家在北山,而外婆家则在分金村,因此,每年清明的第六天,山下的北村、辅家村、分金村都要举办一次“马鸣会”。村民起早上山迎奉蚕花娘娘和八仙神像,从北坡下山,经北山、辅家浜、分金村,途经之地,村民都要设香案礼拜,还要泡茶和糖汤招待迎神出会的队伍,巡游绕山一周约3千米,直到黄昏时分,众人抬着马鸣王、八仙神像,从南坡登山回金殿复位,含山热热闹闹的“清明六天乐”祭祀蚕神活动就此降下帷幕。 “含山蚕花会”无论拜香船、打拳船、高杆船,还是轧蚕花、马鸣会、舞龙灯等,诸如此类娱神悦己的活动,都寄托着乡民们祈求“五谷蚕丝”丰收的美好愿望。
   (写于2014年)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南浔区的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展示了村镇人文、民俗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忍冬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