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涉善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008
颗粒名称: 偶涉善琏
分类号: K928.5
页数: 5
页码: 126-130
摘要: 拱桥应是学名,环桥更为形象,据称此桥本名“前营桥”。单孔石拱桥,栏板不存。两对系梁头面雕刻怪异,但细辨仍是镇水兽,并非其他物种。桥为清道光庚子年重修,桑林间歇山顶的大庙,村路的尽头就是单孔石拱雄跨的章家环桥。桥洞高耸,桥堍堤长,清道光二十八年重建,西接蒙溪。善琏是因产湖笔而闻名的水乡集镇。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善琏镇

内容

癸巳元宵,三友同行。上午驱车过菱湖地界,忽然大雾蔽日,水气蒸腾,颇感恐慌。地近双林时天渐清朗,途经莫蓉仕林村,先看晨光中的儒林环桥。 不知何年何月起,新农村就是建栏杆,到处造得跟“木兰围场”似的,儒林环桥自然也被添上与桥势并不匹配的石栏。拱桥应是学名,环桥更为形象,据称此桥本名“前营桥”。单孔石拱桥,栏板不存两对系梁头面雕刻怪异,但细辨仍是镇水兽,并非其他物种。桥为清道光庚子年重修,也就是难忘的1840那年。东桥联曰:“旭日初升东海,庆云联万户;晚霞渐合西山,佳气映千家。”桥畔迎日送霞,真是美景非常。西桥联谓:“儒溪迎巽位,毓秀拱含山;苕水向东流,朝宗归震泽。”河因村而名儒溪,其流也随苕水民间传说古时杨驸马在此营造过府第,这里也曾是莫蓉公社的所在地。 过去从儒溪至含山,必经古运河上的章家环桥。我们徒步而行,远远地就看到桑林间歇山顶的大庙,村路的尽头就是单孔石拱雄跨的章家环桥。桥洞高耸,桥堍堤长,清道光二十八年重建。米色花岗岩望柱狮八缺一,桥心涡纹环花饰如意石刻,以紫红色花岗岩精雕,真是美极了!桥南主楹:“苕水西来,帆影远从天际落;含峰南峙,螺鬟低向镜心涵。”桥北主楹:“南北通衢,鳌柱高擎成孔道;东西巨镇,虹梁环拱锁长流。”善琏张家埭村与荃仁蔡家桥村,因环桥而牵手,不时有担柴樵夫与杠锄耕者经过桥头,河水清澈,两岸田桑,近树鹊巢,远水群鸭。自古耕读渔樵入画,农耕风情总是这般动人。 清流源长,西接蒙溪。善琏是因产湖笔而闻名的水乡集镇,虽与双林很近,但我从未偶涉。记得当初邻家的女教师是善琏人,其父姓金名兰芳,在湖笔厂里工作。那时很多人不知道京剧“梅兰芳”,而我在家里旧期刊上看到过,因而对这个名字印象颇深,后来发现湖地名“兰芳”的人挺多,兰桂齐芳,好名字啊!带着这点有关善琏的记忆随车而至,如今笔乡已升级为“笔都”,新街、广场、永欣寺、蒙公祠等新景观在车窗外随风掠过。 我们在“施家小馆”吃完面,便开始老镇寻旧。善琏小镇其实也就是个大墩岛,四面环水而居,周边塘河密布,据志书载:“以市有四桥曰:福善、宝善、庆善、宜善,联络市廛,形如束琏,故名。”这儿东接练市,东北毗双林,南连德清,西连菱湖。相传练市是“购琏成市”,而善琏是“桥若束琏”,练溪之直与蒙溪之环,恰好在湖州东南来了个惊叹号! 据说以前由善琏到乌镇,要步行8里路至含山,再乘苏杭班到乌镇。许多人为了省钱,常常还要步行20多里,从善琏经过练市再到乌镇。旧时“杭震班”出双林塘,沿着大虹桥塘一路南下必经含山塘,诗人俞玉良回忆说:“那时,深夜里,塘塍上的运河里不时会传来夜航班的鸣笛声,‘呜——呜——’,远远听来,是那样悠长深厚,后来相当时间里我听到这种声音不由久久出神,为之动情。”现在客运班轮已然消失,而善琏的老轮船码头尚在。那儿是个面朝西南的弧形港湾,当地人称“鱼旁角”,河边高昂的梧桐就似码头的标杆,昔日的善湖班、德清班、善嘉班等都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唯见一叶扁舟在空阔的水面上划行。
  码头沿岸由旧桥石相连,既是栏杆也是石凳,当夕照降临时金辉染石,大家都要来此闲坐。中心码头的两侧,分列着青石浮雕标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行者叹道:“是我两岁那年刻的!”是啊,年代就是这般鲜活,记忆也总是美好的,无须去抹掉!善琏轮船码头就靠这1971年10月遒劲的字迹,荣登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新名录。 东桥头是水镇的核心地带。单拱横贯东西,桥名万安,道光重修,泽普环流,津通舟楫。桥堍曲杆苦楝树的枝头,挂满成串金黄色的果实。孤寂老者或艳装学童纷至“虹梁”,那阶石就是联句常见之“雁齿”。我们沿着河岸南行,见拐角处排列着3棵巨樟,绿荫下透出河西的烟囱、颓楼与画阁,河东的廊棚、墙门、美人靠今已难再得。对面雕梁画栋的老楼廊下,曾有座石板老桥,名万年桥,俗称南桥头,墙角上“善琏综合批发部”的工整宋体字隐约可辨。弄内老人正忙着编“砻糠篰”,记得小时候食堂里的燃料就是烧砻糠,砻糠很轻,故砻糠篰很大,几乎与人等高。与镇名有关的几座善桥”,现在仅存西面的庆善”石梁桥,因桥阶呈八字形,俗称八字桥,南桥栏刻“咸丰八年里人重建”字样。
  此时忽而蓝天云起,恰巧此处昔为“白云庵”。 儿时行走于双林横街上,我最爱的徘徊处就是照相馆、中药铺与新华书店前,玻璃橱窗就是文化“启蒙之师”今在善琏振兴路上,我们最先看到是竹器铺,有竹匾、竹篮、竹篰、竹榻、竹蒸架,还有香罩篮、五彩鸡毛掸等,特别是地摊散放着的笤帚,取苕秆为之而名。古有“秀才拿笤帚——斯文扫地”之说现在能让精英们半夜梦醒的,是那句“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的语录振兴路上有清代的贝宅,可能就是那座立面气派的老药店,因为过去双林医药店的前身就是苏州贝氏的“贝泰来”,新市也有“贝益寿”、湖州则为“贝文一”药店内大半已为西药所占,左侧竟完整地保留着旧时的中药大堂,高耸的百子柜、嘉道的青花罐,还有铜药舂、铡药刀、榨药凳等样样俱全,令我欣喜不已。 出得药堂又是一番惊喜,旁边还有“原味”的“颜旭白画像”与“善琏照相馆”,细看所列碳笔图容,既有“孙总理”也有“周总理”,还有“毛主席”,以及那些昨日影星。颜家这小店面,完整地浓缩了从画像到拍照的古镇“影像产业史”,真是难得!老街上还有家“兴玉堂”古董店,晚清民国初年的青花釉里红“鱼盘”成排,苕帚和鱼盘都是水乡特产,只是前者还在出产,而后者已入收藏品。柜底还有数款汉晋花纹砖,如今收罗古砖,已是验证“书卷气”的大热门。蒙溪路上的俞宅,梁架花草的雕刻倒是非常文雅,特别是厅后的楼梯,简直就像个雕花戏楼,据说是祖上卖霉干菜时偶得元宝而盖的楼。 最后,我们出镇路过清道光年建的宋古桥与民国重修的申明桥,再前往金鱼兜,寻访道光年的“贞节流芳”门坊。曾听到过善琏网友“寻常”说的话:“对老房子来说100年很短,乡下很普通的一间楼房都是上百年的,小时候家里的水桶上就写着‘道光某某年’”我们今天从早到晚,真是与“道光”如影随形啊!清道光年间,许多善琏人去上海、苏州、扬州、北京等地开办笔庄,使湖笔制作技术逐步外传,想必是善琏经济最辉煌的时候。 真是喜欢上善琏的旧时景!网上搜寻得2007年所摄善琏南街“老照片”,发现东岸老宅今已拆除,而西岸的房子也摇摇欲坠,很快就会消失。想起古玩行流传的笑话:有走村觅宝者看中某家旧物,但第二天前去交钱取货时,发现主人已将宝物焕然一新,结果识宝者败兴而归。外地人怀旧,本地人喜新,但我们无论开会还是办节,都是“以旧换新”来展示风采,无疑是本末倒置希望每个城市或乡镇,都要在为本地人办“新事的同时,留点“老底”与游客分享历史的厚度与亮色! (写于2013年)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南浔区的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展示了村镇人文、民俗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忍冬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