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图书馆
南浔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浔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987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G254.3
页数:
6
页码:
6-11
摘要: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以“地道风物——发现乡土中国之美”为名的互动平台,就是通过脚踏实地的风物发现之旅,以图文书籍与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推出原创内容,复兴原乡传统,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
关键词:
概述
描述
内容
天目山,古名浮玉。地处浙江与安徽两省之交界处,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因东西两座峰顶上各有一池,左右相称,形似天眼,故名天目山。天目山又是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 苕溪,有东西之分,因溪岸多苕花而名上源由南、中、北三个支流组成,而以南苕溪为正源,自西向东流经余杭折北而下,称东苕溪,至湖州与西苕溪汇合注入太湖。
明人《图书编》曰:“浙西诸水俱发源于天目,万山泄泻,一由德清而入太湖,一由余杭而入于栖溪,至塘栖又分为二,一由濑溪而落震泽,一由嘉兴而东入于海。” 荻塘,因沿塘丛生芦荻而名。由西晋吴兴太守殷康所开,障西来诸水横流,导往来之通道,自湖城东门二里桥东行,经升山、塘南、晟舍、苕南、东迁至南浔镇。东达江苏平望与京杭大运河会合,流入黄浦江。元末,草莽起兵的苏北人张士诚割据江浙,既挖湖州至苏州的运粮河,又开杭州北星桥至塘栖的运河,沟通苏、浙、常、镇诸府。
明《一统志》载:“浔溪自运河东流与震泽莺脰相接,今德清诸水自南来,运河自西来,北入太湖,东入莺脰河,然则运河及南北市河,皆古之浔溪。” 南浔,地处江南运河交汇之地,水陆要冲,商旅所聚,东北流经震泽、盛泽、王江泾、平望可抵上海,西南过双林、含山、新市、塘栖可达杭州,因而成为江浙数镇的核心。南浔历史上的丝商不仅去上海经商,也到塘栖、拱宸桥办厂。曾经闻名遐迩的“杭震班”就是来往于杭州与震泽之间的运河客轮。南浔区域属湖州东部水乡,湖漾密布,河流纵横,北部小丘散落,南部平川无垠。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土壤主要为冲积土和水稻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重地之誉,传统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入选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所肯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南浔、菱湖、双林与湖州并称吴兴县四大镇,县委机关曾驻菱湖。1981年1月,撤销吴兴县,改称湖州市。2003年,湖州市设立吴兴区、南浔区两个市辖区。南浔区辖南浔、双林、练市、善琏、旧馆、菱湖、和孚、千金、石淙九个镇,以及南浔古镇保护区和南浔经济开发区。 踏察,意即踏勘实察,又称田野考古,是20世纪初才正式提出来的。最初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古迹和遗物,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察访对象也扩大到道路、桥梁、运河、农田、村市、民居等各种大面积的文化遗存。
20世纪20年代,爱好摄影的双林丝商黄笃初,不仅四处经商时都带上相机随拍,还在家乡成立“黄鹄摄影研究社”。他以朴实而独特的视角,记录下1927年至1937年间双林、湖州乃至江南的建筑、农耕、服饰、生活的影像实录。如今回看,无论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都超越了同期玩光影与静物的摄影大家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迷恋考古的潞村学者慎微之,早年曾是“钱山漾遗址”的发现者,新中国成立初在菱湖吴兴高级中学教历史,后被借调到吴兴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1955年到1971年,他自发靠坐轮船、搭航船、拉渡船、登渔船,沿杭州塘从湖州到菱湖两岸捡拾远古石器、陶片,徒步数十里路回家几乎是常事。特别是他将其实勘的经历与思考都记在十数册练习簿上,为后代留下可贵的资料,每每捧读都有身临其境之感。 黄笃初的照片与慎微之的日记,与古代文人的图录笔记一脉相承,最初都是自我娱乐的副产品。由于时代的局限,黄笃初仅留下玻璃底片,慎微之也只存下笔录文字;由于历史的眷顾,2009年,黄笃初的《江南旧影》由家人整理出版,曾引起不小的轰动,2012年,湖州博物馆50周年纪念文集《印迹》,收录了慎微之的日记,成为本集中的扛鼎之作。 新千年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最初的博客、论坛为图文发布提供了自主平台,同时,数码相机与私家汽车的普及,也为寻访踏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特别是QQ聊天群与微信朋友圈,把许多有着共同人文爱好的朋友从天南地北聚集起来,大家联合起来做喜欢的事。自2010年以来,活跃在湖州“南太湖论坛”的人文爱好者们,一直在不间断地组织以“走村看桥”为主题的人文地理探访活动,拍摄岁月留痕,寻访城乡细节,足迹也由湖城周边扩大到区县,以及长三角一带,其中,南浔区就是踏访的重点区域。 史籍谓塘者:“皆以水左右通陆路也。”湖州东部水乡古代的水陆交通主干道就是依托大量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流水系,荻塘、白米塘、息塘、双林塘、菱湖塘、丁泾塘、邢窑塘、白潭渡塘、关王渡塘、八字桥塘、七星桥塘、排塘港塘、大虹桥塘、含山塘、屺风塘、福禄桥塘等,古代“岁多丰稔”,“境内丰阜”,完全是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塘浦圩田”系统堪称孕育苏吴之地农耕蚕桑文化的摇篮。有道是“上八府看庙,下三府看桥”。我们先将看桥作为切入点,皆因古桥无论大小或拱平,都是连接古道的枢纽,故而有桥就会形成市,所谓舟车会聚、商贾宿泊之地也。
清乾隆《湖州府志》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负郭东业蔬靛,荻港业藕,湖趺、断头业苇,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清代的湖州府老地图显示,在老龙溪两岸村市林立,有新兴港市、马腰市、含山市、千金市、石淙市、南商林市、射村市、竹墩市、下昂市、双开市、东泊市、思溪市、袁家汇市等,大量的塘路、湖漾、村落、古桥、老宅、寺庙都集中在这些村市的周边,也是后来公社、大队、村镇的行政中心,这成是我们人文寻访的框架与坐标。运河不仅载来八方物产财富,也漂来了各地的文化习俗。荻塘、双林塘、菱湖塘沿岸的民居建筑基本属于苏派架构,“三间两搭厢”的天井式院落,雕刻主要集中于轩廊楼裙,但南浔镇上的许多深宅大院内,都藏有立面与内堂装修非常西化的上海洋楼。双林塘以南,排塘港流域与德清交界的千金、石淙的民居建筑大都采用“宋式悬山顶”架构,明显受杭派风格的影响,而“多开间连廊”架构,一般以三开间、五开间为主,也有七开间的,这种样式是从浙东移植而来,许多轩梁都有精美的牛腿装饰,工匠很明显来自浙中。这些都是“浔商”去上海经商,“甬商”来新市经商而留下的地域文化融合的“印痕”。 清末民国初年,杭嘉湖地区出现一大批水路戏班,通过大运河顺流驾舟到沿岸的各乡镇作巡回演出,以湖州“田家班”、嘉兴“卞家班”,以及“厉家班”三足鼎立,最终形成“杭嘉湖水路京班”。常年走水路往来的戏班不仅为京剧“海派”孕育出许多名角,还在运河沿岸的练市、含山、双林、菱湖、南浔等村镇形成了几代喜爱京剧的票友戏迷群体如今,杭嘉湖地区的戏迷票友会还经常聚集到双林镇开展活动。 嘉湖地区的主要民间信仰都是祈求“田蚕茂盛”村村有祭祀“随粮王”的总管堂,处处有祭祀“马鸣王”的蚕神庙,还有祭祀“渔神”的潮音庙,当然,每座大小村庙里都少不了“观音娘娘”普度众生。练市花林白云庙桥新会村东的“佛音桥”,双林花城万五村东的“万子桥”,还有“妙严塘桥”、“徐林普济塘桥”,以及现尚存的七座大小观音桥,大都集中在双林周边,据古地图显示,过去在旧馆南北向横跨荻塘的主桥梁也是座“观音塘桥”,这些庙桥都成为观音的化身,承载着信仰的力量,连接起塘路的交通。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的田园风光,时至今日仍在湖州东部水乡随处可见。南浔的私家园林,双林的临水阁楼,菱湖的桑基鱼塘,千金的轩外场圃,练市的湖羊白菊,善琏的笔乡塔影,和孚的山漾小桥,还有春日的桃花,夏时的枇杷,秋收的金谷,冬季的蜡梅,一年四季风光无限,二十四个节气最美是农耕。 苕水碧流,灯火万家,水网如织,舟航辐辏,南浔区因水而得利,因水而繁盛。如今,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的南浔区,总面积达702平方千米。南浔区现在正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力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新一轮全面治水的号角已经吹响,打响“五水共治”的攻坚战。以“奋战五年、再造南浔”为目标,重现“水晶晶的南浔”! 南浔区那些既承载历史又面向未来的特色村镇,跳出旧体制,打造新载体。村镇人文、风俗民情、土特产品、个性产业等,都是产业与文化传承平台,坚持市场主导,杜绝“千镇一面”的弊端,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以“地道风物——发现乡土中国之美”为名的互动平台,就是通过脚踏实地的风物发现之旅,以图文书籍与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推出原创内容,复兴原乡传统,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 我们“南太湖人文群”起步较早,经过长达数年坚持不懈的自发寻访,行摄的脚步遍及南浔区的大部分村镇,继承和发扬前辈贤达的“踏察精神”,不仅留下了照片,也记下了感悟,并顺利交出这份“走村看桥”的人文地理答卷!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步伐中,请稍稍放慢自己的脚步,心怀敬意地体会身边的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它会带给我们宁静淡定和悠远乡愁。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南浔区的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展示了村镇人文、民俗风情等。
阅读
相关机构
菱湖吴兴高级中学
相关机构
黄鹄摄影研究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浔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汀南旧影》
相关作品
《湖州府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