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北研年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人物珍稀年谱》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948
颗粒名称: 一、施北研年谱
分类号: K827
页数: 17
页码: 6-23
摘要: 施国祁(1752-1823),字非熊,号北研,清代学者、校勘家,浙江南浔人。施国祁出身寒微,为诸生,中年经商,好学不倦,工诗古文,善填词,尤熟于研究金国史事,在《金史》的研究上颇有建树,遍览群书,耗费二十余年编成《金史详校》一书,对金史研究贡献良多,另著有《元遗山诗文集笺注》《金源杂兴诗》等。
关键词: 历史人物 施北研

内容

谱主简介:施国祁(1752-1823),字非熊,号北研,清代学者、校勘家,浙江南浔人。施国祁出身寒微,为诸生,中年经商,好学不倦,工诗古文,善填词,尤熟于研究金国史事,在《金史》的研究上颇有建树,遍览群书,耗费二十余年编成《金史详校》一书,对金史研究贡献良多,另著有《元遗山诗文集笺注》《金源杂兴诗》等。
   施北研年谱(施国祁先生年谱)
  周子美辑
  清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先生生。
  先生名国祁,字非熊,号北研。(范来庚《南浔镇志》人物传)行二。
  《礼耕堂诗集》哭百谷弟诗注:大人少艰子息,年四十,庶母始举兄,四十二母氏始举予。次年,庶母复举弟。生时为八月。
  哭百谷弟诗注:弟生于乾隆癸酉十月廿五日,予生长弟十五月。
  先世居孝丰之银坊里。
  《礼耕堂诗集》题王筠亭《原乡竹枝词》后注:故宋时,余先世名贯之者,徙居邑中银坊里。
  《绍兴十八年同年录》:五甲第八十六名施贯之,字少曾,小名庆孙,年二十四,正月二十八日生,外氏金。具庆下。第千念五,兄弟四人,一举、娶朱氏。曾祖则寅,祖訢,父昌期。本贯湖州安吉县移风乡清泉里。父为户。
  后迁归安之大姥墩。沈树本《湖州氏族考》:归安之大姥墩有施氏,相传自宣义郎以农起家,在元称闾右,至明家益大。有税长德琳信义闻于县,称长者。税长生冕,冕生济,生二子佐、佑,皆举乡贡,佐守茶陵,佑判池州,改东昌,升知平度。从子儒,为侍御史,施氏以文学显自兹始。施儒字西亭,正德进士(美按,大姥墩在乌镇西南,练市镇北)。
  《礼耕堂诗集》:书族祖西亭公梅花诗卷后:何似姥溪溯近派,伟望独得西亭公。文武志胆孰与同,早年献赋魁南宫。峨冠獬豸人避骢,佐文成幕参戎功。
  家在南浔镇南栅醋坊桥南,在市河东岸(美按,今为蒋氏所居)。
  《礼耕堂诗集》:吴江姚□□过访,作此以赠:江干车马漫招邀,地僻浔南总寂寥。愧似横塘贺家筑,客来重问醋坊桥。
  十八年癸酉(1753):二岁。
  弟百谷生。
  友人杨凤苞生。
  《南浔镇志》:凤苞字傅九,号秋室,亦称西园老人。廪生,早以《西湖秋柳词》有名于时,经学、小学皆有根底,尤熟于明末事,尝为《南疆逸史》跋十三篇,补温睿临之未备而订其误。
  十九年甲戌(1754):三岁。
  友人邢典生。
  《南浔镇志》:典字绮封,号书城,家赤贫,读书谈道,每论及历代象纬、舆地、兵农、食货诸志,与国朝疆域典章,悉凿凿可证证,旁通壬遁、医卜、星相诸术,与杨凤苞、施国祁并称“南浔三先生”。
  二十四年己卯(1759):八岁。
  友人刘桐生。
  《南浔镇志》:桐字舜辉,号疏雨,例贡生。好交游,善谈艺,锐志聚书,积至十余万卷,凡宋刊及精写本,不惜兼金罗致,筑眠琴山馆为藏书所,大江南北及浙东西知名好古之士,或扁舟过浔上,靡不题襟延接,出奇书以相欣赏。嘉定少詹钱大昕尝至其家,许作藏书记,未就而桐卒,年四十五,子幼,山馆之书,鼠窃鲸吞,不久尽归乌有。当时里中如杨凤苞、施国祁、邢典、范锴诸人,各擅才识,然皆苦贫无书,大半借桐所藏,始得考订撰述,施及后进,流风未艾,桐之功为不细云。
  二十九年甲申(1764):十三岁。
  友人范锴生。
  《南浔镇志》:锴字声山,号白舫,又号苕溪渔隐,例贡生。工诗,尤善词。
  三十一年丙戌(1766):十五岁。
  在家读书。
  哭百谷弟诗注:大人庭训严,先生馆课又勤,予与弟辈,自十五岁以前,不窥里门,姻好有不识半面者。又大人延张愚斋先生授经,就傅时,两人率共被卧。
  师事名宿吴山秀。
  《南浔镇志》:吴山秀,字人蚪,号晚青,震泽岁贡生,居湖滨因渎村,晚以贫故,授经于浔,其教人时艺之外,兼攻诗古文辞,旁及六法绘事,学者各得其所近。施国祁、邢典、温一贞皆其高弟也。
  《礼耕堂诗集》有会葬吴晚青师诗:有录恩深重悲感,青衫白首老门生(美按,此诗作于先生晚年,已六十余岁,师事之年不易考得,姑附于此)。
  三十二年丁亥(1767):十六岁。
  应科试补乌程县学附生。
  《南林撷秀录》:是科宗师李宗文,字郁斋,福建安溪人,戊戌进士,官工部侍郎。题为“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
  三十三年戊子(1768):十七岁。
  友人张鉴生。
  《南浔镇志》:鉴字春治,号秋水,弱冠补诸生,馆刘氏眠琴山馆,遍读所藏书,学益博,自经史暨地理、水利、乐律、步算、六书、音韵、篆隶、金石,莫不周悉。发为文章,引据典确。阮文达筑诂经精舍于西湖,拔两浙知名之士讲肄其中,鉴及杨凤苞、施国祁皆与焉。
   三十六年辛卯(1771):二十岁。六月二十五日,母卒。
  哭百谷弟诗注:母素多病,予与弟共侍汤药,竟逝于辛卯六月廿五日。
  三十九年甲午(1774):二十三岁。
  弟百谷补诸生。
  哭百谷弟诗:才着青袍早著声,居然文字铁铮铮。苦心自爰丹铅力,不占寻常社会名。注:弟稚以少工墨义得乡里誉,自甲午补诸生后名益著。
  秋,偕弟赴杭州应乡试。
  哭百谷弟诗注:是秋,大人挈余与弟随先生赴省试。
  又,试场初十日晓放牌,提调官失检,将各号门齐开。一时诸生挟卷携具,蜂拥而出。明远楼下及龙门二口,挨挤不前,老弱者多邅颠仆,文卷考具,毁踏泥涂中,呼声震天。予时亦挟卷出号,望之骇极,私念力不能与之争,而腹枵神困,苦不能久待。踌躇间,适弟自对号出,急呼之曰:“奈何?”弟置具于旁,曰:“兄且守此,拼予空体,持两卷入交,当无妨。”从之,奋袖竟往。良久,挟二签来,惊魂方定,藉免此厄。次日,闻知受伤者百许人,有殒命者。
  四十年乙未(1775):二十四岁。
  弟百谷成婚蒋氏(见哭百谷诗注)。
  四十一年丙申(1776):二十五岁。
  十月,生子,未一月即殇。
  哭百谷弟诗注:十一月,弟病势更重,予生子尚未满月,廿四日夜分,以失救致殇,时室人亦病,扶床哭失声。予以弟病在隔房,力止之,急令仆瘗去。(美按:先生娶辑里村温氏,外舅且斋先生,立品方正有声,见《礼耕堂诗集》哭内侄温澹庵诗,但结婚年月无可考。)四十二年丁酉(1777):二十六岁。
  正月七日,弟百谷病卒,年二十有五,有哭百谷弟诗二十首。
  见《礼耕堂诗集》上卷。
  四十三年戊戌(1778):二十七岁。读书浔南报国寺。
  《礼耕堂诗集》有南林杂诗十首,又澄怀上人以雅照索诗为题
  二十韵注:戊戌、己亥间,余读书报国禅寺凡三载。
  四十五年庚子(1780):二十九岁。
  九月初二日,父卒。
  《吉贝居暇唱》:杨拙园屡劝秋试作此谢之。注:乾隆庚子秋试卷,蒙建德县庄公房荐,至九月二日定榜,副主试偶以第三艺小疵斥去,是日即余先君捐馆舍日也,痛哉!恨哉! 四十八年癸卯(1783):三十二岁。
   友人孙燮生。
  《南浔镇志》:燮字吕扬,号愈愚,乌程岁贡生,肆力于诗古文辞,著有《愈愚文集》。
   嘉庆元年丙辰(1796):四十五岁。
  《吉贝居暇唱》始于是年。
  自序:去南浔之东百里而遥,地沿海,田之高者宜木棉,其乡民大半植此。夏种秋收,采积既多,即捆载而易钱于西贾。浔之西百里而近,地多罔隼,为茶栗竹山坊,俗少女工,时因其地之所出,亦捆载而易布于东贾。浔市居其中,四乡之人,自农桑外,女工尚焉,摧东蹋弓,纺线织机,率家有之。村民入市买棉归,诸妇女日业于此,计日成匹,旋以易棉,市之贾俟新棉出,以钱贸于东之人,委积肆中,高下若霜雪,即有抱布者踵门,较其中幅,以时估之,棉与布交易而退。随有西之人□钱来计布值,合则书剂与之去,而钱存焉。姻家盛氏,业此者久,别有肆在北市,收濒湖溇港之饶,事颇繁夥,属余综理之。余久废学,雅不愿领徒教授,而少习朱墨计然之法,诺其请……肆后有小室,纵予不及二寻,胡床桌椅,可以延客,中有扁题曰“吉贝居”,志本业也。上有小楼,一榻以安身,一几以置研,一笥以藏书,油药茗椀而外,了无长物。寓坐其间,多即事感兴之作,以导扬俗情……自丙辰讫癸酉,得五十首,其他有题咏则别为集,爰命徒辈洁写成帙,遂乞序于诸好友。
   三年戊午(1798):四十七岁。沈垚生。
  《南浔镇志》:垚字敦三,号子敦,乌程人。道光十四年优贡,英姿卓荦,精地理之学,著《新疆私议》《元史西北地理考》《地道记》《西游记释》等书。
  有寄范白舫楚中,壁儿课抄孟子,戏示室人等诗(均见《礼耕堂诗集》卷中)。
  五年庚申(1800):四十九岁。
  有半逻道中诗(见《礼耕堂诗集》卷中)。
  八年癸亥(1803):五十二岁。
  有哭刘疏雨诗八首(见《礼耕堂诗集》卷中)。
  九年甲子(1804):五十三岁。
  有题王雪浦湖山小隐图诗四首(见《礼耕堂诗集》)。王为刘疏雨侄婿,工篆隶,收藏金石甚富。
  十年乙丑(1805):五十四岁。
  有重过眠琴山馆再哭疏雨四首、读友人甲子坊卷题其后、送项函江入都、送范白舫再游楚中、哭闵敬斋四首(均见《礼耕堂诗集》卷中)。
  十三年戊辰(1808):五十七岁。
  有由菱湖放棹至郡城舟次看山作:哭王雪浦六首、寄邢书城(均见《礼耕堂诗集》卷中)。
  十四年己巳(1809):五十八岁。
  三月,有眠琴山馆藏书为书贾售去悲愤、口占短句十首、再哭疏雨、并示小疏侄(见《礼耕堂诗集》卷中)。
  十月十五日,邻屋火,延及寓楼,藏书尽毁。口占短句以当长号十四首。在《礼耕堂诗集》中,摘录数首。
  市楼曾税十年租,局脚安排小似吾。一炬那堪思昨夜,伤心三宿恋浮屠。(注:余寓此楼十四年矣。)卷裹搬搬类鼠姜,熟床燎架势飞扬。篇章不分都为炭,懡㦬痴心又一场。(注:焚去藏书约四千余卷。)灾禳瓘斝悔求安,借订书嫌雨渍残。(注:去岁十月廿七日夜,邻屋火延十余家,寓舍幸不被灾,而书册搬移他处,为大雨渍损不少。)重被六丁取将去,无鸱更觉告人难。(注:焚去借书约三千余卷。)
  透壁腾烟口鼻辛,书堆摸索尚逡巡。摧烧未用频呼救,拼作中山抱木人。(注:仓卒中就案上手取《旧唐书》全部并《北盟会编》四大帙出付救者,再入时黑烟塞屋,火花逸入腋下,不能植立,忽为有力者挽扶而出,初不知其为何人也。而《唐书》遗去三册,《北盟》忘取二册,遂成残本矣。)
  史书新旧合抄该,手录三唐半灺煤。狼藉可怜东甫笔,百年此恨最难裁。(注:《唐书》合抄夹片底本,沈东甫先生手迹,己未后友人吴传香借得。)眠琴籍已散如烟,稗史犹留劫后缘。为著谁来《交聘表》,忍令烧剩《北盟编》。(注:眠琴售书时,余止暂假《三朝北盟会编》一书,拟再勘会《交聘表》一过。)
  碑轰荐福祸侵寻,一瞬茶毗字字金。任尔神焦兼鬼□,天龙浑不护珠林。(注:《法苑珠林》一书,从宝云寺西来尊宿借读。)
  小本寻常困刻资,寒灰痛搅梦中思。遗编《昭德》犹难保,(注:《昭德堂二编》皆先世古今体诗,约二百余首,中多族伯霞川先生手迹。)何况名流《鹤野词》。(注:故人王鹤野有乐府九十阕,白舫手录,欲同余商刻者。)
  仓皇摒叠我销魂,鄙著偏承上客恩。毕竟焚余难问世,低头端愧蒋蓉村。(注:予鄙著三种,幸有蒋君蓉村早来携去,止烧副本数册。)十六年辛未(1811):六十岁。
  有六十自述诗。
  《礼耕堂诗集》:六十平头岁月抛,散材真许住衡茅。侯门幸未逢三辱,世路终当慎五交。雪后新年疏礼节,火余残韵废推敲。(己巳寓灾韵书亦毁。)一编泠局金源史,老爱临窗手自钞。
  著《史论五答》。
  十七年壬申(1812):六十一岁。刻《金源札记》。
  自序云:金源一代,年祀不及契丹,舆地不及蒙古,文采风流不及南宋。然考其史裁,大体文笔甚简,非《宋史》之烦芜;载述稍备,非《辽史》之缺略;叙次得实,非《元史》之伪谬。廿余年来,两窗灯夕,手此一编,读凡十余过。校勘小详,楮墨渐积,成书计十卷,不揣固陋,敢希问世,聊序卷端,以志岁月。附题长句云:闲消我有肆簾风,寓墨金源旧事丛。野史功臣惭褚补,圭斋诤友悔刘通。书抄泠局讐难遍,字订伪传拟未工。长此一编深箧底,敢言载笔附群公。辛未春北研识。
  (美按:先生所著《金史详校》十卷,实脱稿于辛未年,共有四千余条,后因文繁,因节抄二百余条,成《金源札记》二卷,友人杨拙园代付剞劂。即在次年。)汪曰桢生。
  (美按:汪氏为同里后进,曾辑先生遗文为《礼耕堂丛说》,又手录先生所著《金史详校》全稿,在同治初年任会稽教官时,设法由会稽章氏刊行。此书始大显于世,汪氏之功盖亦巨矣。)二十一年丙子(1816):六十五岁。
  课徒同里蒋氏。
  《礼耕堂诗集》:丙子春寓读蒋也庵三经草堂即事:无缘祠禄与分司,老大羞颜作馆师。今夜宿来三经里,真成第一破题儿。
  执经隅坐尽前头,竹马童心且罢休。莫倚韦家思旧语,小年逃学惯登楼。
  友人杨凤苞卒,有廿五日哭杨秋室诗八首在《礼耕堂诗集》中。
  十月,至常熟,谒方茶山观察,旋归。
  (美按:嘉庆《徽州府志》卷九,方体,字道坤,堨头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湖北按察使。)《礼耕堂诗集》,海虞谒方茶山观察后归途有作:斋心晋谒促严装,礼数从宽下士忙。漕使牙樯才帖帖,鹾官棨戟更堂堂。程遥笛步殷勤约,分薄琴川去住忙。问欠沤波亭石事,未搜沁雪上归航。(注:十月望后赴先生校书之召,二十日进谒,闻先生已从江苏粮道改授江宁盐道,择日将赴新任,两处交割事甚忙。一见即谕邀同往,不则小留三日,随至苏州送归。余乘兴而来,率复匆匆改辙,因敢诺来年江署之约,遂拨棹而返。)刻《金源又札》及《吉贝居暇唱》。
  二十二年丁丑(1817):六十六岁。
  寓苏州张认庵家,课其子茂英读。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六注:张认庵名绍仁,长洲人,居介司空巷,其藏书处曰“绿筠庐”。又注《西溪丛语》张认庵本:认庵校书,心到、眼到、手到,在朋友中无出其右。
   与黄荛圃(丕烈)相识,有和荛翁中秋园亭玩月诗。
  潘祖荫《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子部:《归潜志》十八卷跋:丁丑夏五,浙江湖州之南浔人施北研先生来余家,小住五日,与谈金源事,如瓶泻水,无一留停。盖北研以老诸生,不利举业,积数十年精力,究心于金源一代事迹,故能如是也。所著有《金史详校》《元遗山诗文笺》《金源杂兴》等著,余见其后二种。兹属校此,下方某作某者是也。北研有跋在终卷,而附记北研著述于此者,亦见一乡一邑间,不乏朴学之士,特世无知之者耳!即有知之者而著述不能使之行世,是谁之过欤?为之慨然。
  (美按:黄荛圃为吴中著名藏书家,张认庵与黄为好友,故先生获交于荛圃,并为之校书也。)二十三年戊寅(1818):六十七岁。
  是年仍在苏州教读。有戊春寓研平江张认庵绿筠庐有怀寄内诗,见《礼耕堂诗集》卷下。
  二十四年己卯(1819):六十八岁。
  春间患病二十余日。有病中得句十首,见《礼耕堂诗集》中。
  二十五年庚辰(1820):六十九岁。
  悼亡。有诗八首,注云君卒年六十七,余长二岁。
  道光二年壬午(1822):七十一岁。
  蒋枕山为刻《元遗山诗注》。有张君半屏代校元诗新刻书谢一律,见《礼耕堂诗集》卷下。三年癸未(1823):七十二岁。
  秋间病痢,不二日即卒。
  范锴寄挽施北研二首:征文考献握丹铅,师友交深四十年。仰屋著书无长物,食贫终老毕前缘。古琴调绝人间响,宝剑光留后世传。沧海遗珠谁得见,招魂含泪问苍天。里门耆旧叹萧疏,忍说抟沙聚散如。弹铗竟教垂老别,买山空约卜邻居。一编野史藏孤馆,万叠寒云阻素车。剩有半帘霜月在,昔时曾照注虫鱼。见《苕溪渔隐诗集》。
  孙燮挽施北研先生:金源遗事索冥冥,配入元家野史亭。读遍异书偏近市,(注:先生居盛氏肆中最久,凡所著述皆成于此。)酿成奇困为穷经。但期后世名难朽,纵少孤儿目亦瞑。地下书城应见慰,白头二老影随形。(注:先生亡距邢书城之亡仅一月。)名高山斗四方传,竟守穷庐到暮年。立说总期宗汉学,逢人唯劝读诗笺。(注:先生常劝人读郑笺,其教弟子绝不用朱子《集传》。)世间遗老关天运,身后文章赖主贤。(注:《遗山诗笺注》为主人蒋枕山所刊。)寂寞云亭谁过问,生刍尚欠为凄然。见《愈愚集》。
   先生无子,嗣子某亦无出,相继而殁。附录1
  施北研先生传沈登瀛施先生国祁,字非熊,号北研,乌程诸生,好学不倦,于经史皆能悉心穿穴,而尤致力于金源一代文献。
  先生之言曰:《金史》文笔高简,叙次不失其实,纪载亦较详,非《宋》《辽》二史可比。然元时修史,已在顺帝之世,及其既成,发行省刊刻。后值盗起,未尝缴进。明嘉靖初,南祭酒张邦奇等请校刻史书,命将监中十七史旧板考对修补,仍取广东宋史板付监(瀛案:此明成化时总督朱英重刊之本,若元板亦浙江行省所刻)《辽》《金》二史无板者,竞求善本翻刻,其时《金史》止有浙江祖刊本,即元时未进之本,其板已亡,流传绝少,久而后得。十一年刻成,祭酒林文俊等表进。至神宗之世,北监亦刻,于是士大夫家始有其书。故前明诸公集中,舍宋金华、王义乌大家外,未有论及金源事者,以未见正史也。然板虽有二,校勘不精,讹舛弥甚,且有不知而妄改者,较十七史尤为难读。因为之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或从本书纪表志传参互而得者,或从《宋》《辽》《元》三史比较而得者,或从金人历朝著述及宋元人之有关史事而得者,积二十余年之久,读凡数十遍,渐积成书,为条四千余,为卷十,名曰《金史详校》,家贫不能全梓,因节抄二百余条,更名《札记》,分为二卷,刊以行世。(近有太仓萧昙著《经史管窥》,内论《金史》诸条,全袭《札记》,亦可知此书之善矣。)又以金源僻佐,其典章制度,既莫能详,遗文佚献,尤无论矣。且后人偏袒南宋,纪载多诽谤之词,因仿《南宋杂事诗》例,作《金源杂兴诗》八卷,详为之注,大旨纪遗佚、辨诬伪,以诗系事,以事存诗而已。(时青浦汤运泰仿杨李乐府体作《金源纪事诗》八卷,瀛常举以为问,先生曰:“诗自佳,但半咏南宋事,良以金史未熟,无所发明,因取给于《续通鉴纲目》中以足卷帙耳。”非深于此者不能道。)《金史》之纂,多本之元遗山,故《遗山诗文集》与《金史》相出入,因以读史之余,取元集笺注之,考之史传,证之《中州集》,又证之刘祁《归潜志》等书,约数百种,博采精取,亦积十余年而始成。文集二十六卷,诗集十四卷(卷目仍依原书),年谱一卷,补附一卷,其征引本事綦详,典故稍略。方茶山方伯观察苏松时,闻先生有此书,遣人征聘,盖方伯亦注元集未成,见先生所著,大喜,自以为不及,欲汇刻之。适方伯升任河南,欲邀与俱往,先生以不能远涉辞,遂录其年谱及精要者以去。会同里蒋君枕山愿刻是书,且聘先生训其子,先生欣然就之。遂于道光壬午先刻诗集笺注及年谱补附等,已风行于世;其文集笺注方将以次刊刻,旋以先生归道山不果。
  先生生平服膺汉学,古文似《潜研堂集》,诗喜隶事,枵腹者读不能终篇,要以五古为胜。而先生所自信者惟词,尝谓吴君半峰曰:“浔上诗余,久推王鹤野先生,然终不脱竹坨、迦陵窠臼,且少灵气往来。”可见先生之精于此矣。所著《周易考异》未成,《礼耕堂文集》多释经之作,《外集》则酬应之文,诗集、词集、会计会二册,皆未刻,藏于友人家。惟《论金史五帖》及《吉贝居暇唱》附刻札记后。
  案:先生家极贫,少年尝授经于外,中年弃举业,乐市隐,寓于浔北,颜曰“吉贝居”。暇时与里中杨秋室、邢书城、张秋水、范白舫诸先生相唱和,而城中杨拙园、骥村严铁桥亦尝过从。所著之书,亦多成于其中,致足乐也。己巳之秋,不戒于火,其著述尽付
  一炬。今所存者,大半多出于记忆补录之余,而先生亦不能安席于是矣。
  自秋室先生之逝,瀛等以吾里存者年皆笃老,失今不以时见,后悔何及,适先生馆蒋氏,因与孙、许诸君不时造访。先生亦以故交沦落,乐与后进接,其为人诚意真挚,每见必谆谆勉以力学,无驰骛之谈。惟不喜宋学,尝曰:“宋儒空言无补,从其教,凡先儒训故传注皆可束之高阁矣。”又曰:“《毛西河集》不可不看,虽所见稍偏,然推己及人,亦见其不欺人之处。” 犹忆甲申春月,金丈山甫作十忆诗,先生见之,曰:“余老矣!亦当赠诸君各一首,念他日毋相忘。”后惟金、孙两诗先脱稿,余皆成而未缮写,盖是夏先生已苦目眩,不能细书。及邢先生卒,先生哭之恸,遂遍诣诸友家,意□然若无意于人世者。及秋病痢,不二日即卒。年七十有二,无子,嗣子某亦无出,相继而殁。呜呼!何学之崇而所遇之穷耶!昔者,何学士义门,校两汉三国诸书最有名。
  乾隆初,从方侍郎望溪请,令写付国子监附校勘中。至若汪越之《读史记十表》、邵泰衢之《史记疑问》、无名氏之《三国志辨误》、杭世骏之《三国志补注》《诸史然疑》、厉鹗之《辽史拾疑》,皆附正史之后,身入天禄石渠之室者,又能登其著作,固士人之荣遇,生不能入而死后登其著作,亦不可谓非稽古之荣。今先生所校《金史》,不减义门,且无泛作史评之讥,安知他日无方侍郎其人,取以进呈,或录附校勘,或全附正史之后耶?先生之著述不亡,先生之心亦可以稍慰,是所望于世之取藏其稿者。(见《深柳堂文集》,《适园丛书》本。)附录2
  著述考略
  《周易考异》,未成。
  《金史详校》十卷,同治间汪曰桢校录,光绪六年庚辰会稽章氏刊本,卷末附《史论五答》一卷,又广雅书局刊本。
  《金源札记》二卷,嘉庆辛未自序,浔溪吉贝居刻本,此书又有赵之谦刻巾箱本。
  《金源又札》一卷,嘉庆丙子刊本(此书共七十三条)。
  《礼耕堂丛说》一卷,汪曰桢校录,光绪《湖州丛书》刊本,清宣统三年上海国学扶轮社铅字排印本。
  《元遗山诗集笺注》十二卷,诗集道光初年蒋炳刊本。
  《文集笺注》二十六卷,文集未刊,已佚。
  《金源杂兴诗》八卷,已佚。
  《吉贝居暇唱》一卷,嘉庆丙子刊本,光绪《湖州丛书》刊本,清宣统三年国学扶轮社铅字排印本。
  《礼耕堂诗集》三卷,许旦复校写,稿本存适园张氏,北京图书馆藏传抄本,万洁斋周氏均有传抄本。
  《礼耕堂外集》一卷,诗十四首,有传抄本附诗集后。
  《礼耕堂文集》,已佚。
  《礼耕堂文外集》,已佚。
  《言情箫谱词》,已佚。
  以上据《南浔镇志》著述门所载,加以考订版本存佚。附录3
  年谱编后记
  施北研先生为史学大师,载在《清史稿·文苑传》。但生平事迹除《南浔镇志》有小传外,大都语焉不详。因于暇日广为搜罗,汇成此谱。以见一斑。惟仓卒成书,舛漏甚多,尚祈大雅贤达,有以教正。同里后学周子美识。
  编者注:此谱为周子美先生手稿,由其三子周世继先生捐赠南浔区图书馆保存,现据此录文。

知识出处

人物珍稀年谱

《人物珍稀年谱》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是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蚕丝文化、渔文化、湖笔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素有“湖丝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古老的南浔清远而神秘,凝聚了上千年的文明。南浔古镇,自南宋以降,以“耕桑之富、甲于浙右”而雄踞江浙,其“辑里湖丝”曾经冠绝海内;水市菱湖,以“四大家鱼”发祥地闻名华夏;桥乡双林,宋时聚商,地产绫绢一直“通行天下”,远披东南亚;笔都善琏,以“毛颖之技甲天下”的湖笔,翘首于“文房四宝”。古老神奇的土地,“水”灵地杰,物华天宝。

阅读

相关人物

施国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