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请侠盗任保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龐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92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请侠盗任保镖
分类号: I246.8
页数: 3
页码: 154-156
摘要: 《请侠盗任保镖》,朱从亮搜集整理,费三多再整理。
关键词: 庞莱臣 侠盗 保镖

内容

庞莱臣家财万贯,为防偷窃,很想请一名保镖,但一时找不到人选。时任南浔镇的团练团总姓许,人称许把总,武功不凡,善使一根长枪,外号“一长枪”,与庞莱臣交谊甚深,拍着胸脯说:“庞兄,在我任期内,保你家不少一针一物”许把总既夸下海口,自然不敢怠慢,每夜派武艺高强的团练士兵值班守夜。几年来,庞家果然平安无事。
  时值腊月,天气寒冷。庞莱臣正与许把总等几位好友,在一茶馆里搓麻将消遣取乐,因身上觉得寒冷,遂吩咐跟班回家,向太太去取貂皮马褂来。跟班出门回家不久,茶房进来说:“庞老爷,有你一信。”庞莱臣接信,信封上无寄信地址,也不当一回事,拆开信封,展开信笺。
  庞莱臣先生:
  我有好友寿辰,缺少珍贵礼品贺寿久闻贵府珍藏玉蟹一对,形态逼真,放入水盆中,能口吐水泡,是为庞家传家之宝,故特来盗取。
  乘兴而来,却让我败兴而返我潜伏在贵府七昼夜,贵府所有珍珠、首饰、古玩、玉器等浏览无遗以我之见,都是通俗之物而玉蟹又残缺一脚,若以金镀之,实不足耳在。
  七昼夜期间,气候实寒,所穿单薄,暂借用您的貂皮马褂一件,另日奉还,决不食言。
  貂皮马褂在你太太房间第五叠箱子底第二只箱子中取得。
  寓上海致远客栈十三号房间陈又及
  庞莱臣大惊,正欲起身去看个真伪,只见跟班满头大汗,急匆匆赶来:“老爷,太太说,这箱子锁未开,貂皮马褂却不见了。太太说,你是否放在别的地方了?”
  庞莱臣说:“是放在别的地方了,现在上海致远客栈里!” 跟班不解:“怎么到了上海?” 许把总也说:“这不可能吧。”
  庞莱臣将那信笺给许把总看,许把总目瞪口呆。
  三天后,庞府上收到一个包袱,寄信人地址的落款处,仍是“上海致远客栈十三号房间陈”。包袱中正是庞莱臣的那件貂皮马褂。
  庞莱臣从小喜读武侠小说,对飞檐走壁的侠客十分崇敬。今遇到这么一个武侠高手,心中十分敬佩,就派管家即去上海,欲邀请这位陈先生来南浔做他家的保镖。管家受命,即赴上海致远客栈。
  来到上海致远客栈,管家向客栈老板打听十三号房间的客人。客栈老板说,十三号房间客人姓陈,30多岁年纪,书生模样,到客栈已一个多月,山东人,出入无规律,有时几天不出门,有时出门几天才回来,但很有钱,出手大方,豪爽侠义。正说着,老板说:“他来了。”只见从外面进来一位长衫马褂的年轻人,长得清秀,然显得有点弱不禁风。
   管家忙迎上去:“请问,您是十三号房间的陈先生?”
  “正是。请问你是……” “在下是湖州府南浔庞家的管家。” “湖州府南浔庞家庞莱臣先生,久闻大名,请进房内。” 陈先生出言谦逊,虽武功非凡,但谈话中不显山露水,对管家口口声声自称为“晚辈”管家甚喜,即返南浔。庞莱臣即决定,请陈先生来南浔做保镖。管家又返回上海,陈先生正在致远客栈门口。
   “管家先生,晚辈已在此恭候。”
  管家说明庞莱臣之意,陈先生爽快答道:“晚辈遵命。” 当晚,庞莱臣在家设宴接风,也邀请许把总作陪。许把总一见陈先生如此模样,露出轻视之状。陈先生不以为然,对许把总恭恭敬敬。
  酒过三巡,陈先生说:“庞老爷,晚辈去方便一下”庞莱臣吩咐跟班领陈先生去厕所,路过围墙,陈先生说他有野外方便的习惯,即腾空越墙而过庞莱臣和许把总一杯酒尚未饮完,陈先生返席。 陈先生拱拳向许把总道:“许把总,晚辈刚才路过团练队部,团练兄弟们似乎有些粗心,门不关窗不闭,团总的枪被晚辈拾到,现完璧归赵。”说着,将一把手枪送到许把总面前。
  许把总的双眼瞪出来了,这手枪是他的,来庞莱臣家前自己清清楚楚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锁得好好的,办公室的门也锁好,团练队部还有士兵把守,可见陈先生非一般人物。忙站起说:“陈先生光临敝镇,敝镇之幸呀。”
   “团总过奖,请团总多多指教和关照。” 庞莱臣甚喜道:“许把总,陈先生,你们携手合作,我们南浔的地方治安就高枕无忧了。” 陈先生就一直在庞家做保镖,庞家安然无恙 。
  (朱从亮搜集整理费三多再整理)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南浔龐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庞家是南浔乃至江南一带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家族,也是笔者继南浔金家之后又一重点关注的豪门望族之一。关注并研究它的缘由,不仅因为这个家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成就非凡,更源于它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所作的重要贡献;还有它对南浔的发展不遗余力,惠泽乡里,这些皆非一般富户可以比肩。或许可以这么说,近代中国的变革主导了整个庞氏家族发展和转型,而庞氏家族变迁也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家与国的这种密切关联,值得细细解读、深入研究。一个世纪过去了,庞家的故事至今还在南浔老少之间口耳相传,代代传诵,影响可谓深远。

阅读

相关人物

朱从亮
责任者
费三多
责任者
庞莱臣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