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庞云鏳送布得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龐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92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庞云鏳送布得丝
分类号: I246.8
页数: 3
页码: 147-149
摘要: 清代咸丰年间,庞云鏳用三大船棉布送予丞相与全体将士制作棉衣,丞相反赠庞云鏳土丝,一夜之间,庞云鏳成了南浔镇上的“四象”之一 。
关键词: 庞云鏳 送布得丝

内容

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重兵把守。江苏吴江县的平望守有太平军一旅之师,由一位丞相(即太平军将领)统率。
  浙北位于南京之南,南浔到上海的水路必经平望,平望设有检查站,禁止货物出运。两年下来,各家丝行囤积了大批丝包,老板们都焦急万分,却又无奈。
  “庞怡泰丝行”老板庞云鏳,为人精明干练。他家丝行虽不大,同样也囤了不少丝,所以也是四处打探寻求良策。一日闻得消息:太平天国目下由洪仁玕主政,不反对与外国人通商庞云鏳连忙把消息告诉丝商同行们,并献计道:“我们何不趁此机会集体开个丝船船队,由丝业公所出面带领,比较容易通过检查站”丝行老板们个个急于出货,于是迫不及待地下货开丝船。
  一个装满辑里丝的船队驶向平望。行至太平军的检查卡,停船接受检查,岸上下来了三五个兵丁:“装的什么货物?运到哪里去?” 丝业公所总董连忙回答:“装的全是南浔辑里丝,运往上海贩卖。” 兵丁一听又是与洋人做丝生意的,立刻报告丞相,丞相二话不说下令没收。丝业公所总董一个劲求告:“辑里丝贩与上海丝行,南浔人并不直接与洋人打交道,况且太平天国洪仁玕主张对外通商,贩卖辑里丝并不违法。” “不行,洋毛子帮着清妖镇压太平军,凡与洋毛子通商就是卖国,全部没收。”原来太平军刚受了清兵与洋人的联合攻击,心中正恼火,丝行船队正好撞在了枪口上。
   眼睁睁看着一船船的丝包被抬上岸,丝行老板们欲哭无泪,垂头丧气地空舱而回。庞云鏳大病一场,好久都起不了床。
  半年后,庞云鏳闲着无聊,便租了一只画舫慢悠悠地摇往上海去游玩。船到平望检查站,关卡上又下来四个小兵例行公事。只见画舫中是位白相人,藤箱里只有几套丝绸衣衫和两匹绸缎,兵丁们又摸又看,羡慕地说:“这衣服,这市真柔和” “这是蚕丝织成的,喜欢就送给你们吧。”庞云鏳十分大方。
  “我们不可以穿这种衣料的,我们丞相才能穿”庞云鏳何等聪明之人,忙双手一揖:“就请引见丞相,在下愿将这小小礼物送予丞相。”并立刻拿出几两银子分赠他们有个士兵上去进了军帐,一会儿在岸上喊:“丞相让你进来。”庞云鏳忙把衣服绸料包了上岸,进去见过丞相,双手把绸缎送上,丞相果然喜欢。庞云鏳又鼓动伶牙俐齿,极力吹捧太平天国、奉承丞相,丞相对他很有好感,居然留他在帐中吃了饭。
  庞云鏳从上海回转之时,又以回送的名义将一桌美味佳肴抬进军帐,与丞相及他身边的将士一起享用,军中虽不可喝酒,但大家边吃边谈如知已一般。庞云鏳察言观色,极力投其所好,丞相与他更是十分投机,两人似乎成了朋友。
  深秋初冬之际,庞云鏳又去上海路经平望,免不了又到军帐去看望丞相。只见军营将士身上还只穿着旧单衣,在寒风中冷得发抖,就连丞相也只是一身旧夹衣。
   庞云鏳忍不住问道:“丞相,天已大冷,转眼冰雪将至,怎么军营还未发棉衣?” “唉,今年冬天看来要挨冻了。”原来太平天国战争节节失利,财政困难,已是顾不得发放棉衣了。庞云鏳心中一动:机会来了! 连忙说:“过冬怎能没有棉衣?此事让我来想想办法” 丞相摇摇头说:“我军营这么多人,顾此失彼呀。” “贵军所需定当尽力,我愿倾其所有,解丞相之忧。”庞云蹭说罢便告辞往上海而去。五天后,庞云鏳装来整整三大船棉布回到平望,送予丞相与全体将士制作棉衣。太平军将士高兴极了,丞相也很感激,以贵宾之礼设宴相待席问,丞相说:“庞老板如此厚礼,无以为谢,军中曾缴获大批过路丝商的土丝,不如回赠给你吧”庞云鏳等的就是这句话,心花怒放而不敢喜形于色,忙谢过丞相。丞相命人带他去看货,只见库房里的丝包堆积如山,丞相居然还拨了个船队借他运丝。庞云鏳恐夜长梦多,火速装货立即起航,连夜开往上海。
  上海洋行断档优质辑里丝已有数年,庞云鏳一到上海,即与外国商行洽谈,卖了一个好价钱这批丝数以万计,一夜之间,庞云鏳成了南浔镇上的“四象”之一 。
  (费三多整理)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南浔龐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庞家是南浔乃至江南一带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家族,也是笔者继南浔金家之后又一重点关注的豪门望族之一。关注并研究它的缘由,不仅因为这个家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成就非凡,更源于它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所作的重要贡献;还有它对南浔的发展不遗余力,惠泽乡里,这些皆非一般富户可以比肩。或许可以这么说,近代中国的变革主导了整个庞氏家族发展和转型,而庞氏家族变迁也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家与国的这种密切关联,值得细细解读、深入研究。一个世纪过去了,庞家的故事至今还在南浔老少之间口耳相传,代代传诵,影响可谓深远。

阅读

相关人物

费三多
责任者
庞云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