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世述其志的公益善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龐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921
颗粒名称: 第十章 世述其志的公益善举
分类号: K820.9
页数: 7
页码: 120-126
摘要: 世述堂,在南浔东栅庞家祠堂旁,1933年庞莱臣独资创立,他是庞家办慈善事业的大总汇。根据《世述堂简章》记载,世述堂以兴办及补助各种慈善救济公益事业为宗旨,区域以镇周十里为度,凡本镇慈善公益,如穷人衣米、医药、棺木、丧葬等随时予以救济;对于育婴堂、养老院、贫儿院、浔溪医院、感化所、贫民习艺厂、施药局、火赈会等已有专堂,如有经费不足,的量给予补助;遇年岁荒歉,则会同举办平粜借米、或施粥及面粉;修筑塘路、桥梁、开河等也可随时酌量补助,至抗战爆发后停办。
关键词: 庞莱臣 公益善举

内容

大凡向南浔一带(甚至苏州、上海地区)上了年纪的老人提起庞家,不少人也许还有印象,他们大多会异口同声地称赞:“这个庞家可是个好人家,尤其是那个庞善人……”这个庞善人指的就是庞莱臣,百姓的这种集体口碑绝非偶然,因为庞家特别热心公益及慈善事业,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庞家的名声特别好。 现年近九旬的潘阿连老人是庞家的老邻居,他从小就听说过不少庞家的逸事善举。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太湖上的强盗盛行。一次,强盗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要向南浔借银3000元,名为借,实为强要。庞莱臣知道此事后,为了避免镇民受扰,二话没说就派人开着他家的“小灵风”(汽艇)送去了5000元。那伙强盗倒也讲义气,见庞莱臣如此阔气、仗义,“我们向镇上要3000,他一个人就给5000”,反倒不好意思收下,认为不能破了行规。于是又把钱重新送了回来。
  庞家世述堂记(局部,陆剑提供)
  庞家的乐善好施从这个小故事就可以窥见一斑了。庞家做的善事很多,面也很广,这里只能择要予以简单介绍。
  先看一下庞莱臣的《世述堂记》:”记幼侍先光禄公每诏以吴中范氏义庄赡族事,亦既倣而行之矣,巳复喟然曰,义庄者为一族计耳夫,为一族计则何如为一乡计、为一国计乎……甲子春,遂依然以所得书画半身心魄所凭以者,编目谐价陆续货之,近年价日腾,视前无虑倍蓰,即以所入资置江浙两地田屋若干处,敛其租息佐乡里慈善之需,有余则旁及于他,以不分封域为主,皆十余年来虽未能书如先志,然当此四方多难,而智力限于一身,大惧事变之来或有非常理所能测,即以区区者且将虞其保持之不易,因于宗祠之左度地建堂,命名曰世述……”庞莱臣一生正是抱着“为一族计则何如为一乡计、为一国计乎”的理念来行善处世的。
  南浔东大街上的庞家祠堂(陆剑摄)
  世述堂,在南浔东栅庞家祠堂旁,1933年庞莱臣独资创立,他是庞家办慈善事业的大总汇。根据《世述堂简章》记载,世述堂以兴办及补助各种慈善救济公益事业为宗旨,区域以镇周十里为度,凡本镇慈善公益,如穷人衣米、医药、棺木、丧葬等随时予以救济;对于育婴堂、养老院、贫儿院、浔溪医院、感化所、贫民习艺厂、施药局、火赈会等已有专堂,如有经费不足,的量给予补助;遇年岁荒歉,则会同举办平粜借米、或施粥及面粉;修筑塘路、桥梁、开河等也可随时酌量补助,至抗战爆发后停办。
  承济善堂,也称清节堂,在东栅下塘惶字五圩仓潭内,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庞莱臣、庞青城建,每年出资6000元。该堂留养本镇及地方孀妇,凡孀妇赤贫无依者,按月发给赡养之费,30岁以内父故,而年40岁以内者得给恤,其子女并给,无子而立嗣子者也给,子则给至16岁,女则给至20岁为止。各月派人查案,有物议者开除。冬令给棉衣,病卒给棺殓费,至抗战爆发后停办。 重修荻塘纪念碑上庞莱臣的名字名列各户捐款之首(陆剑摄)
  养老院,设于镇南毓秀桥,以收养孤独无靠之老人,以免受冻尽其天年为宗旨,庞元济出资6000银建院舍21间,厢屋8间及设备经费。 施粥厂,分设东栅极乐寺、南栅报国寺、西栅袛园寺,民国7年(1918)庞莱臣、顾泷等人筹划举办。每遇岁歉,即行施粥,食户以老幼孤寡残废者为主,以大口、小口分施之,至抗战爆发后停办。 贫民习艺工厂,庞莱臣与震泽施启昌合办,租用远集成绸厂址,民国16年(1927)开业,每年经费5000元,纺织布匹、袜子、毛巾等品,两年后停办。荻塘,1923年连接江浙沪的黄金水道荻塘因年久失修,多处坍塌,沿线农田常受水淹之苦。庞莱臣与堂弟庞赞臣发起,邀请当地绅商捐资重修荻塘,庞莱臣带头捐款,担任塘工董事会董事,还提出荻塘堤坝全部石砌,并用水泥封合的积极建议。至1928年荻塘全线竣工,全长约34公里,共花钱82.3万元,其中庞莱臣一人捐助6万元(另3万以龙章造纸厂名义捐),最后尚有3万余元的资金缺口,悉数由庞莱臣承担。为褒奖此举,百姓在旧馆建亭建碑,以资纪念,此碑至今尚存。
  戒坛,1926年庞莱臣与杭州丁丙、南浔张宝善等两户姻亲捐资在杭州西湖昭庆寺重建戒坛,又以余力建法寿堂,赎还放生池等,共费8万余元。现在《杭州善堂文稿》的《乐善录》中还有庞莱臣的名字。
  解放初期的庞滋德国药号北栅分店营业执照(陆剑提供)
  保卫团,设在西栅树行埭沐凤桥西堍,民国4年(1916)刘锦藻、庞莱臣等发起组建,设团总一名,团副一名,书记员一名,甲长一名,牌长四名,号房一名,另雇侦探若干名。由于当时政局动荡,四乡八邻的治安问题就十分突出,当地“团防”只有50个勇丁,为了加强防范,决定扩充队伍至200人,分驻四栅,并组成手枪队和木壳枪队,昼夜巡逻以安民众,这样势必增加军械的开支和饷银。这笔钱就由南浔的各大富户分摊,庞莱臣出了不少钱,数额仅次于南浔首富刘氏家族。童立德先生和宋路霞女士合作的《百年儒商一一南浔小莲庄刘家》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筹建保卫团,南浔各大富户开会筹集经费,刘家的出场人物是刘承干。会上大家就议定由刘家四房每月每房出100元,共计每月400元刘承干推说刘家现已分了家,我只代表大房,其他几房要回家商量,故未议定然而刘家这一大头未定下来,其他张家、顾家、邱家就不好说话了,因为刘家是南浔首富,每次公益捐款,总是刘家先带头,下面几家再顺次递减的大家正议论着,庞莱臣老先生也到了他人尚未进屋,张家子弟张某先把他堵在院子里,诳他说,“刘承干已‘落笔’(签下)月500元,你怎么办?”庞莱臣听说刘承千已带头当然也不甘落后,脱口而出:“我出月300元。”张某方才叫他入室。一进门,庞大肆表扬刘的“义举”。然而一旦坐定,庞得知刘承千并未答应下来时,方才知道上了当,马上拉下脸来,拂袖而去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庞莱臣大方豪爽的性格。
  浔溪医院、南浔救火会之分龙日旧影(陆剑提供)
  此外,南浔的浔震电灯公司、火赈会、水龙会等也都与庞家有关,这些慈善公益机构对救助弱势群体、扶贫济困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难得的是,庞家兄弟还先后独力创办或资助了浔溪公学、述志医院、南浔中学、南浔公立医院、国学讲习社等文教、卫生事业,为家乡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庞家办的国学讲习社部分师生合影(沈嘉允提供)
  国学讲习社,设于南浔东栅庞宅,庞莱臣创办于1935年,以弘扬国学、教授国学基础知识为宗旨,经浙江省教育厅注册备案。聘国学家王文濡(字均即,1867一1935)为社长,教师有沈伯经、凌桂青、刘书绅、董荣仓等人可惜王文濡不久即因病去世,遂由双林籍清末举人曹励金(一名元晋)继任。国学讲习社设初级班和高级班,学制三年,初级班一般系小学毕业、高级班系初中毕业,课程设置有四书五经、文字学、音韵学、应用文、地理、数学等,学员最盛时有70多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讲习社因南浔沦陷而停办。1938年初,庞莱臣在上海邀集震泽的施省三,南浔的刘承干、庄骥千、庞襄臣、张笃初、温善尧、张希伯等,商定讲习社迁沪,更名为“南浔国学讲习馆”,由张一鹏任社长,设在爱多亚路960号四楼(今延安路上海音乐厅对面),并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但又因1941年12月日军进入租界而停办。1942年3月,庞莱臣重新在南浔庞宅开办“时代补习学校”,设英文、几何、国文、美术等课程,由南社成员沈伯经主持,刘书绅任总务,庞氏花匠为校工。 浔溪医院,设在东栅原述志医院旧址,民国8年(1919),由庞莱臣、庞青城、张钧衡捐资创办,完全属于私办性质。由周君常任筹备主任,杨辑五医师任院长,杨的学生郁冠球为助理,由医师施诊给药,按内地教会小型医院规模建设。医院设门诊、住院两个部,有内科、外科、花柳科、皮肤科、产科、儿科、眼科等多个科室,并备有三个等级的病房80张,设备完善。该院以救人疾苦为宗旨,对于贫苦病人凡经本院查明确实,可免费接受治疗或酌量减免医疗费用(除住头、二等病房及戒烟与患花柳病者外),并决不异视。该院在当时因设立较早、设备较全、医疗上乘、收费低廉,为病家称颂,成为江南水乡颇有声誉的乡镇医院,对提高南浔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该院因被抢劫一空,病房被毁而不得不停办。 从以上庞家在家乡及江南一带的设立的一系列慈善机构看,其涵盖的范围之宽、数量之多、口碑之好,在南浔富商群体中无疑属于超群出众。而庞家“由一族而及于一乡一国”、“世述其志”的行善积德理念,与古时建设“大同”社会和今日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惊人地相似,深具借鉴和启示意义。
   庞家故居的精美雕刻(陆剑摄)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南浔龐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庞家是南浔乃至江南一带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家族,也是笔者继南浔金家之后又一重点关注的豪门望族之一。关注并研究它的缘由,不仅因为这个家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成就非凡,更源于它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所作的重要贡献;还有它对南浔的发展不遗余力,惠泽乡里,这些皆非一般富户可以比肩。或许可以这么说,近代中国的变革主导了整个庞氏家族发展和转型,而庞氏家族变迁也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家与国的这种密切关联,值得细细解读、深入研究。一个世纪过去了,庞家的故事至今还在南浔老少之间口耳相传,代代传诵,影响可谓深远。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文濡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世述堂
相关机构
承济善堂
相关机构
养老院
相关机构
施粥厂
相关机构
贫民习艺工厂
相关机构
保卫团
相关机构
国学讲习社
相关机构
浔溪医院
相关机构

相关作品

荻塘
相关作品